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秘密:為什麼火星與木星之間會有一圈小行星帶呢?

2020-12-04 御玄君的星辰大海

太陽系中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處小行星非常密集的區域,就像圍繞著太陽的星環一樣。小行星帶與太陽之間的內側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顆巖石星球,而在外側則分布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氣態行星。這樣就使小行星帶的存在就有了一定的神秘色彩,就像一條神奇的分界線。

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介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什麼樣的?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大約為2.17~3.64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一個天文單位,可作為參考)的宇宙空間內,此處小行星帶的小行星數量非常之多,太陽系中98.5%的小行星都是在此發現的。具體的行星數量大約在50萬顆以上,被發現的已有編號的小行星就有120437顆。

神奇的小行星帶

構成小行星帶的主要為三種類型的小行星,靠近小行星帶的外側也就是更靠近木星的一側,主要 是由富含碳的C-型行星為主要類型,這種類型的行星佔到了小行星帶小行星總數量的75%以上。

第二種類型的小行星也就是在小行星帶內側的部分更靠近火星軌道的小行星,此處的小行星主要由含矽的S-型行星構成,約佔小行星帶總數量的17%。

再就是比較小眾的第三類小行星M-型小行星,此種類型的小行星核心主要是以鐵-鎳為主經過毀滅撞擊之後形成的小行星,此類小行星總數約佔小行星帶的10%左右。

值得提一下的是,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穀神星」就位於該小行星帶內。

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

那麼這種小行星帶是怎樣形成的呢?

對於小行星帶的形成有多種說法,被普遍認同的說法就是在伴隨太陽系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空檔內一顆大行星未能凝聚形成而留下大批的小行星。

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帶位置

也就是說在太陽系各大行星形成之時,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星雲塵埃因為吸積過程會相互碰撞合併,小質量的星雲顆粒會逐漸的變成更大的星雲叢集,隨著質量的逐漸增大萬有引力作用也就越強從而成長為一顆巖石星球或者氣態星球。

但是這有限的空間內,新行星出來佔一部分,大質量的木星就不願意了。因為就近的形成的木星實在是質量太大,產生的潮汐力撕碎了星雲叢集的繼續聚集,再加上太陽引力的作用。只能繼續沿著原有軌道繼續旋轉,這些小行星也可以說是原本太陽系的殘留物。

運動的太陽系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木星的成型速度比小行星帶所處的這顆行星成型速度要快,所以影響了這顆行星的成型。當然另一種說法完全與這一說法正好相反,認為是一個質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爆炸之後在多方作用力下形成的小行星帶。小行星的具體形成原因還是需要科學家們不斷努力考證之後估計我們才會有答案,其實像這樣沒有明確定論的事件還有很多,這也是神秘宇宙的魅力所在。

總結一下:

介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為什麼會存在,比較普遍的觀點就是太陽星雲假說。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你認為的某一說法都有可能是對的,畢竟連科學家們都沒有明確的定義。大家也不必爭論,時間總會給予證明的。

碎裂的小行星

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你肯定會被這神秘宇宙的美麗所吸引,會越來越感興趣的,高大上的說法就是「陶冶情操」,希望你會喜歡。

如果你對神秘宇宙感興趣的話,可以點個關注,畢竟你的關注才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麼,感謝!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的小秘密:為什麼火星與木星之間會有一圈小行星帶呢?
    太陽系中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處小行星非常密集的區域,就像圍繞著太陽的星環一樣。小行星帶與太陽之間的內側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顆巖石星球,而在外側則分布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氣態行星。這樣就使小行星帶的存在就有了一定的神秘色彩,就像一條神奇的分界線。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
    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一個行星碎裂而來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存在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其他行星之間的距離都處在一個平均值內,但是唯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空隙。
  • 小行星帶為什麼只存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科學家:那可能是一顆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之後,科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近來有一種說法在天文界中引起了廣泛關注。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
  • 小行星帶為啥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那麼為什麼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不是位於水星和金星,或者金星與地球、地球與火星、以及木星與土星等等之間呢?這要從小行星帶的性質和起源說起。,而火星到木星之間的寬度則達5億多公裡,足夠放下小行星帶了。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水(水星)晶(金星)球(地球),火(火星)木(木星)土(土星),天(天王星)海(海王星)冥(冥王星-已降級為矮行星)"這是老師編的順口溜,然後還讓我們記住兩個小行星帶,一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為的是防止火星之火燃燒木星之木,另一個小行星帶(後來改為'柯伊伯帶')在冥王星外圍。
  • 小行星帶為何只藏在火星和木星之間?
    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稱為小行星帶,小行星帶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是太陽系中天體數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由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計,大約有98.5%的小行星都會聚在此,據估算大約有50萬顆小行星,因此形成了小行星帶。那麼為什麼它會形成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不是其他的行星之間呢?
  • 小行星帶為什麼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其它行星之間為什麼沒有?
    其實如果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距離足夠遠,那麼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是可以變成一個星球的,但是現在的小行星帶受到火星和木星的引力影響太大,無法再像太陽系形成初期那樣互相撞擊融合為一個星球。太陽系的行星都是在太陽形成不久後誕生的,地球這種類地行星在冰凍線以內,所以主要成分是熔點高的金屬和石頭,而冰凍線外側都是氣態行星,原因就是固態冰可以在融化之後被木星和土星等行星捕獲,久而久之冰凍線外就都是類木行星,並且體積和質量都要比冰凍線內的類地行星大出不少。
  • 火星和木星之中為什麼有小行星帶?
    在紅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軌道之間存在小行星的數目有近50萬顆,為什麼在火星和木屋軌道之間會有如此龐大的小行星群而不是一顆大行星呢?
  • 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
    導讀:科學探索:行星帶為什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其他行星卻沒有地球位於太陽系中,太陽系中行星有8顆,大家看到宇宙圖片的時候可以看出來火星和木星之間是有一條小行星帶的,這些行星帶上有很多特別小的行星,目前科學家發現的已經有50多萬顆左右,但是為什麼只有木星和火星之間存在有行星帶,而其他行星之間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
  •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我們知道太陽系當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由近到遠以火星和木星為分界:距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固態小行星;而距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巨行星(其中天王星和海王星又被稱為冰巨星)。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卻存在著一條「小行星帶」,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線。那麼為何在這裡會有一條小行星帶呢?這裡會不會曾經存在一顆行星?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條寬闊的小行星帶,為何早期沒有形成行星呢?
    我們在看太陽系的圖片時,會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一塊條帶狀分布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它就像一片薄薄的圓盤圍繞著太陽運行,而這條小行星帶中的小天體數量眾多,在引力幹擾和相互碰撞的情況下,有一部分小行星會脫離原有軌道向太陽系內側移動,其中就有可能接近地球的公轉軌道,甚至直接衝向地球,成為影響地球安全的最大潛在因素之一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之後,太陽系還有8顆行星,根據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不應該是8個,而是9個。請不要誤會我。
  • 小行星帶內有50萬顆小行星,為啥沒形成行星呢?木星是罪魁禍首
    小行星帶在太陽系中,目前我們已經發現確認了八顆行星,二百多個衛星,以及至少50萬顆小行星存在,還有一些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矮行星,前幾年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就被科學家認定為是一顆「矮行星」,矮星系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也被稱為「侏儒」行星。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既然如此,為何又說太陽系應該有九顆行星呢?因為從太陽系行星的分布規律來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但是這裡卻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寬度超過了2億公裡的小行星帶,這個寬度甚至超過了很多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比如金星和地球,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都要小於2億公裡,地球和火星之間的最短距離只有大約5500萬公裡。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真的是遠古外星文明的遺蹟嗎?
    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Titius Johann Daniel)在研究當時已知的太陽系六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以及土星)時,發現了這些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非常有規律,並總結出了一個簡單的公式 r = (n+4)/10。
  •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關鍵詞1:小行星帶的發現關鍵詞2:小行星帶的分類關鍵詞3:小行星會撞地球嗎自從1766年提丟斯-波得定則發現以後,很多天文學家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與太陽距離2.8這個物體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沿著近圓形的、類似行星的路線行進,但是它太小了,不能算行星。這就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一穀神星, 它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根據2006年頒布的《行星定義》,穀神星已被歸類為矮行星。1802年和1807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又在穀神星的軌道附近發現了智神星和灶神星,1804年, 德國天文學家哈丁在距太陽2.67天文單位處發現了婚神星。
  • 我的太陽系形成—(五)(1)小行星帶與行星光環之間的緊密聯繫
    而且一般小行星的形狀都不是很規則的球形。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是太陽系中天體數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裡已被記錄在案的小行星就已經在12萬顆以上,人類已發現的98.5%的小行星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天文學家預估這裡至少有50萬顆小行星。
  • 火星與木星之間是第10顆行星破碎的殘骸?火星上河流痕跡是假的?
    火星與木星之間是第10顆行星破碎的殘骸?火星上河流痕跡是假的?你知道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什麼嗎?在太陽系裡存在著很多我們還無法解釋的巧合,而且讓人困惑的是,關於這些知識在我們的課程和教育裡是無法學習到的,對普通大眾來說是完全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