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穿越世紀的鍵盤騙局:鍵盤上的「QWERTY」

2020-12-08 騰訊網

你平時在打字的時候,有沒有對鍵盤的字母布局產生過疑問?為什麼不是按照ABCD的順序排列的?「QWERTY」鍵盤布排列順序有什麼科學的依據?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這個關於鍵盤的世紀騙局。

滑稽的騙局

我們現在用的鍵盤,最早的原型是來源於打字機。 有一個關於打字機出現的小故事:

19世紀初,義大利的範託尼伯爵夫人不幸失明,熱心的朋友圖裡製作了一臺打字機送給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可以摸索著按鍵打字寫信。伯爵夫人用這臺打字機打了16封信,這些信至今還保存著。

而真正意義上的打字機,是美國人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發明的,他也被稱為「打字機之父」。

在打字機發明之初,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越打越快,反而造成了連杆很容易卡主的故障。

按理說出現這種問題應該去想辦法解決連接杆的問題,但肖爾斯跑去請他的妹夫——一名數學家兼學校教師幫忙的時候,他妹夫竟然提出了提出了一個滑稽的解決方案:把字母拆成不連續的, 以降低打字員的打字速度,從而減少故障的發生。

於是,我們現在常用的「QWERTY」鍵盤布局就誕生了,為了讓大家相信,他巧妙地耍了一個花招,說這樣排列是最科學的,可以加快人們的打字速度。

後來,在1868年,肖爾斯獲打字機模型專利並取得經營權經營,作為世界第一臺商用的機械打字機,使人們徹底告別了「活字印刷」的時代,當時「這臺神奇的機器可以將一個個字母整齊、準確的打在羊皮紙上」,馬上吸引了眾多工廠購買專利進行生產,大量政府、公司職員去購買使用。而「QWERTY」鍵盤布局也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

優秀的打字員

1879年,克蘭德爾發明了新的辦法,把鉛字安放在圓柱套上,完全解決了鉛字連動杆的堵塞問題,甚至後來的一些打字機根本沒有採用這種鉛字連動杆。所以,打字機原來的技術障礙已經不存在。

人們漸漸發現, QWERTY鍵盤的效率問題。比如:

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排在中列的字母,使用率僅佔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在100多年的時間裡,也有人試圖解決這個「麻煩」的問題。

1936年,迪沃讓克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DVORAK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手指不離鍵就能打至少3000個字,而QWERTY只能做到50個字。

DVORAK是通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VORAK鍵盤,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運動1.5公裡,而QWERTY則是20到30公裡。

為了證明QWERTY鍵盤的劣勢,人們舉辦了很多打字比賽。

不過,糟糕的打字機卻遇到了優秀的打字員。在1888年的一場打字比賽中,美國鹽湖城法庭的速記員麥古瑞使用QWERTY鍵盤參加比賽,並以絕對的優勢獲得了冠軍。打字比賽使人們相信QWERTY鍵盤比其他的鍵盤更先進!

很快,QWERTY鍵盤成為市場上的通用鍵盤……

蘋果也挽救不了的設計

蘋果計算機甚至嘗試,強制使用DSK鍵盤,並且發布商業廣告,勸說人們放棄QWERTY鍵盤,但是這種做法也沒有奏效。

直到今天,所有的鍵盤仍沿用這種QWERTY鍵盤。而且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軟體快捷鍵,也都是基於這種布局來設計的。

這種滾雪球效應已經讓其他所有的鍵盤布局完全沒有機會翻身了。

雖然鍵盤布局已經是不能提升更多效率了,但是在現有鍵盤布局上增加功能鍵,還是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的。

比如我們的K85鍵盤:增加了滾軸式多媒體旋鈕,把原來需要滑鼠調節的音量、快進快退等多媒體選項,在鍵盤上一鍵搞定。

還有為遊戲玩家專門設計的windows鎖定鍵,避免在激烈的遊戲中因誤觸發而退出遊戲。

然而,最終的結果恐怕還是——習慣成自然!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相關焦點

  • QWERTY發展史:為什麼它成為了鍵盤布局的最終勝利者?
    而為什麼QWERTY鍵盤的設計沒有變化,我想很可能在於打字速度上,這種布局的打字機並沒有什麼劣勢,甚至於還成為這種鍵盤最終稱霸鍵盤布局的重要誘因之一。1888年對QWERTY鍵盤來說是一個好年份。在此之前的十餘年間,眾多競爭產品的出現讓QWERTY鍵盤的生存狀況岌岌可危,而這一年的夏天在美國辛辛那提舉行了一場打字比賽。
  • 除了QWERTY,你還見過哪些奇怪的鍵盤布局?
    對於某些特殊語種的用戶來說,非 QWERTY 鍵盤在本地語言的輸入效率上可能更高。只是在小朋友(以及強迫症)眼中,或許會懷疑這個世界可能出了什麼問題。標準 ASCII 鍵盤的兩個盲觸點,讓用戶的左右手食指可以輕鬆定位 F 和 J 鍵。經過適應期後,就可以輕鬆實現盲打了。
  • 最受歡迎客制小鍵盤 ikbc Poker2代試玩
    這種方式就好像組模型手辦一樣,自己動手做的鍵盤使用起來感覺就不一樣了,這是DIY情懷所在。筆者其實算了一下,一個個零件去買的話,其實做一把DIY鍵盤價格一點也不便宜,600元少不了。這個價格可以買到原裝帶背光的全鍵盤了。所以客制鍵盤為什麼常見是60%「小戶型」,成本是其中一個原因。
  • 電腦鍵盤調整QWERTY變AZERTY:能適應嗎?
    大家早已經習慣了QWERTY的鍵盤布局,但是在法語國家使用的卻是AZERTY鍵盤布局。現在,法國政府表示,為了保護法語,培育法語文化,其將對法語鍵盤的布局制定全新的標準。對於這項調整,法國政府文化部門表示,使用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法語鍵盤,「幾乎無法敲出正確的法語文字」。
  • 巧克力鍵盤、孤島鍵盤、浮萍鍵盤的特點與差異
    目前鍵盤的主要區別大家都比較清楚,可以分為機械鍵盤和薄膜鍵盤,但是鍵盤其實還有另外的一種劃分情況,就是根據鍵盤按鍵的形狀來進行劃分,目前鍵盤按鍵可以分為巧克力、孤島式、浮島式,那麼這三種不同按鍵的鍵盤都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薄膜鍵盤→機械鍵盤→薄膜鍵盤,我悟了
    機械鍵盤和薄膜鍵盤哪個手感好?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就像有人希望推薦Windows筆電,回答加錢上MacBook就跑偏了。便宜不代表低級,比如GAM戰隊Stark用的是幾十塊的鍵盤,這把鍵盤見證了2017年GAM如何暴捶FNC和WE。
  • 鍵盤上的字母究竟為何如此排列?
    起初,肖爾斯把鍵盤字母鍵的順序按照字母表順序安裝,也就是說,鍵盤左上角的字母順序是「ABCDEF」。但是呢,這個排列順序讓打字員打字快得飛起,又由於打字機自身的構造,導致它打著打著它就卡鍵了。為了解決卡鍵這個難題呢,肖爾斯請他的妹夫——一位數學家來幫忙。這位數學家建議肖爾斯把鍵盤上那些英文字母中最常用的字母分開,以避免故障的發生。
  • 薄膜鍵盤、機械鍵盤和靜電容鍵盤有什麼區別?
    在鍵盤的發展史中,機械鍵盤近年來已經成為中高端用戶的選擇,而薄膜鍵盤從最初的廣受歡迎到現在,在市場上所佔比重逐漸減少。市面上常見的鍵盤有三種:薄膜鍵盤、機械鍵盤、靜電容鍵盤。近幾年機械鍵盤的銷量和認知度不斷上漲,市場上的產品競爭也呈白熱化,各種外觀功能的產品層出不窮,可謂是百花齊放。靜電容鍵盤也因其手感輕巧、輸入流暢等優點嶄露頭角,成為更廣為人知的存在。薄膜鍵盤由面板、上電路、隔離層、下電路四部分組成,特點是聲音小,重量輕,價格低。薄膜鍵盤的受眾人群較廣,主要用於辦公領域。
  • 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如此排列?
    隨著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今我們更加依賴在鍵盤上打字,而非手寫。現在大部分的鍵盤都是使用標準鍵盤順序——即數字下面的第一排字母以QWERTY開頭(又被稱為QWERTY鍵盤),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了這種字母順序,可以熟練到不看鍵盤僅僅依靠肌肉的記憶來敲出想要的字。但是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以這種看起來毫無規律的順序排列呢?
  • 享受指尖在鍵盤上的敲級感
    對於大部分的電競愛好者來說,一個好的鍵盤可以讓使用者在遊戲的體驗上更加豐富,優質的手感加上清脆的按鍵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遊戲帶來的緊張感。對於鍵盤的使用,除了電競愛好者,更多與他有所接觸的職業就是克服了,一款好的鍵盤,可以讓打字更加流暢,不會害怕有卡頓感,而清脆的鍵盤敲擊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緩解遇到難纏客戶時所帶來的煩躁感。不僅如此,鍵盤對於一些編輯作家來說一時一個富有意義的存在。作為文字工作者,她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和鍵盤打交道,一個好的鍵盤可以讓他們的靈感有更加好的棲息。
  • 遊戲鍵盤和普通鍵盤有何區別 遊戲鍵盤和普通鍵盤區別介紹
    對於玩家來說在機械鍵盤上的投資是昂貴又謹慎的,選擇對的機械鍵盤不僅可以享受到遊戲中啪啪啪的指尖上的快感,在遊戲裡也可以遊刃有餘。看看鍵盤商家們在機械鍵盤上都做了哪些突出的表現,哪些是你看重的鍵盤體驗!
  • 完全揭秘 富勒靜電容鍵盤手感體驗+拆解
    [中關村在線鍵鼠頻道資訊]前不久,富勒推出了國內首款靜電容遊戲鍵盤,200元出頭的價格讓他瞬間成為鍵盤市場上的焦點,畢竟在大家印象中,所有的靜電容鍵盤價格都在1500元以上,而富勒FL8000僅有200多元,頓時讓很多人都想買回來好好地體驗一下。
  • 機械鍵盤改造計劃:如何更換鍵盤軸體
    2更換軸體需要注意點什麼更換軸體需要注意點什麼    絕大部分機械鍵盤換軸時,用戶都需要拆卸鍵盤以及拔下鍵帽,如果只更換一個軸體就無需拔下全部的鍵帽,只拔一個鍵帽即可。拆卸鍵盤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暴力拆卸,一些鍵盤外殼上設計了卡扣,一個用力過猛卡扣斷裂這把鍵盤的外殼可能直接就裝不回去了,得不償失。
  • 鍵盤燈光怎麼調 鍵盤燈光的調節方法
    一般來說,如果在網吧打遊戲的話,通宵有燈光的鍵盤更容易分辨字母鍵,這樣就不容易按錯。而很多喜歡打遊戲的人,還會在家給筆記本電腦買有燈光的外接鍵盤。有時候,鍵盤燈光會比較晃眼,這時候是可以調節的。那麼,鍵盤燈光怎麼調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你的鍵盤第一行字母是qwert嗎?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奇葩鍵盤!
    最早的電報打字機的按鍵布局和鋼琴鍵盤差不多, 就是一排字母。後來一個叫Christopher Sholes的人設計了現在這種三排字母的按鍵布局, 上下相鄰的字母水平錯開, 用來給按鍵所連接的槓桿留出空間。將按鍵順序打亂, 是為了防止有些連續的字母快速按下導致打字機卡鍵.
  • 鍵盤革命
    曾有學者對DSK鍵盤的總體優勢提出質疑,認為這個實驗來自利益相關方(美國海軍),但總體而言,DSK要比QWERTY省力很多。1956年,美國聯邦總務署又對DSK進行了研究,發現DSK鍵盤的確更勝一籌,但只有當打字員一開始就學習DSK鍵盤打字法時,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 與機械鍵盤爭高下 光軸鍵盤任我選
    LK軸的設計結構與常規的機械軸很像,最核心的區別在於觸發設計,機械軸在按動之後通過按壓讓鍵帽把力量傳遞到鍵盤PCB上的機械杆處,完成按鍵觸發;而LK光軸則是在鍵帽的軸體側面放置了一個光線感應器與紅外發射器,按鍵不動時軸杆擋住光線,鍵盤沒有反應,按鍵按下後,軸杆缺處口就會露出,讓光線照射到光學感應器上,實現動作觸發。
  • 教你認識鍵盤!簡析三種常見鍵盤結構
    泡泡網滑鼠鍵盤頻道11月17日 熟悉鍵盤的朋友可能知道,鍵盤手感,價格,甚至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按鍵的結構。為了控制鍵盤高度,「剪刀腳」結構採用呈"X"形狀的支架使鍵帽懸浮。相比"火山口"結構「剪刀腳」結構鍵盤鍵程短,更容易被觸發。這種鍵盤結構複雜,成本高,但可以有效控制鍵盤厚度,所以更多的被用在筆記本電腦的鍵盤上。但隨著筆記本普及,很多朋友已經習慣了「剪刀腳」結構,普通鍵盤上採用這種結構設計的也越來越多。例如,艾尚即將上市的無線超薄鍵盤就採用了這種「剪刀腳」結構,厚度也被控制到了5mm這樣一個極致。
  • 電腦上的小鍵盤開關在哪裡?
    打開或關閉小鍵盤開關,首先需要找到小鍵盤。目前,外接鍵盤和筆記本鍵盤,其小鍵盤一般都在整個鍵盤的右側。而小鍵盤的開關鍵自然都在小鍵盤區域內,一般都在小鍵盤區域左上角,按鍵上標有「NumLock」的即為小鍵盤開關鍵。
  • 從蘋果的蝴蝶鍵盤到剪刀腳鍵盤,關於五種鍵盤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大學時候,作為遊戲愛好者,曾經嘗試過各類鍵盤,但奈何囊中羞澀,終日只能勉強湊合;畢業多年,作為自媒體工作者,入手過不少電腦與鍵盤。當指尖敲打在鍵盤上的時候,那種痛快或者酸爽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是作為一名MacBook的用戶,就對鍵盤的感受就更是感觸頗深。今天我們就說說五種最為常見的鍵盤,順便說說他們與蘋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