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2020-10-18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1361期)

    宇宙之大,幾乎無邊無際。人們為了方便研究宇宙,把它劃分成許多區域,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屬於銀河系中的太陽系的。長期以來,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一直被認為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到2006年,太陽系九大行星被改為八大行星,沒有冥王星了。那麼九個行星為何變成八個了?冥王星哪去了?它哪也沒去,還在天上,用天文專家的定義,可以形象地說,它變「矮」了,沒有資格同其他八大行星並稱了。欲知詳情,本期解讀。

    一)冥王星的發現和命名

    「行星」這個說法起源於希臘語,原意指太陽系中的「漫遊者」。之前,人們以為太陽系只有6顆行星,即地球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星。19世紀以後,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太陽系就成了八大行星。但到1930年,這個說法被改變。

    1930年2月18日,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的天體,電報哈佛大學天文臺後轟動世界。因為根據當時的科研條件,科學家按這顆天體的特徵,比如質量、體積、運行軌道等,它符合一個大行星的特徵,所以這個天體在數月之後就被命名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即冥王星。

    這顆星的命名,源於英國牛津的一個10歲小女孩威妮夏·伯尼,她是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館員梅丹的孫女。小伯尼喜歡讀書,因對古羅馬神話的興趣,她建議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普魯託命名此行星。再說,此星身處太陽系軌道外層,太陽輻射微弱,星球表面環境幽暗陰冷,用傳說中的冥界來形容也頗為形象。此建議很快被世界天文界討論通過,該天體正式於1930年7月12日被命名為普魯託。小伯尼也因此得到爺爺梅丹的16英鎊的獎勵。

    普魯託星在中國統稱冥王星。自它被吸入太陽系大行星行列中以後,世界上便有了幾乎家喻戶曉的「九大行星」的說法。然而,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 76 年一樣,不多不少,經過76年以後,冥王星的「星光」指數驟然下降,它慘遭降級,被「驅逐」出太陽系行星的行列,自此太陽系僅餘「八大行星」了。那麼冥王星為何有如此的命運?

    (二)冥王星被降級的理由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2006年。這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召開第26屆大會,會上經2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通過投票表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被除名,不再將其視為行星,確認了太陽系八大行星之說。那麼位居太陽系9大行星末席長達76年的冥王星為何「慘遭降級」,被驅逐出了行星家族呢?

    國際天文聯合會當然是有理由的。多年來,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2003UB313」,這顆星的直徑和質量都超過了冥王星。

    布朗等人的發現使傳統行星的定義遭遇巨大挑戰。如果冥王星屬於太陽系裡的大行星,那麼這顆更大的天體「2003UB313」如何定位?於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進行了新的行星的定義。

    究竟什麼是行星呢?它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

    根據這個定義,行星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恆星(太陽系裡指太陽)運轉。

    二、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

    三、能夠逐漸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

    在太陽系傳統的「九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符合這些要求。

    咱們再來看看冥王星是否符合這三個條件。第一條似乎問題不大,冥王星也是直接圍繞太陽轉的,而且軌道也近似圓形。幾十年來天文學界一直存有爭論,認為冥王星旋轉軌道為「過山車」狀,有點像不規則的鴨蛋形,和其餘八大行星軌道相比,有點另類。但不管怎麼說,冥王星的運行軌道還是類似圓形或者橢圓形的。這個條件,冥王星最終被確認是符合的。

    再看第二個條件:必須是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冥王星當然是圓球狀,但它的質量有多大呢?是否足夠大?

    冥王星是1930年被發現的,在當時天文學界的推測和理解下,冥王星成為第9顆大行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它的質量足夠大,甚至比地球還要大。但在隨後的觀測中,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都在不斷「縮水」,它「越變越小」:直徑只有2300公裡,比月球還要小。在今天的認識中,冥王星已經比太陽系中的7顆衛星都要小了,比如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就比冥王星多出27%。

    所以,即便冥王星能依靠自身引力使自己像其他行星一樣呈圓球狀,但「個兒」不夠大,還不如月亮大,在眾行星中顯得寒磣,就不能稱其為行星了。

    其實冥王星降級的主要原因是第三個條件,即能夠逐漸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這個冥王星做不到。而且冥王星有一個衛星(即冥衛一)過於巨大,形成了雙行星系統。

    最終,冥王星同在20世紀之後陸續發現的穀神星、齊娜星均被稱為「矮行星」,可以形象地認為,冥王星變「矮了」。

    國際天文學會最終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比如彗星等天體就被稱為「太陽系小天體」。2006年9月7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把冥王星編號為小行星134340號。自此,冥王星的定位塵埃落定。

    (三)冥王星有何特徵?

    就像2018年世界盃中,巴西隊被淘汰出四強,但仍不影響巴西足球的明星指數一樣;儘管冥王星被降級成為矮行星了,雖然變「矮」了,沒有進入太陽系「八強」,但它的「星光」指數仍然很大。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它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體積是月球的三分之一,質量是月球的六分之一。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其「實力」還是直逼八大行星的。

    在太陽系中,冥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天體之一,太陽光平均需要5.5小時才能到達那裡。

    冥王星繞太陽公轉一圈要花90465個地球天,即248個地球年。如果人生活在冥王星上,大部分都活不到一歲就死了。當然這裡的「歲」跟地球上的概念不一樣。

    自人類發現冥王星以來,它才公轉了三分之一圈。這個速度相比其他天體似乎太慢了。佔星術上說「冥王星是最不可被預知的行星」,是因為它在地球上看來,還會逆行,每年逆一次,每次逆半年,確實不可思議。

    冥王星的自轉周期是6.39天,即在冥王星上,太陽每升起或者降落一次需要將近地球上的一個星期的時間。

    它的軌道十分反常,有時候離太陽近些,即近日點為 44億公裡,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比如從1979年1月開始持續到1999年2月);有時候離太陽很遠,即遠日點可達73億公裡。冥王星因此會周期性進入海王星軌道內側,其公轉周期剛好是海王星的1.5倍。

    冥王星的軌道交角也遠離於其他行星。因此儘管冥王星的軌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軌道,這兩顆星的軌道似乎要「相交」;每隔一段時間,冥王星和海王星會彼此接近,在黃道投影圖上兩顆行星的軌道會交叉的。但不必擔心它們會碰撞,因為它們的軌道平面並不重合,即使在交叉點附近,它們之間的距離仍然是很大的。它們會像行在立體交叉公路上的車輛一樣,各自飛馳而過。

    冥王星主要由70%的巖石和30%的冰水混合而成的。上面非常寒冷,其表面溫度大概在-238℃到-218℃之間。2016年3月4日,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發現冥王星的頂部也是雪白的。 研究人員發現,在冥王星一塊深色區域中有條長約420公裡的山脈,山頂也被「有著異星情調的冰雪」覆蓋。科學家認為,這些冰雪的主要成分不是水,而是冥王星大氣中的甲烷冷凝後降到山頂上的。

    有關冥王星的大氣層的情況目前知道的還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組成。上面的大氣極其稀薄,地面壓強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氣層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點時才是氣體;在其餘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氣層的氣體凝華成固體。也就是說,冥王星在大部分時間內,上空都被一層冰包圍著。

    有趣的是,在冥王星表面有一個心形區域,被稱為「冥王之心」,它以冥王星的發現者克萊德·湯博的名字命名,叫「湯博區」。而在這片心形區域中,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發現了冰原,這片冰原以人類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字「斯普特尼克」來命名。

    冥王星的大氣存在巨大的壓力差,這意味著在冥王星表面可能有過液體揮發現象,以前只在地球、火星等少有的幾顆太陽系星球上觀測到這個現象。不像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冥王星上的天空跟地球一樣是藍色的。

    由於冥王星上特別寒冷,而且沒有水,極其缺氧,這決定了它上面也沒有生命存在。不過,人類對冥王星的認識還很膚淺,說不定有朝一日也會發現上面的生命跡象。屆時,人類也將開發這片荒原……

    (文/說歷史的女人·冰島啖冰)

    參考資料:《冥王星探秘》《通往冥王星之路》等。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了八大恆星,冥王星現狀如何?
    就因為宇宙太大了,所以科學家們就把它劃分成幾個區域,方便研究,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系有九大恆星,但是到前四年開始,就變成了了八大恆星,也就是說沒有了冥王星,那麼,它去哪了呢?其實,專家已經給出來答案,它並不是不見了,而是變「矮」了,所以它不具備跟別的行星同稱的資格了。說起冥王星,它的命名竟是由一個10歲的英國小女孩威妮夏·伯尼命名的。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除名?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
  • 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被除名的冥王星為何很「可怕」?
    冥王星於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級成為矮行星,自此太陽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著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處與它的名字無關。冥王星遠離太陽,相對於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環境十分惡劣,這才是它的可怕之處。無知者無畏,而一知半解促使著人們去想像,這會給人帶來恐懼。冥王星長期以來的神秘,便是它的可怕之處。
  •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連線北京天文館館長
    8月24日晚在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上,來自各國天文界權威代表投票通過聯合會決議,今後原來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將不再位於「行星」之列,而屬於矮行星。原九大行星除冥王星外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個行星依然被稱為「行星」;在20世紀之後陸續發現的冥王星、穀神星、齊娜星被稱為「矮行星」。  按照新定義,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形);並可以清空自身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叫「行星」,「就現在的觀測看,只有八大行星滿足這些定義」朱進說。
  • 太陽係為何由九大行星變為了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去?
    在我們小的時候,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地球屬於太陽系,而在太陽系之中和我們一樣圍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還有八個,算上我們,太陽系正好是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來說,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這種說法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以至於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人認為太陽系仍然有九大行星,殊不知,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也就是冥王星,早就已經被踢出行星的行列了,我們的太陽系早就變成了八大行星。
  • 九大行星變更為八大行星,冥王星現狀如何?
    宇宙,雖然只是簡短的兩個字,但是,它所具有的意義,值得我們用幾個世紀,甚至幾百個世紀去探索。它所具有的東西,囊括了世間萬物,其中,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也是其中一員。從古至今,為了探索宇宙,了解宇宙奧秘,人類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無到有,到發現了九大行星,再到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等等。
  • 太陽係為何由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冥王星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介紹冥王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現在說冥王星不再是九大行星之一,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呢?
  • 冥王星出局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冥王星終就未能保住「大行星」稱號,聯合大會同時放棄了將冥王星之外的八大行星稱為「經典行星」的折中說法,此前盛傳的太陽系另外增加3顆二級行星的計劃也流產了。冥王星遭到降級,被納入矮行星行列。從此,關於冥王星地位的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爭論的話題:如果冥王星可以稱為九大行星,那麼「齊娜」就是第十大行星,而天文學界也開始正視冥王星的地位以及行星的定義問題。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由於當時的觀測手段十分有限,科學家對冥王星體積進行了錯誤的預估,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直徑比地球還大的天體,科學家們也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太陽系被一直認可的八大行星變成了九大行星。然而當時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科學雜誌甚至地理教材都已經將冥王星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想再次修改冥王星的天體類型也顯得十分麻煩,僅以天體直徑大小判定冥王星不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也沒有說服力。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
  • 冥王星為何被太陽系九大行星除名?是變了心還是矮行星才是真愛?
    根據這個定義,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星是矮行星,但不是類冥天體。大多數矮行星位於柯伊伯帶,這是圍繞太陽系的一個環狀或殼狀巖石體,位於海王星軌道上。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星是這條規則唯一的例外。矮行星可以有自己的衛星,例如卡戎圍繞冥王星運行。然而,衛星不可能是矮行星。因此,土星的衛星之一泰坦雖然比矮行星大,但不可能是矮行星。
  • 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從冥王星的浮沉窺探科學的進步
    因為這一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決議宣布冥王星不再是行星了,而是被降成了矮行星。流傳了快一百年的「九大行星」說法就此改變,從此以後太陽系就只剩&34;了。這個改變意味著全世界的教科書,各種天文館、科技館和自然博物館都需要改變關於行星的介紹,就是我們作為普通人都要改變觀念——現在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了。這不是說冥王星不存在了,它還老老實實按照原來的軌道在運行,只不過是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類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更多類似於冥王星的星體。
  • 八大行星將變成九大行星?太陽系即將出現新的行星?
    八大行星將變成九大行星?太陽系即將出現新的行星? 文/蠟燭 是人都會犯錯,曾經在對宇宙的研究過程中就出現過一次錯誤,冥王星,曾經這些科學家認為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不過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後來終於看清了冥王星的面貌,它並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而那時的九大行星也變成了八大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了九大行星?
    郭鑫鵬如果你了解太陽系,也許能夠熟練地說出包括地球在內八大行星的名字。但是不久前,太陽系還有「九大行星」,多出的一個就是原本處於末位的冥王星,但在2006年,科學家卻把冥王星踢出了行星之列。冥王星位於太陽系的外圈,非常黯淡,直到1930年才被人們發現。隨後一段時間冥王星就作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被人們所了解。但是由於當時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對冥王星了解得也不多。後來隨著觀測能力提高,人們發現冥王星相比其他八大行星有一定的怪異之處。首先,冥王星沒有最初人們預測地那麼大,它甚至比月球還小。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行列?會員到期了?
    導讀:早在筆者高中時代,冥王星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甚至還有著九星連珠的壯觀景象,然而不知道什麼時候,冥王星卻悄悄從九大行星中除名了!而太陽系目前也變成了八大行星。與我們所熟知的其它行星不同,冥王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以發現的時間也比較晚。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與已知的八大行星並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若干年後,冥王星卻被定義為矮行星。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05年的時候,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樣的話,就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在我們的常識裡,一直都會認為太陽系中只有九大行星,但其實當時科學家因為錯誤,把冥王星也算在內了,隨著科學家對宇宙的深入了解,漸漸的認為冥王星的體積太小,並且並不受制於太陽星系,就把冥王星降為矮行星,所以才有了現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依序為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 降為矮行星·網易探索頻道
    引子: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義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現在太陽系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 --------------------------------------------------------------- 冥王星憤憤地說:「MMD,找別的星系去!我不信離了太陽就不能活!」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而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於2006年8月24日被定義為「矮行星」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主要是因為它不符合天文學們對行星的最新定義!
  • 冥王星為何降低為矮行星?它不滿足行星的兩個特點
    27%,最後九大行星就變成了八大行星,將冥王星重新定義為了矮行星(類冥天體)。而對於這個定義,科學家們也是一直爭議不斷,而根據最新的《伊卡洛斯》(Icarus)雜誌上報告稱,一組天文學家們再次發出聲明稱,冥王星應該是行星,而不應該「拋出」行星的行列,到底應不應該呢?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了解下最初冥王星為何被定義行星了?
  • 冥王星退出太陽系行星家族(組圖)
    被列為矮行星,太陽系九大行星減為八顆    本報訊(記者申劍麗)昨晚在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上,來自各國天文界權威代表投票通過聯合會決議,今後原來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將不再位於「行星」之列,而屬於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