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一些以中國商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嗎

2020-10-30 卡路裡科技

浩瀚太空,星河燦爛。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過程中,眾多小行星被陸續發現。


這些被發現的小行星,除了冠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彙編的"小行星總表"數字順序號外,還可以擁有一個該小行星的發現者或天文臺站有權取的專名。

小行星命名,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公布於世。

小行星命名具有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性,因而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觀測發現小行星的成果斐然。

於是,在小行星的專名中,有一批中國人的名字。

這裡面,除了祖衝之、郭守敬、張衡、沈括、楊振寧、李政道、錢三強、錢學森、、陳景潤、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學家之外,也有一些商人的名字。

他們為中國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因而得以名留宇宙星空,永載史冊!


我們來看看,是哪些中國商人獲得了這個世界殊榮。

邵逸夫(1907—2014年)



原名邵仁楞,生於上海。

他在香港成立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被譽為「東方的好萊塢」。

他創建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開設了被譽為「港星搖籃」的訓練班,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

他不但是電影製作人、娛樂業大亨,還是慈善家。

他設立「邵逸夫基金」,長期向內地教育事業捐款。

他創立的「邵逸夫獎」,每年評選出世界上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被譽為「東方的諾貝爾獎」。


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這是該臺首次以當代知名人士命名的小行星。


張果喜(1952年—)


江西餘江人,江西果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江右商幫」(贛商)的傑出企業家。

他將一個木工小作坊發展為綜合型企業集團,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內地的第一個億萬富翁。

他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改革風雲人物等殊榮。

1993年6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的國際編號 3028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果喜星」。


陳嘉庚(1874—1961年)


福建省廈門人。

他在東南亞多地經商,並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等。

他組織華僑,先後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他還創辦了集美學校、廈門大學等。

他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990年3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的第2963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


田家炳(1919—2018年)


祖籍廣東梅州,企業家、慈善家。

他創立了多家企業,是知名企業家。

他創辦了田家炳基金會,致力於社會慈善公益事業。

他在中國累計捐助了三百多所大、中、小學、專業學校及幼兒園,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蔡繼有(1928--2007年)


廣東中山人。

他是香港新華海產(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被譽為「香港海產大王」。

他熱心教育、社會公益事業,長期在香港、澳門及內地捐建教育基金,並且擔任中山市華僑中學董事會董事長。

1995年8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的、國際編號第5389號小行星,命名為「蔡繼有星」。


李曉華(1951年--)


他生於北京。現任香港華達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

李曉華初期做生意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然後東渡日本,爭取到了「章光101毛髮再生精」在日本的代理權,並使其成為日本的知名商品。

隨後,他進入香港房地產業,在東南亞投資高速公路,多處投資經營,業務領域廣闊,成為內地屈指可數的億萬富翁,也成為擁有法拉利的中國第一人。

同時,他大力參與慈善事業,被授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名譽會長、中華慈善總會榮譽會長稱號。

1996年3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國際編號為3556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李曉華」星。


李達三(1921年---)

原名賢銓,出生於寧波市鄞縣。

大學畢業後,他到上海協助父親打理電器材料批發生意。

後來,他南下香港拓展海外業務,先後獲得聲寶牌(SHARP)電器產品在香港地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總代理權。

後來,他和日本聲寶公司合資聲寶—樂聲(香港)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建立了龐大的生產基地,生產電視機、音響器材、錄像機、數碼攝像機、高科技組合件等電器產品。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李達三向酒店業進軍,建立了卡爾頓酒店王國,分布於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他不忘回饋社會,向祖國捐助教育、科技事業。

例如復旦大學有他和夫人捐建的「李達三樓」、 「葉耀珍樓」。為此被上海市授予「白玉蘭獎」。

浙江大學有「李達三能源科學樓」,寧波大學有「李達三外語樓」等。

他還向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捐資建造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

他曾任香港電器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等。現任聲寶—樂聲(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CARLTON(卡爾頓)酒店集團董事會主席。

199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國際編號為381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李達三星」。


王寬誠(1907—1986年)

又名王文俠,浙江寧波人。

他早年在寧波經商。後來遷居香港,經營領域廣泛。

他先後捐款支持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浙江樹人大學、上海工商學院、暨南大學等。

他還出資1億美元成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為國家培養高級科技人才。

他曾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當然永遠榮譽會長,為香港工商界人士參與內地改革開放搭建平臺。

2018年12月,他與「兩彈一星元勳」、袁隆平、馬化騰等一百人,共同被國家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1998年10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國際編號為4651的小行星,命名為「王寬誠星」。


曹光彪(1920年--)


祖籍浙江寧波鄞縣,出生於上海。

他後來赴香港和澳門發展,開創了當地的毛紡工業。他創辦的永新集團,是世界最大的毛衣生產商,被譽為「世界毛紡大王」。

他創辦的港龍航空公司開闢了香港到內地各大城市的航班。

他率先到內地投資設廠,投資建設珠海香洲毛紡廠、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等。

他助力發展祖國的教育,創建上海曹光彪小學,向浙江大學捐資設立高科技發展基金、建造高科技大樓等。

1998年10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國際編號第4566的小行星,命名為「曹光彪星」。


劉璧如(1919年--)

祖籍江蘇靖江,出生於工商業世家。

她是香港知名女性,與夫婿查濟民共同經營中國染廠有限公司,將業務拓展到世界多地。

劉璧如夫妻也在內地多處投資建設產業。

同時也熱心於社會福利事業,曾任香港仁濟醫院董事會主席,成立了培養獎勵中國科技人才的「求是科技基金會」。

1999年10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所發現、國際編號為3960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查劉璧如星」。


這些中國商人,都是優秀的企業家。

他們在商界取得巨大成功之時,也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不忘回報家鄉,積極參與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為我國的社會發展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他們堪稱中華驕子。

而且他們的赤子情懷和愛國行為,令人欽佩。

除了以上的企業家,你還知道哪些以中國商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歡迎補充


相關焦點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原標題: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   今年9月,天上的小行星又多了幾個名字,其中包括英國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也包括中國地區廣播電視技術上的奠基人之一、上海市天文學會會員何允。   不僅是小行星,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天體。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9月8日起,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吳偉仁星」!浩瀚的太空中,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微博截圖那麼,為什麼是他們獲得小行星命名呢?首先,來了解一下小行星命名規則。小行星命名一經命名,則由國際小行星協會公告各天文組織,成為國際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規則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2、一般命名僅授予在某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請命名,例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4、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9月8日起,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吳偉仁星」!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怎樣才能獲得命名權?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事實上,在中國,獲得小行星命名的除了古代人物、傑出科學家和部分地名外,傳播度較高的還有很多明星、名人。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40餘年不懈奮鬥,他一路成長為我國航天測控通信與工程總體技術著名專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戰略科學家。在探月工程中,吳偉仁團隊實現了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著陸探測,使無人月球探測從跟跑、並跑邁向領跑,帶動了中國空間科學跨越發展。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事實上,在中國,獲得小行星命名的除了古代人物、傑出科學家和部分地名外,傳播度較高的還有很多明星、名人。如周杰倫星、林青霞星等。「周杰倫星」就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人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
  • 中國第一人!從少年學霸到中科院院士,宇宙中一顆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2008年11月,他參加了巴黎天文臺授予名譽博士的儀式,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榮譽的中國科學家。2010年,經報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第185538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南京大學1955級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成,現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日本宇宙機構用童話人物為小行星地貌命名,甚至連石塊都有了名字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簡稱:宇宙機構,英文縮寫:JAXA)研製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圍繞小行星龍宮飛行了半年之久了。它先後釋放了巡視器MINERVA-II1和著陸器MASCOT,但卻遲遲無法親自著陸在小行星龍宮上。
  •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獲小行星命名
    國際小行星的命名是永久性的榮譽,從此,吳汝康的名字將進入宇宙星空。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何梁何利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主辦,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協辦。攝影/新京報記者 張璐關注3:小行星如何命名?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訊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小行星的發現和研究不僅豐富了人們對宇宙和太陽系天體結構的認識、推進了天體力學的發展,而且對促進人造衛星上天、人類邁入宇宙航行時代起到基礎和開拓的作用。小行星由誰來命名?命名規則有哪些?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怎樣能成為「來自星星的你」?  那麼是不是只有發現者的名字才能命名新發現小行星呢?  記者採訪了杭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小行星上。  「小行星在太陽系中是非常『盛產』的,除了太陽和8顆行星及其衛星、彗星、矮行星外,都可以稱為小行星,甚至有的矮行星也可以稱為小行星,即便是冥王星,在劃分的時候,其實也是小行星的編號。」協會常務理事「楚楚」告訴記者:「獲得永久編號的小行星有28萬多顆,其中被命名的有16萬多顆。」
  • 科學家用該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上的結構!
    據消息稱,小行星「本努」的表面特徵得到了一些官方名稱!去年夏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了Bennu的命名規則,這顆小行星目前正在軌道上運行,並由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進行研究。命名的主題是「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
  • 星耀宇宙 名垂青史——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幾位?
    小行星命名,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公布於世。在命名規則中,可以以神話故事及其人物、動物、植物、地名、機構組織、社會人物、事件等命名。因而,在小行星的專名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名字。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新華社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榮譽,是世界公認的一項殊榮。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清朝時期的女科學家,有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在中國卻鮮為人知
    對於中國女性科學家,大家最熟識的多半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不過在國外許多介紹女性科學家的著作中,另一位中國女性的"出鏡率"與屠呦呦相比也並不算低。這位在國外存在感滿滿的女性科學家,便是清代才女王貞儀。王貞儀(1768-1797),字德卿,乾隆三十三年(1768)出生於江寧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境內)。
  • 這4位明星的名字被被命名小行星,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
    近日,新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面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而中國有4四位香港著名藝人名字被用來作為小行星的名字。1、張國榮哥哥張國榮是一名著名歌手、演員,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歌曲,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記著他。
  • 中國古人類學奠基者獲命名小行星「吳汝康星」閃耀太空
    20世紀60年代,吳汝康根據對北京猿人的研究,提出從猿到人的過渡中「人類體質發展不平衡性」的概念,並在人猿分界的辯論中指出,直立行走、製造工具、大的腦子、語言、意識、社會等人類的重要特徵並非同時出現,從古猿演變成人是一個大的質變過程,有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的生物屬於亦猿亦人的階段。
  • 為太陽系中最大的未命名天體選擇它的名字,其中一個竟來自中國!
    藝術家對一顆圍繞太陽旋轉的小行星2007OR10的再現。在我們生活的太陽系中,在海王星之外,有一顆小小的紅色行星正圍繞著太陽旋轉。現在,它需要一個正式的名字。自從2007年人類發現這顆小行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將其命名為「2007 OR10」,但是,現在他們正在收集公眾投票,以選出一個新的名字提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考慮。
  • 聽說,可以用老婆的名字命名一顆星星?
    其一是彗星,不過彗星習慣上用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當然,彗星首先會有一個編號);其二是小行星,小行星是唯一的可以由發現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命名的天體,只要你有本事,你可以讓自己全家的名字都變成小行星的名字。當然,給小行星取名字不能全憑個人的喜好,小行星的命名必須符合一定的規範。IAU的官方指導文件指出,小行星的名稱必須滿足下述5點要求:最好只包含一個詞語;至少在部分語言中,這個名字是有確定發音的;不得是帶有攻擊性的詞語;不得與已有的小行星或者衛星的名字太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