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天文學界屢屢傳出好消息,原以為本月末的日環食已經夠引人注目的了。然而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也能傳出了好消息。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
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目前現代天文學中最前沿的領域就是研究太陽系外行星。在近20年的研究工作中,中國天文學家們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4000個行星系統。其中也有不少與地球相似的行星,而這部分行星很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
據悉這些行星在被發現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會用數字加字母的組合為其命名,且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母恆星命名上加上字母編號。例如第一顆被人類發現的此類行星命名為「飛馬座51b」。而且其中的一部分系外的行星使用設備來命名。
且在天文學界以及天文愛好者們,一直以來都希望這些系外行星能有一個更加接地氣的專屬名字,如同系內的行星、彗星一樣。所以較權威的天體命名機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在今年組織了為系外行星命名的活動。這個活動共有112個國家參與,12月17日該機構在巴黎召開了這些行星的命名結果。
而分配給我國命名的就是「望舒」,這個行星離我們地球有440光年的距離,其母恆星的質量大概是太陽的兩倍。「望舒」就是由我國劉玉娟、趙剛研等天文學家在觀測工作是發現的,同時這也是我國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
命名是由全國各地的專業機構、大中小學以及天文愛好者們提供的67份提案中選得,最終還是「羲和」「望舒」脫穎而出。據太文學家們解釋這兩個名字的意思和寓意是最符合該行星的。「羲和」即是太陽女神,同樣她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法文制定者以及天文學家。而「望舒」被當做是月神。所以這兩個名字既有美好的寓意在裡面,同時又象徵著探索精神。各位小夥伴們覺得這兩個名字還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