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望舒」 命名來自廣州高中...

2021-01-22 前瞻網
厲害了!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望舒」 命名來自廣州高中學生
 Winnie Lee • 2019-12-23 10:07:01 來源:前瞻網 E3605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發現行星望舒。人類的太空探索在過去25年間有了巨大的進展,科學家通過陸基和太空望遠鏡觀測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證據。巴黎天文臺統計的「太陽系外行星百科全書」已經記錄發現4000顆系外行星。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由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發現曾獲評2008年中國十大天文進展。

在中國神話中,「羲和」是太陽女神,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曆法制訂者;「望舒」是為月亮駕車的女神,被當作月神。這兩個名字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羲和與望舒位於天琴座,距地球約440光年。羲和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望舒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2.7倍。兩者是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

對於系外行星的探索有助於人們了解系外行星的結構、形成、大氣層,生命宜居性,或許有朝一日人們可以在太陽系外發現「另一個地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羲和與望舒位於天琴座,距地球約440光年。羲和亮度較高,北半球全年大部分時間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觀測到。羲和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望舒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2.7倍。「我們非常喜歡這兩個名字,很有中國味道。」發現望舒的團隊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趙斐博士說。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寓意是什麼?
    (原標題: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圖片源自國家天文臺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12月21日,「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簡稱NEW)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12月21日,「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簡稱NEW)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有啥含義?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VR體驗館航天主題帶你上太空
    中國科學家發現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VR體驗館航天主題帶你上太空2019年12月21日「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中國科學家發現首顆系外行星也被賦予了非常具有中國古代傳統神話色彩。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 你好,「望舒」「羲和」!廣州高中生命名首顆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
    大洋網訊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12月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值得注意的是,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為什麼選擇了這兩個名字?命名的過程又是怎樣的?記者採訪了負責命名的該校高二學生、天文社社長許翊芃。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望舒 起名望舒有何寓意?
    近日,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太陽系外行星望舒。那麼,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質量有多大?起名望舒有何寓意呢?一、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圍繞這顆巨星旋轉的太陽系外行星HD173416b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玉娟、趙剛等發現的,這一發現曾獲評2008年中國十大天文進展。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趙斐說,這顆行星是利用國家天文臺興隆站2.16米望遠鏡、日本岡山天文臺1.8米望遠鏡和韓國的望遠鏡,採用視向速度方法發現的。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IT之家12月22日消息 昨天,「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媒體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據新京報報導,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原來的命名為HD173416b,在昨天的「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獲得了新名字望舒,於此同時其母恆星HD173416也獲名為羲和。據悉,望舒,也作明舒、素舒、圓舒。中國神話傳說中為月駕車之神,也可借指月亮。出自《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 飛廉 使奔屬。
  • 「望舒」與「羲和」,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專屬名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昨天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人參與了對各自分配的共112顆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的提名與投票,最終IAU於12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命名結果新聞發布會。
  • 望舒!羲和!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這兩顆星,名字是廣州六中學生取的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羲和與望舒位於天琴座,距地球約440光年。羲和亮度較高,北半球全年大部分時間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觀測到。羲和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望舒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2.7倍。「我們非常喜歡這兩個名字,很有中國味道。
  • 你好,「望舒」「羲和」!
    新華社12月23日消息,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羲和與望舒位於天琴座,距地球約440光年。羲和亮度較高,北半球全年大部分時間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觀測到。羲和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望舒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2.7倍。 「我們非常喜歡這兩個名字,很有中國味道。」發現望舒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斐博士說。
  • 中國發現首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67份提案中,選出了命名!
    然而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也能傳出了好消息。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 「望舒」和「羲和」,中國發送到太陽系外的浪漫符號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我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終於獲得了美麗的名字:「望舒」和「羲和」。據了解,該名稱竟是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
  • 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負責系外行星勘察任務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它在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的地方圍繞一顆恆星運轉。這是TESS發現的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 克卜勒發現多顆系外行星 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據新華社電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近日確認發現了8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兩顆被稱為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不僅使它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過千,也使天文學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地球的雙胞胎」。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這8顆行星中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宜居帶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
  • 中美科學家或發現第一顆銀河系之外的系外行星
    左圖是M51漩渦星系的RGB疊加圖像,其瀰漫性輻射來自高溫氣體。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
  • 首顆無雲類木星系外行星「現身」
    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或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不過我們通常提到的系外行星時,更關注於位於太陽系以外圍繞其它恆星公轉的行星,而較少提到流浪行星和圍繞緻密星公轉的行星等。千年以來,天文學家中一直流傳著系外行星的猜想。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首顆系外衛星,就在4000光年外!
    比如,二十幾年前,系外行星就是這麼一種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存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宇宙中必定存在行星環繞在太陽之外的其它恆星周圍。然而,苦於缺乏證據,系外行星一直都有名無分,直到1995年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的發現。隨後,系外行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人類的視野,尤其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之後。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3000顆系外行星被確認。
  • 科學家指出,此前發現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了
    在2004年,科學家觀測到一顆是環木星軌道三倍的大質量、年輕的行星,並將他命名為Fomalhaut b。2014年,這顆行星卻從夜空中完全消失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2004年,科學家找到了這顆質量是木星三倍的年輕行星存在的直接證據,並將其命名為Fomalhaut b。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