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了100歲,將「基因」一詞帶到中國,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2020-12-06 人間六味志

「那時,神奇的大自然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我後來選擇生物專業有很大的關係。」

1909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慈谿,幼年的談家楨表面上跟我們並無二致: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新燕啄泥、螞蟻搬家,整日看得不亦樂乎。不過,談家楨整日思考的卻是哲學,不,科學問題:這些小東西從哪兒來,我又是從哪兒來……

1926年,談家楨以優異的成績從東吳三中畢業,免試保送到蘇州東吳大學,並矢志不渝地選擇了生物專業。為什麼說矢志不渝,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報個國文專業將來當個老師在當時來看,是個比報生物要好的選擇。

談家楨後進入燕京大學,跟隨唯一研究遺傳學的李汝祺教授學習,並獲碩士學位;1934年,談家楨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現代遺傳學奠基人摩爾根。

學成之後,儘管國內災難不斷,談家楨毅然首選回國,並被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聘為生物系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浙江大學輾轉內遷,談家楨的生物系甚至遷到了湄潭的一個破舊不堪的唐家祠堂裡。就是這種條件,談家楨依然帶著學生們在灰暗的煤油燈下,用顯微鏡觀察觀察果蠅和瓢蟲,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

1944年,談家楨發現了瓢蟲鞘翅色斑變異的鑲嵌顯性遺傳現象,這一創新性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列為教科書的經典內容。第二年,談家楨發表了論文《異色瓢蟲色斑遺傳中的嵌鑲顯性》,豐富和發展了摩爾根遺傳學說,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

上述這些內容,其實我也不懂,但僅單純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不過,我們經常耳聞的「基因」一詞,卻是最早來自於談家楨。

基因的英文是「Gene」,有「開始」 「生育」的意思,最早由丹麥學者約翰森提出,而到了中國,談家楨則為它創造了一個生動的音譯「基因」,既與英文原文讀音相近,也表達出了其生命的「基本因子」的意思。而後,這個詞被人廣泛熟知。

不僅如此,他的科普文章《奇妙的克隆》還被初中語文教科書收錄,這必然吸引了新時期的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和關注。

1999年,因為貢獻突出,國際編號為3542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談家楨星」。

2008年11月1日,談家楨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他的夫人在接到各方慰問時說道:「他很高興遺傳學在國內已經有了良好的發展,他走得很安心,沒有什麼遺憾。」

如今,談家楨就像太空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一樣,指引後學,燦爛依舊。

相關焦點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 這顆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命名 向他致敬!
    他集萬千榮耀於一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八七工程」加速器總設計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被譽為「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他就是謝家麟,一位慈祥而又偉大的科學家。
  • 70歲李曉華近照!曾被美國兩任總統接見,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1月9號有著一位網友在社交網上曬出一段聚會的視頻,從曝光的視頻以及簡介來看,畫面中坐在正上方,穿著一身樸素裝扮的老者就是中國的傳奇首富李曉華。已經消失在商圈有著一段時間的他,看起來精神非常不錯,與眾人談笑風生。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圖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
  • 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 科技日報記者金鳳蒼茫宇宙中,一顆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以「馮端」的名字命名。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馮端先生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同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方網站的底色也調至黑色。
  • 一顆小行星竟然以一個藝人的名字命名,才知道他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他小時候被媽媽採用高壓管制,中學就讀於迦密中學,15歲時便進入社會打拼,做搬運工和麥當勞的服務員,16歲時去服裝店當售貨員、保安。後來憑藉神鵰大俠「楊過」一舉成名,沒錯,他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古天樂。孩子們還親切叫他「古校長」。還有個有趣的事情是,一顆小行星竟然以古天樂的名字命名,叫「古天樂行星」。2018年7月11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一顆小行星以香港著名藝人古天樂命名,編號55382 Kootinlok,古天樂小行星,由楊光宇先生在2001年9月25日發現,臨時編號為2001 SS265。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四川省國防科工辦一位領導說,吳偉仁是從大巴山深處走出來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榮獲小行星命名實至名歸。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10月出生的吳偉仁是四川巴中平昌縣人。20歲時,時任巴中市平昌縣得勝鎮獨柏村「生產隊長」。1975年,吳偉仁被推薦至中國科技大學讀書,命運自此發生轉變。
  • 昨夜他走了,以他命名的那顆小行星將永遠閃耀蒼穹
    「馮端」的名字命名。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馮端先生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因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馮端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在這些名字中,有很多是我們熟悉的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過程也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最絢麗多彩的天體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總能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涉及到名人的時候。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研究員、天文學家李競看來,小行星的命名法是「所有天體命名中最絢麗多彩、最富人文性、最具人性化和最有幽默感的」。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圖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微博截圖那麼,為什麼是他們獲得小行星命名呢?首先,來了解一下小行星命名規則。小行星命名一經命名,則由國際小行星協會公告各天文組織,成為國際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規則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2、一般命名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4、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
  • 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轉學保送上大學】1909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慈谿。父親是郵政局的一名小職員。6歲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小學,進入寧波斐迪中學。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省國防科工辦一位領導說,吳偉仁是從大巴山深處走出來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榮獲小行星命名實至名歸。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10月出生的吳偉仁是四川巴中平昌縣人。20歲時,時任巴中市平昌縣得勝鎮獨柏村「生產隊長」。1975年,吳偉仁被推薦至中國科技大學讀書,命運自此發生轉變。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省國防科工辦一位領導說,吳偉仁是從大巴山深處走出來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榮獲小行星命名實至名歸。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10月出生的吳偉仁是四川巴中平昌縣人。20歲時,時任巴中市平昌縣得勝鎮獨柏村「生產隊長」。1975年,吳偉仁被推薦至中國科技大學讀書,命運自此發生轉變。
  • 正宇梅花草,以他名字命名的第五種植物
    發現植物新物種並非易事,運氣與專業缺一不可,有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不曾遇到,而以劉正宇名字命名的國內新發現的珍稀植物就有5種,單獨或與他人共同命名發表的藥用植物新物種更是多達106個。  有的人會驚嘆於劉正宇的「好運氣」,但在學生張軍看來,老師劉正宇的專業足以配得上這份幸運。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宇宙中,有一些以中國商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嗎
    他將一個木工小作坊發展為綜合型企業集團,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內地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他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改革風雲人物等殊榮。1993年6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的國際編號 3028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果喜星」。
  • 他自詡痴人,發明打字機編寫大詞典,還把幽默一詞帶到了中國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這麼一位學者,把舊中國的陰暗過得苦中作樂,淚中有笑。他是林語堂,中國近代著名作家,學者,是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林語堂自稱痴人,一生痴迷無數,有人說「人必有痴,而後有成」。在林語堂老前輩身上,不難看出痴迷創作,痴迷興趣發明,痴迷兒女情長的三個個性特徵。
  • 四顆小行星以名字命名,網友:當我見到天上星星,我會想起你們
    在地球上已經買不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了,直接進入了太空,買星星去了,真正印證了那就,要天上的星星我也能給你買下來,而在最近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邊,我們看到新增樂五十四顆的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的四顆小行星是以香港藝人的名字而命名的。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從此,吳汝康的名字將進入宇宙星空。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小行星的命名首先需要由發現者提出對這顆小行星的建議命名申請,包括小行星的永久編號和暫定編號、小行星的發現者和發現時間、準備起的名字以及對提名的說明。一旦命名獲得批准,這些信息將發布在小行星通報上。「發現者必須在10年之內給他發現的小行星起名字,不然命名權就可能交到他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