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從191年前的打字機到現在的鍵盤,中間發生了什麼?

2020-12-06 前瞻網

隨著2次工業革命的推進,大工業越來越將發達國家的人集聚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產出和交流的需求也在大大增長。

於是在19世紀初,會寫字的文員一度成了吃香的工種。他們坐在高級寫字檯旁,用手費勁地寫著各種東西。定貨單、發貨清單、商務函件和報表,全都是用筆蘸墨水寫成的。然而,隨著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辦公樓裡的信息生產能力已經到達了極限。

從18世紀初開始,人們就已經投入對機械化生產信息的探索。有跡可循的打字技術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1714年,當時,英國工程師亨利·米爾申請了一項關於寫字機器的專利。

不過可能是因為當時的需求還沒這麼迫切,並沒有任何打字機實物誕生,甚至連設計圖樣都沒有。後來相繼出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打字機,但未記載於史冊。

目前公認的第1臺打字機誕生於1828年7月24日。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的威廉•伯特製造了一部名為「排字機」的機器,並在不久之後就取得美國專利,成為世界上第1部有切實記載的打字機。

但是有理由相信,這臺「排字機」只是當時諸多打字機器發明大潮中的其中一個作品,機緣巧合下才取得了這一地位。

實際上,早在1808年,義大利人佩萊裡尼·圖裡就曾為幫助自己失明的女朋友發明過一臺打字機。遺憾的是,由於圖裡並未對其發明作出詳細記錄,今日人們對其所知不詳,他也因此錯失成為打字機發明人的機會。

不過,使用該打字機打出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義大利勒佐市的檔案館裡。

雖然第1臺打字機發明於1828年,但真正投入商品化生產的英文打字機還要再過幾年才會出現。一位名叫馬林·漢森的神父發明了相關產品後,交由丹麥哥本哈根的尤爾根斯機械公司生產售賣。

這時候的打字機已經可以說是現代計算機鍵盤的雛形,之所以說是雛形,是因為它實際上仍和現代鍵盤有巨大差別,特別是在最關鍵的鍵位排布上。

如果是首次使用鍵盤,一個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亂」。大家學英語、拼音,都是按照傳統字母表「ABCDEFG……」這麼學的,但在鍵盤字母區,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確是「QWERTY」開頭,顯然會和人們腦海中的字母表產生衝突。為什麼不能按照字母表排布來製造鍵盤呢?

這個實際上是打字機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

無論是美國人伯特還是神父漢森,亦或是其他人發明的產品,早期的打字機基本上都採用鉛字槓桿結構。這一結構有個特殊的地方——當兩個位置接近的鉛字同時按下時,按鍵就會卡死。而按照字母表排列的話,常常會出現打字員打字過快而卡死的情況。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改變打字機案件工作原理,但這並不容易。更簡單的方法是,調整鍵位,讓大家打字「慢一些」。

在經過數十年層出不窮的試驗和發明後,終於在1868年,由美國新聞工作者克裡斯託夫•肖爾斯發明了在低卡死率情況下打字效率最高的「QWERTY」鍵位排布方式。1873年使用此布局的第1臺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

這裡要糾正一個小錯誤,現在大多數文章介紹QWERTY打字機時,會說這一設計是為了「放慢打字速度」,實際上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儘量提高打字速度」。這也是為什麼QWERTY鍵盤中有把ED這樣的常見組合放在一個手指上的減低速度設計,但也有很多諸如ER這樣的加速組合鍵位。

另外提一句,肖爾斯發明的這個打字機鍵位大致上已經和現代鍵盤相近,除了1點——大寫和小寫字母分別有自己的鍵,鍵盤上有78個鍵。可以想見這個打字機的體積有多龐大,外觀有多醜。

不過,肖爾斯的前合作者約斯特很快改進了設計。通過一根控制杆使同一個鍵能分別打出大、小寫字母,這使鍵盤上的鍵一下子減少了26個。他還對打字部分作了改進,使操作者能隨時看到所打出的字。

這2項關鍵改進大獲成功,雷明頓公司買下他的專利後,3年內就銷售了數千臺打字機。隨後,打字機迅速推廣,短時間內便風靡歐美多國。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QWERTY鍵盤的效率,業界一直存在爭議。在鉛字槓桿被替代後,這種「放慢速度」的鍵位設計已經不符合時代趨勢了。

1986年布魯斯·伯裡文爵士曾在《奇妙的書寫機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沒效率……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佔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150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鍵速度為目的的鍵盤排列方式卻延續至今,還是頗具諷刺意味的,只能說,傳統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丨打字機+個人電腦,36年前聽起來很酷的Coleco Adam夭折了
    科技日曆丨打字機+個人電腦,36年前聽起來很酷的Coleco Adam夭折了  Emma Chou • 2019-06-05
  • 復古打字機風格機械鍵盤:在辦公室碼字最搶鏡
    ,都開始追求機械鍵盤帶來的獨特手感以及聲音。不過,機械鍵盤再復古,也復古不過歷史更優秀的打字機鍵盤。那種幾十年前打字機上配備圓圓的、可愛的按鈕現在又重新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因此,有人開始打起了「印表機鍵盤」的主意,開發出了一款豪華機械復古打字機風格的無線鍵盤。這款鍵盤名叫AZIO RETRO,現在已經開始在Indiegogo上進行眾籌。
  • 緊跟復古潮流,這款打字機鍵盤讓你體驗舊時小說家的生活
    由於復古科技熱潮的興起,該創企看到具有無限獲利潛力的市場商機,於是將老式的時代美學與現代機械藍牙鍵盤技術融合在一起。Penna在滿足用戶打字需求的同時,又重溫了老一輩的時代記憶。Penna滿足了設計師對鍵盤的更高要求,Penna有兩個版本:一種是帶圓形復古鉻式鍵帽且款式新穎美觀的機械鍵盤(不過打字較為費力),另一種則是傳統方形鍵帽的老式鍵盤。
  • 古董打字機與平板電腦的完美合體
    喜歡老式打字機但又不願意放棄現代科技所帶來的便捷,這時候究竟該作何抉擇呢?相信Qwerkywriter鍵盤將可能幫助人們解決這個糾結的問題,它將以上兩種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據悉,Qwerkywriter是一款通過USB或藍牙跟電腦連接的機械鍵盤,看起來就跟Smith Corona古董打字機沒什麼兩樣。
  • 一個穿越世紀的鍵盤騙局:鍵盤上的「QWERTY」
    你平時在打字的時候,有沒有對鍵盤的字母布局產生過疑問?為什麼不是按照ABCD的順序排列的?「QWERTY」鍵盤布排列順序有什麼科學的依據?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這個關於鍵盤的世紀騙局。
  • 「人類第二次書寫革命」——打字機的誕生
    01誰是世界上第一臺打字機世界上第一臺打字機究竟是什麼時候誕生,這一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因為參與發明打字機的人太多了:後世的打字機雖然對其有所改良,但基本原理依然不變。此外,這臺打字機也是第一個採用QWERTY布局的鍵盤的打字機,這種布局的鍵盤就是我們今天所使用的的電腦鍵盤的布局方式。
  • 鍵盤上的26個字母排序有什麼規律嗎?是怎麼定的?
    話說鍵盤上的26個字母排序有什麼規律嗎?是怎麼定的?如今我們使用電腦和手機溝通時候需要用到打字,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鍵盤上面的字母排序是QWERTY,而不是ABCDEF呢?有這方面疑問的小夥伴跟隨小白系統深入了解下鍵盤上的字母排序到底有什麼故事?
  • 你的鍵盤第一行字母是qwert嗎?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奇葩鍵盤!
    目前大多數人使用的鍵盤布局是QWERTY布局. 所謂QWERTY, 就是鍵盤字母區最上面一排按鍵從左往右數的字母依次是QWERTY。這種鍵盤按鍵布局的產生, 是源於打字機的鍵盤布局. 根據維基百科所說, 最早的鍵盤是樂器中的鍵盤, 如鋼琴鍵盤.
  • QWERTY發展史:為什麼它成為了鍵盤布局的最終勝利者?
    而筆者想要重新引出這個問題的根本也在於此,我們應當思考這些問題:QWERTY鍵盤如何做到了「劣幣驅逐良幣」?國際科技圈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現象?以及最重要的,科技企業在這個信息化和智能化加速發展的時代,應該如何創造類似QWERTY鍵盤這樣的潛規則?
  • 鍵盤真的是「反人類」設計?
    □蔣老師  也許今天你已經習慣了上面這些QWERTY排列的鍵盤,但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是現在的這個字母順序呢?畢竟這個鍵盤在一開始上手的時候很難記住字母的位置啊有沒有。換一種排列,比如按照字母表ABCDE的順序難道不會更利於記憶,打起字來更快嗎?
  • 鍵盤是誰發明的,為啥ABCD不按順序來?
    鍵盤也開始正式在打字機上出現,不過這時候的鍵盤是給盲人使用的。1855年,義大利人拉維札創造了第一臺打字機模型。這時候的鍵盤,ABCD都還是按照順序排列的。直到1868年,美國的克裡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獲打字機模型的專利並取得經營權,開始了打字機的研製。
  • 電腦鍵盤布局發展之路
    ,還是另闢蹊徑來避免按鍵幹涉現象的發生,克裡斯託夫·拉森·肖爾斯選擇了後者。到1881年時,打字機的年產量已經上升到1200臺,但QWERTY鍵位設計的打字機在其發展初其遠沒有獲得穩固的市場地位。到19世紀80年代終止時,美國採用QWERTY鍵位設計的打字機的總擁有量不超過5000臺(包括通過更換字錘而改造成的QWERTY打字機)。
  • 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如此排列?
    隨著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今我們更加依賴在鍵盤上打字,而非手寫。現在大部分的鍵盤都是使用標準鍵盤順序——即數字下面的第一排字母以QWERTY開頭(又被稱為QWERTY鍵盤),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了這種字母順序,可以熟練到不看鍵盤僅僅依靠肌肉的記憶來敲出想要的字。但是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以這種看起來毫無規律的順序排列呢?
  • 馬未都|打字機
    在打字都用電腦的今天,中文打字機遠離我們不過一代人的時間。
  • 「宇宙日曆」--壓縮成12個月的宇宙歷史,從「大爆炸」到現在
    「宇宙日曆」從1月1日隨著宇宙的誕生開始,包含了從那時起所發生的一切,一直到現在 -- 這個年曆上的12月31日的午夜。按照這個比例,每個月代表大約10億年。讓我們儘可能地回溯到過去,回到宇宙最初時刻...
  • 如今的鍵盤布局,竟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
    其實,鍵盤QWER的鍵位排布,是延續了打字機的鍵位布局。 打字機是早期用來代替手寫的機器。使用時,通過敲擊某一按鍵,帶動鍵杆和上面的字模,使字模敲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每個字符敲打後,打字機都會移動紙的位置,再列印下一個字。 第一臺商用打字機是一名叫克裡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的美國人發明的。而當時的鍵盤字母排列順序正是ABCD.
  • 猴子和打字機
    這個實驗又叫「猴子與打字機」實驗,上世紀20年代初由法國數學家波萊爾提出。波萊爾認為,如果無限多的猴子在無限多的打字機上隨機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甚至其他全部著作。  這一實驗的本意是說,在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人員條件下,任何東西都可以產生。
  • 科技史上11月21日最後一臺打字機下線
    熱氣球專家卡梅隆20年前對之進行了改進。今天被環球飛行家們廣泛使用的熱氣球均採用兩層氣囊,裡面的氣囊是一個氦氣氣球,兩層氣囊之間填充空氣,下方安置燃燒器。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氦氣氣囊一直保持一定的浮力。除此之外,白天,可以利用太陽光對兩層氣囊的空氣進行加熱,產生浮力;晚上再打開燃燒器加熱空氣。這樣可以節省燃料,非常適合於長距離飛行。
  • 標準鍵盤字母排序不合理,會降低打字速度,為何卻成了主流?
    標準鍵盤字母排序不合理,會降低打字速度,為何卻成了主流?傑克·倫敦是一個勤奮的作家,一天寫作15個小時,論勤奮程度,淘寶店主都要甘拜下風!他那個年代,打字機已經開始流行了。傑克說:「我姐夫有一臺打字機,白天他用,晚上我隨便用。那臺打字機是打字機時代第一個年頭的第一種型號。
  • 鍵盤上的字母究竟為何如此排列?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字母鍵盤最早是出現在機械打字機上的。1868年,美國排字工克裡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發明了機械打字機,這個神奇的發明馬上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工廠紛紛生產,用戶與日俱增,從此人們告別了「活字印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