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太陽系不止有8顆行星,其實還存在第9顆小行星

2020-09-05 海憶科普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但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第九顆行星。據說第九顆行星就在海王星旁邊。並且多年來,有一些證據表明它可能存在。


9號行星的發現

本周,研究人員發表了許多的研究成果。周二,科學家宣布在海王星之外發現了一個新的、距離極其遙遠的天體。在提交給《天文學報》的一篇論文中對它進行了詳細介紹,它被命名為2015 TG387。雖然它本身並不是行星,但它可以被認為是理論上的第九顆行星。這個物體非常小,直徑只有300公裡左右,比冥王星小了90%。在2015年,科學家對它進行首次觀察時,這顆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為80AU(AU為天文單位)。


9號行星的距離

80AU相當於地球與太陽距離的80倍,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兩倍多。這個物體太遙遠了,我們甚至看不到它。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人員計算出,最遠的時候它李太陽有2300AU,比任何其他已知物體都要遠。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發現了兩個與此類似的物體:矮行星Sedna和小行星2012 VP113。這些天體非常遙遠,它們的軌道大多不受已知的8顆行星引力的影響。因此,通過研究它們,我們可以了解外部太陽系,並繪製出那裡正在發生的情況。


9號行星的軌道

這些軌道可能已經指向了一個巨大的領域。這三個物體,包括2015 TG387,都有相似的軌道路徑。這些軌道就像是它們被更大的東西守護著一樣。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個物體可能是難以捉摸的9號行星。因此為了了解更多信息,研究人員進行了仿真模擬,以觀察9號行星對這三個物體軌道的影響。結果令人興奮的是,科學家表明這些天體確實保持著穩定的軌道。換句話說,如果存在9號行星,它們目前的軌道路徑不會被打亂。結果還證實了一個猜想,就是假想行星可能正在守護幾個小天體。


9號行星的探索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Sedna和TG387採取類似的路徑。但我們仍需要更多的數據去證實這一現象。科學家們仍在尋找它們的軌道路徑,但由於9號行星離我們地球非常遠,科學家很難看到它是否真的存在。現在,即使真的有另一個星球存在,也不要指望我們會很快把太空人送到那裡。即使我們能夠派出如此遠的航天任務,但就在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太空人可能很難在旅途中倖存下來。因為長期的太空旅行有可能嚴重損害人體胃腸功能。腸胃是我們用來消化食物的器官系統。這篇新研究表明,太空旅行可能會使腸胃吸收營養的效率降低,並可能會導致腫瘤。


宇宙輻射的危害

所以感謝我們的好朋友——宇宙輻射。宇宙輻射大多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天體,它有幾種類型,包括特別危險的重離子輻射。它來自超新星爆炸,由某些加速到接近光速的原子核組成。它的質量比伽馬射線和X射線更具破壞性。幸運的是,我們地球的磁場擋住了它的大部分射線。但在浩瀚的太空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它的影響。此前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在長時間的太空旅行中,暴露在重離子輻射下會導致大腦組織受損,加速衰老。


現在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我所有的研究都能完美地應用於人類,尤其是在輻射方面。但是,由於我們沒有很好的方法來保護我們的太空飛行器免受這種射線的傷害,我們現在仍需繼續研究它們。好的屏蔽材料太重了,無法進入太空。隨著人們對去火星越來越認真,科學家們離研製出抗宇宙輻射藥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類研究很好地提醒我們,太空探索不僅僅是建造大型火箭。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照顧火箭上的人,關愛他們的身體健康!

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我是海憶,關注我,每天分享新鮮事!本文為海憶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行星不止9顆可能是23顆
    9顆,估計還應該有12顆或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倍至10000倍。9大行星和大量冰塊及小行星,都處在一個距太陽約50個AU的平面環上(AU是一個天文單位的英文縮寫,即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 發現「迷你」太陽系第8顆行星,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
    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北京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宣布,谷歌人工智慧對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做出重大發現,圍繞恆星Kepler-90旋轉的第8顆行星Kepler-90i被找到,使Kepler-90實現重大「逆襲」,與太陽並駕齊驅,成為目前擁有最多已知行星(8顆)的恆星系統。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新發現19顆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可能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
    在19世紀60年代初,人們認為地球是特別的,因為只有在地球上才有生命存在。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基胥夏梭曾經說過:「我們的太陽系處於宇宙的中心,因為太陽系中有地球,而地球上有像人類這樣的高等智慧生物。」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說法已經被逐漸拋棄了。
  • 太陽系真有第九顆行星嗎?
    雪上加霜的是,現在看來行星俱樂部也許確有第9名成員,但它並非是冥王星。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那裡天體之間的奇特相關性暗示有一顆隱匿行星的存在,它或許是真正的第9顆行星。2016年初,有4顆海王星外天體加入到了這一行列中。那時,存在第9顆行星的消息開始成為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這些新加入的天體也有著與賽德娜和2012 VP113同樣驚人相似的軌道。根據鬩神星的發現者、有著「冥王星殺手」稱號的天文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的分析,這些共同特徵純屬巧合的概率只有0.007%。
  • 太陽系或存在第9顆行星,質量是地球10倍,天文學家推測來自系外
    然而在2008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們對行星下了新的定義,按照新的定義,冥王星就不再屬於行星行列,因此,冥王星被降級為了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也由擁有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多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冥王星之外是否存在難以琢磨的太陽系第9顆行星。但最近的一些新研究可能能夠證明這一神秘的「第9顆行星」是真實存在的。
  • 太陽系第二顆存在環狀結構的小行星——喀戎(Chiron)
    藝術效果圖: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第二顆存在環狀結構的小行星——喀戎(Chiron)
  • 太陽系曾經有第五顆氣態行星
    視頻:如果太陽系其他行星在月球的位置,時長2分47秒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曾經存在一顆巨型氣態行星,由於這顆行星與海王星發生了碰撞巨大的碰撞還導致柯伊伯帶大量小天體的出現,碎片也布滿了太陽系,由此科學家推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假說,認為在柯伊伯帶上可能存在當時碰撞留下的神秘內核,這是一個由巖石構成的小天體,來源於這次史無前例的碰撞事件。
  • 太陽系第9顆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
    太陽系第9顆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天文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太陽系的最外層區域存在著一顆質量比地球大這顆被稱為第9號行星的假想行星可能是引力效應的來源,它可以解釋現有宇宙學數據所強調的跨海王星天體軌道的異常模式。跨海王星天體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位於海王星之外。美國達勒姆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雅各布·斯科茨和詹姆斯·尤溫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探索第9號行星是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 太陽系究竟有幾顆行星?
    太陽系中有多少行星?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只是要提醒你,這是個富有爭議的話題。當你問太陽系有多少行星,是八大,十大還是更多的時候,有些人會相當暴躁。一些天文學家主張將行星數量擴大到十二顆,包括冥王星、它的衛星夏隆、小行星穀神星和新發現的厄裡斯星。最後,他們改變了行星的定義,遺憾的是,冥王星並沒有達到標準:以下是行星狀態的新要求:1.行星必須繞太陽運行。好的,冥王星是這樣的。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在我們的常識裡,一直都會認為太陽系中只有九大行星,但其實當時科學家因為錯誤,把冥王星也算在內了,隨著科學家對宇宙的深入了解,漸漸的認為冥王星的體積太小,並且並不受制於太陽星系,就把冥王星降為矮行星,所以才有了現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依序為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 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並非木星,土星新發現20顆衛星17顆逆行
    而潮汐運動有助生命的存在發展,如果沒有潮汐運動,地球上不平衡的能量就很難傳遞,更容易頻繁的發生火山和地震。另外月亮設想中未來還可以作為網關空間站,作為人類去往其他星球的中轉;月亮上還有豐富的礦藏等待人類去掘金。然而您知道太陽系中那顆行星的衛星最多嗎?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如今,我們已經發現了1000多顆柯伊伯帶的天體,柯伊伯帶其實就是太陽系的另個小行星帶,而太陽系內還有另一個小行星帶,那就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柯伊伯帶中的小天體都是原始星雲的累積,而冥王星,就是柯伊伯帶之中的矮行星,換句話說,柯伊伯帶就是狹義上的太陽系外圈。
  • 92頁論文、20年數據,加州理工團隊能否發現太陽系第9顆行星?
    自從 2006 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投票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後,天文學家們尋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繼任者的熱情仍然不減。最近的幾年,不斷有證據表明,在太陽系的最外延極有可能存在著真正的第九行星,通過對周圍星體的引力拉動來宣告著自己的存在。
  • 新發現139顆小行星,也許第9大行星就要出現
    近日,在檢查收集的用於研究宇宙暗能量的數據之後,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驚奇地發現了139個新的小行星。 美洲天文臺的布蘭科望遠鏡 冥王星被降級後,天文學家一直推測我們的太陽系還存在一顆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小行星帶面積巨大數量眾多,是幾顆行星撞出來的?其實一顆也沒有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迄今已經被登記在案的約有12萬多個,預估這裡至少有50萬顆小行星。還在1766年的時候,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提出的行星排列數列認為在火星和木星的廣大空間中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因為火星距離太陽不過2.2億公裡左右,然而火星之外的木星卻遠在7.8億公裡之外,這中間廣闊的範圍可輕鬆裝下火星軌道以內的太陽系,本來應該形成一顆行星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沒有發現它。
  • 小行星帶內有50萬顆小行星,為啥沒形成行星呢?木星是罪魁禍首
    既然太陽系在宇宙中如此普通,為什麼人類直到今天也無法完全探索太陽系,甚至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內還可能存在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行星」,人類想要探索一個普通的恆星星系系統,就如此困難嗎?答案或許十分現實,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條件,面對太陽系還是十分捉襟見肘的。
  • 土星新發現20顆衛星,衛星數達82顆,成太陽系衛星最多的行星
    眾所周知,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同時圍繞八大行星轉的又有100多顆已知的小衛星。我們地球就存在太陽系中,時刻受太陽的影響,每天看著太陽東升西落,地球上的生物離不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