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藝術家關於一顆圍繞其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概念。圖片來源:ESO/L.Cal ada
國際天文學聯盟(IAU)昨天宣布:由其領導的一項稱作「IAU100 NameExoWorlds」的新運動將允許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命名一顆恆星和它的外行星。
近100個國家都已籤署並準備就緒,下一步是開展名字的全國選舉活動,為公眾提供投票機會。用IAU的話來說,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造對我們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並思考地球將如何潛在地被另一個星球上的文明所感知」。
當然,這是一個崇高的目標,但這場競賽確實有實際目的。天文學家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發現了近4,000顆系外行星,然而幾乎所有這些行星都被笨拙的科學命名所困,例如這三個:KMT-2017-BLG-1146Lb, OGLE-2013-BLG-0132Lb, 和2MASS J19383260+4603591 b。
IAU是處理這些問題的統治機構,同時它正在發起這項新運動來紀念其成立100周年。這是IAU發起的第二次同類型的比賽,第一次是「2015 NameExoWorlds」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來自19個行星系統的31顆系外行星被公眾命名。或者至少,公眾可以對天文學團體、大學、天文館等組織預選的247個名字進行投票。這些名字都經由IAU審查,因此,投票命名為McPlanetface或 Cybertron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儘管如此,一些非傳統的和奇怪的名字在2015年的比賽中被選中,包括Spe,Orbitar,Poltergeist,Dagan和AEgir。
圖片說明:截至2004年8月31日,所有以視向速度法(藍點),凌日法(紅點)和重力微透鏡法(黃點)所發現的系外行星。同時亦顯示了太空和地面儀器的偵測極限。
IAU現在又開始這麼做了,但規模要大得多。每個參與國都將分配到一顆恆星和其單獨的系外行星(不包括已知多個行星的系統)。在任何情況下,指定的恆星都可以從其被分配的國家看到,並且足夠明亮,可以用小望遠鏡觀測到。
圖片說明:內太陽系和系外行星HD 179949 b、HD 164427 b、Epsilon Reticuli ab、及Mu Arae b軌道的比較圖。(所有母星皆在中央位置)
這項國家性的運動將於2019年6月至11月進行,其結果須經IAU 100 NameExoworld執行委員會審查。結果將於今年12月公布,國家的籤約時間截止到2019年7月30日。
圖片說明:2013年1月2日: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可能包含多達4,000億顆系外行星,這幾乎是每一顆恆星都有一顆行星
相關知識
國際天文聯合會,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劃、太陽天文聯合會和國際時間局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構成今日的規模。
OGLE-2014-BLG-0124Lb是已知距離最遠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距離地球約1.3萬光年,位於銀河系的中心區域。該行星以微引力透鏡法發現。天文學家花費150日以2臺望遠鏡偵測該行星與望遠鏡各自偵測到該行星時的時間差異以計算行星與地球的距離。這也幫助天文學家確認該行星的質量約為木星的一半。該行星的母恆星質量約為太陽的0.7倍,並且行星軌道半徑約為3.1天文單位。
系外行星,即位於太陽系之外,不繞行太陽公轉的行星。截至2018年10月28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3869顆(另有超過2800顆尚待確認),當中約74%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2887個行星系,其中有638個多行星系。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gizmodo- George Dvorsky- Lori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