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鍵盤背後的市場失靈與路徑依賴

2020-12-06 SZNEWS

■ 定國

提 要

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標準是雙面的,人們最初設定它,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可是等新標準出來後,它又增加了交易成本,經濟社會就是在不斷地演化中發展。

許多事情不能細想,一細想就覺得越來越不對勁,為什麼會是這種結果?比如,電腦鍵盤的排列為什麼是QWERTY,為什麼不是ABCD排列,或者按照手指的靈活程度來排列,竟然這樣混亂不堪,如此毫無規律可言,這不是成心為難學電腦的人嗎?依然記得當年學五筆字時,先是對這種亂七八糟的鍵盤排列不解,進而在心裡暗暗地痛罵那個設計鍵盤的人,五筆打字法已經夠難背誦了,再加上這個沒來由的鍵盤,設計者確實是與所有打字人為敵,與提高效率的目標與規律為敵。

還有,經常乘坐火車,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國際標準軌距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1435毫米),國際鐵路協會在1937年制定這個標準,而最早修建鐵路的美國為什麼就把鐵路兩條鐵軌之間距離規定為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這個奇怪的標準確定後,其他國家的鐵軌也只好按照這樣來設計。

這事看起來似乎平常,其背後卻有深意。有位叫道格拉斯·諾思的經濟學家對此作了深刻研究,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種毫無規律可尋專門為增加打字難度的打字機鍵盤設計出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電腦鍵盤的設計是來自於打字機的發明。第一臺使用的打字機的專利權是1868年在美國由肖爾斯取得,他將這種機器稱為打字機,有活動的架子,有讓打字紙轉行的控制杆,還有按字母順序排列的鍵盤。其實在他之前,已有許多人發明了打字機,1714年在英國,亨利·米爾發明了一種打字的機器,他申請專利時將這種機器的名字叫「謄印字母的人造機器或工具,用它可以像書寫一樣,單個字母獨寫,或數個字母連續寫,所有書寫內容都可以整潔準確地用大寫字母謄抄在紙張或羊皮紙上,與印刷不相上下。」這個名字實在太長太拗口,人們連名字都沒有記住就已對它沒了興趣,

肖爾斯發明的打字機,首先是按字母順序排列,後來發現,經過專業訓練的打字員正常擊鍵時老是出故障,因為打字員打得太快,使得支撐鍵盤的機械杆相互碰撞產生故障,反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有一位工程師提議,打字機絞鍵的原因,一方面是字鍵的彈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太快了,由於當時的機械工藝水平,無法再提高字鍵彈回的速度。他想,為什麼不想法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呢?而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最簡單的方法給打字製造難度,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較常用的字母擺在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語中第三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字母,但卻把它放在右手的無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字母,卻被交給了最笨拙的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來擊打。同樣理由,使用頻率較低的「V」「J」「U」等字母卻由最靈活的食指來負責。

這樣,這種毫無規律可尋專門為增加打字難度的打字機鍵盤設計出來了,並且逐漸定型下來。後來,即使製造工藝的發展,字鍵的彈回的速度遠大於打字員的擊鍵速度,但是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就一直沿用至今。

這種排列方式的鍵盤後來一直被人們所詬病,尤其是在電腦發明後不再存在機械杆的速度問題時,仍然使用這種鍵盤。1986年布魯斯·伯裡文曾在《奇妙的書寫機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要頻頻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佔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後來也有許多人發明了更方便科學的鍵盤,但是一直沒有推廣開來。如1930年德沃拉克(August Dvorak)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德沃拉克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速度大大超過QWERTY鍵盤的速度。德沃拉克是通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但後來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推廣和生產都遇到了問題,加上習慣的力量難以抵擋,這種新鍵盤還沒問市就停產了。

此後,比德沃拉克更先進一步的是理連·莫特(Lillian Malt)發明的MALT鍵盤。它改變了原本交錯的字鍵行列,並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後退鍵」(Backspace)及其他原本遠離鍵盤中心的鍵更容易觸到。但MALT鍵盤需要特別的硬體才能安裝到電腦上,所以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鍵盤現象吸引了眾多經濟學家的好奇,他們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為什麼更方便科學的鍵盤反而輸給了以降低打字速度為手段而設計的QWERTY鍵盤?習慣的力量真的那樣不可抵擋?

與鍵盤設計相比,鐵軌的標準確定也有一般人不可理解的地方。國際標準軌距為什麼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1435毫米)?

美國的鐵路軌距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為什麼會確定這個奇怪的標準?原來,美國的鐵路是英國人建造的,所以採用了英國的鐵路標準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而英國的鐵路是由建電車的人所設計的,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是電車軌道所用的標準。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馬車的輪距標準。

那麼,馬車又為什麼要用這個輪距標準呢?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所以,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會在路上損壞。而這種標準又是從古羅馬人那裡來的,包括英國在內的整個歐洲的長途馬路都是由羅馬人為它的軍隊所鋪設的,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而羅馬戰車的寬度就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神奇的是,兩匹馬屁股的寬度不僅成為國際標準軌距,而且決定了美國最先進的太空梭推進器的直徑。美國太空梭的兩個火箭推進器,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通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是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的。

許多人沒有想到,對太空梭火箭推進器的直徑的追根溯源,竟然要追溯到羅馬人的戰車,追溯到兩匹馬屁股的寬度,就像鍵盤的設計一樣,這個式樣一旦固定下來,無論後來設計多麼先進科學,都難以撼動原來的標準。

這種現象吸引了眾多經濟學家的好奇,他們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

按照一般的理解,先進的設計與發明肯定要戰勝落後的東西,只有這樣,不斷地更新換代,不斷地後浪推前浪,社會才能發展,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精髓。

可是一種新產品出現,要替代舊產品,必須要考慮其生產推廣和交易成本,而舊的習慣是增加交易成本的重要一環,一旦交易成本過高,新產品就難以替代舊產品,就會出現市場失靈,就像新的鍵盤難以替代舊鍵盤一樣。

經濟學家利博維茨和馬戈利斯在《鍵盤的寓言》中,就標準選擇方面出現的市場失靈作了深入的研究。一個已經確立的標準面對挑戰者擁有持久的優勢,既然所有的用戶都偏好由挑戰者佔主導地位的世界,但如果用戶們不能夠協調其選擇,這一優勢仍然存在。

法雷爾和薩洛納在一篇研究標準的論文中,對一種標準轉換到另一種標準的困難提供了一種解釋,他們用「超額惰性」來解釋為什麼優秀的標準沒有被採用。超額惰性是一種外部性,每個沒有採用新標準的人都給該新標準的每個潛在用戶強加了成本。新標準沒有使用,關鍵在於轉換成本太高。

不過,利博維茨和馬戈利斯提出,更好的標準沒有推廣成功,一定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損失,而這種損失,對某些人來說,意味著某種獲得的機會,這種人能找到某種內化外部性的方法。而且,某種制度性因素,比如因率先上市得到的先發優勢,專利與版權法保護等,可以給企業帶來獲利機會,從而又阻止新標準的使用。當然,一種非常落後的標準在競爭勝出,常常是短暫的。因此,標準方面存在的市場失靈,並不像很多抽象模型所認為的那樣引人注目。

就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市場也有慣性,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道格拉斯·諾思為此提出「路徑依賴」理論,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諾思也因此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思認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人們的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可怕影響,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

從個人而言,每個人過去的選擇都會影響其今天的行為,或者說,你今天的一切都是過去選擇的結果。另外,從橫向社會角度而言,你個人的選擇會影響其他人的選擇,而其他人的選擇也會影響你個人的選擇。就像選擇餐館吃飯,越是人多的餐館,你會越有可能選擇它,而正是許多像你這樣想法的人選擇,又強化了這家餐館的形象,成為其他人作為選擇的依據。這就是路徑依賴的作用:自我強化與鎖定效應。

老式鍵盤為什麼一直沿用到現在,是因為許多人選擇了它,對它不斷的強化,從而使其更替的交易成本很高。鐵軌的標準也是一樣,一旦標準確定,要更換一套新的標準就很難,軌道標準的背後是一系列的配套,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家想更換,幾乎不太可能。

標準是雙面的,人們最初設定它,是為了減少交易成本,可是等新標準出來後,它又增加了交易成本,經濟社會就是在不斷地演化中發展。

(作者系文化學者)

相關焦點

  • 筆記本電腦鍵盤有幾個鍵失靈怎麼辦
    如果說筆記本電腦的鍵盤有幾個按鍵失靈,一直出現同樣的命令,或是亂碼了。二、還有可以外接一個USB的鍵盤,在確認USB鍵盤是否正常之後,如果外接的鍵盤也存在不正常的操作的話,很有可能就是系統錯亂,或是驅動異常所導致的問題。三、首先可以嘗試通過重新安裝驅動或系統進行解決。如果外接鍵盤可以正常操作的話,這就證明是筆記本原本配備的鍵盤有故障,可以找專業維修機構進行檢測或換新。
  • 路徑依賴理論
    David的故事是,現在的QWERTY型鍵盤在技術上並不是最好的,但它卻牢牢佔據了市場。他認為:由於某種原因,QWERTY型鍵盤使用人數佔了優勢,那麼,由於其他類型的鍵盤數量較少,考慮到硬體、軟體的兼容性,其他使用者則會選擇QWERTY型。這樣,QWERTY型鍵盤逐漸佔據了整個市場。David把這種狀態稱之為「鎖定」。
  • 筆記本電腦鍵盤有幾個鍵失靈怎麼辦?要分清是硬體問題還是軟故障
    當筆記本電腦鍵盤有幾個鍵失靈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判斷是軟體問題還是硬體問題。如果是軟體問題,那我們可以嘗試重裝系統或者重裝驅動來解決。如果是硬體問題,那我們可以嘗試插拔排線,或者是更換筆記本鍵盤來解決。
  • 小知識:路徑依賴
    第二制度變遷不同於技術演進的地方在於,它除了受報酬遞增機制決定外,還受市場中的交易因素影響。諾斯指出,決定製度變遷的路徑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報酬遞增,另一種是由顯著的交易費用所確定的不完全市場,如果沒有報酬遞增和不完全市場,制度是不重要的。
  • 睡前學個小知識丨路徑依賴理論
    路徑依賴理論(Path Dependence)最初由Paul·A·David於1985年給出證明,W·Brian·Arthur作了進一步的拓展。David的故事是現在的QWERTY型鍵盤,這種鍵盤在技術上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卻牢牢佔據了市場。實際上,Dvorak於1932年申請專利的DSK鍵盤輸入速度最快。
  • 路徑依賴學說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
    1936年,美國發明家Dvorak博士歷經十餘年的研究,發明了一種新的鍵盤,起名為ASK鍵盤(美式簡化鍵盤,American Simplified Keyboard,後被稱為DSK鍵盤),聲稱比打字機發明者、美國人Sholes 1870年設計的、現在通用的QWERTY鍵盤效率更高。
  • 機械鍵盤軸的區別 機械鍵盤按鍵失靈怎麼修 機械鍵盤怎麼調燈光
    許多喜歡打遊戲的人,在選擇鍵盤的時候,往往會選擇機械鍵盤。機械鍵盤之間也是有區別的,主要在於機械鍵盤軸的區別。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機械鍵盤軸的區別是什麼,順便來說說機械鍵盤按鍵失靈怎麼修以及機械鍵盤怎麼調燈光,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 可怕的路徑依賴模型,是每個人的宿命?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半
    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他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 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那種不顧環境變化、不知靈活應變的思維定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路徑依賴」。然而,時至今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路徑依賴」依然還大有市場。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有的人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比如,過去推動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憑藉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集聚資源,使得地區生產總值得以迅速增長。
  • 工作生活中,你有路徑依賴嗎?
    路徑依賴,是指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就會沿著該路徑一直發展下去,並鎖定在該路徑上,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且輕易走不出去。依賴程度越高,鎖定性越強,越不容易跳出來。
  • 筆記本鍵盤失靈了怎麼辦
    筆記本電腦鍵盤故障是很常見的電腦問題,讓我們看看如何解決它。 以上是筆記本電腦鍵盤故障的解決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陳輝: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在發達的保險市場中,保險公司破產如同其他企業破產一樣,都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在日本,1991年經濟泡沫破滅,之後保險業進入寒冬,引發破產潮,1997-2001年5年間,便有9家保險公司申請破產。201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發改財金〔2019〕1104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的程序和路徑。
  • 擺脫路徑依賴 開啟發展新局
    擺脫路徑依賴,需要轉移關注焦點。在指標設定上,一定要由單純關注產出規模、經濟總量等相對直觀的「量的增長」指標,轉向更多關注勞動生產率、營商便利度、科技貢獻率、全要素生產率等比較抽象的「質的提升」指標;在行為引導上,一定要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升群眾就業質量、收入水平、環境福利,努力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網咖光磁機械鍵盤特有玩法--富勒顛覆者鍵盤分析
    說到網咖鍵盤,估計80%以上的牌子會眉頭一跳,尤其是外國牌子,因為那是外設的另一種玩法。即使在個人市場所向披靡的大神,到了網咖可能都會翻車,機械鍵盤的關鍵在於軸體,軸體水土不服應該是翻車的根本。像大家所熟知的cherry軸機械鍵盤就因為壽命和成本問題在網咖市場碰了一鼻子灰,最後只能悻悻退出網咖市場。誰都可能成為敵人,任何一個環節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功虧一簣,比個人的外設市場環境要殘酷很多。不清楚了解網咖真實狀況,並找到合適的定位,30條命都不敢說通關。
  • 思維進階:大多數人無法改變一生,是因為習慣了「路徑依賴」
    01.關於「路徑依賴」。路徑依賴在每個人身上都是真實存在的,無時不刻,從行為到個人意識,良好的路徑依賴可以培養自己的「優質習慣」,不好的「路徑依賴」會讓自己陷於「負循環」。路徑依賴的本質除了行為層面,還有一種是心理需求層面產生的。
  • 如何修理我的筆記本電腦鍵盤?
    即使您沒有看到感嘆號,但是我建議您在這個菜單中右鍵單擊鍵盤並選擇「卸載驅動程序」,重啟你的電腦,Windows會自動抓取鍵盤的通用驅動程序,這可能會導致它再次工作,如果這不能讓鍵盤恢復正常,或者鍵盤圖標甚至在設備管理器中都不可見,那麼就轉到筆記本製造商的支持頁面,安裝最新的鍵盤驅動程序。
  • 電腦鍵盤布局發展之路
    鍵盤作為電腦主要人機互動設備之一,也同電腦一起,被廣大用戶所熟悉接受。    用戶對使用環境及使用習慣方面的需求不同,造就了目前市場上的非標準鍵盤布局設計方案層出不窮,從倍受機械鍵盤玩家青睞的87鍵布局,60%布局,到帶小鍵盤的80%布局,筆記本鍵盤布局等等可謂千變萬化。
  • 路徑依賴在怎樣影響我們
    在人類生活的任何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的「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改變人的行為模式之所以十分困難,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更有社會的因素。,能耗更低,從而形成了每個人獨特的「腦迴路」,形成生理上的路徑依賴。
  • 減負要破除「路徑依賴」
    像這樣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落實文件,用表態代替整改落實,是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這類問題年年整治卻「濤聲依舊」,一個重要原因是少數領導幹部對老套路形成了「肌肉記憶」,工作的方式方法未發生根本性轉變。「老箱子」裡找不到新的解決方案。「路徑依賴」實質是一種「模板思維」。不打破模板套路,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杜絕不了。
  • 宏碁推出創新筆記本電腦:鍵盤可以滑動
    專注於遊戲體驗的筆記本電腦對便攜性要求不高,但卻對性能配置、散熱風道比較看重,所以遊戲本廠商總是在挖空心思地考慮如何才能把性能最大化,把散熱做到極致。今天凌晨Acer(宏碁)在美國紐約舉行新品發布會並帶來了一系列新品,而其中最矚目的明星無疑是名為Helios 700的旗艦遊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