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面積巨大數量眾多,是幾顆行星撞出來的?其實一顆也沒有

2020-12-06 科普大世界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迄今已經被登記在案的約有12萬多個,預估這裡至少有50萬顆小行星。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它形成的原因實際上是由於太陽的引力和木星的引力對小天體的共同作用,從小行星帶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就曾經認為小行星帶可能是有一顆行星被撞碎之後形成的。還在1766年的時候,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提出的行星排列數列認為在火星和木星的廣大空間中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因為火星距離太陽不過2.2億公裡左右,然而火星之外的木星卻遠在7.8億公裡之外,這中間廣闊的範圍可輕鬆裝下火星軌道以內的太陽系,本來應該形成一顆行星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沒有發現它。

而當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一度認為它就應該是那顆行星,但是穀神星的質量又太小,它的直徑只有950公裡左右,不足以稱它為行星,而且小行星帶中又有著很多的小天體,所以天文學家們曾經認為小行星帶是有一顆或兩顆行星受到撞擊之後形成的。

到了1918年,日本天文學家平山清次曾注意到小行星帶上某些小行星的軌道有相似的參數,就是有些小行星有著類似的運行軌跡,並由此讓它們分成幾個不同的小行星族。到了上世紀70年代,又有天文學家觀察到小行星帶中小天體有著不同的顏色,於是跟這些小天體分成了不同的族群類型,三種最常見的類型是C-型(碳質)、S-型(矽酸鹽)和M-型(金屬),這說明小行星帶的天體最初很可能來源於三顆天體,而到了2006年,又有天文學家宣布在小行星帶內發現了彗星的族群,這些小彗星相對更靠近木星,它們上面有著大量的水分,於是推測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海洋中水的主要來源。

因此,天文學家們根據行星形成理論推測,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小行星帶中可能形成了多顆類似穀神星這樣的小天體,但是由於木星、火星乃至其他一些天體(海王星和天王星有可能是從木星內軌道被拋到土星外軌道的)的引力攝動,導致它們不單沒有成為行星,反而相互之間發生了碰撞,成為了更小的天體,至於原先一共有幾顆小天體,目前還無法確定。

小行星帶的小天體數量雖然很多,範圍也相當大,但是它們的總質量其實是相當小的,計算發現它們加起來也只相當於地球質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形成小行星帶的原始星體也不會是行星,而頂多是像穀神星這樣的矮行星天體罷了。

相關焦點

  • 小行星帶內有50萬顆小行星,為啥沒形成行星呢?木星是罪魁禍首
    縱觀人類的歷史,雖然從祖先森林古猿開始算起,人類的徵程已經有數百萬年,但是真正的科技高速發展時期只有短短的數百年,在最近幾百年中,人類文明完成了快速的飛躍,在眾多領域不斷突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可以說,如果地球上不出現重大的意外,例如:「特大地震」「小行星撞擊地球」「冰河時代」等等無法控制的天災,人類已經可以算得上制霸全球了。
  • 很少被人關注的小行星帶,本應該存在一顆行星才對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自己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而在以前,太陽系曾擁有九顆行星,只不過冥王星如今已被踢出了行星界。然而,除卻冥王星這顆「假行星」外,太陽系本應該還存在一顆真正的行星。這顆行星原本應該存在的位置就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 小行星帶總質量相當於一顆多大的星球?
    後來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德通過數據核算,提出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也許還有一顆行星。婚神星和第四顆灶神星;隨著觀測手段的提高,到了1923年,小行星的數量是1,000顆,1951年到達10,000顆,1982年更高達100,000顆。
  • 地球只有月亮一顆衛星,木星卻有79顆,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唯一有智慧生命的星球,而地球也有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其實在宇宙中,有衛星的行星並不稀奇,很多行得都有衛星,有的行星衛星數量還特別多。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木星有小太陽之稱,它的體積是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也是地球的318倍,太陽系其它七大行星加起來也沒有木星大。木得的衛星也是非常大,有79顆之多,讓地球非常眼紅,這麼多的衛星要是分給地球幾顆就好了,這也太不公平了。木星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衛星,其它還是它的實力夠強大,由於它體積巨大,質量巨大,它的引力自然是非常強的。
  • 今天又一顆小行星飛過地球!地球:想撞我並不容易
    本文由行星物理學博士魯暘筱懿進行科學性把關今天凌晨,又一顆小行星和地球「擦肩而過」!視頻來源新聞360想撞地球不容易目前,人類已經觀測到的小行星有近100萬顆,數量如此之多的小行星,真正能抵達地球的其實並不多。
  • 太陽系小行星帶,有無可能形成一個新的行星?錯過了再也回不來了
    在太陽系的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據科學家們估算,這裡的小行星數量至少在50萬顆以上,而被我們所定位和編號的小行星數量已經達到了20萬顆。這些小行星和太陽系的其它行星一樣,共同圍繞著太陽進行周期性的公轉。
  • 旅行者一號等眾多探測器穿過小行星帶時,不會被撞擊嗎?
    在今天的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環繞著一個巨大的小行星帶, 天文學家猜測這些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留下來的一群星子,由於木星強大的引力攝動導致的軌道共振,使之很難聚集成一顆完整的行星,它們是早期太陽系的殘留物,數量有50萬多顆,多由巖石和金屬組成以及少量的彗星,它們大的有1000多米的直徑,小的只有鵝卵石這麼大。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在冥王星被用投票的方式投出了行星的行列之後,太陽系還擁有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來算,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本不應該是八顆,而應該是九顆。
  • NASA宣布未來這十四顆小行星或撞向地球?中科院:不怕,有我
    這也是全球幾乎沒有因「流星雨」所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而小行星在體積上則要巨大的多,一旦被地球引力系統捕獲甚至降落地球表面,大氣層將不足以在小行星降落到地表之前將隕石體燃燒完,因此小行星的碰撞將會形成巨大的破壞力。
  • 對地球生命極具威脅的小行星帶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小行星,小行星帶也稱為「主小行星帶」,或者叫「主帶」,因為在目前已經被編號的小行星中,超過98%的小行星都是在這裡發現的,加上還沒有被發現的,這裡的小行星總數,《估計可以多達幾十萬甚至上百方顆,估計可以多達幾十方甚至上百萬顆,所以這片區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天體最密集的區域,不過這裡的「密集」也只是相對來說的,其實它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密密麻麻一顆聯一顆,不然之前從這裡穿過去的探測器包不很容易被撞到
  • 小行星撞地球,可能嗎?
    位於夏威夷的小行星對地撞擊最終預警系統(ATLAS)發現了這顆小行星,其直徑可能為5-10米。如果它撞向地球,將會在大氣層中解體。而此次與地球相遇大大改變了小行星2020 VT4的軌道,相遇前其軌道黃道傾角為13度,周期549天,相遇後變為10.2度,315天。軌道改變後,它和地球下次相遇將是2052年11月13日,屆時最近距離將在290萬千米左右。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條寬闊的小行星帶,為何早期沒有形成行星呢?
    我們在看太陽系的圖片時,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一塊條帶狀分布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它就像一片薄薄的圓盤圍繞著太陽運行,而這條小行星帶中的小天體數量眾多,在引力幹擾和相互碰撞的情況下,有一部分小行星會脫離原有軌道向太陽系內側移動,其中就有可能接近地球的公轉軌道,甚至直接衝向地球,成為影響地球安全的最大潛在因素之一
  • 飛船容易撞上小行星帶的天體嗎?
    屏幕裡許多掉落的小行星向飛船砸去,還有飛碟向飛船開火,小朋友需要快速地操作按鍵,驅使飛船躲避危險的同時開火擊毀阻礙其前進的小行星和飛碟。而當飛船完成任務後,便會通關。這時小朋友便會很開心地手舞足蹈,說不定晚上還會夢見自己開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馳騁,並敏捷地避開飛來的小行星的撞擊呢!
  • 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
    而其他行星卻沒有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中行星有8顆,大家看到宇宙圖片的時候可以看出來火星和木星之間是有一條小行星帶的,這些行星帶上有很多特別小的行星,目前科學家發現的已經有50多萬顆左右,但是為什麼只有木星和火星之間存在有行星帶,而其他行星之間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 我的太陽系形成—(五)(1)小行星帶與行星光環之間的緊密聯繫
    1801年元旦之夜,義大利西西里島巴爾摩天文臺臺長皮亞齊(G.Piazzi)發現距太陽2.77天文單位處有一顆行星,他根據神話命名習慣,把它稱為穀神星(Ceres),從此,開啟了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搜索眾多小行星的熱潮。
  • 行星「撞」地球?10年來最近距離!毀滅性撞擊是否還存在?
    美國宇航局(NASA)稱,9月2日0時12分,一顆編號為2011ES4的小行星飛過地球。這顆行星飛越地球的最近距離只有12萬公裡,而地月距離為38.4萬公裡,相當於只有地月距離的1/3,而且當時月球也剛好運動到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附近,不過好在這顆小行星直徑只有22至49米,與月球擦肩而過。這是已知近10年來行星與地球最近的距離。
  • 行星撞地球?10年來最近距離!毀滅性撞擊是否還存在?
    這顆行星飛越地球的最近距離只有12萬公裡,而地月距離為38.4萬公裡,相當於只有地月距離的1/3,而且當時月球也剛好運動到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附近,不過好在這顆小行星直徑只有22至49米,與月球擦肩而過。這是已知近10年來行星與地球最近的距離。
  • 雖然沒有找到神秘的「第五行星」,人類卻發現了璀璨的小行星帶
    ,但你知道嗎,在200多年前,人們一度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還存在著一顆行星,按照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名第五。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距離太陽2.8個天文單位的區域裡似乎不只有一顆「行星」。到今天,被編號的小行星已經有120,437顆。
  • 太陽系宜居帶內有三顆行星,為何只有地球有生命?這要感謝木星!
    其實滿足類似的條件,在我們太陽系內就有三顆行星,他們就是地球,金星和火星。那麼為什麼只有地球才會變成今天這樣的模樣,而金星和火星都已經變成了沙漠呢?據科學家們分析,可能在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以前,金星和火星上面可能都有生命,也是和我們現在地球一樣生機勃勃,但是後來由於環境的改變,或者說是行星的撞擊,又或者說是其他的巨大的災難,使得那兩個星球上面變得像沙漠一樣了!為什麼地球沒有變成那樣呢?科學家們認為,我們要感謝木星!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一個氣態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之後,太陽系還有8顆行星,根據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不應該是8個,而是9個。請不要誤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