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鍵盤不是ABCD,而是QWER排列呢,原因竟然這麼複雜

2020-12-08 騰訊網

  區區鍵盤這等小事為何會出現在世界頂尖學術刊物上,並且都搬出了女神與之並重?相信很多讀者都曾經思考過最常使用的鍵盤,其鍵位的多少和順序是如何決定的,是誰發明的?本期時光機將從鍵盤的歷史說起,和大家聊聊鍵位的歷史大挪移。

  QWERTY鍵盤延用至今

  在IBM的PC XT/AT時代起,鍵盤主要以83鍵為主,並且延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隨著Windows系統的流行而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01鍵和104鍵鍵盤,並佔據市場的主流地位,當然其間也曾出現過102鍵、103鍵的鍵盤,但由於推廣不善,都只是曇花一現。近兩年內緊接著104鍵鍵盤出現的是新興多媒體鍵盤,它在傳統的鍵盤基礎上又增加了不少常用快捷鍵或音量調節裝置,使PC操作進一步簡化,對於收發電子郵件、打開瀏覽器軟體、啟動多媒體播放器等都只需要按一個特殊按鍵即可,同時在外形上也做了重大改善,著重體現了鍵盤的個性化。

  不過,就目前而言,再怎麼多媒體化結合,鍵盤的發展都難以逃離QWERTY的鍵位格局,這是一種習慣的妥協,也是一種歷史決定的優劣選擇。

  絕密:QWERTY布局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而改進的設計

  你或許不知道,鍵盤的歷史比計算機的歷史還要早很多,雖然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20世紀四十年代出現,個人使用的小型計算機到70年代才開始出現,但是作為現在計算機一個組件的鍵盤在19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或許很多愛好者都知道鍵盤最初是出現在1868年美國人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發明的機械打字機上,作為世界第一臺商用的機械打字機,使人們徹底告別了「活字印刷」的時代,當時「這臺神奇的機器可以將一個個字母整齊、準確的打在羊皮紙上」,馬上吸引了眾多工廠購買專利進行生產,大量政府、公司職員去購買使用。

  最初這臺打字機的鍵盤分布就是按照ABCDEFGHIJ的順序,但是在實際中卻出現了問題。你或許會猜是不是這種排布不利於提高打字速度?正相反,這種排布的打字速度太快了!受當時的機械設備的限制,如果打字員打字的速度過快,打字機相鄰鍵杆撞在一起而發生卡殼。所以肖爾斯對他的發明進行了改進,人為地降低了一些常用字母的輸入速度,設計了QWERTY布局的鍵盤,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鍵盤。

  後來打字機的設計水平得到了提高,卡殼的現象幾乎不再出現,到了20世紀中期,電子鍵盤代替了機械鍵盤,對輸入速度過快的擔心完全成了杞人憂天了,但QWERTY布局的鍵盤卻一直得以保留。比QWERTY鍵盤快得多的DUORAK鍵盤

  儘管一直是主流,但關於QWERTY鍵盤問題的研究從未停止過。有人曾作過統計,使用QWERTY鍵盤,一個熟練的打字員8小時內手指移動的距離長達25.7公裡,一天下來疲憊不堪。不經常使用的字母j,K(排在倒數第四第五位)佔據了主行的兩個位置,而比較經常使用的m,n卻設置在了最下面一行不顯眼的位置。從左右手的工作量來看,我們平常使用的鍵盤對於左手是不公平的,據統計有57%的擊鍵由左手完成,而大多數人都不是左撇子。有一些常用詞像was,extra完全要用左手完成,這讓打字員的右手可以忙裡偷閒,左手卻成了「苦勞力」。看來,QWERT式的鍵盤似乎是一個「充滿杯具」的鍵盤設計。

  1930年奧格斯特·多冉柯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DUORAK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手指不離鍵就能打至少3000多個字。而QWERTY只能做到50個字。DUORAK是通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U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運動1英裡,而QWERTY則是12到20英裡。

  二戰期間,奧格斯特·多冉柯曾集合14位海軍打字員練習DUORAK,1個月後,他們的速度驚人地提高了68%。DUORAK鍵盤讓右手負擔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工作是在中列進行而不必移動手指。但悲劇的是,當時正逢二次大戰,作戰物資缺乏,這種新鍵盤還沒批量生產上市就被停產了。

  更先進的MALT鍵盤卻難於推廣

  比DUORAK更先進一步的是理連·莫特發明的MALT鍵盤。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不僅考慮了字母位置的排列,還將鍵盤做成彎曲的形狀,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有兩隻手控制,這一種設計可以使打字員在打字時身體保持舒服的姿勢,手腕不容易酸痛和損傷。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儘管DVORAK鍵盤和Malt鍵盤在易學性、輸入速度、人體工程等方面都好於QWERTY鍵盤,當時很多人也樂觀的預計它們大有發展潛力,會很快取代現有鍵盤,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時至今日,計算機前的敲打著鍵盤仍然是QWERTY鍵盤,DVORAK鍵盤和Malt鍵盤「出師未捷身先死」,完全沒有走入市場。

  人們普遍認為,QWERTY鍵盤作為過時的東西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的原因主要在於它的先入為主,儘管存在種種缺陷,但是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已經熟練使用它,加上產品已經成型,電腦從業者也不希望費力地改變與鍵盤相關的各種硬體軟體,引入新的鍵盤。

  不過,QWERTY鍵盤也許不會永遠存在於世上,語音識別、手寫輸入、觸摸、點擊輸入和其他各種更先進的輸入方式都有可能有朝一日取代鍵盤的存在。

相關焦點

  • 鍵盤上的字母究竟為何如此排列?
    之前,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有意思的計算機冷知識,其中就談到了鍵盤,有不少朋友對此很感興趣。那鍵盤的順序為什麼是qwer呢?其實在這背後還有一段有意思的逆襲故事,讓小編來帶領大家一起看看吧。起初,肖爾斯把鍵盤字母鍵的順序按照字母表順序安裝,也就是說,鍵盤左上角的字母順序是「ABCDEF」。但是呢,這個排列順序讓打字員打字快得飛起,又由於打字機自身的構造,導致它打著打著它就卡鍵了。為了解決卡鍵這個難題呢,肖爾斯請他的妹夫——一位數學家來幫忙。這位數學家建議肖爾斯把鍵盤上那些英文字母中最常用的字母分開,以避免故障的發生。
  • 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如此排列?
    隨著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如今我們更加依賴在鍵盤上打字,而非手寫。現在大部分的鍵盤都是使用標準鍵盤順序——即數字下面的第一排字母以QWERTY開頭(又被稱為QWERTY鍵盤),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了這種字母順序,可以熟練到不看鍵盤僅僅依靠肌肉的記憶來敲出想要的字。但是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要以這種看起來毫無規律的順序排列呢?
  • 科普之窗|鍵盤為什麼不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為什麼不是按照26 個英文字母的順序依次排列呢? 要想知道這樣排列字母的原因就得從打字機的發明開始說起。如今的計算機鍵盤就是從19世紀末的英文打字機鍵盤衍生而來的。19世紀70年代,肖爾斯公司是當時最大的打字機生產廠家。起初,人們生產的鍵盤是按照字母表的順序排列的,但當時機械工藝發展很不成熟,這種鍵盤生產出來後出現了許多問題。
  • 為何鍵盤上的英文字母不是按「ABC」的順序排列,而是從QWE開始?
    可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鍵盤如何更新換代,即便是出了超薄鍵盤、藍牙鍵盤,甚至是機械鍵盤,26個英文字母的順序總是不變的,若想提升打字速度,只有持之以恆地練習,亦或是熟背「五筆打字法」口訣。那麼,既然學習打字如此吃力,為何就沒人想過把打亂的字母按照「ABC」的順序排列呢?
  • 鍵盤是誰發明的,為啥ABCD不按順序來?
    鍵盤也開始正式在打字機上出現,不過這時候的鍵盤是給盲人使用的。1855年,義大利人拉維札創造了第一臺打字機模型。這時候的鍵盤,ABCD都還是按照順序排列的。直到1868年,美國的克裡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獲打字機模型的專利並取得經營權,開始了打字機的研製。
  • 鍵盤字母排序ASDF,為什麼不是ABC?
    作為常用的計算機輸入設備,鍵盤的出現比電腦還要早,要追溯到打字機的出現使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至今最常使用的「QWERTY」鍵盤布局方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劣勢產品戰勝優勢產品」的例子。一,為什麼要「布局」鍵盤?鍵盤的輸入方式和手工輸入方式存在著巨大的差別,人們在學習使用的時候,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時間來記熟鍵位布局,從而提高打字速度。對於複雜的擁有二十六個字母和多種符號的電腦鍵盤來說,這種學習成本就會變得比較可觀。
  • 鍵盤上的英文字母,為什麼不按順序排列?看完解開多年疑惑!
    經常使用電腦辦公的朋友們,有的人打字非常快,有的人打字卻非常慢,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鍵盤上的字母不按順序排列呢?1868年,美國人肖爾斯發明了歷史上第一臺打字機,最開始肖爾斯的打字機鍵盤是按照英文字母表的順序排列的,模型體積很大,鍵盤上有78個鍵,大小寫也分別有不同按鍵控制,打出來的字無法及時顯示,需要整個打出來之後才能看到,因為這種印表機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所以人們能夠很輕鬆的記住鍵盤上的字母位置,這就讓打字速度非常的快了。
  • 電腦鍵盤背後的市場失靈與路徑依賴
    許多事情不能細想,一細想就覺得越來越不對勁,為什麼會是這種結果?比如,電腦鍵盤的排列為什麼是QWERTY,為什麼不是ABCD排列,或者按照手指的靈活程度來排列,竟然這樣混亂不堪,如此毫無規律可言,這不是成心為難學電腦的人嗎?
  • 機械鍵盤價格差距大,為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機械鍵盤的價格普遍要比普通的薄膜鍵盤高,主要原因來自於產品本身的材質就貴,成本就高。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用機械鍵盤和薄膜鍵盤對比,兩者本身在應用場景,使用感受和功能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 「周冬雨排列」是什麼?和你聊聊手機屏幕排列的那些事
    [PConline 資訊]最近一個奇怪的話題登上了知乎熱搜,「周冬雨排列是什麼?」對啊,周冬雨排列,是什麼奇怪的暗號嗎?其實這指的是一種OLED顯示屏的次像素排列,簡單來說由於OLED發光效率、壽命和工藝等原因,次像素無法像LCD屏幕那樣形成整齊的RGB排列,而「周冬雨排列」就是其中之一。
  • 蝴蝶式鍵盤,換回剪刀式鍵盤,蘋果這次又認錯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5年前放棄的東西,今天意識到錯誤之後,又開始使用了。也許大家還不清楚這兩個鍵盤,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首先談一下,剪刀式鍵盤。所謂剪刀式鍵盤,就是鍵盤的按鍵支撐結構為類似X形的剪刀結構。目前大部分的鍵盤都是採用的這種結構,這種方式的特點就是可以感受從整個按鍵的四個角和中間傳遞過來的能量,這種均勻的感知,使得輸入效率更高。
  • 一個穿越世紀的鍵盤騙局:鍵盤上的「QWERTY」
    你平時在打字的時候,有沒有對鍵盤的字母布局產生過疑問?為什麼不是按照ABCD的順序排列的?「QWERTY」鍵盤布排列順序有什麼科學的依據?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這個關於鍵盤的世紀騙局。
  • 為啥鍵盤上的字母非得這樣排序?聽說失眠的人這樣睡就治癒了......
    你一旦好奇,忍不住去了解,竟然發現、他們是如此有趣。今天,我們先讓幾個冷知識熱鬧起來。那麼,為什麼將這種通訊協議命名為「藍牙」呢?話說,10世紀的北歐,戰火紛亂、國土四分五裂。酷愛吃藍莓、並經常將滿口牙齦染成藍色的丹麥國王哈拉爾HaralBluetooth被人民群眾親切地叫做「藍牙王」。這位「藍牙王」勵精圖治,將紛爭不斷的丹麥部落統一為一個王國。
  • QWERTY發展史:為什麼它成為了鍵盤布局的最終勝利者?
    因此,肖爾斯花了六年時間來完善他的打字機,對原來鍵盤的字母順序進行重新排列,以減少打字連接杆碰撞的機會。結果就產生了接近於目前使用的四行排列鍵盤。肖爾斯打造了QWERTY鍵盤及其他現代四行排列鍵盤的雛形。1873年3月,肖爾斯將這種打字機的製造權轉讓給了當時著名的武器製造商雷明頓與桑斯公司(E.
  • 誰是束縛之鎖 機械鍵盤為何創新如此難
    但我們在使用或者崇拜機械鍵盤的時候是否思考過為什麼如此出色的機械鍵盤卻總是沒有令人振奮的創新呢,無論是外觀還是功能上,機械鍵盤相比於薄膜鍵盤都要差上很多,那麼是什麼影響了機械鍵盤的創新呢?機械鍵盤創新真的有這麼難嗎?
  • 鍵盤真的是「反人類」設計?
    □蔣老師  也許今天你已經習慣了上面這些QWERTY排列的鍵盤,但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是現在的這個字母順序呢?畢竟這個鍵盤在一開始上手的時候很難記住字母的位置啊有沒有。換一種排列,比如按照字母表ABCDE的順序難道不會更利於記憶,打起字來更快嗎?
  • 如今的鍵盤布局,竟是為了降低打字速度?
    如果鍵盤不是以QWER為順序排列,而是以ABCD為順序排列的,你的打字速度會不會更快?而當時的鍵盤字母排列順序正是ABCD. 然而ABCD的鍵位非常影響工作效率。原因是……打字太快! ABCD鍵位影響工作效率的 真正原因是? 輸入過快會使打字機的相鄰鍵杆撞在一起導致卡殼!
  • 海洋這麼神秘,為什麼人類不大力探索海洋,而是要去探索宇宙呢?
    海洋這麼神秘,為什麼人類不大力探索海洋,而是要去探索宇宙呢?但是經過海洋和宇宙兩者之間的研究成果對比發現,人類似乎探索宇宙要更多一些,那麼就出現一個問題了,為何人們將力氣都花在了宇宙上,而不大力探索海洋呢?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研究成果有多有少,也就是說探索宇宙得出的成果要比海洋更多。
  • 鍵盤上的空格鍵面積這麼大,是有什麼含義嗎?看完長知識了
    現在電腦很普及了,基本每個大學生都會擁有一臺電腦,小編每次玩電腦的時候,就很奇怪為什麼鍵盤上其它的鍵都是小小的,但是為什麼鍵盤上的空格鍵卻並不會小呢?一個空格鍵就有四五個鍵那麼大,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空格鍵會有那麼大呢?因為這個問題,我去問了學計算機專業的人,他們告訴我,其實,鍵盤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而且是一個美國人發明的,那時候打字是很麻煩的,人們為了更快速的打字,不斷的進行了創新和改變,然後就成為了現在這個鍵盤的形狀了。那為什麼空格鍵要佔這麼大的面積呢?今天就由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 宇宙背景為什麼不是白色的,而是黑色的?
    宇宙背景是黑色的宇宙為什麼不是白色的,而是黑色的?我們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如果是大白天,就會除了太陽其他什麼天體都看不見,只見漫天都是白光——這是太陽散發出來的光線照亮了整個天幕。而到了晚上,太陽落山,我們就可以看見漫天都是一閃一閃的星辰。而我們肉眼之所能看見的,大概最多是6000多顆星星,其實它們就是銀河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