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欄目:〖文化觀察〗
平臺作者:棗娃娃
今天的文化解碼,聚焦到了浩渺的太空,確切地說這次應該算「天文解碼」。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我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終於獲得了美麗的名字:「望舒」和「羲和」。
據了解,該名稱竟是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
新聞背景
2019年,借慶祝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組織了「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動,以期為世界範圍內的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命名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機會。來自11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人參與了對各自分配的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的提名與投票。分配給中國(內地)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為圍繞K巨星HD173416運行的類木巨行星HD173416b,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劉玉娟、趙剛研究員等發現,該發現曾獲評2008年中國十大天文進展。
國內命名活動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天文愛好者團體、專業天文學家及資深天文愛好者個人的共67份有效命名提案。經過專家終選評審和數萬名公眾參與的網絡投票,於11月上旬選出一個提名和兩個備選提名並上報給IAU核准。經IAU核准,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羲和(Xihe)、望舒(Wangshu)被確認為此行星系統恆星與行星的正式名稱,最終IAU於2019年12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命名結果新聞發布會。
「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這兩個名字體現了恆星與行星之間的關係,具有美好的寓意,也象徵著探索宇宙的精神。」
的確,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諸多元素,如同嫦娥和后羿、又如牛郎和織女,就已經蘊藏著祖先對浩淼宇宙的神秘嚮往和初期探索。從其中選擇出美麗的符號來命名,再合適不過了。
神話中,「羲和」是帝俊妻子,主日月之神;「望舒」則是為月駕車的女神。
「羲和」者,《山海經·大荒南經》記:「東海之外(原作「東南海之外」,「南」字衍,從《北堂書鈔》、《太平御覽》引刪),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從宋本、吳寬抄本改)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此生日之羲和,傳又為日御。
另有 《山海經·大荒南經》郭璞註:「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歸藏)啟筮(shì)》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於暘(yáng)谷。』」
對於「望舒」,許多古籍中也有記載。屈原《楚詞·離騷》有載:「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前屬」;王逸註:「望舒,月御也」;洪興祖補註:「《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ē)。』」
望舒又名「纖阿」。「纖阿」,御月者。見於《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陽子驂(cān)乘,纖阿為御。」集解:「纖阿,月御也。」又都用作月亮的名稱,也作:明舒、素舒、圓舒。
而在現代,這兩個詞被應用和廣為流傳,竟然是在《仙劍奇俠傳四》這款單機遊戲中,「羲和」「望舒」分別被用作了兩把劍的名稱,是為瓊華派宗煉長老為入侵妖界所鑄造的雙劍。可見,我國的網遊業界中的確不乏曉古通今才學奇人。難怪不止一位朋友跟我說過,適當的遊戲可以增長見識。
咱們來品,來細品這兩個充滿了中國式浪漫色彩的名字。
「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 所以說,二者真的是很好的詮釋了日月天體之間的關係,但是要真的體味到名稱的寓意的美,還是要走進中國的神話傳說中。
神話是這樣傳說的:羲和是帝俊的妻子,太陽神之母,她與帝俊生了十個兒子,都是金烏(太陽之靈,形態為三足烏鴉,共有十隻),住在東方大海的扶桑樹上,輪流在天上值日。同時羲和也是她兒子們的車夫——太陽的使者——日御。後來,十個兄弟不滿先後次序,十日並出,被后羿射殺其中的九個。
而這位在月亮前面驅車的望舒女神,據說容貌十分美麗,襲華服御月而行,仙氣繚繞。她曾經在山裡住過一段時間,縱身一躍去了月亮裡面,為月升月落駕車引航。不禁要感嘆,原來詩人戴望舒的名字是如此的美好。
再細數源自古代神話傳說中各路之神的名字,也算是雅俗共賞、蔚為大觀、美極妙哉了。且不說盤古、女媧、神農、娥皇、女英、嫦娥、后羿這些耳熟能詳的;
單是「南方天帝炎帝和夏與火之神祝融、西方天帝白帝和秋與金之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和冬與水之神玄冥、東方天帝太昊和春與木之神句芒」這些有名有位的,就夠數上三五天;
還有廣寒仙子、九天玄女、婉華仙子瑤姬、電神「列缺」、風化雨的主宰「應龍」這些美輪美奐的;
四方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甚至於連四大兇獸「混沌、窮奇、檮杌、饕餮」的名字都帶著三分風雅。
……讀之,能感悟其音韻之美,寫之,能觀賞其形態之秀。
「羲和」,「望舒」,就這麼美美的叫著都能享受到我們向太陽系外發出的浪漫符號,是中國連接宇宙空間最友好、和諧、大氣的溫和擁抱。
但是這裡還是要提一下,按道理說,這日月相映、陰陽之伴,應該是一男一女二位神仙才對吧,但是根據古書中的注述,應該都是「女神」,可見上古傳說其實對於很多神仙的性別是非常模糊的,比如說觀音菩薩,大概越是令人神往的,越是神秘吧。古代文人吟詩作畫中不是也經常運用到「隱喻」的手法嗎?這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哲學,朦朧之美,不是才更加浪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