他自詡痴人,發明打字機編寫大詞典,還把幽默一詞帶到了中國

2020-12-04 百家號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麼一位學者,把舊中國的陰暗過得苦中作樂,淚中有笑。他是林語堂,中國近代著名作家,學者,是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林語堂自稱痴人,一生痴迷無數,有人說「人必有痴,而後有成」。在林語堂老前輩身上,不難看出痴迷創作,痴迷興趣發明,痴迷兒女情長的三個個性特徵。這位幽默的文學大師的一生,在痴迷中,用汗水和淚水給自己也給大眾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林語堂老前輩痴迷創作,編撰了英漢大詞典。當時英漢大詞典有兩部流行在世,一本是翟理斯編的,一本出自麥氏之手。但是當時的情況來看,兩本詞典已經不能應付人們的需要了。1967年,林語堂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擔任研究教授,同時主持了詞典的編撰工作。林語堂十分痴迷編撰工作,每天都工作七八個小時,甚至加班加點到十幾個小時的情況都有,就那樣坐在桌前,逐個詞語地翻譯匯總,工作任務量大,所有的原稿他都要一一過目,修改校對。1972年,歷時五年嘔心瀝血,這本以前八百餘頁的寫作巔峰巨著誕生了。林語堂老先生這樣的痴迷換來了他心願的實現,這本詞典檢字法有三種:上下形檢字法,簡化國語羅馬拼音檢字法以及首創的五十部首檢字法,詞典對當時翻譯界影響巨大。

林語堂老先生更是痴迷於發明,發明了打字機。早年的林語堂就曾立志要發明中文打字機,但是但是嚴謹的漢字檢索系統並沒有建立起來,再加上,中國漢字和國外英文等不同,是一種符號而不是字母,所以發明打自己的觀點很少有人想過,更多人保持質疑的態度。林語堂老先生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痴迷打自己研究中,並且還和自己的檢字法結合,痴迷中的他耗費巨資,以至於傾家蕩產,十年探索終於發明了第一臺明快中文打字機,於1946年在美國申請了專利。這臺打字機不需要記住字碼,檢索手段採用的正是林語堂自創的「上下形檢字法」,門檻低,不需要刻意訓練,就可以輕鬆在一分鐘內打五十多字,遺憾的是由於社會環境混亂,沒有實現量產。

林語堂老先生僧是痴迷於愛情。在和翠鳳訂下婚約的五年後,翠鳳和林語堂老先生結婚那天,林語堂把結婚證燒掉了:婚書只在離婚時候有用,我們一定用不到。燭火燒毀了婚書,火苗證明了林語堂在愛情和婚姻上的堅定。不就二人歷經艱險有了第一個女兒,林語堂取名鳳如,一家三口住進四合院,林語堂負責賺錢養家,翠鳳負責料理家事,生活甜蜜溫馨。每到周六,林語堂還會到公園和魯迅等人一起商議國事,討論文學思想,交往中林語堂老先生文辭逐漸自成一家,脫穎而出。林語堂的愛情雖然曲折,但是在婚姻上,林語堂和翠鳳相互恩愛,生活十分幸福,對愛情的痴迷,讓林語堂收穫了愛情的美滿。

林語堂老先生是第一個把幽默一詞帶進中國的人。生活本就是一首沒有曲調的歌,林語堂在國外留學回國以後,把幽默一詞帶到了國內,被尊稱為幽默大師,不僅是這個詞被創造性帶到了中國,迅速流行開來,還成為了林語堂的生活習慣。林語堂老先生對於幽默的定義是:幽默是一種人生的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林語堂老先生的幽默不是為了為了讓人發笑,而是生活的一種調味品。林語堂的幽默順手拈來,。和諷刺、滑稽和詼諧不同,林語堂不把挖苦別人和世界當做笑料,而是讓幽默洋溢著溫馨的人文關懷。林語堂先生不僅創造了幽默,還有著自己對幽默獨特的理解。

林語堂老先生這位「旁觀者」把那灰暗的塵世添加上了幾筆色彩,生活也變得沒有那麼苦澀,日子勉強算得上美滿。自詡痴人的林語堂,享年八十一歲,2001年10月8日,這天是林老105歲的誕辰紀念日,在漳州芳城區,林語堂紀念館開館了。除了館前的2米青石塑像,81級的花崗巖臺階也很有深意。館內上百幅的照片何書記,是林語堂生活的珍貴寫照。也是我們對林老的緬懷與敬意。

相關焦點

  • 林語堂 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自動牙刷後 破產了
    本著提高生產效率的初心,他決定自行發明一臺靈活方便的中文打字機!一查資料,原來1915年,就有個中國留學生發明了這樣的打字機,差不多長這樣:除了中文打字機,他還發明了可以自動填充牙膏的「自來牙刷」,幫助發橋牌的「自動發牌機」等等等等沒什麼卵用的東西,
  • 他「在用生命編詞典」|張志毅先生《當代漢語學習詞典》隆重推出
    我們雖然在1992、1995、2005、2006年分別出版了幾部學習詞典,但是都不完全符合學習詞典的要求,跟《現代漢語詞典》的相似率超過一半。」《當代漢語學習詞典》的編寫,就是張志毅先生對「真正意義上的漢語學習詞典如何編寫」的思考和回答。張志毅先生既是漢語詞彙學、語義學及辭書學研究的集大成者,又是辭書編纂的實踐者。他認為「理念演繹辭書」,主張辭書編寫要「理論先行」。
  • 《韋氏》詞典已更新 氣功烏龍茶等詞被收錄(圖)
    《韋氏大學詞典》更新今秋推出第11版 納入新詞約百個 本報連線編輯部獲悉其吸收了外來詞   英文詞典傾心 氣功「嫁」入《韋氏》  此外 中國毛冠鹿一詞新入主 《牛津英語詞典》在線版專家認為中國人足跡遍全球把文化帶到各地
  • 《牛津英語詞典》竟然是瘋子編寫的?論讀書有多重要
    《牛津英語詞典》相信每個喜歡學英語的朋友都會有一本,筆者學英語時也多虧了這本字典,可能你認為這本字典的編撰者應該都是知識豐富的文人智士。但其實在 1928 年出版的第一版中,有大量的詞條是由一個精神病人編寫的。他的名字是威廉·切斯特·邁納。1834 年,邁納降生於美國紐哈芬市,在幼年時期便對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掌握了多門語言。
  • 馬鳴謙︱奧登與OED:大詩人與大詞典的故事(上)
    好東西還需備上兩套,一套放在紐約,一套放在奧地利基希施泰騰,外出旅行時,還要隨身攜帶一卷。作為一個出了名的詞典愛讀者,1963年,他曾宣稱,如果被放逐到一個無人荒島,他會選擇帶上一本「好詞典」作為荒島讀物,而不會帶任何一本文學名著,因為詞典與它的讀者的關係是絕對被動的,你可以有無數種合理的讀法。
  • 【歷史上的今天】中文打字機獲發明專利
    編輯:一顆銅豌豆 1828年,美國人威廉·伯特發明「排字機」,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打字機。
  • 「人類第二次書寫革命」——打字機的誕生
    1873年3月1日,第一臺打字機被生產出來了,它被稱為「Sholes and Glidden Type-Writer」,即肖爾斯和格利登型打字機,這也是打字機(Type-Writer)一詞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 他的學術詞典中沒有「跟蹤」一詞
    郭慕孫一生的信念就是「想像出創新」,他曾多次談到創新的重要性,他說:「搞技術要有所發明,搞科學要有所創新,學術思想必須先行,只有這樣才能對所研究的對象取得突破,將科研置於創新的基礎上。」「郭先生對科學十分地執著,他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具有敏銳的學術思想,在他的學術詞典中沒有『跟蹤』一詞,而始終強調原創、第一和特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說。
  • 打字機竟然是愛情的產物
    打字機的發明者叫G.L.邵爾斯,在美國一家煙廠裡工作,跟打字機沒有一點關係,但由於一連串的機緣巧合,使他成了這項專利的持有人。 邵爾斯的妻子在一家公司當秘書,由於工作繁忙,經常將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連夜趕寫材料,非常辛苦。邵爾斯看到疲憊的妻子,只好經常幫助她抄寫,有時寫到深夜,兩人往往都寫得手酸臂疼。於是,邵爾斯開始有了發明打字機器的想法。
  • 四大離線詞典大比拼之專業詞翻譯
    【IT168 軟體評測】對於具備一定英語閱讀基礎的用戶來說,常用單詞大多已掌握,因此需要通過詞典翻譯的多為那些比較專業的詞彙。但專業性的詞彙可能就有些生僻,這就要求詞典的專業詞庫夠強悍或是具備擴展能力。那麼,國內最具用戶口碑的四款詞典軟體能否成為專業詞翻譯的超級魔法寶典呢?
  •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依託網際網路 與讀者一起編詞典
    艱難:大型詞典寧可慢慢來,也一定要做好   《英漢大詞典》第三版編纂工程之所以備受矚目,是有歷史原因的。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規劃的中外語文詞典編寫出版中規模最大的一本英漢雙語詞典。作為一項國家任務,《英漢大詞典》的編寫任務落到了上海,由上海譯文出版社負責組織編寫出版工作。
  • 「正義(justice)」一詞被評為韋氏詞典2018年度詞彙
    另外,柯林斯詞典選擇的是「single-use」(一次性的)。雖然人們都知道justice這類常見詞的拼寫和用法,但索科洛夫斯基指出導致這個常見詞搜索量上升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其中包括民眾集中地對一個哲學問題進行思考,或是尋找動力來源。他說,一些為人熟知的詞彙常常會位於每年的查詢榜前列,包括有些抽象的詞彙,例如「love」(愛)。
  • 美國韋氏詞典將修改「種族主義」一詞定義
    海外網6月10日消息,在美國抗議示威活動持續蔓延之時,一位22歲的大學畢業生致信出版著名韋氏詞典系列的梅裡厄姆·韋伯斯特公司,要求對方修改「種族主義」(racism)一詞的定義。在經過幾番交流後,公司最終同意了這一要求。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這位名叫甘迺迪·米查姆的密蘇裡州女子在弗洛伊德案後聯繫了出版公司。
  • 這本詞典有答案更有...
    今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將正式出版《新編英漢學習詞典》(《A New English-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y》)。這是一本可以「閱讀」的多功能學習型英語詞典,編寫者正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梅德明教授和他的夥伴們。
  • 從溫州走出的「英語權威」 他主編的英語詞典你一定用過
    吳景榮是溫州平陽人,他不僅為國家培養大批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外交官,還主編各類影響極大的英語詞典,如《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和王佐良、許國璋被譽為新中國「三大英語權威」。此外,他還是如今平陽中學的創始人之一。  吳景榮  吳景榮(1915~1994),平陽人,在當地讀完小學後求學省立溫州十中(今溫州中學)。
  • 他活了100歲,將「基因」一詞帶到中國,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1944年,談家楨發現了瓢蟲鞘翅色斑變異的鑲嵌顯性遺傳現象,這一創新性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列為教科書的經典內容。第二年,談家楨發表了論文《異色瓢蟲色斑遺傳中的嵌鑲顯性》,豐富和發展了摩爾根遺傳學說,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上述這些內容,其實我也不懂,但僅單純聽起來,就很高大上。
  • "不作死就不會死"入選英語詞典 漢語逐漸國際化
    記者發現,在該詞典添加詞條十分簡單,甚至不需註冊登錄。在編寫詞條釋義後需提供例句、同義詞、反義詞等。最後只要留下網友的筆名及郵箱地址並點擊提交就可以完成對整個詞條的添加過程。  去年,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理朱莉·克裡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媽)」和「Hukou(戶口)」等詞已在《牛津英語詞典》編著者的關注範圍內。英國廣播公司還曾專門為「Tuhao」一詞做了一檔節目,探討中文詞彙的影響力。節目介紹,去年9月以來「土豪」一詞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十分火爆。
  • 科技日曆|從191年前的打字機到現在的鍵盤,中間發生了什麼?
    但是有理由相信,這臺「排字機」只是當時諸多打字機器發明大潮中的其中一個作品,機緣巧合下才取得了這一地位。實際上,早在1808年,義大利人佩萊裡尼·圖裡就曾為幫助自己失明的女朋友發明過一臺打字機。遺憾的是,由於圖裡並未對其發明作出詳細記錄,今日人們對其所知不詳,他也因此錯失成為打字機發明人的機會。
  • 觀世不笑是痴人:霹靂高人篇(一)
    雖然有三臺柱力挽狂瀾,但他們也會有下場休息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有隱士高人出來一力擎天了。(1),海殤君慾海沉浮名利爭,石光電火步此生;風塵情事揮不盡,觀世不笑是痴人。滅境西丘三君之首,才智武功卓絕,因厭倦滅境的江湖恩怨而隱居於西丘,而為救生死至交一頁書再渡紅塵,和靈嘯月合作維持正道和平。誅殺七重冥王、助一頁書於天河重生、破十裡斷腸崖、一招「擎羊嘯天」威震天下,最終因為陰謀,敗亡於魔魁之手。
  • 當網絡流行語有了「詞典」
    除了網絡流行語的「圈層化」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前瑞還提到了網絡流行語背後的文化心態。  陳前瑞舉例,「996」作為一種工作制度(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每星期工作6天),源自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對繁重工作壓力的吐槽,其中涉及企業用人倫理、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問題。「996」這一詞語的流行,則反映了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對工作與休息有更加平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