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麼一位學者,把舊中國的陰暗過得苦中作樂,淚中有笑。他是林語堂,中國近代著名作家,學者,是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林語堂自稱痴人,一生痴迷無數,有人說「人必有痴,而後有成」。在林語堂老前輩身上,不難看出痴迷創作,痴迷興趣發明,痴迷兒女情長的三個個性特徵。這位幽默的文學大師的一生,在痴迷中,用汗水和淚水給自己也給大眾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林語堂老前輩痴迷創作,編撰了英漢大詞典。當時英漢大詞典有兩部流行在世,一本是翟理斯編的,一本出自麥氏之手。但是當時的情況來看,兩本詞典已經不能應付人們的需要了。1967年,林語堂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擔任研究教授,同時主持了詞典的編撰工作。林語堂十分痴迷編撰工作,每天都工作七八個小時,甚至加班加點到十幾個小時的情況都有,就那樣坐在桌前,逐個詞語地翻譯匯總,工作任務量大,所有的原稿他都要一一過目,修改校對。1972年,歷時五年嘔心瀝血,這本以前八百餘頁的寫作巔峰巨著誕生了。林語堂老先生這樣的痴迷換來了他心願的實現,這本詞典檢字法有三種:上下形檢字法,簡化國語羅馬拼音檢字法以及首創的五十部首檢字法,詞典對當時翻譯界影響巨大。
林語堂老先生更是痴迷於發明,發明了打字機。早年的林語堂就曾立志要發明中文打字機,但是但是嚴謹的漢字檢索系統並沒有建立起來,再加上,中國漢字和國外英文等不同,是一種符號而不是字母,所以發明打自己的觀點很少有人想過,更多人保持質疑的態度。林語堂老先生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痴迷打自己研究中,並且還和自己的檢字法結合,痴迷中的他耗費巨資,以至於傾家蕩產,十年探索終於發明了第一臺明快中文打字機,於1946年在美國申請了專利。這臺打字機不需要記住字碼,檢索手段採用的正是林語堂自創的「上下形檢字法」,門檻低,不需要刻意訓練,就可以輕鬆在一分鐘內打五十多字,遺憾的是由於社會環境混亂,沒有實現量產。
林語堂老先生僧是痴迷於愛情。在和翠鳳訂下婚約的五年後,翠鳳和林語堂老先生結婚那天,林語堂把結婚證燒掉了:婚書只在離婚時候有用,我們一定用不到。燭火燒毀了婚書,火苗證明了林語堂在愛情和婚姻上的堅定。不就二人歷經艱險有了第一個女兒,林語堂取名鳳如,一家三口住進四合院,林語堂負責賺錢養家,翠鳳負責料理家事,生活甜蜜溫馨。每到周六,林語堂還會到公園和魯迅等人一起商議國事,討論文學思想,交往中林語堂老先生文辭逐漸自成一家,脫穎而出。林語堂的愛情雖然曲折,但是在婚姻上,林語堂和翠鳳相互恩愛,生活十分幸福,對愛情的痴迷,讓林語堂收穫了愛情的美滿。
林語堂老先生是第一個把幽默一詞帶進中國的人。生活本就是一首沒有曲調的歌,林語堂在國外留學回國以後,把幽默一詞帶到了國內,被尊稱為幽默大師,不僅是這個詞被創造性帶到了中國,迅速流行開來,還成為了林語堂的生活習慣。林語堂老先生對於幽默的定義是:幽默是一種人生的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林語堂老先生的幽默不是為了為了讓人發笑,而是生活的一種調味品。林語堂的幽默順手拈來,。和諷刺、滑稽和詼諧不同,林語堂不把挖苦別人和世界當做笑料,而是讓幽默洋溢著溫馨的人文關懷。林語堂先生不僅創造了幽默,還有著自己對幽默獨特的理解。
林語堂老先生這位「旁觀者」把那灰暗的塵世添加上了幾筆色彩,生活也變得沒有那麼苦澀,日子勉強算得上美滿。自詡痴人的林語堂,享年八十一歲,2001年10月8日,這天是林老105歲的誕辰紀念日,在漳州芳城區,林語堂紀念館開館了。除了館前的2米青石塑像,81級的花崗巖臺階也很有深意。館內上百幅的照片何書記,是林語堂生活的珍貴寫照。也是我們對林老的緬懷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