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為什麼只存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2020-12-03 冥維空間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

圖解:小行星帶位置圖

在這八大行星之間,為什麼偏偏只有火星與木星之間會出現這樣的小行星帶呢?而其他相鄰的行星卻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呢?

行星位置近似值公式

海王星就是被稱為「筆尖下的行星」它就是被計算出來的,所以說數學是一門非常好的學科,萬事萬物都存在一定的規律,只要通過合適的公式就能夠算出普遍的規律,這個公式被稱作「提丟斯·波德公式」,是關於太陽系中行星軌道的一個簡單的幾何學規則,它是在1766年德國的一位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發現的,後來被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得」歸納成一個經典公式來表示,簡單的來說這個公式就是【a=(n+4)÷10】,其中n=0,3,6,12,24,48…(後一個數字為前一個數字的兩倍),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各個行星到太陽距離的近似值,例如,如果取n=0,3, 6,12, 24 ,48…得出的結果就是0.4,0.7,1.0,1.6,2.8,5.2…

太陽系各大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以天文單位AU為單位,水星為0.39,金星為0.72,地球是1,火星是1.52,木星是5.2,與上面數列的誤差均在5%以內。

但是2.8,當時在這個位置上卻沒有發現任何天體,「波得」不相信在這個位置上會有空白存在,而「提丟斯」也認為也許是一顆未被發現的火星衛星,但不管怎樣定,定則在2.8處出現了中斷。波德也因此向其他的天文專家們呼籲,希望大家一起來尋找這顆丟失的行星,當然大家的熱情也很高,立刻響應號召開始了大搜索,但好幾年過去了,什麼也沒有發現。

圖解:「提丟斯-波德公式」

一顆行星的發現卻迎來了轉機,那就是「天王星」

正當人們有些灰心準備放棄搜索時,1781年,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宣布他在無意中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七大行星「天王星」。

使人驚訝的是天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9.2天文單位,用定則推算(192+4)÷10=19.6,就這樣大家的積極性再次被調動起來,所有人都對定則完全相信了,大家一致認為在2.8處的確還存在一顆大行星,正在等待著大家的發現。

很快10多年時間過去了,直到1801年從位於義大利西西島裡的一處偏僻的天文臺傳出消息,此臺臺長在進行常規觀測時,發現了一顆新天體,經過計算它的距離是2.77天文單位與2.8極為近似,它被命名為「穀神星」。可是它的個子太小了,只有1020公裡。

在穀神星發現隨後幾年裡,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等相繼被發現,小行星帶正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圖解:穀神星

小行星帶是怎麼形成的呢?

對於小行星帶有以下4個方面的論述:

第一:形狀小行星帶的形成高溫融合形成的,但是這種融合和其他行星不同,例如地球,地球在形成過程中的融合過程,是以萬有引力為主導作用,但是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是由外部力量起決定性作用。

第二:體積由於小行星帶中的行星個體都非常的小,並且在形成的過程中由外力導致其自身的引力作用幾乎不起作用,沒有辦法將其自身在融合過程中產生足夠的高溫,將物質融合在一起,因此小行星帶中的行星形狀都不規則,無法形成像地球等行星所顯示出來的球狀。

第三:物質差異小行星帶中的物質和行星光環的物質完全不同,比如土星環中的物質,土星光環中的物質是由大量非常細微的顆粒組成,並且這種物質顯得非常的疏鬆,沒有經過高溫的融合過程,但是對於小行星帶來說,由於其形成經過外力的作用,會使得部分行星會經過高溫融合形成硬化的顆粒結構。

第四:引力由於火星與木星的萬有引力作用造成了小行星帶的分布成帶狀。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論述,對於小行星帶的形成過程可以簡單的進行以下的描述:

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小行星帶內的天體原本是可以組成一顆大行星的,為什麼這裡的小行星為什麼沒有凝聚成一個行星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由於這個區域有一個霸道的鄰居「木星」。在小行星帶的外圍就是太陽系中第二大天體(木星),木星質量實在太大了,幾乎就快成為一顆「褐矮星」,在木星和太陽引力的影響下,可以幹擾小行星的運行軌跡。

同時木星引力場帶動了相當數量的小行星,導致小行星帶內的天體無法聚集起來,它們之間相互撞擊,天體也越來越小,分布越來越均勻形成了,如今的小行星帶,所以從太陽系形成至今,這裡仍然還都只是一些小天體,最大的天體就是被列入矮行星的穀神星了,直徑超過了900公裡,其質量達到了整個小行星帶天體的1/3左右。

圖解:小行星帶運行軌道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呢?

通過上面的內容講解,其實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第一:距離由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距離足夠寬敞,才容得下寬達2億多公裡的小行星帶。

第二:這裡本來就應該有一顆行星太陽系形成之初,這裡的物質比較豐富,而其之所以沒有形成小行星,木星的引力影響是一大因素,所以,小行星帶只能在火星和木星之間,位於其他星體之間還真不行。

小行星帶的總質量

小行星帶大概有著多達50萬顆小行星,然而與龐大的數量相比,小行星十分之小,小行星帶中所有物質質量的總質量僅為月球質量的4%,其中一半的物質包含在4顆最大的小行星中,這4顆小行星為穀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如果所有這些物質都集中在一起,它將是一顆半徑約為700千米的矮行星,相比太陽系的另一顆矮行星冥王星僅小一500千米,冥王星半徑為1188千米。

在太陽系早期小行星帶的原始物質和地球不相上下,這是由於木星的吸引,很多的小行星都墜落到了木星上,也有小部分墜落到了火星上,也有一小部分小行星逃離了小行星帶成為了太陽系的流浪者,降落到地球上的一些小行星,許多都是來自於小行星帶之中的,因此小行星帶的質量越來越小,如今只有當初的1%左右了,現在也是小的可憐了,而且由於這裡沒有物質補充,還會呈現出越來越少的趨勢。

結語

小行星帶已經在這裡存在了超過40億年了,它們也親身經歷了太陽系的形成和發展,小行星帶這片區域或許還保持著40億年前的一些原始記錄,綜合來說研究小行星帶對於研究地球的起源,太陽起源等等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許有一天能夠利用小行星的資源,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
    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一個行星碎裂而來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存在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其他行星之間的距離都處在一個平均值內,但是唯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空隙。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水(水星)晶(金星)球(地球),火(火星)木(木星)土(土星),天(天王星)海(海王星)冥(冥王星-已降級為矮行星)"這是老師編的順口溜,然後還讓我們記住兩個小行星帶,一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為的是防止火星之火燃燒木星之木,另一個小行星帶(後來改為'柯伊伯帶')在冥王星外圍。
  • 小行星帶為何只藏在火星和木星之間?
    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稱為小行星帶,小行星帶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是太陽系中天體數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由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計,大約有98.5%的小行星都會聚在此,據估算大約有50萬顆小行星,因此形成了小行星帶。那麼為什麼它會形成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不是其他的行星之間呢?
  • 小行星帶為啥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那麼為什麼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不是位於水星和金星,或者金星與地球、地球與火星、以及木星與土星等等之間呢?這要從小行星帶的性質和起源說起。目前一般認為小行星帶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它的寬度達1.5個天文單位,近2億3000萬公裡,其實從這個寬度上看,它就不可能存在於水星到金星、金星到地球以及地球到火星之間,因為小行星帶的寬度遠超過了這些星球之間的距離
  • 小行星帶為什麼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其它行星之間為什麼沒有?
    其實如果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距離足夠遠,那麼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是可以變成一個星球的,但是現在的小行星帶受到火星和木星的引力影響太大,無法再像太陽系形成初期那樣互相撞擊融合為一個星球。太陽系的行星都是在太陽形成不久後誕生的,地球這種類地行星在冰凍線以內,所以主要成分是熔點高的金屬和石頭,而冰凍線外側都是氣態行星,原因就是固態冰可以在融化之後被木星和土星等行星捕獲,久而久之冰凍線外就都是類木行星,並且體積和質量都要比冰凍線內的類地行星大出不少。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科學家:那可能是一顆行星
    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一個行星碎裂而來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存在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其他行星之間的距離都處在一個平均值內,但是唯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空隙。
  • 太陽系的小秘密:為什麼火星與木星之間會有一圈小行星帶呢?
    太陽系中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處小行星非常密集的區域,就像圍繞著太陽的星環一樣。小行星帶與太陽之間的內側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顆巖石星球,而在外側則分布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氣態行星。這樣就使小行星帶的存在就有了一定的神秘色彩,就像一條神奇的分界線。
  • 太陽系的秘密:為什麼火星與木星之間會有一圈小行星帶呢?
    太陽系中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處小行星非常密集的區域,就像圍繞著太陽的星環一樣。小行星帶與太陽之間的內側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顆巖石星球,而在外側則分布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氣態行星。這樣就使小行星帶的存在就有了一定的神秘色彩,就像一條神奇的分界線。
  •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我們知道太陽系當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由近到遠以火星和木星為分界:距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固態小行星;而距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巨行星(其中天王星和海王星又被稱為冰巨星)。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卻存在著一條「小行星帶」,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線。那麼為何在這裡會有一條小行星帶呢?這裡會不會曾經存在一顆行星?
  • 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
    導讀: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中行星有8顆,大家看到宇宙圖片的時候可以看出來火星和木星之間是有一條小行星帶的,這些行星帶上有很多特別小的行星,目前科學家發現的已經有50多萬顆左右,但是為什麼只有木星和火星之間存在有行星帶,而其他行星之間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 火星和木星之中為什麼有小行星帶?
    在紅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軌道之間存在小行星的數目有近50萬顆,為什麼在火星和木屋軌道之間會有如此龐大的小行星群而不是一顆大行星呢?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條寬闊的小行星帶,為何早期沒有形成行星呢?
    我們在看太陽系的圖片時,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一塊條帶狀分布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它就像一片薄薄的圓盤圍繞著太陽運行,而這條小行星帶中的小天體數量眾多,在引力幹擾和相互碰撞的情況下,有一部分小行星會脫離原有軌道向太陽系內側移動,其中就有可能接近地球的公轉軌道,甚至直接衝向地球,成為影響地球安全的最大潛在因素之一
  • 木星和火星之間是否存在過其他行星?50萬顆小行星究竟從何而來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行星是咱們地球附近的鄰居,它們就是木星和火星。雖然許多人知道咱們地球有八大行星,但只有很少人知道,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實際上很有可能存在過另一顆巨大的行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根據天文學家們的觀察,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存在著一片十分廣闊的區域,如果用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來進行估算的話,差不多要走兩個來回,因此這片區域被許多天文學家們猜想曾存在過一顆巨大的行星。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真的是遠古外星文明的遺蹟嗎?
    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Titius Johann Daniel)在研究當時已知的太陽系六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以及土星)時,發現了這些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非常有規律,並總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 r = (n+4)/10。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之後,太陽系還有8顆行星,根據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不應該是8個,而是9個。請不要誤會我。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因為從太陽系行星的分布規律來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但是這裡卻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寬度超過了2億公裡的小行星帶,這個寬度甚至超過了很多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比如金星和地球,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都要小於2億公裡,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只有大約5500萬公裡。
  • 小行星帶為何無法形成大行星?原來木星老大的搗亂!
    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大家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刻!不僅是因為形容小行星帶的各種圖片,也因為很多科幻片中對於闖入小行星帶的飛船的特效,更是讓人記憶深刻!而《太空旅客》中的小行星撞擊特效更製作得令人倍感科幻!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普羅星,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火星男孩這麼說的
    對於史前文明的一些故事和傳說,說書人無論從書籍的翻閱,還是網絡上的一些真真假假傳言,也是研究了不少,排除一些天馬行空的毫無根據的可能外,說書人還真篩選到了一些有關於火星男孩另外的故事,有關於火星木星之間那個消失的行星普羅塞爾皮娜。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行星,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火星男孩是這麼說的
    對於史前文明的一些故事和傳說,說書人無論從書籍地翻閱,還是網絡上的一些真真假假傳言,也是研究了不少,排除一些天馬行空地毫無根據的可能外,說書人還真篩選到了一些有關於火星男孩另外的故事,有關於火星木星之間那個消失的行星普羅塞爾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