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今年9月,天上的小行星又多了幾個名字,其中包括英國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也包括中國地區廣播電視技術上的奠基人之一、上海市天文學會會員何允。

  不僅是小行星,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天體。凡是記錄在案的天體,全都各有其名,讓天文學家能一一「認領」。在這些名字中,有很多是我們熟悉的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過程也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最絢麗多彩的天體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總能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涉及到名人的時候。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研究員、天文學家李競看來,小行星的命名法是「所有天體命名中最絢麗多彩、最富人文性、最具人性化和最有幽默感的」。

  李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宇宙中第一個小行星的發現要追溯到1801年,但到了1850年,天文學家才開始給小行星起名字。那時候,來自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的少數幾位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目視搜索,發現了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繞日運行的13個小行星。

  「行星和衛星有以神話中的神靈命名的傳統,於是當時的天文學家就商定,小行星的命名也沿用這個傳統,並且應該是女性神靈,同時規定命名權歸發現者。在此之後,這一發現者和發現者所屬機構持有命名權的小行星命名法則就被後世保留並繼承至今。」李競說。

  到了19世紀下半葉,天文照相方法興起,小行星觀測的效率大增,到19~20世紀之交,已發現的小行星總數已達500個。「這使得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命名法缺陷之處日益顯現,那就是可供選用的神話精靈數量的有限和不足,再說也不是哪位天文學家都通曉西方神話的細節。」李競介紹說,為此,從事小行星觀測的歐美幾個國家的天文學家協商,將命名的範圍從天上神靈擴大到世間的人和物,但名字必須是女性化的規定不變。「這可能是認為小行星成員都該是清一色女性的學究式偏見所致,於是凡是男性稱謂的文字拼寫都得改為陰性。」

  這個規定也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將天文學家皮克靈變成了「皮克琳季婭」,將物理學家普朗克變成了「普蘭季婭」。「從名字看不出這個小行星命名的由來了。」李競說,「還因此鬧出過笑話。比如一個小行星名字叫作『牛頓妮婭』,世人一直認為是大科學家牛頓大名的『女性化』,直到半個世紀後才得知『牛頓妮婭』真是一位女士的名字,與牛頓無關。」於是,20世紀初,小行星命名法則的修訂者們終於廢止了稱謂女性化的規定,樹立了一個約束力最少的天體命名法。

  如何成為「來自星星的你」

  如今,小行星的命名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執行。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就是該委員會的15位委員之一。「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都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審議通過,然後才公布於世成為該天體的永久名字,並為世界各國公認。」朱進介紹說。

  一個小行星在被命名前,要經歷臨時編號、暫定編號和永久編號三個階段。因為天文學家或天文愛好者觀測到一個小行星後,不能立刻確定它是否為新發現的小行星,這時先給它一個臨時編號。當這個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觀測到,並報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國際小行星中心,確認是新發現的小行星之後,就會得到一個國際統一格式的「暫定編號」。當一個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歸中心被觀測到,並且精確測定出其運行軌道參數後,它就會得到國際小行星中心給予的永久編號。

  「小行星是唯一由發現者來命名並且獲得國際公認的一類天體,小行星命名體現了發現者個人的興趣和意志。」朱進說,這個規定可能也是為了鼓勵大家儘可能地發現新的小行星,並且儘可能精確測定出它的軌道參數。

  「截止到2016年6月,天文網站公布的小行星的電子版專名已經增加到20091個。」李競說,「這些名字中與中國有關的也非常多,內容包羅萬象,有科學家、機構、歷史事件、文學家、音樂家、舞蹈家、歷史名人、神話和傳奇人物、國名、城名、港灣和江河湖海、園林和名山峻岭、動物植物、樹木花卉、縮稱和筆名等。」

  在這些小行星的名字中,中國古代和現代科學家的名字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張衡、祖衝之、郭守敬、沈括等。1990年,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的傑出貢獻,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編號為「2752」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此後,一批小行星陸續以當代傑出科學家,如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數學家陳景潤,水稻專家袁隆平等命名。今年1月,以五位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小行星的儀式舉行,屠呦呦、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的名字從此被寫入了浩渺的星空。

  朱進介紹說,在小行星的命名中,科學家與文學家、藝術家等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定。

  「住在廣寒宮裡」的中國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遙遠的太空中也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歐陽自遠星」。有趣的是,歐陽自遠所研究的月球,其地理實體的命名也很有故事。

  「早在四五百年前的伽利略時代,月球上很多實體就被命名了,比如靜海、冷海、澄海、豐富海等22個海,還有亞平寧山、高加索山等,那時候的命名是沒有任何規矩的。直到大約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面的一個月球實體命名的委員會成立。」歐陽自遠說。

  月球上可以命名的實體包括海洋。「當然這些海實際上沒有一滴水,是月球表面一些大盆地,因為當時的觀測者看到這些地方反光度比較低、較暗,以為是海洋。」歐陽自遠解釋說,另外還有直徑大於100米的撞擊坑、月溪等。

  「月球實體命名有一些規則,包括不能以政治人物和軍事人物命名;被命名的實體本身要具有特殊的科學研究價值,命名要對科學研究工作和地圖繪製工作有所幫助;被命名的科學家必須已經去世三年以上。」歐陽自遠說,「國家政府和科學機構都可以提請命名,命名時要簡要介紹被命名者的主要成就和命名的科學意義等,以便審定。」

  2010年,我國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數據首次申報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用古代和現代科學家蔡倫、畢昇和張鈺哲的名字為3個月面撞擊坑命名,獲得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批准。這使得月球上的中國人名和地名增至14個,共命名了19個月球地理實體,包括12個撞擊坑、2個月溪和5個衛星坑。這些名字有石申、蔡倫、張衡、祖衝之、李白、畢昇、郭守敬、萬戶、高平子、張鈺哲、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和瓷都景德鎮。此外,1976年和1985年有兩條月球正面的月溪被外國人分別用兩位中國婦女的名字命名。由於文獻資料的缺乏,至今無法確認這兩位發音為「Wan-Yu」和「Sung-Me」的中國女性是誰。

  據歐陽自遠介紹,今年1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了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這些名字可以在官方的天體地圖中使用。「『廣寒宮』是嫦娥三號月球著陸點周邊方圓77米的區域,包括玉兔號月球車巡視路線及其東側重要地貌,這塊區域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研究價值。『紫微』『天市』和『太微』則是緊鄰嫦娥三號著陸點周邊區域三個較大的撞擊坑。」歐陽自遠說,「中國古代天文星圖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官名,這三個撞擊坑的命名,就是取自其中的『三垣』。在『廣寒宮』周圍,二十八宿的名字我們也都申請了。我們力爭在月球上不斷增添中國科學家和特殊紀念意義的名字,讓更多人因此更加了解中國。」

  科學名詞規範至關重要

  提到被命名的撞擊坑,歐陽自遠強調說,如今仍有不少人稱撞擊坑為月球環形山,實際上這是不規範的說法。「環形山只是表明用望遠鏡看,這是個圓形的山,裡面是窪地,但它既不能反映它是個坑,也不能反映它的成因,沒有賦予它生命。火山也是環形山,這樣容易混亂。所以我們現在要規範,稱其為撞擊坑,體現了其是由於小天體撞擊月球表面,裡面的東西飛出去壘到周圍形成的。撞擊坑體現了其科學內涵。」

  在歐陽自遠看來,在科學技術領域,名詞使用的統一、準確、規範至關重要。「現在的名詞使用還比較混亂。比如,描述地球的一些名詞我們很熟悉,如地核、地幔、地殼等,如果把這些名詞完全照搬到月球、火星上,就會引起混亂。比如火核、火幔、火殼,大家搞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可能會誤認為是關於火的研究。還有地質學,不能到了水星,就變成水質學。所以,對於地球科學、月球與行星科學之間的名詞如何通用,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我們現在初步研究了一些方案,比如有些地質科學名詞可以直接用於月球和行星,但前面要標明是火星、水星還是金星,稱其為火星地質、金星地形等,大家一看就懂。還有一些要刪掉『地』字才更簡潔明了,比如金星核、金星幔、金星殼。」歐陽自遠說,「月球和行星科學中如此多的名詞,規範起來確實是個大工程,但這一定要去做。科學名詞必須定義明確、概念清楚,使用起來就不用再詳細解釋,對於公眾更好地認知科學也大有幫助。」

(來源:科學網 www.sciencenet.cn)

(責編:賀迎春、熊旭)

相關焦點

  • 以塔吉克人命名的那些小行星
    2020年7月26日,(杜尚別,夏冉譯)據「亞洲快訊」消息稱,在太陽系中有10個以塔吉克斯坦人的名字命名,但是您幾乎不知道它們的名字。 根據她的說法,只有在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批准下,才能為小行星命名。並沒有一定將小行星的發現者的名字定義為該行星的名字。 「小行星的名字,主要是用在任何科學領域做出貢獻的人的名字來命名。因此,在很久以前發現的編號為24533號小行星,在2014年,使用了我的名字來命名。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記者胡喆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其中四顆小行星以香港著名藝人命名,它們分別是: 編號55381 Lautakwah,劉德華小行星;編號55382 Kootinlok,古天樂小行星;編號55383 Cheungkwokwing,張國榮小行星;編號 55384 Muiyimfong,梅豔芳小行星。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關注3:小行星如何命名?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訊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小行星的發現和研究不僅豐富了人們對宇宙和太陽系天體結構的認識、推進了天體力學的發展,而且對促進人造衛星上天、人類邁入宇宙航行時代起到基礎和開拓的作用。小行星由誰來命名?命名規則有哪些?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周杰倫星」就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人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因為這四位行星發現者恰好都是音樂人周杰倫的鐵桿粉絲,便決定用周杰倫的名字命名。怎樣才能獲得小行星命名權?
  • 天文學家將四顆小行星命名為Kalafina組合成員名字
    來源:騰訊動漫前不久關於美國天文學家羅伊·A·塔克將自己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梶浦由記(Yukikajiura)」和「Kalafina」的消息受到了許多網友們的關注。11月8日,羅伊·A·塔克再次更新推特表示將另外四顆小行星命名為Kalafina組合成員們的名字,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 冥王星高清照首曝 盤點那些以名人命名的小行星
    原標題:冥王星高清照首曝 盤點那些以名人命名的小行星 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冥王星發現者 克萊德·湯博  美國東部時間14日上午7:49(北京時間19:49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非常喜歡打籃球,在2012年看到林書豪的表現,(2013年提交申請)時非常振奮,就想將小行星命名為林書豪。」  2008年,為了表彰納達爾在網球賽場的出色成就,西班牙著名的馬洛卡天文臺宣布,將一顆2003年發現的小行星以「納達爾」的名字命名。
  • 編號297161小行星命名「蘇步青星」!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徐遐生星」此外,還有一顆小行星以溫籍天文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徐遐生英文名字「Frank Shu」命名。徐遐生溫籍天文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徐遐生,1943年出生於雲南昆明,籍貫溫州市永嘉縣楓林鎮 。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怎樣才能獲得命名權?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事實上,在中國,獲得小行星命名的除了古代人物、傑出科學家和部分地名外,傳播度較高的還有很多明星、名人。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浩瀚的太空中,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怎樣才能獲得命名權?
  • 科學家用該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上的結構!
    據消息稱,小行星「本努」的表面特徵得到了一些官方名稱!去年夏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了Bennu的命名規則,這顆小行星目前正在軌道上運行,並由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進行研究。命名的主題是「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事實上,在中國,獲得小行星命名的除了古代人物、傑出科學家和部分地名外,傳播度較高的還有很多明星、名人。如周杰倫星、林青霞星等。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事實上,在中國,獲得小行星命名的除了古代人物、傑出科學家和部分地名外,傳播度較高的還有很多明星、名人。如周杰倫星、林青霞星等。「周杰倫星」就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人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
  • 這4位明星的名字被被命名小行星,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
    近日,新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面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而中國有4四位香港著名藝人名字被用來作為小行星的名字。1、張國榮哥哥張國榮是一名著名歌手、演員,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歌曲,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記著他。
  •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2019-08-10 14:5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據外媒報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GPSN)和NASA決定以神話中的鳥類和類鳥類生物命名NASA OSRIS-REx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 ...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外媒:48年後小行星可能撞地球】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27日報導,專家警告說,一顆以混沌之神「阿波菲斯」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正在加速前行,有可能在48年後撞上地球。據報導,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證實,體積較大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在非均勻輻射的影響下提高了飛行速度,如同被裝上了小型助推器。
  • 小行星是怎麼命名的呢?談談小行星起名的事
    對於一些天體星球,我們總會聽到一些很複雜的名字,不懂的人看起來就像是一串亂碼,如:Kepler-425,257248號小行星等等。還有一些用人名或者組織地區來名命的小行星,如:周杰倫星,中國科學院星,北京星等等。那麼這些小行星的名字到底是怎麼確定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行星是怎麼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