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NASA也站出來說話了…

2021-01-13 直方大創新中心



1、NASA近日再度成為焦點


最近,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再度成為科技愛好者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原因在於他們發布的一則消息,NASA宣稱在截至2012年之前的10年時間裡,他們曾斥資對外星人及外星文明的存在,作了長時間研究。


雖然這項研究的最終成果及相關結論,並未呈現在新聞報導中。但很多科學和天文愛好者猜測,可能是迫於某些壓力,NASA才不得不將此消息公之於眾。


2、第十顆行星Planet  X的由來


同樣引起天文愛好者們高度關注的另一話題,是「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存在」。所謂第十顆行星,在科學界被稱為「Planet X」。X是羅馬數字10,也代表未知,所以以此命名來代表我們還不知道但有可能存在的第十顆行星。


對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探索,源於天文學家的觀測。很早以前,天文學家就發現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天王星)和第八顆行星(海王星)的運行軌道比較奇怪。


通過對兩顆行星運行軌道的計算研究,有一顆強大的行星在影響它們的軌跡,當時推測是冥王星。但實際上,冥王星的質量計算出來後,發現並不足以影響它們的軌道。因此,有人大膽假設,在太陽系的另一端有一個星體,質量非常非常大,它足以影響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運行軌道。


3、天文學界的猜想:Planet X回歸會對地球產生毀滅性影響


1983年,NASA的一些科學家在媒體發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認為已經找到第十顆行星。他們認為這是一顆褐矮星。所謂褐矮星,是一種我們人類肉眼無法觀測到的一種行星。


這顆褐矮星是與太陽系同時存在的另外一個與太陽對應的雙子星,也就是說它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暗色物質,但質量巨大,在另一側圍著太陽進行公轉,並對其它星體產生影響。


科學家甚至計算到它公轉的周期是3600年(也有說20000年),而它的回歸年會對其它星體產生巨大影響。

考古學界的一些發現,也印證了歷史上可能出現過Planet X。比如,有一位天文學家曾在古巴比倫的石板畫中,發現了兩個太陽。太陽系只有一顆太陽,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兩顆太陽呢?


根據他們的推斷,當Planet X足夠靠近太陽時,太陽光會照射出巨大的光芒,讓人以為是兩個太陽。也正因為它巨大的質量,一旦和太陽的質量疊加在一起,對地球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毀滅性的自然災害。有人甚至推測這是地球文明不斷成毀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4、NASA反覆無常的態度VS天文愛好者們執著的探索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NASA於83年公布該消息後,在84年又宣布撤回,並解釋說這只是一個計算和觀測失誤,並不存在Planet X。但是,業餘的天文愛好者們並沒有放棄這個看法,在之後的若干年裡,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觀測設備和計算方式探索Planet X。


近幾年,有人說已觀察到Planet X的回歸,還有人將它與古巴比倫所提到的Nibiru行星相提並論(Nibiru是古巴比倫文明中的一顆災星。在若干年後回來一次,會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還有人把Planet X的回歸與地球目前正在發生的磁極漂移聯繫起來。磁極的產生,是由於地球內部巨大的巖漿,在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而巨大星體回歸,會對地球內部巖漿的運行規律產生影響,從而產生磁極的漂移。


總之,這些信息和現象整合在一起,有越來越多的懷疑論者甚至是陰謀論者,認為政府隱瞞了很多消息,他們開始做更多觀測和信息發布等等;還有人在網上發布一些視頻和圖片,證明自己已觀測到Planet X的回歸。


有趣的是,NASA科學家最近又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表示並不排斥這種看法,甚至說如果有人能證明Planet X的存在,他們很樂意接受。


Planet X的話題,讓很多人都著迷,當然有時也會讓人緊張和恐慌。但無論如何,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高度發達、探索邊界不斷延伸的世界裡,我們人類會不斷刷新認知,對人類未來的命運自然會產生更多遐想。


今天之所以聊這個話題,也是希望我們在關注政治、經濟、科技等熱門領域時,對地球、天文、未知領域,能保持這麼一份好奇和探索之心。


許正

- 直方大創新中心創始人,偉事達總裁教練,企業戰略轉型和創新變革領域專家

- 曾任GE中國區副總裁,GE中國創新中心創始總經理,在IBM和陝鼓集團擔任過10多年高管

- 著有《與大象共舞:向IBM學轉型》、《企業轉型六項修煉》、《工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 時代的產業轉型》、《輕戰略:新時代的戰略方法論》等多本暢銷書

 直方大:新眼光,看新世界

管理 | 國學 | 世界 | 新知

掃碼 立即關注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就在地球的軌道上?
    地日系拉格朗日點以上為地日系的拉格朗日點,如果要形成大致穩定的環日軌道且地球上不可見的話,這顆行星必須要呆在L3點上,地日系總共有五個拉格朗日點,其中L1、L2、L4、L5是地球上可見的並且L1和12不在地球軌道上,這些都可以排除
  • 網友問: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就在地球的軌道上,這個是真的嗎?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中,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這其實是錯誤的,地球還存在六顆「準天然衛星」,不過質量都比較小,最為著名的是克魯尼特小行星(小行星3753)。克魯尼特受太陽和地球引力的共同影響,在地球視角看起來,克魯尼特的軌道像一顆蠶豆,並且跑在地球的前方,如下圖:動圖:地球為參考系的運行軌道。靜圖:太陽係為參考系的運行軌道。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科學家在太陽系中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並且也取得很大的成就,美國科學家曾經觀測到太陽系中周邊發現一些未知現象,在經過天文學家的分析下,這很大可能是一顆行星,而且是很有可能會加入太陽系中,成為其中的一個家庭成員,如果要成為一顆行星,那它就要圍繞著太陽旋轉,並且質量大且不受重力影響導致變形,能夠引力強大狀態下開啟自動防禦能力免除其他小行星的危害,在太陽系中獲取一個優勢位置
  • 太陽系行星群圖
    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
  • 太陽系曾經有第五顆氣態行星
    視頻:如果太陽系其他行星在月球的位置,時長2分47秒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曾經存在一顆巨型氣態行星,由於這顆行星與海王星發生了碰撞太陽系誕生不久時仍然處於混亂的時代,大質量天體相互間發生碰撞如果將時間倒回40億年,太陽系剛剛誕生不久,仍然處於混亂的時代,大質量天體相互間發生碰撞。當時太陽系中存在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但是科學家發現可能還存在第五顆氣態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
  • 太陽系2.0?!NASA宣布找到克卜勒90星系的第八顆行星
    發現又一個「太陽系」?昨天(14日)下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了媒體電話會議宣布最新發現: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克卜勒90星系的第八顆行星「克卜勒-90i」。這意味著,克卜勒90是首個擁有和太陽系一樣多行星數量的星系。
  • 太陽系真有第九顆行星嗎?
    謝潑德提出,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還有另外一顆行星。這顆至今尚未被發現行星的引力正在看護著塞德娜和2012 VP113的軌道。為了做到這一點,它的質量必須要在地球的10~15倍之間,屬於一顆迷你海王星。當他們進行有5顆巨行星的數值模擬時,結果往往能與今天的太陽系相符。唯一麻煩的是,迄今我們並沒有在太陽系中看到第5顆巨行星。也許現在我們可以了。第9顆行星也許是一顆從內太陽系被拋射出去的巨行星的核心。所以,找到這一來自從太陽系動蕩幼年期的遺存將會有助於加深對行星形成的認識。
  • NASA太空網評出太陽系外十顆最迷人行星(圖)
    美國宇航局太空網最近評出了太陽系外十顆最迷人的行星,囊括了天文學家於1990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以及最新發現的被認為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Gliese581C。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1990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垂死的、發出大量放射物的恆星運行,而這顆恆星與我們的太陽非常不同。從此,科學家開啟了一個更加新奇陌生的世界。1995年天文學家開始用「51Pegasib」命名這顆太陽系外行星,或稱外部行星。
  • 太陽系第十顆行星:鬩神星 Eris
    日的照片在2005年1月5日分析發現,被發現時臨時命名2003 UB313早期數據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發現時曾被其發現者和NASA等組織稱為「第十大行星」。在2006年8月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IAU)上,天文學家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齊娜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裡斯命名。根據IAU的行星定義,鬩神星目前是一個同冥王星、穀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一樣的矮行星。
  • 多圖欣賞:太陽系行星家族中體積最大的木星
    行星漫遊太陽系的一部分,以及銀河系的其它行星,拍攝於猶他州骷髏谷的Lone Rock上。木星的出站視圖這張木星南半球的照片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在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的。這張照片是由美國宇航局的伽利略號宇宙飛船在木星第十軌道上獲得的。木衛一比地球的衛星月球稍大,是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木衛一的高解析度全局視圖木衛一是太陽系中火山最活躍的天體,這張照片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太空飛行器用迄今為止最高解析度拍攝的。
  • 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為什麼說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因為太陽系中的太多機緣巧合了,接近完美。接下來小編給大夥說說。銀河系(圖片來於源於網絡)太陽系的成員太陽系包括太陽與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70顆衛星(173顆屬於行星和297顆屬於微型行星)796354顆小行星,上百顆矮行星和4143顆彗星。
  • 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銀河系(圖片來於源於網絡)隨著近年來科技發展,科學家們對宇宙的不斷探索發現,我們看似平靜的太陽系。而太陽系內的一切就像是專門為地球打造的溫室和堡壘。看似平常但又好像暗藏玄機,因為有個不可爭辯的事實就是沒有太陽系就不會有地球。太陽系的成員太陽系包括太陽與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70顆衛星(173顆屬於行星和297顆屬於微型行星)796354顆小行星,上百顆矮行星和4143顆彗星。
  • 太陽系究竟有幾顆行星?
    太陽系中有多少行星?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只是要提醒你,這是個富有爭議的話題。當你問太陽系有多少行星,是八大,十大還是更多的時候,有些人會相當暴躁。我能給你保證的是,我們再也不會回到九大行星的時代了。在我們很多人小的時候,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它就像我們腦海中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為孩子,記住這個行星的順序是早期書呆子值得驕傲的事情: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哪顆行星最漂亮一目了然
    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太陽系中第六大行星.行星直徑:12,103.6 千米 地球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第六大行星. 地球,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行星不止9顆可能是23顆
    中新網7月25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導,據最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美國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的行星可能遠遠不止我們已知的9顆,估計還應該有12顆或14顆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地帶,它們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陽的距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1000倍至10000倍。
  • NASA凌晨宣布大消息!發現「迷你」太陽系第8顆行星,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
    太陽系終於有了對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北京時間周五(15日)凌晨2時宣布,谷歌人工智慧對克卜勒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做出重大發現,圍繞恆星Kepler-90旋轉的第8顆行星Kepler-90i被找到,使Kepler-90實現重大「逆襲」,與太陽並駕齊驅,成為目前擁有最多已知行星(8顆)的恆星系統。
  • 人類已知的唯一家園:太陽系的行星們的傾斜與自轉
    影像來源: nasa, Animation: James O』Donoghue (JAXA)你最喜歡的行星是如何自轉的?這段精彩視頻生動地呈現了由美國航天局拍攝的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將它們並排旋轉以便於比較。在這段延時視頻中,地球上的一天即地球自轉一圈,只需要幾秒鐘。木星的自轉速度最快,而金星的自轉速度不僅最慢(你能看到嗎?),而且還向後旋轉。在太陽系的早期,系內巖石行星(位於視頻上部)肯定經歷了劇烈的自轉改變碰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將現身,瑪雅預言又靈驗了?
    早在2006年,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的太陽系行星新定義,冥王星被剔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理由是冥王星體積太小、無力「清空」軌道周圍。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也變為了八大行星。而在前不久,美國NASA公布了最新發現,疑似是太陽系的「第九行星」被發現,直徑在3600公裡左右,最後經過討論,還是被歸為「矮行星」的行列!有意思的是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埃德爾在研究中發現,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有十幾顆小行星軌道發生變動,而這顆NASA發現的行星就在附近,而且質量要比地球大5倍,直徑比預期的3600公裡還要大得多,由於太陽系邊際昏暗難測,預估體積也會比地球大3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