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 這顆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命名 向他致敬!

2020-12-05 遨遊世界科學

他集萬千榮耀於一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八七工程」加速器總設計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被譽為「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他就是謝家麟,一位慈祥而又偉大的科學家。

曾被強制留美

1920年8月8日他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94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

1951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那年他31歲,風華正茂。他謝絕了美方的挽留,登上了一艘名叫克利夫蘭總統號的郵輪,擬歸國。但抵達美國旅遊勝地夏威夷時,美國移民局的官員和聯邦調查局的特工登船,並仔細核對每位中國學生的身份,以及所學專業和目的地。之後,他們向每位中國學生出示了一封信件,內容是根據美國1918年一項立法,美國政府有權禁止交戰國學習科技專業的學生離境,與此同時,聯邦調查局的特工,突然提出要檢查謝家麟的行李。幸運的是,檢查的箱子裡是謝家麟攜帶的書籍,由於行李搬動不方便,檢查暫時中斷。檢查結束後,謝家麟和其他幾位中國學生被押下了輪船,下船後謝家麟氣憤地給白宮打了一個電話,以示抗議。不久,他們被送回美國舊金山。不能回到中國,讓謝家麟心情鬱悶。

1955年,在芝加哥醫學中心,他擔任首席物理學家,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以高能電子治療深度腫瘤的加速器,開拓了電子束治療癌症新領域。也就在此時,謝家麟接到了美國移民局的來信,要他在做美國永久居民還是限時離境回到中國上作選擇。謝家麟再次選擇了回國,登上美國總統輪船公司的威爾遜號郵輪,開始了他渴望已久的回鄉之旅。

1960年,成功研製我國肪衝功率最大的速調管和我國最早的一臺可向高能發展的3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5年,獲胡剛復實驗物理獎及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在人生臨近末了,2012年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而就在2016年1月4日,「科學家小行星命名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一顆國際編號為32928的小行星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為「謝家麟星」。

「謝家麟星」參數為:軌道半長徑1.9311314天文單位 ,軌道偏心率0.0718420 ,軌道傾角17.407963度 ,繞日運行周期2.68年, 絕對星等15.2等 。(絕對星等是假定把恆星放在距地球10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測得的恆星的亮度,用以區別於視星等)

戎馬半生

謝家麟先生一生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並出版數部專著,其中《速調管聚束理論》已成為是我國加速器方面的經典著作。以2項世界原創、3項填補我國空白的科研成果,他兼任清華等多所大學教授,培養了一大批加速器技術專業人才,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加速器研究水平,為相關技術在我國國防和科學工程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

2016年2月20日,謝家麟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向這位戎馬半生為國家慈祥而又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6-02-21 03:44:56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  謝家麟1920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1951年在史丹福大學獲博士學位。1955年,他在美國芝加哥醫學中心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以高能電子治療深度腫瘤的加速器,開拓了高能電子束治癌的全新領域。1955年,他衝破重重阻力回國。
  • 他回中國遭美國瘋狂阻撓,研製出高能粒子加速器,不再被美卡脖子
    今天,我和你聊聊「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謝家麟院士的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和愛國報國偉大事跡。011920年,謝家麟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上學時就對無線電和電器就產生了興趣。在家人眼裡,他並不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甚至一直覺得自己很笨。就是這樣的笨孩子,一條路跑到黑,認準了刻苦努力,所以在求學履歷中都是一連串閃亮的名字。
  • 從此天上有顆屠呦呦星 中國5位科學家獲小行星命名
    這些小行星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並獲國際永久編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而正式命名的。屠呦呦因身體原因未出席。北京-亞歷桑那-臺北-康涅迪克(BATC)大視場巡天的科研團組,是我國小天體搜尋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利用60/90公分施密特望遠鏡,曾經多次發現小行星等新的天體。1998年1月18日晚的觀測數據中,一個小天體被確認為新發現的小行星,並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的暫定編號 1998 BB47。在確定了它的軌道根數後,國際小行星中心賦予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以永久正式編號31230。經過
  • 天空中的這顆小行星,以復旦老校長的名字命名
    今天下午,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教授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於在復旦大學舉行。這顆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08年2月29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97161號。詳見↓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家,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聽說,可以用老婆的名字命名一顆星星?
    其一是彗星,不過彗星習慣上用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當然,彗星首先會有一個編號);其二是小行星,小行星是唯一的可以由發現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命名的天體,只要你有本事,你可以讓自己全家的名字都變成小行星的名字。迄今為止,他已經給數十個小行星命名,名字的來源涵蓋廣泛,包括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命名為他妻子的小行星也是他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中學同學,當然,命名最多的是社會各界名人,比如多個娛樂圈明星。下表中的第5個,是用楊光宇先生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當然,這顆小行星不是他自己發現的,而是由其他人發現並命名的。
  • 太陽系新星為何以中國軍人名字命名?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黨委書記張麗萍向吳祖澤院士頒授「吳祖澤星」命名證書。姜錫娟 攝   「吳祖澤星」命名儀式今天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宣讀了國際命名公報,決定將盱眙觀測站在2007年10月9日發現的207809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祖澤星」。至此,太陽系又有1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周杰倫星」就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人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因為這四位行星發現者恰好都是音樂人周杰倫的鐵桿粉絲,便決定用周杰倫的名字命名。怎樣才能獲得小行星命名權?
  • 星耀宇宙 名垂青史——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你知道幾位?
    這是第一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小行星。這是第一顆以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他開創並領導了天文學多個領域的研究,共拍攝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張,獲得有價值的精確位置數據9300多個,發現了1000餘顆新小行星。其中有一百多顆小行星和三顆紫金山彗星獲得了國際永久編號和命名權。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為表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一任主任、原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在教育和科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5月19日發現、國際編號為218914號的小行星,近日正式被命名為「唐敖慶星」。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命名儀式9月8日在北京舉行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他是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渾天儀製造者,張衡的渾天儀也受到了他的影響。除了人以外,四川、涼山西昌等地名也擁有以自己姓名的小行星。百度百科顯示,(小行星)小行星2215(1964 VX2)是一顆以中國四川省命名的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於1964年11月12日發現,並認定。
  • 一顆小行星竟然以一個藝人的名字命名,才知道他一直就在我們身邊
    他小時候被媽媽採用高壓管制,中學就讀於迦密中學,15歲時便進入社會打拼,做搬運工和麥當勞的服務員,16歲時去服裝店當售貨員、保安。後來憑藉神鵰大俠「楊過」一舉成名,沒錯,他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古天樂。2009年,古天樂代表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受災地區捐贈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物資。同年,古天樂成立慈善基金,到2011年在貴州習水、遵義等地捐錢建了49間學校、20多間醫療所和50口水窖。並會每月派出監察人員去到內地各城鎮了解,看城鎮是否缺學校、醫療所或水窖。孩子們還親切叫他「古校長」。還有個有趣的事情是,一顆小行星竟然以古天樂的名字命名,叫「古天樂行星」。
  • 這4位明星的名字被被命名小行星,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
    近日,新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面新增了四十五顆中文小行星名稱,而中國有4四位香港著名藝人名字被用來作為小行星的名字。1、張國榮哥哥張國榮是一名著名歌手、演員,他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他給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影視作品和歌曲,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記著他。
  • 他活了100歲,將「基因」一詞帶到中國,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就是這種條件,談家楨依然帶著學生們在灰暗的煤油燈下,用顯微鏡觀察觀察果蠅和瓢蟲,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1944年,談家楨發現了瓢蟲鞘翅色斑變異的鑲嵌顯性遺傳現象,這一創新性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列為教科書的經典內容。第二年,談家楨發表了論文《異色瓢蟲色斑遺傳中的嵌鑲顯性》,豐富和發展了摩爾根遺傳學說,引起國際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
  • 四顆小行星以名字命名,網友:當我見到天上星星,我會想起你們
    在地球上已經買不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了,直接進入了太空,買星星去了,真正印證了那就,要天上的星星我也能給你買下來,而在最近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邊,我們看到新增樂五十四顆的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的四顆小行星是以香港藝人的名字而命名的。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發達國家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來源標題: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發達國家能做的,我們也能做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日前在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是獲獎者之一。他是位「老海歸」,曾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留學蘇聯並獲副博士學位。
  • 浩瀚太空中,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浩瀚的太空中,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怎樣才能獲得命名權?
  • 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合適嗎,你怎麼看?
    據香港天文學會報導,2018年7月11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45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四顆小行星以香港著名藝人命名,它們分別是: 編號55381 Lautakwah,劉德華小行星;編號55382 Kootinlok,古天樂小行星;編號55383 Cheungkwokwing,張國榮小行星;編號 55384 Muiyimfong,梅豔芳小行星。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在他之前,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在四川,據不完全統計,他是第三個榮獲小行星命名的四川人。
  • 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在他之前,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在四川,據不完全統計,他是第三個榮獲小行星命名的四川人。
  • 冥王星高清照首曝 盤點那些以名人命名的小行星
    裡斯本大學的戴維-索布拉爾是這一天文學家團隊的負責人,他表示,這一命名,是為了向葡萄牙球星C羅致敬。  而根據天文學家稱,「CR7」的亮度,是人類已知其他遙遠星系亮度的三倍。  這顆被命名為「納達爾」的小行星是在2003年被馬洛卡天文臺發現的,其直徑為4公裡,約以每秒20公裡的速度運行。之前,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僅僅是個代號「12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