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軌道之間存在小行星的數目有近50萬顆,為什麼在火星和木屋軌道之間會有如此龐大的小行星群而不是一顆大行星呢?這是天文學家們非常感興趣,卻又迄今未解之謎。
多少年來,關於這個問題有過很多猜測和假設。當1804年第三顆小行星被發現後,一位德國科學家對此作了一個驚人的假設。他假設火星和木星之間原來的確存在一個像地球、火星那樣的大行星,後來不知什麼原因爆炸了,已經發現的三顆小行星就是它燥炸後的三塊大碎片。雖然爆炸的原因不清楚,但他預言,那兒一定還有許多這樣的碎片一小行星存在著。當時,這一爆炸假說並未被人們承認。20世紀後,「爆炸說」重新又引起一些科學家的重視,但是要把這種假設變為科學理論,還存在許多難題有待解決。
另一種假設是「碰撞說」。這種假設認為,在火星、木星之間的區域,原來存在著幾十顆類似穀神星、智神星那樣大小的「中介天體」。由於它們的軌道雜亂無章地分布,在漫長的歲月中互相發生猛烈碰撞,碰撞碎裂形成了千萬顆小行星,而最早發現的四顆小行星則是碰撞事故的倖免者。
近幾十年來,關於小行星起源的假設又有了新的發展。新的觀點認為:小行星有與大行星一樣的形成過程,是從同一塊「原始星雲」中脫胎而出的,只是大行星發展比較完全,小行星由於各種原因中途「流產」了,未能「發育」完全。
這些假設都從某些方面解釋了小行星的起源,但又都存在很多問題難以自圓其說。從假說到科學理論,這其間還有一段漫長的艱難歷程。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們認為:小行星的起源是太陽系起源問題中不可分割的一環。這些小天體是太陽系中珍貴的「化石」,它們記載著行星形成初期的信息。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像徵服月球那樣飛到小行星的身邊,取回小行星的巖石標本,那將會告訴人們更多更真實的太陽系起源的奧秘。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
小編:風水BJL
如涉侵權,請回復公眾號
我會立刻刪除相關文章並進行申明道歉
關注微信公眾號:mdfc2018,一起探索宇宙奧秘!歡迎投稿
風水人生
小編:風水B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