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行星命名?又是誰決定該如何命名?

2020-09-04 天文在線

行星的名字源自羅馬和希臘神話,而地球的名稱起源於日耳曼語和古英語。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可以被肉眼觀察到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不同的文化中被冠以不同的名稱。羅馬人根據行星的運動軌跡和外貌來命名它們。 例如,金星(Venus,維納斯),看起來最明亮的行星,以羅馬愛神而命名,而略帶紅色的火星則以戰神而命名。這些羅馬名稱被歐洲語言和文化所採納,並成為標準的科學名稱。

金星(Venus)

當天王星和海王星被發現時,由於沒有約定俗成的傳統名稱,因此每個行星都使用幾個不同的名字,直到其中一個成為標準。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天王星的發現者,想要以喬治三世國王的名字「 Georgium Sidus」為天王星命名。其他的天文學家則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其為「赫歇爾」。 天文學家約翰·博德(Johann Bode)建議,用神話名字Uranus(拉丁文「天空之神」)來命名更為合適,因為這個名字與遠古時代就已命名的五大行星相匹配。 儘管有這樣的建議,Uranus的名字直到1850年才被廣泛使用。

天王星(Uranus)

有兩位天文學家(約翰·庫奇·亞當斯和烏爾班·讓·約瑟夫·勒弗裡耶)預測了海王星的存在,當它真的被望遠鏡發現後,該用誰的名字來命名則發生了爭議。 勒弗裡耶想以自己的名字為其命名。然而,Neptune(羅馬神話中的海神)這個名字被提出並最終成為科學家使用的標準名稱。

海王星(Neptune)

冥王星(現在被定義為矮行星)於1930年被克萊德·湯博(Clyde Tombaugh)在亞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Flagstaff, Arizona)洛厄爾天文臺(Lowell Observatory)發現。 根據「九大行星網站」,冥王星的其他建議名字包括洛厄爾(Lowell),阿特拉斯(Atlas),阿耳彌斯(Artemis),珀爾修斯(Perseus),武蘭(Vulan),坦塔羅斯(Tantalus),艾達娜(Idana),克朗努斯(Cyus),茲馬爾(Zymal)和密涅瓦(Minerva)(《紐約時報》建議)。 Pluto(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這個名字是由英國牛津的11歲學童Venetia Burney提出的,後來由天文臺工作人員推薦給天文學家。 Pluto之所以獲勝,可能是因為以陰間之神來命名最為遙遠的行星,這樣比較適合。

冥王星(Pluto)

冥王星的衛星由其發現者詹姆斯·克裡斯蒂(James Christy)命名,他於1978年在研究冥王星照片時發現了其衛星。顯然,他想以妻子夏琳(Charlene)的名字為其命名,但是天文學的命名規則不允許這樣做。 然而,當他在尋找其他名字時,發現了希臘神話人物Charon,這個名字包含了他妻子名字的前半部分。 另外,由於Charon是負責將逝者送入冥界的渡夫,這與其行星的名字Pluto(冥界之神)非常般配!

冥王星衛星Charon

那麼,誰負責命名現在新發現的太陽系物體呢? 自1919年成立以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一直負責命名所有天體。 當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天體或想要命名一個地貌特徵時,他們可以向IAU提交建議,IAU要麼批准該命名,或者建議一個不同的名稱。由於我們不認為還有尚未發現的行星,因此IAU關注於給衛星,地貌特徵,小行星和彗星命名,並提供了關於每種物體命名規則的網站。關於命名法的傳統和歷史的更多信息,請查看IAU天文學物體的命名頁面,或查看Minor Planet Center網,該網描述了小行星等小物體的命名方式。

儘管行星的羅馬名稱是科學標準,但它們在其他語言中的確有不同的名字。 該網站上有一份不錯的清單。 但是,在科學著作中使用的則是IAU標準名稱。

作者: astro

FY: 哈勃望遠鏡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膨脹定律應該以誰的名字命名? 天文學家們展開了激烈辯論
    在會議上,代表們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將哈勃定律改名為哈勃-勒梅特定律(Hubble-Lemaître Law)。該決議肯定了比利時天文學家喬治·勒梅特 (Georges Lemaitre) 為世界對宇宙膨脹的理解做出的貢獻,同樣做出貢獻的還有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文·哈勃 (Edwin hubbb)。
  • 古天樂張國榮被命名為行星不稀奇,張學友以妻之名命名行星才最暖
    7月20日,「張國榮、梅豔芳、古天樂、劉德華被命名為小行星」上了熱搜,引起許多人關注。據悉,此次共有43顆小行星被命名,其中有四顆都是中國香港藝人,也就是張國榮、梅豔芳、劉德華、古天樂幾位,因為他們在行業內獲得較高成就,同時還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以他們名字命名算是最獨特的稱讚方式。其實以人名命名行星並不十分稀奇,除了官方主動贈送命名權之外,行星的命名權還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 以中國人命名的還有多少顆星?500塊教你如何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正式批准將該臺於1964年10月8日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在1964年11月9日 新發現的第2963號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10.田家炳星——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決定將該臺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11.葉叔華星——1994年,紫金山天文臺將他們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葉叔華星」。12.蔡繼有星——1995年8月28日。
  • 如何給一顆星星命名?
    我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學者為肉眼觀察到的恆星命名。比如牛郎、織女、熒惑、太白等等。不過大多是以神話人物、星官方位命名,系統性不是很強,之後人們發現的星星越來越多,這種命名方式就不太方便了。當然,在我們看來,古人為星星起的名字,要比西方命名美好很多。
  • 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不是地球
    最近收到一個消息,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OR10,被官方定名為共工,這是首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眾所周知,對於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命名一直是西方主導。當然了,我們習慣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的說法,對於八大行星的英文名稱可能並不了解。很多人可能對於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也缺乏了解,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太陽系九大行星英文名稱對應的神話人物都是誰?這些神話人物中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竟然不是地球。
  • 科學家用該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上的結構!
    去年夏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了Bennu的命名規則,這顆小行星目前正在軌道上運行,並由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進行研究。命名的主題是「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因此,前12部相關動物的電影名字現在已經公布。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自1956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專職研究員(該研究室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前身),先後擔任古人類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長,併兼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香港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年8月31日,於北京逝世。吳汝康是研究中國出土人類化石的第一位中國體質人類學家。
  • 行星名字難記?根本分不清?現在有機會命名行星啦!
    圖片來源:ESO/L.Cal ada國際天文學聯盟(IAU)昨天宣布:由其領導的一項稱作「IAU100 NameExoWorlds」的新運動將允許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命名一顆恆星和它的外行星。近100個國家都已籤署並準備就緒,下一步是開展名字的全國選舉活動,為公眾提供投票機會。
  • 解讀:颱風如何命名除名?
    原標題:解讀:颱風如何命名除名? 7月11日,超強颱風燦鴻今天下午在浙江登陸。燦鴻在颱風中屬於「大個子」,其東西和南北方向的螺旋雲帶覆蓋範圍直徑1500公裡-2000公裡左右,相當於北京到廣州的距離。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於是,20世紀初,小行星命名法則的修訂者們終於廢止了稱謂女性化的規定,樹立了一個約束力最少的天體命名法。   如何成為「來自星星的你」   如今,小行星的命名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執行。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就是該委員會的15位委員之一。
  • 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 肉眼不可見
    原標題: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 肉眼不可見   據深圳晚報微博2015年1月16日報導,當日下午,著名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去世,年僅33歲。圖為2014年3月27日,鎮江市旅遊推介會現場,華語樂壇歌手姚貝娜正式籤約形象代言人。
  • 《絕地武士們,請為你的專屬星球命名》
    天空中有兩顆太陽的星球——塔圖因盧克·天行者的家鄉是一顆名為「塔圖因」的行星,最酷的是它圍繞兩個恆星公轉。 冰雪世界——霍斯在《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的開始,講到了反叛軍藏身的行星「霍斯」。而作為星戰粉,誰不想成為絕地勇士,擁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星球呢~而現在,這個願望要實現啦!只要完成下面成就,你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個星球!真的屬於你的星球,你可以隨意給它命名!而這需要一個關鍵的道具——宇宙唯一能殺退暴風兵的光劍
  • 為何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五個行星,是用五行命名的?
    中國古代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其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命名,主要受我們肉眼觀測到該行星顏色的影響。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英文名分別是:Venus(女神維納斯)、Jupiter(主神朱庇特、也就是希臘中的宙斯)、Mercury(神使墨丘利)、Mars(戰神瑪爾斯)、Saturn(農神薩圖恩)。
  • 英文中太陽系8大行星是咋命名的?
    中文中對於太陽系行星的命名來源於五行那你知道他們在英文中的名字有來源什麼嗎?金星有時候被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對與人類來說,金星距離最近,亮度最亮,因此以愛&美之神命名它。 Terra(the Latin name of earth)—The goddess of earth我們最可愛的地球
  • 「海馬」被除名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2016年第22號超強颱風「海馬」在菲律賓造成了嚴重的災害,颱風委員會第49次屆會議決定對「海馬」進行除名,並要求負責取名的中國提交新的颱風名字以補空缺。中央氣象臺將於近日開展「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這也是首次明確將颱風命名權歸屬給公眾。
  • 以塔吉克人命名的那些小行星
    2020年7月26日,(杜尚別,夏冉譯)據「亞洲快訊」消息稱,在太陽系中有10個以塔吉克斯坦人的名字命名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您也不知道這些名字是如何產生的。 兩年前,我們去了塔吉克斯坦最著名的天文臺,桑格諾赫天文臺。順便說一句,英國廣播公司曾經報導這個天文臺(如上圖),是世界上最適合觀測行星的地方之一。
  • 中國發現首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67份提案中,選出了命名!
    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 怎麼給一顆星星命名?
    創建這個工作組的動力來源於2015年IAU組織的首次命名活動「NameExoWorlds」,該活動邀請公眾來為一系列系外行星和它們的寄主星命名。2015年IAU NameExoWorlds活動最終確認的14個恆星名與31個系外行星名這個比賽收到的投稿讓他們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重複的名字。
  • 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命名一顆小行星為「吳汝康星」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為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已將國際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