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與木星之間是第10顆行星破碎的殘骸?火星上河流痕跡是假的?
你知道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什麼嗎?在太陽系裡存在著很多我們還無法解釋的巧合,而且讓人困惑的是,關於這些知識在我們的課程和教育裡是無法學習到的,對普通大眾來說是完全未知的世界。
首先我們先普及一個常識,那就是太陽系裡有兩個小行星帶,一個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要小行星帶,另一個是離太陽很遠的柯伊伯帶。主要小行星帶又被科學家們簡稱為小行星帶。柯伊伯帶更大而且質量上也要大很多,這裡先不做討論。
關於小行星帶流行的說法是,它是在太陽系初始形成的過程中夭折的。這第10顆行星似乎要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成型的時候,因為木星巨大的引力,使得它在太陽與木星之間巨大引力的拉扯下無法形成一個小行星。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裡我們詳細的了解一下太陽系真正的運行模式。我們知道地球並不是太陽系的中心,那麼太陽系的中心是哪顆星球呢?如果你知道的話可以在彈幕中打出來。其實太陽也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因為木星的巨大引力,太陽也是要公轉的,而整個太陽系真正的運動模式是這樣的。
歐洲航天局在2014年確認了小行星帶唯一的矮行星——穀神星上居然有水蒸汽的存在,這一發現在當時的科學界無異於一場海嘯,迅速成了全世界的熱搜。2015年對穀神星拍攝的全貌圖片上發現了一些神秘的亮點,科學家表示這進一步證明水蒸汽的存在,可能是噴射水蒸汽至高空產生的亮點現象,這也暗示了穀神星上的地質活躍非常頻繁。隨著後來更多的照片被傳回地球,這些亮點可能是因為火山活動而產生的間歇泉、冰、鹽甚至可能是鑽石礦床。科學家認為這些亮點是碳酸鈉,這也從側面暗示了這個矮行星可能存在海洋。
而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傾向於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行星被摧毀後的殘骸,也有可能是某一種衛星級別的星球。而這也對火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知道曾經的火星上是存在過巨大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的,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些都在火星上徹底消失了。甚至很多科學家都懷疑火星上在數十億年前也許存在過生命。
而另一個詭異的地方是,美國NASA對火星上風沙侵蝕的研究表明,火星在40億年前可能存在過河流和湖泊。而火星上的灰塵和沙礫以112公裡/小時的速度到處肆虐。甚至火星上的沙塵暴是覆蓋整個星球的,有的時候一場沙塵暴能持續3個月以上,而且火星上每天都會形成無數個這樣的全球性的沙塵暴。
你發現這裡的問題了嗎?40億年前存在河流與湖泊的痕跡,在全球性的沙塵暴的衝擊下,居然承受了40億年還能保持如此清晰而不被破壞?僅僅是某些比較小的地方被掩蓋了起來,這個合理嗎?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小行星帶的問題,它是如何形成的?宇宙中星球碰撞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那些被炸飛的碎片會往宇宙的四面八方散去,只會有極少部分保留在原來的軌道上。所以,也許小行星帶的產生是因為行星的碰撞,曾經小行星帶就是一顆行星。
如果確實有某種行星或衛星碰撞,他創造了小行星帶,而且如果還是幾萬年前發生的,這就可以解釋各種各樣的神話和傳說,以及發生在地球上的災難性事件。
但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會如此致力於排除小行星帶是由一種被摧毀的小行星所形成的可能性呢?這並不是說沒有科學家討論過這樣的可能性,只是出於某種原因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也許是怕發現我們生存的星球居然會像氣球那樣,因為某些因素被隨意撕裂成碎片帶來的恐懼吧。你覺得呢?
這裡是小笨熊的興趣課堂,今天的視頻就到這裡了,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