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之後,太陽系還有8顆行星,根據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不應該是8個,而是9個。請不要誤會我。我不是說冥王星,它被踢了出去。冥王星太小,沒有獨立的軌道,所以只能算是一顆矮行星。那麼為什麼說太陽系應該有九個行星呢?因為從太陽系中行星的分布來看,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有一顆行星,但是這裡沒有行星,而是小行星帶。
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寬2億公裡以上,甚至比金星和地球等許多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還要大,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不到2億公裡,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只有5500萬公裡左右。不等量。科學家們預計這個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數量應該超過50萬個,因為現在科學家已經在這個小行星帶中發現並記錄了12萬個小行星。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一個獨特的景觀,但它也是一個奇怪的存在。奇怪的是,如此多的小行星在宇宙中停留了這麼久,而不是凝聚成一個行星。
木星很可能是罪魁禍首,雖然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但它應該是太陽系中年齡最大的行星。它不僅體積大,而且重量輕。它將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加在一起,再乘以2.5,即木星的質量。作為大哥,自然有許多弟弟,木星的衛星是79顆。如此強大的行星,位於小行星帶旁邊,自然會對小行星帶產生影響。特別是在小行星帶的外圍,大量的小行星受到木星引力場的影響,使它們無法凝聚成行星,但這並不是小行星帶未能產生行星的全部原因。
畢竟,太陽系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位於小行星帶內部的小行星受到木星引力場的影響較小。為什麼它們不能連貫?原因可能是這裡有如此多的小行星,在此期間一些小行星可能已經開始合併並變得更大。科學家們認為,甚至可能存在類似冥王星的矮行星,但在小行星複雜的小行星帶中,這些新形成的矮行星沒有穩定的獨立軌道,因此經過多次碰撞,它們又重新形成了。它再次解體,再次變成小行星。這不僅是一個猜測,而且可以被小行星帶中的一些小行星密度極高的事實所支持。例如,矽酸鹽小行星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小行星集中在某種物質中,可能是矮行星解體的產物。今天,小行星帶再次凝結和行星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幾乎不存在。即使是小行星帶本身也不能永遠存在於太陽系中,因為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一直在流失。他們中的一些人變成了木星的一部分,一些人逃到宇宙中,變成了沒有固定軌道的漂泊者,還有一些人掉進了地球甚至太陽。今天的小行星帶估計有50萬顆小行星,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只是太陽系最初形成的千分之一。可以預測有一天,小行星帶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