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139顆小行星,也許第9大行星就要出現

2020-12-05 騰訊網

喜歡本文,就點右上方的…分享到朋友圈吧!

近日,在檢查收集的用於研究宇宙暗能量的數據之後,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驚奇地發現了139個新的小行星。

它們在海王星軌道之外,被歸類為海王星天體(TNO),被降級的冥王星也是它們的同類。

與恆星或超新星不同,TNO並不明亮。發現TNO的技巧是對比不同時間的圖像尋找可移動的物體。TNO繞太陽公轉,而恆星和遙遠的星系近乎不動。該項目使用的是位於智利的維克多·布蘭科望遠鏡。

美洲天文臺的布蘭科望遠鏡

冥王星被降級後,天文學家一直推測我們的太陽系還存在一顆第九大行星,許多支持它存在的證據來自觀察TNO的運動。一些TNO會以奇怪的方式聚集,這表明可能存在一個看不見但巨大的物體,如行星牽引著它們。

藝術家對第九大行星的圖示

這些新發現的小行星將為天文學家提供更多觀察這種現象的機會,也許很快就能發現我們的第九大行星。

相關焦點

  • 在45億公裡外,新發現139顆跨海王星天體!行星9也許也藏身於此
    從其最初四年的項目數據中,天文學家已經成功地識別到了316顆小行星,而其中139顆完全是第一次被發現。科學家說,這些發現是在對上述數據進行了深入的再分析後提出的;再分析採用的新技術可以幫助發現更多位於太陽系邊遠地區的小行星。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
  • 新發現:太陽系不止有8顆行星,其實還存在第9顆小行星
    現在我們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但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第九顆行星。據說第九顆行星就在海王星旁邊。並且多年來,有一些證據表明它可能存在。周二,科學家宣布在海王星之外發現了一個新的、距離極其遙遠的天體。在提交給《天文學報》的一篇論文中對它進行了詳細介紹,它被命名為2015 TG387。雖然它本身並不是行星,但它可以被認為是理論上的第九顆行星。這個物體非常小,直徑只有300公裡左右,比冥王星小了90%。在2015年,科學家對它進行首次觀察時,這顆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為80AU(AU為天文單位)。
  • 第九大行星疑似出現,柯伊伯帶發現異動,瑪雅人預言或許是真的
    眾所周知,我們太陽系其實是一個天體大家庭,他們以各種方式相互作用,以太陽為中心我們有8科大行星組成是天體大家庭的主要成員,每顆行星都保持自己圍繞太陽的軌道以及一系列圍繞每顆行星旋轉的衛星,這些天體在太陽系內完美的凝聚在一起,通俗來說就是說,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這些行星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衛星
  • 原太陽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現在怎麼樣了?
    自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分類到矮行星隊伍中已過去13年了。1930年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第9顆行星,而這顆行星也並不是被偶然(突然)發現的。,以導致最開始將冥王星納入了大行星行列。本世紀初(2000年起),科學家在太陽系邊緣、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中不斷探索著新的天體,這些被發現的天體一個比一個大(體積、質量上),而於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在當時被科學家們認為其體積比冥王星都要大。再加上冥王星所處的地帶是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盛產小行星以及彗星),所以冥王星第九大行星的地位開始更加的受到科學家們的質疑。
  • 暗能量沒蹤影,卻發現數百顆潛伏小行星,揭示太陽系起源!
    可能這是天文史上成本最高的不務正業了,一個寄予厚望暗能量探測計劃,但啥子暗能量都沒發現,卻在繪製的南半球天區中發現了數百顆隱藏在太陽系邊陲地帶的小行星,不得不說這實在高明!
  •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行星不止9顆可能是23顆
    9顆,估計還應該有12顆或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倍至10000倍。   以前科學家認為,太陽系的9大行星和大量冰塊及小行星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原初黑洞科學家的新發現,暗示了這種可能
    宇宙中的三大未解之謎竟然這樣錯綜複雜地搞在了一起,令人大跌眼鏡……外海王星天體1846年,人類發現了海王星,將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提升到了8顆。隨即,人們開始尋找第九顆行星。雖然冥王星的發現一度讓人們感到滿足,但它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
  • 新發現!海王星外天體又增100顆,這或有助於科學家找到第九大行星
    本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發現了100多個新的海外天體。 就像所有已知太陽系中的行星,衛星和小行星一樣,這些小世界中的每一個肯定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項新研究還概述了一種尋找更多未知世界的新方法。最新發現發表在2020年3月經過同行評審的《天文學報副刊叢書》上。
  • 小行星帶中最大天體!曾被認為是第5大行星,上面白點令人費解!
    等他再次準備觀察這顆小行星時,它卻早已消失。其實他發現的就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但是科學家們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彗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不見了呢?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用望遠鏡對準了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有出現了!
  • 雖然沒有找到神秘的「第五行星」,人類卻發現了璀璨的小行星帶
    是什麼讓當時的人們相信這顆行星的存在?「消失的第五行星」去哪了?,而是個「大發現」。一直到1845年才發現第五顆小行星——義神星。在第五顆小行星被發現後,天文學家仿佛找到通往新世界大門的鑰匙,新的小行星發現的速度急速增加。
  • 小行星聚集的「原始分散盤」引力足於取締「第9號行星」的引力
    太陽系的第9號行星,冥王星都降級了,現在是八大行星,所有的教科書宣傳材料都改過來了,沒錯,但這裡指的第9號行星並不是冥王星,不是要給它平反,它已經變成矮行星了,這個已經板上釘釘了,第9號行星是長久以來天文學的一個猜測,就是在冥王星之外,那個黑暗深邃之處有可能還有一顆個頭非常大的行星
  • 這顆大行星曾經存在於太陽系中,但很遺憾,系外文明摧毀了它
    這些行星最終被歸納為「太陽系八大行星」,這名字很酷,大有「八大天王」的感覺。至此,科學家認為除了這八大行星之外,剩下的就只有那些數之不盡但微不足道的小天體和矮行星。但太陽系就真的不存在第九顆大行星了嗎?也許還有某顆神秘的行星真的存在太陽系之中。1859年,法國天文愛好者萊卡對外聲稱他看到了一顆比水星更接近太陽的行星。
  • 探秘: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了139個新的「小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日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稱,在太陽系新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天體寶庫。源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歷時六年的「暗能量調查」(DES)的結果顯示,海王星之外潛伏了300多個小天體。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如果「X星」真的存在,它將成為太陽系新的第九大行星。小行星偏離軌道系「X星」作用?攝動是指由於另外一個(或一些)天體的吸引使某一天體的運行出現與其計算軌道的偏差。戈梅斯對太陽系邊緣小行星帶中92個天體的運行軌跡進行了觀察和計算,發現其中6個天體偏離了預想的軌道。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人類能夠活到現在,其實是一種偶然>發現順序,也即2011ES4是2011年3月上半月內發現的第118顆小行星。有一顆也很顯眼,那就是排在9月6日名叫465824的這顆直徑達到了162米,前面我們說過,直徑超過150米的小行星如果撞擊地球其破壞力是很大的。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也即2011ES4是2011年3月上半月內發現的第118顆小行星。有一顆也很顯眼,那就是排在9月6日名叫465824的這顆直徑達到了162米,前面我們說過,直徑超過150米的小行星如果撞擊地球其破壞力是很大的。
  • 太陽系第9顆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
    太陽系第9顆行星可能是一個原始黑洞天文學家多年來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太陽系的最外層區域存在著一顆質量比地球大這顆被稱為第9號行星的假想行星可能是引力效應的來源,它可以解釋現有宇宙學數據所強調的跨海王星天體軌道的異常模式。跨海王星天體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位於海王星之外。美國達勒姆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雅各布·斯科茨和詹姆斯·尤溫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探索第9號行星是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 小行星帶內有50萬顆小行星,為啥沒形成行星呢?木星是罪魁禍首
    小行星帶在太陽系中,目前我們已經發現確認了八顆行星,二百多個衛星,以及至少50萬顆小行星存在,還有一些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矮行星,前幾年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就被科學家認定為是一顆「矮行星」,矮星系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也被稱為「侏儒」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