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榮譽!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2020-12-05 湘湘帶你看社會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西方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量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為了統一規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專門組成了由國際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負責接受和審議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小行星發現者提出的命名申報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上正式發布,並通知世界各國天文臺此星名成為該小行星的永久星名,列入每年出版的《國際小行星星曆表》。

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國際性和永久性,是一項崇高的國際榮譽,命名一旦獲批准,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此番獲此殊榮的唐敖慶院士,是我國現代理論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國科學基金事業的奠基人,更是體現科學家精神的傑出代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李靜海表示,唐敖慶院士畢生致力於科學基金制的改革和我國基礎研究事業的發展,他對科學基金制的內涵認識深刻,提出了許多對科學基金和基礎研究繁榮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思想觀點。

除「唐敖慶星」外,此前已有多顆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為了紀念祖衝之對我國和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偉大貢獻,紫金山天文臺將1964年發現的小行星1888命名為「祖衝之星」 。1977年,小行星1802被命名為「張衡星」,以紀念東漢科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

還有錢學森、陳景潤、錢三強、王選、孫家棟、袁隆平、屠呦呦、吳偉仁、南仁東……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們,也都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他們的傑出貢獻和崇高精神,指引人們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來源:水母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記者胡喆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微博截圖那麼,為什麼是他們獲得小行星命名呢?首先,來了解一下小行星命名規則。小行星命名一經命名,則由國際小行星協會公告各天文組織,成為國際性的永久命名。《小行星通告》部分內容由此看來,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可能是小行星發現者的意願,當然也離不了,張國榮、梅豔芳、劉德華、古天樂,他們都不僅有經典的作品還有出色的人格魅力以及人人稱道的品行和善良。
  • 唐敖慶先生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這既是唐敖慶先生的崇高榮譽,更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吉林大學和我國科技界的集體榮耀。從此,唐敖慶的名字進入了宇宙星空,永耀太空星辰;從此,這個具有中國符號、科技特色、吉林大學元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何梁何利基金光彩的「唐敖慶星」,永載史冊。 朱麗蘭在致辭中表示,何梁何利基金1995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先生榮獲小行星國際命名,是我國科技界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一大盛事。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四川還有這些人、這些地方獲得小行星命名他是第三個榮獲小行星命名的四川人小行星命名也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
  • 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命名一顆小行星為「吳汝康星」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 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吳汝康星國際命名公報及相關賀信賀電。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為紀念古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國際小行星委員會已將國際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 天空中的這顆小行星,以復旦老校長的名字命名
    今天下午,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教授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於在復旦大學舉行。這顆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詳見↓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宇宙中,有一些以中國商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嗎
    小行星命名,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公布於世。小行星命名具有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性,因而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觀測發現小行星的成果斐然。這裡面,除了祖衝之、郭守敬、張衡、沈括、楊振寧、李政道、錢三強、錢學森、、陳景潤、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學家之外,也有一些商人的名字。他們為中國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因而得以名留宇宙星空,永載史冊!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除了他,四川還有這些人、這些地方獲得了小行星命名小行星命名也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圖據人民日報客戶端除了他,四川還有這些人、這些地方獲得了小行星命名小行星命名也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紀念中國科學家,317452 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 「吳汝康星」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茫茫宇宙,繁星燦爛,小行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比大行星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早年發現的小行星大多以希臘神話中神仙的名字命名,後來隨著小行星發現數目增多,許多國家、城市和知名人士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浩瀚的太空中,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四川還有這些人、這些地方獲得小行星命名他是第三個榮獲小行星命名的四川人小行星命名也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將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
  • 最新命名小行星名單,國內娛樂圈4人獲此榮譽,張國榮劉德華在列
    經常上網看資訊的網友都應該知道,在天文界有這麼一條規矩,就是誰發現的小行星誰就有命名權,主要是激勵各大機構和個人為探索未知世界做一份貢獻,至於命名的小明星名單則是在匯集審核之後則對外公布,一般國內針對發現的小行星的命名規則則採取了針對一些對華人圈有突出貢獻的人的名字來命名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從此,吳汝康的名字將進入宇宙星空。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小行星的命名首先需要由發現者提出對這顆小行星的建議命名申請,包括小行星的永久編號和暫定編號、小行星的發現者和發現時間、準備起的名字以及對提名的說明。一旦命名獲得批准,這些信息將發布在小行星通報上。「發現者必須在10年之內給他發現的小行星起名字,不然命名權就可能交到他人手中。」
  • 這4位明星的名字被被命名小行星,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
    近日,新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面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而中國有4四位香港著名藝人名字被用來作為小行星的名字。1、張國榮哥哥張國榮是一名著名歌手、演員,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歌曲,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記著他。
  • 以民主黨派成員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幾個?
    11月13日,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民盟已故領導人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經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提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向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提交「蘇步青星」命名申請。2019年11月8日,由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並發布國際公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蘇步青星」。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凡是記錄在案的天體,全都各有其名,讓天文學家能一一「認領」。在這些名字中,有很多是我們熟悉的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過程也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最絢麗多彩的天體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總能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涉及到名人的時候。
  • 「吳偉仁星」小行星獲命名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中國古人類學奠基者獲命名小行星「吳汝康星」閃耀太空
    吳汝康是國際人類學和民族學協會榮譽終身會員,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榮譽學術委員,曾任國際史前史與原始史協會常設委員會委員,世界考古大會執行委員會東亞地區高級代表。在美國出版的《體質人類學歷史百科全書》中,吳汝康是作為專門條目被列入唯一的「中國體質人類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