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選擇一旦做出,人們就很難輕易地做出改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發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並且變得極其固執。所以在古話裡才有「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這一現象在經濟學理論中,也被稱為路徑依賴效應。美國的經濟學家道德拉斯·諾思,是最先提出這一效應的人,最初的時候,這一效應也只是對經濟體制的種闡述。但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一效應對於決策工作,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路徑依賴效應的重點就在於「慣性」二字。慣性不僅存在於物理學中,同樣也作用於大腦思維當中。思維慣性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關於這一點,科學家們已經用實驗來證實了。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5隻猴子都關進了一個籠子,並在籠子中央懸掛了一串香蕉。同時他們又準備了一支高壓水槍。只要有一隻猴子伸手去摘香蕉,高壓水槍就會把所有猴子都衝一遍,到後來,沒有一隻猴子敢再打香蕉的主意。
接著,科學家們又用一隻新猴子來替換籠中的一隻猴子。這隻新來的猴子不知道真相,見了香蕉當即就要伸手去摘。這一次不用科學家動用高壓水槍,其餘猴子就一擁而上,對著新來的猴子一頓暴打,反覆幾次之後,這隻新來的猴子再也不敢去觸碰香蕉了。
接下來,科學家們又不斷地替換籠中的猴子,直到將最初的5隻猴子全教替換出來。此時,籠中的猴子早已不知道香蕉與高壓水槍之間的聯繫,但它們卻都牢牢固守著「不能動香蕉」的觀點,哪怕高壓水槍早已被撤走。
這則實驗中猴子的表現,就是對路徑依賴效應的強化作用的最佳說明。猴子尚且如此,我們在企業中對自己的計劃與決策產生盲目的自信和依賴。一旦某一條決策走上了軌道,就會自動沿著一個方向不斷前進、鞏固。這種巨大的慣性很難被停止下來,即使是我們自己也有心無力。如果走的是正軌也就罷了,可要是走錯了方向,最終只能敗下陣來。對管理者而言,這種依賴就是一把雙刃劍,必須要小心謹慎地對待。
縱觀全球企業興衰史,我們可以從許多企業的興衰中,看到路徑依賴效應所起到的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其中,諾基亞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說起手機品牌,諾基亞毫無疑問是深入人心的。但很少有人知道,1865年諾基亞公司最初在芬蘭成立的時候,竟然是一家木材紙漿廠!但隨後,諾基亞開始向橡膠、輪胎、電纜等行業進軍。在與芬蘭電纜廠合併之後,諾基亞十分明智地在電纜廠成立了電子部,並把光線電傳輸發展為核心。此後,諾基亞圍繞著這一核心不斷發展,最終成為了手機行業的巨頭。
如果諾基亞的故事只到這裡,也稱得上十分勵志,但若干年後諾基亞的失敗,卻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教訓。隨著蘋果和安卓的崛起,手機行業即將邁入一個新的時代。但此時作為手機界「龍頭老大」的諾基亞,卻埋頭於自己的「縱向一體化」戰略,沒能及時地「剎車」,掉轉方向。
蘋果在首次推出iPhone這一作品牌時,也首次推出了無實體鍵盤的多點觸摸界面,這一成果可說是極具變革性。此外,蘋果還推出了全新iOS系統,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手機的認識。
不僅如此,就在蘋果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不久,為了與IOS對抗,Google公司又開發出了一款新系統Android。 Android 一出,幾乎是除了諾基亞以外的手機製造商,都紛紛引進了這一系統。但這個時候,諾基亞仍然在沿用已經頗顯老態的塞班系統,甚至在2008年仍不遺餘力地收購塞班。但最終,塞班並未給諾基亞帶來任何起色,兩年之後,諾基亞被迫關閉了新成立的塞班基金會。
從諾基亞的興起與衰敗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路徑依賴效應對企業的影響是何等巨大。說得更準確一點,是路徑依賴效應對計劃決策影響重大。
路徑依賴效應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心理原因和利害關係。隨著計劃的實施和推進,企業管理者對自已擬定的目標和方向,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固性感情。這種感情旦出現就會影響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心態,這就是產生路徑依賴效應的根本原因。
比起心理原因,利害關係更能激發路徑依賴效應。任何一個企業內部,都會有因制度策略的確定而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這部分人從固有的大政方針中獲取了優厚的利益,自然會成為這一系列方針的堅實擁護者。對急需做出改變以應對變化的企業,這些人就是最大的阻力。
因此,每個人都不要輕視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革新決定。制定任何一項發展策略,都不能筒單粗暴地用結果來說事,還必須要看未來的發展趨勢與自己堅持是否一致,在實施過程中,又會對自身產生何等不利的影響。這樣一來,才可以儘量避免因路徑依賴而導致的重大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