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線10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雅)李先生大學畢業後便在湘潭市一家小型公司從事人事管理工作,至今已有不少年頭了,但因薪酬遲遲上不去,他很想轉行。8月上旬,李先生成功跳槽到湘潭市一家大型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兩個多月後,他告訴我們,本想著能在新崗位上幹出一番成績,卻發現之前崗位上的工作經驗在這裡完全沒用,濃濃的挫敗感讓他無所適從,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想做回之前的工作。
像李先生一樣,覺得轉行難的人不在少數。那麼,這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何用經濟學來解釋呢?
職場上的「依賴」
經濟學領域的「路徑依賴」理論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是明確提出該理論的第一人。「路徑依賴」指的是,一旦人們做了某種路徑的選擇,就好比走上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地走出去。
在職場上,這種依賴是十分明顯的。很多人一開始選擇從事一個行業,往往是因為這個行業會給他們帶來豐厚的物質報酬、成就感等「甜頭」,而這種「甜頭」會使人進行自我強化,從而更加投入這個行業,以得到更多更好的「甜頭」,這種良性循環把從業者鎖定在這個行業中。但是,假如要轉行,從業者將放棄所有的「甜頭」從新開始。新的行業需要從業者重新學習知識、積累人脈等,會讓人產生巨大的壓力,甚至受到挫折,所以有很多轉行的人都會「打道回府」,再次從事自己原來熟悉的行業。
從事就業諮詢工作多年的胡先生告訴我們,如果發現正在從事的行業並不適合自己,要儘早轉行,而不是一拖再拖,等到沒有辦法再轉行。其實,轉行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懂得循序漸進,不能一打算轉行就辭掉現有的工作,投身另一個行業,這樣的做法很不明智,因為一下子轉變,要付出的沉沒成本(經濟學概念,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太高,面對的壓力太大。所以,在決定轉行後,在做好現有工作的前提下,有計劃地熟悉新的行業,學習相關知識,積累相關人脈等。如此一來,等到真的決定轉行後,做起事來就會事半功倍,轉行也更容易成功。
消費上的「依賴」
除了職場,其實人們在平時消費中也有嚴重的路徑依賴。比如一個人喜歡某個餐館的某些菜,那麼下次再去的時候,他有90%的可能會點之前吃過的菜。
在日常消費中,當你習慣了某種商品或者服務之後,你對它的好感將維持很久的時間,甚至是一直延續下去。很多企業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APP上都有籤到積分、打卡獎勵、連續登錄勳章之類的東西,為的就是想盡辦法收割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讓人上癮,產生依賴,離不開它。
在生活中,路徑依賴很容易使人陷入困境:明明知道自己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想要改正,卻由於慣性,不斷強化著自己最初的選擇,最終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那麼該如何對待路徑依賴的不良影響呢?胡先生告訴我們,首先要時刻保持清醒,對自己的選擇有足夠的認識,才能不斷調整方向避免走入歧途。當我們知道目前的路徑已經不適合我們的時候,要懂得放棄。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