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你有路徑依賴嗎?

2020-12-04 瀟湘快訊

路徑依賴,是指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就會沿著該路徑一直發展下去,並鎖定在該路徑上,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且輕易走不出去。依賴程度越高,鎖定性越強,越不容易跳出來。

01路徑依賴無法迴避

很多人面臨職業選擇時,總是糾結找收入多的工作,還是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一旦做出擇業選擇,就很可能將自身的精力、資源、時間、甚至金錢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當突然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瀕臨淘汰的行業,如果退出,前期巨大的投入會變得一文不值。

在經濟學中有個專業名詞叫「沉沒成本」,所以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若半路轉行,必須經過一個艱苦的過程,而且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對於現代人而言,穩定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為這是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每個人總會不自覺的思考:

我的工作會不會淘汰?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替代?

我的工作會不會被更有競爭力的年輕人替代?

按照路徑依賴發揮的作用性質,分為:

積極的路徑依賴:好的路徑對個人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衝力,產生所謂的飛輪效應,個人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消極的路徑依賴:不好的路徑會對個人起到負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產生泥沼效應,個人發展進入惡性循環。

02路徑依賴的影響

1、轉化成本

轉換成本實際上是獲取、學習和使用一種新技術的機會成本。對於個人發展而言:如果想轉行,之前的經驗全部歸零,重新學習新知識,工資下調、資源貶值,轉換成本極高。

2、網絡效應

在網絡效應市場,消費者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關係,一個消費者的收益要受到其它消費者選擇的影響。隨著一種產品用戶數量的增加,該產品變得更有價值,就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選擇這種產品,當達到一定的網絡規模,也就是所謂的臨界容量。就會變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導致贏者通吃的結果。比如微信,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用,你不用都不行。

3、認知固化

認知固化一方面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和了解信息的成本過高而導致人具有認知的惰性,從而產生認知固化;另一方面,也是在複雜環境下過去成功的經驗造成了的盲目自信,最後產生了認知固化。

當認知固化發展到極端的情況時,就可能使用舊地圖、舊經驗、舊工具去開拓新的領域,最終,在固化的思維模式指導下走向失敗。所以,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愛學習,學習網際網路思維、AI思維、模型思維、跨界思維,都是為了拓展認知邊界,避免認知固化。

03利用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源於變化帶來的變數,更源於人們生活、工作的習慣一旦形成,不願再承受改變的痛苦,因為這種痛苦是一般人不願意去面對的。

路徑依賴的背後是巨大的慣性,企業和銷售人員也可以利用這一點。比如,「知識焦慮」被經常提到,很多知識服務的企業,抓住大家「知識焦慮」這個痛點,販賣二手知識。隔三差五,就有一些音頻或文字或視頻課程橫空出世:了解了這些你就成長了,你就迭代了。如果不了解,你就要被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等唬人的時代淘汰了、拋棄了,嚇得消費者趕緊付費。這種焦慮或者說恐懼,會讓我們對這種付費行為所帶來的心理安慰形成路徑依賴。從而反覆進行購買。

還有,很多APP上都有籤到積分,或者打卡獎勵,或者連續登錄勳章之類的東西。這都是在培養用戶習慣。也可以把它叫做培養你的路徑依賴。一些人還提出「用戶總時間」和「用戶注意力」的概念。未來商業可能真正稀缺的是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所以好多企業都想盡辦法收割用戶的時間或者注意力。要讓你上癮,產生依賴,離不開他。這種依賴的培養方法,值得每一位Sales去學習,去實踐。

相關焦點

  • 生活裡的經濟學丨您中過「路徑依賴」的招嗎?
    兩個多月後,他告訴我們,本想著能在新崗位上幹出一番成績,卻發現之前崗位上的工作經驗在這裡完全沒用,濃濃的挫敗感讓他無所適從,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想做回之前的工作。像李先生一樣,覺得轉行難的人不在少數。那麼,這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何用經濟學來解釋呢?職場上的「依賴」經濟學領域的「路徑依賴」理論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 工作多年卻一事無成?懂得路徑依賴,助你擺脫職場平庸
    你看,同樣是失敗,打工者、創業者和賭徒,思維完全不一樣,當然最後的行為和結果肯定也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人有思維慣性,我們的行為和思維,很容易陷入路徑依賴中。何為路徑依賴?諾貝爾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簡單來說,路徑依賴就是用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採取行動。
  • 工作多年,為何你一事無成?路徑依賴原理——深藏著職場成功的秘密
    什麼叫路徑依賴?對我們的工作又有什麼現實意義?路徑依賴,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 擺脫路徑依賴,踢開你人生的第一塊絆腳石
    大家好,這裡是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聊什麼是「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社會中所有事物的推進,都會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一旦進入某個路徑,就會沿著這個路徑一直發展下去,讓你不容易擺脫。」我們知道牛頓力學第一定律說的是慣性,不管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你要改變它的狀態就必須施予外力,但是這僅僅存在於物理世界。科學家要研究的是,這種慣性在其他領域是否也有,比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兒子生下來長得像父母,而不會像其他人,這是基因複製的慣性嗎?
  • 工作專注力不足怎麼辦?學會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成功更加簡單
    可是老李並沒有正確地運用自己的優勢,而且因為工作中缺少專注力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其實每個老闆最看重的就是員工的工作效率,如果你不能給老闆帶來生產力,他自然不會重用你。由此可見想要事業成功必須學會專注做一件事,學會正確使用「路徑依賴理論」 更能在成功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 對工作會有怎樣幫助?
  • 小知識: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
  • 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那種不顧環境變化、不知靈活應變的思維定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路徑依賴」。然而,時至今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路徑依賴」依然還大有市場。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有的人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比如,過去推動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憑藉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集聚資源,使得地區生產總值得以迅速增長。
  • 路徑依賴:用戶路徑的三個案例以及兩點優化思考
    作者:代成龍全文共 1678 字,閱讀需要 3 分鐘—— BEGIN ——生活中總是充滿慣性,無論是在物理世界中,還是思維模式中,甚至用戶在產品的使用中,也存在著慣性,這都是所謂的:路徑依賴。場景撥號與通訊錄並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手機上的撥號 icon 和通訊錄 icon 實際上進入一個 APP 中,只是進入後顯示不同的 Tab,那麼存在兩個 icon 真的有必要嗎?
  • 可怕的路徑依賴模型,是每個人的宿命?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說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由兩千年前的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的,你會相信嗎?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他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大的創新和調整,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破除思維定勢,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 路徑依賴在怎樣影響我們
    在人類生活的任何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的「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改變人的行為模式之所以十分困難,有生理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更有社會的因素。 路徑依賴與社會影響 什麼是社會局部協調?既然路徑依賴的結果包含了一切皆有可能,最終我們觀察到的社會生活中的現象又是怎樣被選擇和確定的呢?假如一個社區有9戶居民都處於兩種狀態:A和B,也就是說每戶都有8個鄰居。
  • 如何利用路徑依賴主宰自己的人生?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 群毆中的猴子,失敗了的諾基亞,路徑依賴效應「浪子」你該回頭了
    所以在古話裡才有「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這一現象在經濟學理論中,也被稱為路徑依賴效應。美國的經濟學家道德拉斯·諾思,是最先提出這一效應的人,最初的時候,這一效應也只是對經濟體制的種闡述。但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一效應對於決策工作,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路徑依賴效應的重點就在於「慣性」二字。
  • 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的博士論文採納了科利爾夫婦的關鍵時點理論框架,並試圖將其整合為一種新的路徑依賴式發展理論;我還借鑑了彼得·埃文斯關於國家政權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並將這些思想運用於19世紀的中美洲。李鈞鵬:您剛開始讀博士時就對比較歷史分析感興趣了嗎?您又是如何對拉丁美洲產生興趣的?
  • 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把路徑依賴的技術變遷機制擴展到制度變遷中,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思用 「路徑依賴」概念來描述過去的績效對現在和未來的強大影響力,證明了制度變遷同樣具有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
  • 減負要破除「路徑依賴」
    ■洪 治 夏雲龍-解放軍報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向領導報告,基層反映會議太多。領導脫口而出,明天開會研究一下。像這樣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落實文件,用表態代替整改落實,是一種典型的「路徑依賴」。這類問題年年整治卻「濤聲依舊」,一個重要原因是少數領導幹部對老套路形成了「肌肉記憶」,工作的方式方法未發生根本性轉變。「老箱子」裡找不到新的解決方案。「路徑依賴」實質是一種「模板思維」。不打破模板套路,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杜絕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單位改變工作方式,通過「雲辦公」等方式,既減輕了基層負擔,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 思維進階:大多數人無法改變一生,是因為習慣了「路徑依賴」
    我告訴他,不是行動的原因,是因為你陷入了「場景性路徑依賴中了」。工作中我們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早上10點上班到了公司,第一件事情拿著杯子去「刷杯間」洗下杯子,吃個早餐,然後自己在上個廁所,坐下來收拾下衛生後才開始工作。
  • 電腦鍵盤背後的市場失靈與路徑依賴
    ■ 定國 提 要 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如1930年德沃拉克(August Dvorak)發明了一種更優越的德沃拉克鍵盤系統,將9個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鍵盤中列。這種設計使打字者速度大大超過QWERTY鍵盤的速度。德沃拉克是通過減少手指的運動量來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但後來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推廣和生產都遇到了問題,加上習慣的力量難以抵擋,這種新鍵盤還沒問市就停產了。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的博士論文採納了科利爾夫婦的關鍵時點理論框架,並試圖將其整合為一種新的路徑依賴式發展理論;我還借鑑了彼得·埃文斯關於國家政權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並將這些思想運用於19世紀的中美洲。李鈞鵬:您剛開始讀博士時就對比較歷史分析感興趣了嗎?您又是如何對拉丁美洲產生興趣的?
  • 家長巧用「路徑依賴理論」來引導
    青年不解的問:「伯伯,黃牛栓在這麼小的樁子上,不害怕它逃走嗎?」。大伯輕笑了一下,回答:「它怎麼可能逃走,一直就在這裡栓子」。青年迷惑地問:「為什麼黃牛不扯斷樁子逃走呢?只要稍綃使的力氣,就可以逃走了。」伯伯放心的說:「好小子,你是希望我的牛趕緊逃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