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科學家用該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上的結構!

2020-12-05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據消息稱,小行星「本努」的表面特徵得到了一些官方名稱!

去年夏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了Bennu的命名規則,這顆小行星目前正在軌道上運行,並由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進行研究。命名的主題是「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

因此,前12部相關動物的電影名字現在已經公布。但更重要的是,其中一些特徵將有助於在今年晚些時候引導奧西裡斯-雷克斯到小行星表面。

圖森市亞利桑那大學的奧西裡斯-雷克斯首席研究員丹蒂·洛雷塔說:「自從到達這顆小行星後,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對本努的所有地質特徵都非常熟悉。」「這些特徵為我們提供了對本奴歷史的深刻理解,它們的新名字象徵著使命的本質——研究過去,發現我們的起源,了解我們的未來。」

例如石像鬼撒克遜,它因酷似一種法國龍一樣的怪物而得名,這種怪物有翅膀、鳥一樣的脖子,還能噴火。但是小行星本努上的石像鬼是一個巨大的突出的圓石,靠近任務的備份樣本地點,是表面上最黑暗的物體之一。事實證明,這顆旋轉頂部的小行星的表面比預期的要危險得多。由於它的面積很小——赤道處約三分之一英裡(半公裡)寬——本努有相當多樣的地形,包括火山口、山脊和海溝。所有這些區域似乎都被巖石和巨石所覆蓋。這將使從地表採集樣品更具挑戰性,團隊已經決定改變他們原來的計劃,如何在Bennu上執行觸摸-走(TAG)樣品採集事件。

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最初計劃使用雷射雷達系統導航到小行星表面。雷射雷達類似於雷達,但它使用雷射脈衝而不是無線電波來測量距離。該系統適用於相對安全的表面。但是本努顯然不可能,因為其表面太粗糙了!

任務策劃者設想的著陸點直徑為164英尺(50米),但即便是本努最大的安全區域對於探測器來說仍然要小得多。最大的著陸地只有52英尺(16米)寬,大約是安全區域的10%。該團隊意識到,他們需要一種更精確的導航技術,使太空飛行器能夠精確地瞄準非常小的地點,同時避開潛在的危險。

在樣本採集過程中,自然特徵跟蹤(NFT)將引導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到達小行星本努的表面。太空飛行器在下降過程中對小行星的表面特徵進行實時成像,然後將這些圖像與機載圖像目錄進行比較。然後太空飛行器使用這些地理標記來確定自身的方向,並準確地瞄準著陸點。

這種新的導航方法被稱為自然特徵跟蹤(NFT)。與雷射雷達相比,NFT提供了更廣泛的導航能力,是執行該團隊所稱的「靶心標記」的關鍵,該標記將太空飛行器發送到小得多的採樣區域。作為一種光學導航技術,它需要在太空飛行器上創建一個高解析度的圖像目錄。

通過從軌道上觀察月球表面,並像最近3月3日的下降那樣進行近距離穿越,奧西裡斯-雷克斯一直在精確地繪製小行星表面的地圖。他們現在使用的危險巨石很像路標,以幫助建立一個安全的著陸樣本收集。

給行星上的特徵和地標命名已經成為科學家和工程師進行太空任務的一種傳統。但是這個命名幫助團隊在熟悉地形後快速確定方向。另外,這個巨大的標誌性建築現在被稱為BenbenSaxum,而不是簡單地稱Bennu最大的巨石為「boulder1」。

本本·薩克斯姆是本努最高的巨石——之前被稱為第一巨石。它的名字來自埃及神話中的一個古老的山丘——阿託姆神在本本以本奴鳥的形式飛過水麵後,決定在本本身上創造世界。

Benben Saxum和其他11個關於這顆小行星的命名被國際天文學聯盟(IAU)認可,這是國際公認的命名天體及其表面特徵的權威機構。這些名字是由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成員提出的。

相關焦點

  •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
    NASA將用神話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Bennu各地形2019-08-10 14:5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據外媒報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GPSN)和NASA決定以神話中的鳥類和類鳥類生物命名NASA OSRIS-REx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原標題: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今年9月,天上的小行星又多了幾個名字,其中包括英國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也包括中國地區廣播電視技術上的奠基人之一、上海市天文學會會員何允。   不僅是小行星,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天體。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他說,後續得到了基特峰天文臺、萊蒙山巡天、泛星計劃等望遠鏡的多次觀測證實,並進一步算出了它的精確軌道,完全符合國際上新小行星獲得永久編號所需要的條件。因為,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12年給予這顆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臺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
  • 以塔吉克人命名的那些小行星
    2020年7月26日,(杜尚別,夏冉譯)據「亞洲快訊」消息稱,在太陽系中有10個以塔吉克斯坦人的名字命名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您也不知道這些名字是如何產生的。 兩年前,我們去了塔吉克斯坦最著名的天文臺,桑格諾赫天文臺。順便說一句,英國廣播公司曾經報導這個天文臺(如上圖),是世界上最適合觀測行星的地方之一。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1999年6月,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1999年6月,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
  • 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命名一顆小行星為「吳汝康星」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為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已將國際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浩瀚的太空中,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1999年6月,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1999年6月,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1999年6月,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以8315號小行星發現者的身份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報,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該小行星被命名為「巴金星」。2004年9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一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為了統一規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專門組成了由國際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負責接受和審議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其中四顆小行星以香港著名藝人命名,它們分別是: 編號55381 Lautakwah,劉德華小行星;編號55382 Kootinlok,古天樂小行星;編號55383 Cheungkwokwing,張國榮小行星;編號 55384 Muiyimfong,梅豔芳小行星。
  • 唐敖慶先生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文/攝 張宏偉】在唐敖慶先生誕辰105周年之際,浩瀚星河再添一顆以中國科學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11月18日,「唐敖慶星」命名儀式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舉行,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唐敖慶星」。
  • 中國古人類學奠基者獲命名小行星「吳汝康星」閃耀太空
    「吳汝康星」距離地球最近時為1.64億公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會理事長趙海斌研究員介紹說,「吳汝康星」這顆小行星於2010年8月7日晚被紫金山天文臺的望遠鏡發現,它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不停繞著太陽運轉。2012年3月,該小行星獲得「317452」的永久編號。
  • 誰為行星命名?又是誰決定該如何命名?
    行星的名字源自羅馬和希臘神話,而地球的名稱起源於日耳曼語和古英語。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可以被肉眼觀察到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不同的文化中被冠以不同的名稱。羅馬人根據行星的運動軌跡和外貌來命名它們。
  • 這4位明星的名字被被命名小行星,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
    近日,新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面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而中國有4四位香港著名藝人名字被用來作為小行星的名字。1、張國榮哥哥張國榮是一名著名歌手、演員,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歌曲,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記著他。
  • 劉德華、張國榮被命名小行星,原來林青霞、金庸也是小行星名
    最近,在7月出版的《小行星通告》中,不僅新增了45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還有4顆小行星是以中國明星的名字命名的。這四位明星分別是劉德華、古天樂、張國榮和梅豔芳。他不僅在10年間捐建了上百所學校,捐助金額也超過3千萬,甚至,他曾在一年內捐建了17所學校,有如此善行的古天樂,被命名為小行星的名字,也非常有意義。而張國榮和梅豔芳,作為殿堂級的歌星、影星,雖然都已經離開了我們,但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無疑是粉絲懷念他們最好的方式。其實,對小行星的命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