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其中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命名,主要受我們肉眼觀測到該行星顏色的影響。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英文名分別是:Venus(女神維納斯)、Jupiter(主神朱庇特、也就是希臘中的宙斯)、Mercury(神使墨丘利)、Mars(戰神瑪爾斯)、Saturn(農神薩圖恩)。
其實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除地球外的外文名均來自西方神話,其中有五個行星的中文名以五行命名,另外行星的中文名是從外文翻譯而來,比如天王星在外文中對應的人物就是天空之神烏拉諾斯。
之所以天王星、海王星,甚至是冥王星在中國古代沒有名字,是因為這些行星肉眼不可見(天王星處於肉眼可見的極限,但中國古人並沒有發現它),直到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後,才由西方科學家發現它們。
中國古人用五行來命名其中的五顆行星,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人喜歡把事物分為五樣,對應八卦中的五行,比如: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獸:青龍、朱雀、黃龍、白虎、玄武;
五神:神、魄、魂、意、志;
五蟲:蠃、鱗、毛、羽、昆;
五常:仁、禮、信、義、智;
五方:東、南、中、西、北;
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季:春、夏、長夏、秋、冬;
……
除此之外,還有五聲、五嗅、五腑、五臟等等。正是因為如此,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自然和五行聯繫到了一起,於是人們根據觀測到行星的顏色變化,給它們取了對應的名字。
金星:金星是最亮的星星,很多時候呈白色,所以又得名太白金星。
火星:火星呈暗紅色,對應五行中的火。
土星:土星顏色有時候偏黃,自然對應五行中的土。
水星:水星顏色偏灰,可以和「黑色」勉強聯繫,黑在五行中對應水。
木星:木星顏色偏青灰色,青色對應五行中的木。
當然,這五大行星在不同的觀測條件下,顏色會有變化,之所以和五行聯繫到一起其實也有古人牽強命名之嫌,而且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太陽系中也不是按照順序排列的。
五行的一大特點,就是各屬性之間相生相剋,這一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哲學,並應用在醫學、農學、軍事、天文學等等眾多領域。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