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的經濟學丨您中過「路徑依賴」的招嗎?

2020-12-04 湘潭在線

湘潭在線10月3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高雅)李先生大學畢業後便在湘潭市一家小型公司從事人事管理工作,至今已有不少年頭了,但因薪酬遲遲上不去,他很想轉行。8月上旬,李先生成功跳槽到湘潭市一家大型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兩個多月後,他告訴我們,本想著能在新崗位上幹出一番成績,卻發現之前崗位上的工作經驗在這裡完全沒用,濃濃的挫敗感讓他無所適從,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想做回之前的工作。

像李先生一樣,覺得轉行難的人不在少數。那麼,這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如何用經濟學來解釋呢?

職場上的「依賴」

經濟學領域的「路徑依賴」理論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是明確提出該理論的第一人。「路徑依賴」指的是,一旦人們做了某種路徑的選擇,就好比走上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地走出去。

在職場上,這種依賴是十分明顯的。很多人一開始選擇從事一個行業,往往是因為這個行業會給他們帶來豐厚的物質報酬、成就感等「甜頭」,而這種「甜頭」會使人進行自我強化,從而更加投入這個行業,以得到更多更好的「甜頭」,這種良性循環把從業者鎖定在這個行業中。但是,假如要轉行,從業者將放棄所有的「甜頭」從新開始。新的行業需要從業者重新學習知識、積累人脈等,會讓人產生巨大的壓力,甚至受到挫折,所以有很多轉行的人都會「打道回府」,再次從事自己原來熟悉的行業。

從事就業諮詢工作多年的胡先生告訴我們,如果發現正在從事的行業並不適合自己,要儘早轉行,而不是一拖再拖,等到沒有辦法再轉行。其實,轉行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懂得循序漸進,不能一打算轉行就辭掉現有的工作,投身另一個行業,這樣的做法很不明智,因為一下子轉變,要付出的沉沒成本(經濟學概念,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太高,面對的壓力太大。所以,在決定轉行後,在做好現有工作的前提下,有計劃地熟悉新的行業,學習相關知識,積累相關人脈等。如此一來,等到真的決定轉行後,做起事來就會事半功倍,轉行也更容易成功。

消費上的「依賴」

除了職場,其實人們在平時消費中也有嚴重的路徑依賴。比如一個人喜歡某個餐館的某些菜,那麼下次再去的時候,他有90%的可能會點之前吃過的菜。

在日常消費中,當你習慣了某種商品或者服務之後,你對它的好感將維持很久的時間,甚至是一直延續下去。很多企業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APP上都有籤到積分、打卡獎勵、連續登錄勳章之類的東西,為的就是想盡辦法收割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讓人上癮,產生依賴,離不開它。

在生活中,路徑依賴很容易使人陷入困境:明明知道自己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想要改正,卻由於慣性,不斷強化著自己最初的選擇,最終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那麼該如何對待路徑依賴的不良影響呢?胡先生告訴我們,首先要時刻保持清醒,對自己的選擇有足夠的認識,才能不斷調整方向避免走入歧途。當我們知道目前的路徑已經不適合我們的時候,要懂得放棄。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相關焦點

  • 工作生活中,你有路徑依賴嗎?
    路徑依賴,是指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就會沿著該路徑一直發展下去,並鎖定在該路徑上,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且輕易走不出去。依賴程度越高,鎖定性越強,越不容易跳出來。
  • 小知識:路徑依賴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斯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一文,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斯(North, D)創立了制度變遷的「軌跡」概念,目的是從制度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所有的國家並沒有走同樣的發展道路,為什麼有的國家長期陷入不發達,總是走不出經濟落後制度低效的怪圈等問題。
  • 擺脫路徑依賴,踢開你人生的第一塊絆腳石
    大家好,這裡是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聊什麼是「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社會中所有事物的推進,都會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一旦進入某個路徑,就會沿著這個路徑一直發展下去,讓你不容易擺脫。」這個概念由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提出,他也因此在1993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樣說還是很抽象,我們來舉例子說明一下。我們知道牛頓力學第一定律說的是慣性,不管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你要改變它的狀態就必須施予外力,但是這僅僅存在於物理世界。科學家要研究的是,這種慣性在其他領域是否也有,比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社會學。
  • 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把路徑依賴的技術變遷機制擴展到制度變遷中,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思用 「路徑依賴」概念來描述過去的績效對現在和未來的強大影響力,證明了制度變遷同樣具有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
  • 可怕的路徑依賴模型,是每個人的宿命?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說今天世界上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是由兩千年前的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的,你會相信嗎?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他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 睡前學個小知識丨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是第一個提出制度的「路徑依賴」理論的學者。他認為,制度變遷的原因有二:制度的收益遞增和網絡外部性,經濟和社會中存在著顯著的交易成本。這種觀點是否成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 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的博士論文採納了科利爾夫婦的關鍵時點理論框架,並試圖將其整合為一種新的路徑依賴式發展理論;我還借鑑了彼得·埃文斯關於國家政權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並將這些思想運用於19世紀的中美洲。李鈞鵬:您剛開始讀博士時就對比較歷史分析感興趣了嗎?您又是如何對拉丁美洲產生興趣的?
  • 如何幫娃提升專注力,「路徑依賴理論」需了解
    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需了解「路徑依賴理論」1、何謂「路徑依賴理論」這一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提出的,他還使用該理論演示了經濟制度進化規律,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 如何利用路徑依賴主宰自己的人生?
    ——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使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這個概念廣為人知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委員會裡有兩位社會學家,分別是彼得·埃文斯(Peter Evans)與蘿拉·恩裡克斯(Laura Enriquez)。我在伯克利還受到其他一些學者的影響,肯·喬伊特(Ken Jowitt)就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一位。李鈞鵬:您在本科和博士期間修過社會學的課嗎?馬奧尼我在研究生階段上過。
  • 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道格拉斯.諾思是第一個提出這種理論的美國經濟學家,並且用這種理論演示了經濟制度進化規律,而成為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路徑依賴理論,說的是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無論是技術還是制度存在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就像慣性一樣,當一旦進入某條路,那麼就會對這條路產生黏性。
  • 路徑依賴:用戶路徑的三個案例以及兩點優化思考
    作者:代成龍全文共 1678 字,閱讀需要 3 分鐘—— BEGIN ——生活中總是充滿慣性,無論是在物理世界中,還是思維模式中,甚至用戶在產品的使用中,也存在著慣性,這都是所謂的:路徑依賴。場景撥號與通訊錄並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手機上的撥號 icon 和通訊錄 icon 實際上進入一個 APP 中,只是進入後顯示不同的 Tab,那麼存在兩個 icon 真的有必要嗎?
  • 群毆中的猴子,失敗了的諾基亞,路徑依賴效應「浪子」你該回頭了
    所以在古話裡才有「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這一現象在經濟學理論中,也被稱為路徑依賴效應。美國的經濟學家道德拉斯·諾思,是最先提出這一效應的人,最初的時候,這一效應也只是對經濟體制的種闡述。但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一效應對於決策工作,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路徑依賴效應的重點就在於「慣性」二字。
  • 路徑依賴原理——深藏著職場成功的秘密
    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 路徑依賴學說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
    八十年代,David與美國聖達菲研究所的W.Brian Arthur教授將路徑依賴思想系統化,很快使之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發展最快、應用價值最高的學說之一。David的路徑依賴思想來自於他對打字機史的研究。
  • 路徑依賴在怎樣影響我們
    波利亞過程——路徑依賴的社會因素要模擬路徑依賴的社會影響,我們先通過一個動態甕模型(dynamic urn model)的結果序列實驗:一個甕裡放了灰白兩個色球,從甕中隨機取出一個球,然後往甕中加入與取出來的球同色的球,抽取出來的球的顏色表示結果,這個過程就是著名的波利亞過程(Polya process)(如圖1)。
  • 家長巧用「路徑依賴理論」來引導
    經常聽說這樣的故事,一位知識青年到農村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家院子裡一頭黃牛栓在了小木樁子上,黃牛圍在樁子旁邊吃草,沒有掙脫樁子束縛的動作,看樣子這個樁子在這裡好久了。青年不解的問:「伯伯,黃牛栓在這麼小的樁子上,不害怕它逃走嗎?」。
  • (哲學思考)路徑依賴之下的「資源咀咒」和「富貴病」
    因為,這些女孩子過了道德羞恥感這一關,就產生了「路徑依賴」,既然躺著就能夠把錢賺了,誰還會願意辛苦流汗賺微博工錢?以後的人生浮沉,以後再說,眼前的輕鬆錢且賺著就是。 西方式路徑依賴 —— 荷蘭病荷蘭病(the Dutch disease),是經濟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術語。它一般說的某些小國家,資源產業或者初級產品會在某個時間段非常繁榮,這會導致其他部門,特別是生產部門衰落的現象。 簡單地說,就是有的錢太好賺了,再幹辛苦的活兒去賺錢,大伙兒都沒了心氣。
  • 利用路徑依賴理論可以從創業者的今天看到他的未來
    這就是路徑依賴效應。一位哲學家看見一頭大水牛拴在一根小小的木樁上,老老實實地呆著。一位老農民在旁邊悠哉遊哉地抽著旱菸袋。哲學家走過去對老農說:「木樁這麼小,牛會跑掉的。」農民笑呵呵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絕不會跑,從來就是這樣。」哲學家不解地問:「木樁這麼小,牛稍一用力,不就把木樁拔出來了嗎?」農民有些神秘地說:「當這牛還是小牛的時候,我就把它拴在這木樁上。
  • 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丨岑嶸:「銀行家悖論」讓友誼脆弱
    【欄目介紹】「生活中的經濟學」音頻欄目——是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以經濟學的視角,大眾化的切口,觀察分析經濟領域的最新動向、最新案例,幫助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作出更正確地抉擇。【主播】梁麗(讀創/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編輯)【本期內容】《英雄本色》中「小馬哥」形象如此深入人心,為了義氣而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情節,在每個少年的血管裡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