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發現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克卜勒452b
除了Kepler-452b外,還有11顆同樣直徑小於地球2倍且運行於宜居帶內的疑似目標天體被發現,但還需要進一步的後續確認。Kepler 452假想圖來自「尋找地外智慧生命」研究所(SETI)的天文學家使用位於美國加州北部的艾倫射電天線陣(Allen Telescope Array)收聽來自Kepler 452的無線電信號,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收穫。
-
中國發現首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67份提案中,選出了命名!
然而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也能傳出了好消息。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
21顆行星成太陽系外宜居行星 10顆最有可能存生命
21顆行星成太陽系外宜居行星 10顆最有可能存生命 2014-07-01 08:23:54來源:錢江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 24 顆比地球更適合繁衍生命的行星
有些星球可能比地球更適宜生命繁衍!科學家一下發現24顆候選者在太陽系中處於宜居帶,溫度適宜,擁有大量的水和氧氣,地球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已知宇宙中最適宜生命繁衍的星球。但科學家的最新發現,有可能讓地球的這一光輝頭銜易主。
-
NASA發現太陽系外類地行星
原標題:太陽系外類地行星 《每日郵報》4月1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與地球差不多大的行星,其表面溫度適合水以液態形式存在,這為生命體在太陽系外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
太陽系八大行星:哪顆行星最漂亮一目了然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行星.行星直徑:4,880 千米。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行星直徑:12,103.6 千米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六大行星.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大氣層中含大量水蒸氣
這個於2009年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GJ 1214b」。它距離地球僅為4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顆最小太陽系外行星。這顆有水行星被歸入「超級地 球」行列。超級地球是指一種繞行恆星公轉,因質量約為地球的二至十倍,被歸類在溫度較熱且較無冰層覆蓋的類海王星與體積大小近似地球之行星中間的星體。
-
人類發現首顆銀河系外的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河外行星」天文編號為M51-ULS-1b,位於大熊座的渦星系M51之中,距離地球達2300萬光年,比土星略小,圍繞一對雙星運動,距離軌道中心大約10個天文單位。
-
很好的聖誕禮物 太陽系外發現第二個"地球"
美國宇航局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確認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首顆適合生物生存的類地行星,那裡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家園這顆行星名為克卜勒22b,它與所在星系的恆星距離適當,可能滿足生物生存的一系列條件,如水、適宜的溫度、大氣等。2009年發現的克卜勒22b是首顆美國宇航局確認可以成為未來人類新家園的行星。現在科學家還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生命。(來源:國際在線)覆蓋海洋 也許與地球海洋相同地球以外,何處宜居?
-
太陽系行星排列為啥是巖質行星在內氣態行星在外?不只是因為密度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排列有一種現象,就是巖質行星(類地行星)都排列在內側,而氣態行星(類木行星)都排列在外側,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排列呢?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記者今天從北京大學了解到,北大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證明了海洋熱量的輸送能有效改變圍繞「紅矮星」運行的宜居行星的氣候環境和宜居性,並能極大改變太陽系外行星適宜生命存在的空間模態。
-
太陽系密度最高,也是最「軟」的行星:為何地球如此「脆弱」?
太陽系密度最高,也是最「軟」的行星:為何地球如此「脆弱」?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當中的一顆行星,距離太陽1個天文單位遠,圍繞著佔據太陽系99.8%質量的太陽旋轉。當然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當中還有其他的七顆行星,而除了八大行星之外,太陽系當中還有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奧爾特星雲等等物質組成,其中還包括冥王星,鬩神星,穀神星等等矮行星。那麼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裡,密度最高的星球又是哪顆呢?要說太陽系當中密度最高的星球,首先肯定要排除掉雪線外的四顆大行星,也就是木星土星兩顆氣態巨行星,還有天王星海王星兩顆冰巨星。
-
發現「迷你」太陽系第8顆行星,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
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北京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宣布,谷歌人工智慧對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做出重大發現,圍繞恆星Kepler-90旋轉的第8顆行星Kepler-90i被找到,使Kepler-90實現重大「逆襲」,與太陽並駕齊驅,成為目前擁有最多已知行星(8顆)的恆星系統。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首顆「河外行星」被發現,遠在銀河系外2300萬光年,咋發現的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所在的地球運行在金星和火星的軌道之間,距離太陽平均約1.49億公裡,距地球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距離太陽約45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在42.5~47.5億之間。300年,其中海王星(1846年被發現)被發現的時間還不過200年,至於非太陽系行星就更難被發現了。
-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克卜勒452b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0.98 在1400光年外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世界首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探測器,自2009年3月發射升空以來,致力於在「宜居帶」尋找類地行星,在為期至少3年半的任務期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將對天鵝座和天琴座中大約10萬個恆星系統展開觀測。
-
太陽系外發現首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星球(圖)
一位藝術家想像中的葛利斯581d行星右,外表稱暗紅色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法國巴黎拉普拉斯學院(the Institut Pierre Simon Laplace)的一組科學家近日在太陽系外部發現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
-
天外來客?法國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太陽系外來小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22日報導,法國天文學家通過模擬實驗研究發現,正在木星附近軌道運行的小行星「2015BZ509」是一顆「天外來客」,它於45億年前來到太陽系並長期停留至今。這顆發現於2015年的小行星「2015BZ509」與太陽系其它行星不同,儘管它共享木星軌道,卻一直逆向圍繞太陽運動。科學家從而開始研究其獨特的運行軌道。經百萬次計算機模擬實驗,科學家發現在距今約45億年前的太陽系誕生初期,這顆小行星已經出現在現今位置上,因此它應來自太陽系外星系。
-
這顆行星表面溫度幾乎接近太陽,成「最熱行星」
恆星和行星是宇宙中兩類重要的天體,恆星是指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是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我們在夜晚能夠看到的星星,大多數是恆星。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旋轉的天體,比如地球就是一顆行星,太陽系內還有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眾多行星。
-
超級行星密度與鉛相當質量為地球8倍
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一顆密度與鉛相當的系外「超級地球」,名為「55 Cancri e」,繞母星運行一周只需要不到18個小時。這一發現是行星演化和倖存研究史上最具有突破性的發現。 55 Cancri e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密度最大的固態行星,距離地球很近,天文愛好者可以用肉眼觀察到它所繞的恆星。這顆多巖系外行星的直徑達到1.3萬英裡(約合2.1萬公裡),比地球大60%,質量和密度分別是地球的8倍和2倍。其表面溫度接近2700攝氏度,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藉助強大的地心引力,這顆行星可能擁有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