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被人關注的小行星帶,本應該存在一顆行星才對

2021-01-22 星學菜上仙

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帶你去看。

大家好,我是星學菜上仙!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自己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

而在以前,太陽系曾擁有九顆行星,只不過冥王星如今已被踢出了行星界。

然而,除卻冥王星這顆「假行星」外,太陽系本應該還存在一顆真正的行星。

這顆行星原本應該存在的位置就在木星和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在木星和火星之間,有一條超兩億公裡寬的小行星帶,這等寬度已經超過了許多行星軌道間的距離,比之行星星體之間的距離那就更加巨大了,就如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也才堪堪五千多萬公裡而已。

且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這條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數量可能有50萬顆,即便是已經發現並記錄的小行星就超過了12萬。

如此數量巨大的小行星,理應早就聚合成為了一顆行星才對,可為何漫長歲月過去,它們還是各自前行?

此等現象看起來雖無比壯觀,實際上卻很是奇特。

據說地球曾經與一顆名為忒伊亞的行星相撞,無數碎片撒向太空,最終卻聚合成為了一顆星球,即我們如今看到的月球。

如此看來,小行星帶的天體,不也應該聚合為一體,形成星球嗎?

這可能就要「歸功於」木星了,我們都知曉木星的恐怖,其體積之大位列八大行星之首;其質量之大,更是所有行星加在一起都不如之;其衛星數量之多,更是其他行星望塵莫及的。

但要說到木星的可怕,還是它的巨大引力最是讓人印象深刻,如果沒有木星,地球或許已經隕滅了千萬次了。

木星對於地球來說是一位貼心的老大哥,可對於旁邊的小行星帶的諸位,那就是惡魔一般的存在了。

木星引力恐怖至極,這些小行星在其「威壓」之下哪敢凝聚分毫,更不必說組合成為行星了

受到木星引力的牽扯,小行星帶內的行星很難匯聚,並且靠近木星一側的小行星還會在巨大引力的迫使之下衝向木星,從而成為木星的一部分。

不過木星的引力也非是所有阻礙,位於小行星帶外圍的小行星其實受到木星引力的束縛並沒有那麼大,在這些位置理應匯聚成星才對。

事實上,的確有小行星曾合併成為了矮行星,不過好景不長,這些矮行星形成之後必然會面臨小行星帶內其它小行星的撞擊。

面對體積稍微大一點的小行星撞擊,矮行星好不容易組合的身軀也會瞬間解體。

再者說,矮行星也需要運行的軌道吧,然而小行星帶內分布著數十萬顆小行星,新形成的矮行星又怎能擁有獨立的運行軌道呢?

這也難怪本應該存在一顆真正行星的地方,卻直到如今還是分散的小行星。

可惜的是,這個小行星帶也不能長存下去,其中的小行星正在不斷流失,一部分飛向了木星與之融合,一部分逃逸出了這片區域,去往無垠太空,不再回來。

未來終有一日,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會徹底消失,且那個本應存在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地方,永遠也不會有行星出現的一天了!

相關焦點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科學家:那可能是一顆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之後,科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近來有一種說法在天文界中引起了廣泛關注。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
  •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我們知道太陽系當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由近到遠以火星和木星為分界:距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固態小行星;而距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巨行星(其中天王星和海王星又被稱為冰巨星)。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卻存在著一條「小行星帶」,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線。那麼為何在這裡會有一條小行星帶呢?這裡會不會曾經存在一顆行星?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之後,太陽系還有8顆行星,根據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不應該是8個,而是9個。請不要誤會我。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在冥王星被用投票的方式投出了行星的行列之後,太陽系還擁有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來算,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的行星數量本不應該是八顆,而應該是九顆。
  • 小行星帶前身可能是一顆擁有比人類更高級文明的行星?
    小行星帶形成是高級文明戰爭的結果,而其前身可能是一顆擁有比人類更高級文明的行星?小行星帶是木星與火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這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據估計有高達50萬顆小行星。當然小行星帶上也有些是很大的天體,比如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穀神星,但大部分很小,只有塵埃大小。小行星帶的成因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這個區域內的塵埃、氣體吸積形成較大的星子,但是由於木星的存在以及木星形成初期的軌道遷徙,這些星子沒有像其他行星一樣繼續積累形成更大的天體,因此小行星帶被認為是原始太陽系的遺蹟。
  • 小行星帶面積巨大數量眾多,是幾顆行星撞出來的?其實一顆也沒有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它形成的原因實際上是由於太陽的引力和木星的引力對小天體的共同作用,從小行星帶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就曾經認為小行星帶可能是有一顆行星被撞碎之後形成的。還在1766年的時候,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提出的行星排列數列認為在火星和木星的廣大空間中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因為火星距離太陽不過2.2億公裡左右,然而火星之外的木星卻遠在7.8億公裡之外,這中間廣闊的範圍可輕鬆裝下火星軌道以內的太陽系,本來應該形成一顆行星的,但是天文學家們卻沒有發現它。
  •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
  • 小行星帶總質量相當於一顆多大的星球?
    後來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德通過數據核算,提出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也許還有一顆行星。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為什麼小行星帶存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因為:小行星帶的寬度接近2億3000萬公裡,從寬度上看,它就不可能存在於水星到金星、金星到地球以及地球到火星之間,因為小行星帶的寬度遠超過了這些星球之間的距離,而火星到木星之間的寬度則達5億多公裡,足夠放下小行星帶了。這麼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小行星帶的位置本該是有一顆行星的。
  • 小行星帶為什麼只存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 火星與木星之間曾存在一顆行星,如今這顆行星已被毀得面目全非
    太陽系中除了有八大行星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小行星和彗星,其中絕大部分的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裡。但是根據科學家的估測,這些小行星加起來的總質量不到地球的1/1000,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早在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提出了一個公式用來計算各個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後來科學家也是通過這個公式才在1781年發現了海王星的蹤影。柏林天文臺臺長通過計算也認為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一顆行星,於是探索小行星帶拉開了帷幕。
  • 科學家發現921光年外,出現了一顆不應該存在的行星,怎麼回事?
    恆星形成之後,多餘出來的邊角料又形成了行星以及其它的小行星等天體。根據這個恆星形成理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離恆星非常近的範圍之內,是不可能有天體存在的。而離恆星非常近的位置,科學家給起了一個名字叫「海王星沙漠」。
  • 小行星帶內有50萬顆小行星,為啥沒形成行星呢?木星是罪魁禍首
    小行星帶在太陽系中,目前我們已經發現確認了八顆行星,二百多個衛星,以及至少50萬顆小行星存在,還有一些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矮行星,前幾年被踢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就被科學家認定為是一顆「矮行星」,矮星系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也被稱為「侏儒」行星。
  • 雖然沒有找到神秘的「第五行星」,人類卻發現了璀璨的小行星帶
    ,但你知道嗎,在200多年前,人們一度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還存在著一顆行星,按照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名第五。根據提丟斯-波得定則,如果土星之後還有行星存在,那麼下一顆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大概可以這樣計算:4+192=196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
    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一個行星碎裂而來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存在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其他行星之間的距離都處在一個平均值內,但是唯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空隙。
  •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這一發現表明,在Bennu小行星的母體行星內部曾經存在大量的液態水。科學家認為本努的母體行星是一塊大約62英裡(100公裡)寬的太空巖石,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本努小行星很可能是其母體行星在數億年前被巨大的撞擊粉碎後形成的一堆碎石。)
  • 小行星帶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啟迪慧想」公眾號。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大家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刻!不僅是因為形容小行星帶的各種圖片,也因為很多科幻片中對於闖入小行星帶的飛船的特效,更是讓人記憶深刻!而《太空旅客》中的小行星撞擊特效更製作得令人倍感科幻!也許以上兩個感覺已經佔據了大家對小行星帶的全部概念.....認為小行星帶就是這樣一種存在!那麼問題來了:第一、小行星帶真的是這麼密集嗎?簡直密集恐懼症啊....第二、如此一個小行星帶是如何形成的?第三、小行星帶未來能形成一個大的行星嗎?
  • 一顆矮行星大小的神秘小行星潛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
    太陽系的某個地方有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它向地球投擲了一塊大石頭。 現在,對其中一顆隕石的新研究表明,這顆隕石可能從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上脫落——一顆大小與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大小大。
  • 研究員找到了太陽系小行星帶曾經是行星碎片的痕跡
    · 這一發現無疑是意義非凡的,因為能幫助我們更多地理解地球這顆行星是如何演化的。《自然天文學》近日發表了一篇研究,研究人員們在一條小行星帶發現了不可告人的、引人注目的細節。從該小行星帶上偏離軌道的厚厚的石塊,並非是沒有演化成行星的巖石碎片;相反,它們正是某些已經存在的行星的一部分。
  • 木星和火星之間是否存在過其他行星?50萬顆小行星究竟從何而來
    行星是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天體,在整個宇宙中,行星的數量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不計其數。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行星是咱們地球附近的鄰居,它們就是木星和火星。雖然許多人知道咱們地球有八大行星,但只有很少人知道,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實際上很有可能存在過另一顆巨大的行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根據天文學家們的觀察,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存在著一片十分廣闊的區域,如果用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來進行估算的話,差不多要走兩個來回,因此這片區域被許多天文學家們猜想曾存在過一顆巨大的行星。
  • 發現逆骨天體:太陽系存在垂直黃道面的小行星帶?
    臺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責編:魏朝博審校:鄭永春日前,臺灣天文學家與多國科學家所組成的合作團隊,利用泛星計劃(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and Rapid Response System 1 Survey ,Pan-STARRS 1)發現了一顆逆行且其軌道平面幾乎垂直於太陽系黃道面的柯伊伯帶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