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鍵盤字母排序不合理,會降低打字速度,為何卻成了主流?
傑克·倫敦是一個勤奮的作家,一天寫作15個小時,論勤奮程度,淘寶店主都要甘拜下風!他那個年代,打字機已經開始流行了。傑克說:「我姐夫有一臺打字機,白天他用,晚上我隨便用。那臺打字機是打字機時代第一個年頭的第一種型號。我要拼命敲鍵盤,食指肘部都要用力,指尖都起水泡了。」
當時是1897年,他所使用的打字機型號是「Blick」,用過的人評價這是一臺可怕的妖怪,就連鋼鐵俠都受不了。但是早在20多年前,標準鍵盤就已經上市了,只是市場份額很小,競爭大,用的人還不是很多。
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保羅·戴維曾經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關於鍵盤的論文《克萊奧和QWERTY經濟學》,裡面的克萊奧是古希臘的歷史女神,而QWERTY則指代如今的標準鍵盤,論文就是研究鍵盤歷史的思考。
就鍵盤這種小事,怎麼會出現在世界頂尖學術刊物上呢?還把古希臘女神搬出來了!
1868年,美國排字工克裡斯託夫獲得打字機的專利,還拿到了經營權,當時的鍵盤順序是按字母表順序。後來他聽從數學家妹夫的建議,改成了如今的QWERTY布局。他認為這樣的排列是最科學的,可以提高打字速度。
英文中有70%的單詞是由「D、H、I、A、T、E、N、S、O、R」這10個字母構成,所以要製作高效率的打字機,就要讓這10個字母放在手指最靈活的位置。但像ASO等常用字母卻並不是食指和中指控制的;英文打字員多是右撇子,可是鍵盤中左手負擔了50%以上的工作量;小指和無名指最沒力氣,卻要頻繁使用;排在中間那一列的字母,使用率僅僅佔用了打字工作的30%左右。
總而言之,這樣的鍵盤字母排列順序糟糕透了。所以QWERTY標準鍵盤並不能提高速度,反而會降低速度。
保羅教授在論文中解釋,早期的打字機,鍵盤和鉛字連動杆之間的機械裝置,甚至比中等熟練打字員的打字速度還慢,鉛字連動杆經常會糾纏在打字機的滑架上,速度一快就會中斷。所以在那個時代,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降低打字速度。
英國打字機博物館館長也同意教授的觀點:「所謂的科學排序根本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任何一種隨機安排,都比如今的標準鍵盤安排合理!」
後來,雷明頓公司獲得了打字機專利,繼而有人解決了卡頓問題,市面上還出現了比QWERTY鍵盤更合理的鍵盤,所以QWERTY鍵盤被淘汰應該是遲早的事,可是後來一個偶然事件的發生,卻改變了人類鍵盤史。
1888年,美國舉行了一場打字比賽,一位法庭速記員使用QWERTY鍵盤和盲打,最終以絕對優勢奪得冠軍。雖然一開始克裡斯託夫選擇QWERTY排列屬於偶然,可是盲打冠軍事件也使得人們認為這樣的排列更先進,慢慢成了主流。不少作家都喜歡這樣的排列,練習教材也是按這個標準出書培訓打字員的。所以人類註定和這種低效率的鍵盤捆綁在一起了。
保羅教授在論文中說到核心——路徑依賴:經濟現象受到歷史軌跡影響,一旦選擇了第一步,之後道路的改變就是不可逆的了,因為做出改變的成本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