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剛剛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謝家麟,在回國的輪船上,遭到美國移民局和聯邦調查局特工的搜查,行李被帶走,因為他在美國從事的工作與高科技有關,屬於禁止出境名單,被迫重返美國。
四年後,他在芝加哥研製出世界第一臺高能醫用加速器,在治療癌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引發美國物理學界轟動。美國移民局來信,邀請他成為美國永久公民,允諾便利的實驗條件和生活條件。如果不同意,則限期離境,回到中國。
謝家麟拒絕了美國移民局的邀請,毅然決然的決定回國。
1955年,謝家麟乘坐遊輪回國,抵達日本橫濱時,美國移民局官員再次找到了他,邀請他重返美國工作,附上一張機票,並且欺騙他說他的家人正在遭受迫害,幸虧謝家麟之前已收到家人報平安的電報,戳穿了美國人的陰謀。
回國後,謝家麟帶領團隊排除萬難,從零開始,研製出中國第一臺電子直線加速器、中國第一臺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等,實現了我國在加速器領域從無到有,迅速躋身世界前列的目標,為我國的兩彈研製和國防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告訴我們「科研工作就是解決困難問題,沒有困難就不叫科研,科研工作的根本精神就是創新,沒有路可走,你自己想出一條路來走。」
今天,我和你聊聊「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謝家麟院士的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和愛國報國偉大事跡。
01
1920年,謝家麟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上學時就對無線電和電器就產生了興趣。在家人眼裡,他並不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甚至一直覺得自己很笨。就是這樣的笨孩子,一條路跑到黑,認準了刻苦努力,所以在求學履歷中都是一連串閃亮的名字。
194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物理系。
1947年,謝家麟赴美留學,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1951年,獲得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
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在大洋彼岸的留美學生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他們商量著一同乘船回國,在新的天地施展抱負,貢獻祖國。
29歲的謝家麟就是其中之一,他早早打算好了博士畢業後就啟程回國。當他所乘坐的遊輪抵達夏威夷檀香山時,突然遭到美國移民局和聯邦調查局特工檢查。被通知限制離開美國,理由是根據美國的一項法案,美國有權禁止交戰國學習科技專業的學生回國。
謝家麟寫下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憤慨:「峭壁夾江一怒流,小舟浮水似奔牛。黃河橫渡混相似,故國山河如夢遊。」他給白宮打了一個電話,表示抗議。
當然這無法改變事實,謝家麟只好回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實驗室助教,繼續從事加速器研製工作。
02
沒想到,芝加哥醫學中心向謝家麟拋來橄欖枝,邀請他參與設計一臺世界上能量最高的醫用加速器。
歷經三年研發,1955年,謝家麟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以高能量電子束治療癌症的醫用加速器,轟動美國物理界。
這時,美國移民局給謝家麟寄來一封信,正式邀請他成為美國永久公民。這意味著,謝家麟將在美國擁有一切便利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如果謝家麟拒絕這個條件,則要限時離境,回到中國。
面對抉擇,謝家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這個知識在國外來說,就是錦上添花,但在國內,是雪中送炭。中國是個落後國家,迫切需要年輕人把他的知識貢獻於國家建設。所以我很迫切地希望回來,做雪中送炭的工作。」
幾十年後,謝家麟對當時的決定思考,依然記憶猶新。
03
1955年,謝家麟踏上歸國的輪船。當船行至日本橫濱時,美國官員登船找到謝家麟,欺騙他說家人遭到迫害,再次邀請他返回美國工作,並附上一張隨時可以飛回美國的機票。多虧謝家麟已收到過家人發來的電報,一切平安,謝家麟再次看穿美國人的面目,二度拒絕重返美國。
經過20多天跌宕起伏的旅程,謝家麟終於回到了闊別八年的祖國。他很快投入到加速器的研製中去。粒子加速器集世界尖端科技之大成,而當時的我國條件很差,幾乎沒有聽過加速器的名字,遑論相關配套零件了。謝家麟比喻當時的情況是「要吃饅頭,先種麥子」。
謝家麟並不抱怨,他從零開始,帶領團隊「先種麥子」,因陋就簡,先研製部分關鍵部件,然後再做整體。同時,相關的人才缺失,謝家麟在實驗攻關之餘,在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大學兩處開課,介紹相關知識。萬丈高樓平地起,困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概括的。
經過8年的孜孜以求,終於建成我國第一臺高能量電子直線加速器。
那麼,我們花這樣大的力氣,建造的加速器到底有什麼用?
它是利用電磁場將帶電粒子加速到極高能量,用來轟擊原子核或更小的基本粒子,使它能夠發生變革,在科學研究、工業CT、食品保鮮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果沒有電子加速器,我們就無法展開高能物理研究,兩彈的研究工作就會被耽誤。所以,國家充分意識到建造電子加速器的急迫性,要求相關人員在這件事「加速」。
正是有了謝家麟的歸國建設,中國在電子加速器方面迅速趕上了世界水平,同時為兩彈研製和國防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所以,稱謝家麟是「國寶」並無不妥。
1980年,謝家麟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世界科技日新月異,歐洲十幾個國家聯合研製成功了世界上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那麼,我們中國,要不要搞?
當時有反對意見,認為造正負電子對撞機是發達國家的事情,我國是個窮國,目前不具備這樣的財力和能力。以謝家麟為代表的科學家提出支持的意見,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製造出正負電子對撞機,中國也有必要擁有它。
1983年年底,國家正式立項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而且明確要求在1988年要完成,甚至期望能提前完成。
1984年,謝家麟接到了研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超級任務,他很興奮,也很有信心。多年辛苦的工作,讓他的肝部產生了問題,雖然經過治療痊癒,但也留下了失眠的後遺症。有時要吃三次安眠藥才能入睡,對他來講是極大的折磨。
1988年10月16日,謝家麟帶領團隊歷經4年艱苦研發,我國首臺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成為繼原子彈、氫彈爆炸、人造衛星上天之後第四個重要的高科技突破。
鮮花和掌聲一齊湧向謝家麟,他卻說這樣偉大的成就離不開許多人的智慧和汗水。
謝家麟在80多歲高齡時,還提出了創新性構架,將電子加速器沿用幾十年的三大系統精簡為兩個系統,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成為世界首創。
謝老曾每周都要去辦公室工作幾個小時,聊聊最新的科技進展,和年輕的博士生一起,開始研究新型加速器。謝老出版自傳《沒有終點的旅程》,書名很好的詮釋了他的人生信念,從來沒想過要停下來,對科研工作一直葆有熱情。
我國高能粒子加速器從無到有,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這背後是謝家麟為首的科研團隊幾十年來的默默奉獻。
04
2012年2月,謝家麟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代表著國家對他多年來的突出貢獻的肯定。
儘管取得了這樣的成就,謝家麟始終覺得自己不聰明,也不能幹,但是他不妄自菲薄,始終有著信心。不會因為國外領先我們一大截,就喪失信心,覺得自己做不了,去想辦法購買人家的產品,長此以往,總會被卡脖子。
面對科研道路上的難題,很多年輕人有畏難情緒,謝家麟總會鼓勵他們:「科研工作就是解決困難問題,沒有困難就不叫科研,科研工作的根本精神就是創新,沒有路可走,你自己想出一條路來走。」
當年,他做出世界上第一臺高能醫用加速器之前,困難重重,他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成功了;
當年,他做出中國第一臺高能電子對撞機,同樣困難重重,他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成功了。
縱覽很多老一輩愛國的科學家的經歷,你會發現,他們都不認為自己聰明,而是專注。
謝家麟道出了科學家們的心聲:」如果一個人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這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存在機遇和能力的問題,但是如果不能成為普通的『一磚一瓦』,這是不能原諒的,因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會無作為。「
2016年2月,謝家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6歲。
他一生報國,以身許國,從不因困難而放棄自己的使命,當初為了實現祖國科技富強的夢想,如今被一點點實現了。
新的時代,我國仍將面臨外部很多困難,但有了像謝家麟這樣科學家帶來的奮鬥精神,愛國情懷,我們都會把困難克服掉,踏踏實實發展,誰也擋不住。
向謝家麟院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