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凌晨宣布大消息!發現「迷你」太陽系第8顆行星,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

2021-02-15 科技日報
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北京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宣布,谷歌人工智慧對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做出重大發現,圍繞恆星Kepler-90旋轉的第8顆行星Kepler-90i被找到,使Kepler-90實現重大「逆襲」,與太陽並駕齊驅,成為目前擁有最多已知行星(8顆)的恆星系統。

隨著第8顆行星的發現,Kepler-90系統成為首個在行星數量上與太陽系並駕齊驅的系外行星系統。圖片來源:NASA官網

Kepler-90距離地球2,545光年遠,位于天龍座(Draco)。專家表示,Kepler-90恆星系就像一個迷你版的太陽系,內部是小行星,外部是大行星,只不過,它們之間更「親密」一點。最新發現的克卜勒90i 是一顆巖石星球,大小是地球的1.3倍,由於距離其主恆星更近,公轉周期僅為14.4天,平均溫度據信超過426攝氏度,堪與水星相當。Kepler-90的最外層行星Kepler-90h與其恆星的距離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當。儘管如此,Kepler-90並不比其他行星系統在孕育生命方面會更有優勢。

本次發現的另一個亮點在於,這一成果藉助谷歌公司的機器學習技術獲得。機器學習是一種人工智慧方法,計算機藉助這一方法實現「自我學習」。在最新研究中,計算機學會了如何從克卜勒獲得的系外行星發出的信號數據中找到行星。

Kepler-90i並非這一神經網絡系統找到的唯一寶石。在克卜勒80系統中,他們還找到了這一系統內的第六顆行星。這顆編號為Kepler-80g的系外行星大小與地球類似。

NASA天體物理學部門主管保羅·赫茲表示:「正如我們所料,在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的克卜勒望遠鏡數據中仍然潛伏著令人興奮的新發現,等待著合適的新工具或新技術來揭示它。這一發現表明,這些數據在未來多年內都將是開展創新研究的珍寶。」

克卜勒望遠鏡會記錄系外行星從恆星前方經過導致恆星亮度的輕微下降,這種亮度下降信號讓科學家可以間接推算出行星的存在以及這顆行星的諸多物理特性——所謂的凌日法。在這次發現中,研究人員克裡斯託佛·沙拉和安德魯·范德伯格訓練一臺計算機學會如何根據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亮度數據發現系外行星。受到人腦中神經元之間連接方式的啟發,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對克卜勒數據進行篩查,發現了此前被忽視的圍繞Kepler-90旋轉的第8顆行星微弱的凌日信號。

事實上,此前機器學習技術已被運用於對克卜勒望遠鏡資料庫進行搜索當中,但最新研究證明,在發現遙遠天體發出的最微弱信號方面,神經網絡大有可為。

範德伯格是NASA薩根博士後研究員,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他說:「Kepler-90系統就像迷你版本的太陽系:較小的行星在裡側;較大的行星在外側,只不過彼此之間更『親密』一點。」

克卜勒望遠鏡效果圖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起,一直在負責尋找位於銀河系內、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及外星生命體。2017年6月19日,NASA最新公布一組數據,其中囊括了克卜勒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現已發現4034顆系外行星的候選行星,其中2335顆已被確認。這其中又有49顆類地行星,超過30顆已經被證實,且都在宜居帶上。其中又有7顆很像地球,一個編號為KOI7711的行星,更像是地球的兄弟,大小、溫度都極為接近地球。

有關最新發現的相關論文已經被《天文學雜誌》接受並將在近期出版。沙拉和範德伯格下一步計劃讓人工智慧系統對整個克卜勒望遠鏡的全部數據進行篩選分析,屆時計算機將對超過15萬顆恆星的亮度數據進行篩查。

註: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鏡像」,也有8大行星,有1顆很像地球但更大
    太陽系以外還會不會有太陽系?嚴格來說,太陽系在宇宙中只有一個,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第2個太陽系,但是與太陽系相似的行星系。應該是很多的,已知克卜勒-90、克卜勒452、克卜勒22、天倉五等都和太陽系很相似。其中克卜勒90還被稱為「太陽系鏡像」。
  • 太陽系2.0?!NASA宣布找到克卜勒90星系的第八顆行星
    發現又一個「太陽系」?昨天(14日)下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了媒體電話會議宣布最新發現: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克卜勒90星系的第八顆行星「克卜勒-90i」。這意味著,克卜勒90是首個擁有和太陽系一樣多行星數量的星系。
  • 太陽系真有第九顆行星嗎?
    這直接導致了一場有關行星定義的激烈辯論——如果冥王星是行星,那麼鬩神星也必定要歸為此類。因此,2006年8月冥王星從行星行列中除名,成為了新一類天體的旗手。雪上加霜的是,現在看來行星俱樂部也許確有第9名成員,但它並非是冥王星。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那裡天體之間的奇特相關性暗示有一顆隱匿行星的存在,它或許是真正的第9顆行星。
  • 谷歌人工智慧助科學家發現「迷你太陽系」
    北京時間15日凌晨2:00,美國宇航局對外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在一個恆星周圍發現了由8顆恆星組成的行星系統。這一發現背後的功臣正是谷歌公司的機器學習技術。由於人口大爆炸和地球環境持續惡化,人類尋找與地球和太陽系類似的外太空系統作為第二家園的心情日益迫切。這種焦慮感在近些年的一系列科幻影視作品得到了強烈的呈現。
  • NASA宣布發現7顆類地行星 3個或有生命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衍龍】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40光年外發現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據美國航天局消息,荷蘭牽頭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類地行星,至少三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離地球40光年的恆星運行。香港東網2月23日報導稱,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水瓶座之中,發現一個行星系中竟有7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其中3個更可能有生命存在,成為迄今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NASA也站出來說話了…
    2、第十顆行星Planet  X的由來同樣引起天文愛好者們高度關注的另一話題,是「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存在」。所謂第十顆行星,在科學界被稱為「Planet X」。X是羅馬數字10,也代表未知,所以以此命名來代表我們還不知道但有可能存在的第十顆行星。
  • 第九大行星出世?NASA:巨大行星暗藏太陽系
    在對於宇宙已經進行了諸多探索的科學家,有一個謎題至今卻還在爭論——我們的太陽系,是否還有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 科學家找到了第2個太陽系,8大行星1個都不少,那裡會有生命嗎?
    銀河系擁有至少2000至4000億顆恆星,而太陽只是其中之一,理論上來講,每一顆恆星都應該擁有自己的行星,在這麼大的數字面前,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推測出,在銀河系裡應該存在著很多和太陽系類似的恆星系。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利用先進的觀測設備,科學家找到了第2個太陽系,在這個恆星系裡,8大行星1個都不少,可以說是一個太陽系的「翻版」。
  • 新發現:太陽系不止有8顆行星,其實還存在第9顆小行星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但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第九顆行星。據說第九顆行星就在海王星旁邊。並且多年來,有一些證據表明它可能存在。周二,科學家宣布在海王星之外發現了一個新的、距離極其遙遠的天體。在提交給《天文學報》的一篇論文中對它進行了詳細介紹,它被命名為2015 TG387。雖然它本身並不是行星,但它可以被認為是理論上的第九顆行星。這個物體非常小,直徑只有300公裡左右,比冥王星小了90%。在2015年,科學家對它進行首次觀察時,這顆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為80AU(AU為天文單位)。
  • 科學家或發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在今年一月份曾宣布這一發現的科學家之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Mike Brown)教授表示他發現了支持這一行星存在的進一步證據。這顆巨大的隱藏行星被認為位於太陽系邊緣,比地球大10倍,屬於氣體行星,類似於天王星和海王星。上周,麥克·布朗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照片顯示新發現的古怪的柯伊伯帶天體(KBO)。在推文中布朗寫道:「第九行星的粉絲們,我們發現了古怪的KBO。」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1930年年2月18日,美國天文學家湯博通過搜索天文臺所拍攝的照片後,終於發現了冥王星的身影。,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終於被證實,此消息轟動了整個人類世界,冥王星也逐漸進入人類的視野。由於當時的觀測手段十分有限,科學家對冥王星體積進行了錯誤的預估,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直徑比地球還大的天體,科學家們也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太陽系被一直認可的八大行星變成了九大行星。
  • 太陽系究竟有幾大行星
    太陽系究竟有幾大行星 原標題:   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太陽系裡最有生機的一顆行星。然而,直到現在,關於太陽系裡究竟有多少大行星,仍然是天文學家們探索研究的課題之一。
  • 人工智慧助攻,被稱為「第二個太陽系」的克卜勒-90星系,發現了第8...
    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媒體電話會議宣布新發現。NASA宣布使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遙遠的一個恆星系統克卜勒90中發現了第八顆行星,命名為克卜勒-90i。克卜勒-90星系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90顆恆星,距離地球2545光年。
  • NASA發現太陽系外類地行星
    原標題:太陽系外類地行星   《每日郵報》4月18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與地球差不多大的行星,其表面溫度適合水以液態形式存在,這為生命體在太陽系外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92頁論文、20年數據,加州理工團隊能否發現太陽系第9顆行星?
    自從 2006 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投票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後,天文學家們尋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繼任者的熱情仍然不減。最近的幾年,不斷有證據表明,在太陽系的最外延極有可能存在著真正的第九行星,通過對周圍星體的引力拉動來宣告著自己的存在。
  • 太陽系發現的第九大行星:零下226度 氫氦氣為主
    在今年1月份,美國加州的一些科學家提出一項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說法,他們認為在太陽系外側的遙遠區域可能隱藏著所謂的「第九顆大行星」。自從這一消息宣布之後,天文學家們便一直致力於想要真正找出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X」。關於這顆潛在行星的來源問題,相關理論有很多,不一而足,有些觀點認為這是太陽從其他路過的恆星那裡「偷竊」來的系外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1988年鄧肯(M.Duncan)證明,柯伊伯帶是短周期彗星的主要源,而奧爾特雲則是長周期彗星的主要源,冥王星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為什麼說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呢?這就和科學家發現的塞德娜以及2015 TG387兩顆天體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