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集萬千榮耀於一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八七工程」加速器總設計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被譽為「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他就是謝家麟,一位慈祥而又偉大的科學家。
曾被強制留美
1920年8月8日他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94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
1951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那年他31歲,風華正茂。他謝絕了美方的挽留,登上了一艘名叫克利夫蘭總統號的郵輪,擬歸國。但抵達美國旅遊勝地夏威夷時,美國移民局的官員和聯邦調查局的特工登船,並仔細核對每位中國學生的身份,以及所學專業和目的地。之後,他們向每位中國學生出示了一封信件,內容是根據美國1918年一項立法,美國政府有權禁止交戰國學習科技專業的學生離境,與此同時,聯邦調查局的特工,突然提出要檢查謝家麟的行李。幸運的是,檢查的箱子裡是謝家麟攜帶的書籍,由於行李搬動不方便,檢查暫時中斷。檢查結束後,謝家麟和其他幾位中國學生被押下了輪船,下船後謝家麟氣憤地給白宮打了一個電話,以示抗議。不久,他們被送回美國舊金山。不能回到中國,讓謝家麟心情鬱悶。
1955年,在芝加哥醫學中心,他擔任首席物理學家,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以高能電子治療深度腫瘤的加速器,開拓了電子束治療癌症新領域。也就在此時,謝家麟接到了美國移民局的來信,要他在做美國永久居民還是限時離境回到中國上作選擇。謝家麟再次選擇了回國,登上美國總統輪船公司的威爾遜號郵輪,開始了他渴望已久的回鄉之旅。
1960年,成功研製我國肪衝功率最大的速調管和我國最早的一臺可向高能發展的3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5年,獲胡剛復實驗物理獎及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在人生臨近末了,2012年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而就在2016年1月4日,「科學家小行星命名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一顆國際編號為32928的小行星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為「謝家麟星」。
「謝家麟星」參數為:軌道半長徑1.9311314天文單位 ,軌道偏心率0.0718420 ,軌道傾角17.407963度 ,繞日運行周期2.68年, 絕對星等15.2等 。(絕對星等是假定把恆星放在距地球10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測得的恆星的亮度,用以區別於視星等)
戎馬半生
謝家麟先生一生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並出版數部專著,其中《速調管聚束理論》已成為是我國加速器方面的經典著作。以2項世界原創、3項填補我國空白的科研成果,他兼任清華等多所大學教授,培養了一大批加速器技術專業人才,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加速器研究水平,為相關技術在我國國防和科學工程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
2016年2月20日,謝家麟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向這位戎馬半生為國家慈祥而又偉大的科學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