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毆中的猴子,失敗了的諾基亞,路徑依賴效應「浪子」你該回頭了

2020-12-04 伊趣筆記

任何一種選擇一旦做出,人們就很難輕易地做出改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發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並且變得極其固執。所以在古話裡才有「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這一現象在經濟學理論中,也被稱為路徑依賴效應。美國的經濟學家道德拉斯·諾思,是最先提出這一效應的人,最初的時候,這一效應也只是對經濟體制的種闡述。但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一效應對於決策工作,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路徑依賴效應的重點就在於「慣性」二字。慣性不僅存在於物理學中,同樣也作用於大腦思維當中。思維慣性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關於這一點,科學家們已經用實驗來證實了。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5隻猴子都關進了一個籠子,並在籠子中央懸掛了一串香蕉。同時他們又準備了一支高壓水槍。只要有一隻猴子伸手去摘香蕉,高壓水槍就會把所有猴子都衝一遍,到後來,沒有一隻猴子敢再打香蕉的主意。

接著,科學家們又用一隻新猴子來替換籠中的一隻猴子。這隻新來的猴子不知道真相,見了香蕉當即就要伸手去摘。這一次不用科學家動用高壓水槍,其餘猴子就一擁而上,對著新來的猴子一頓暴打,反覆幾次之後,這隻新來的猴子再也不敢去觸碰香蕉了。

接下來,科學家們又不斷地替換籠中的猴子,直到將最初的5隻猴子全教替換出來。此時,籠中的猴子早已不知道香蕉與高壓水槍之間的聯繫,但它們卻都牢牢固守著「不能動香蕉」的觀點,哪怕高壓水槍早已被撤走。

這則實驗中猴子的表現,就是對路徑依賴效應的強化作用的最佳說明。猴子尚且如此,我們在企業中對自己的計劃與決策產生盲目的自信和依賴。一旦某一條決策走上了軌道,就會自動沿著一個方向不斷前進、鞏固。這種巨大的慣性很難被停止下來,即使是我們自己也有心無力。如果走的是正軌也就罷了,可要是走錯了方向,最終只能敗下陣來。對管理者而言,這種依賴就是一把雙刃劍,必須要小心謹慎地對待。

縱觀全球企業興衰史,我們可以從許多企業的興衰中,看到路徑依賴效應所起到的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其中,諾基亞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說起手機品牌,諾基亞毫無疑問是深入人心的。但很少有人知道,1865年諾基亞公司最初在芬蘭成立的時候,竟然是一家木材紙漿廠!但隨後,諾基亞開始向橡膠、輪胎、電纜等行業進軍。在與芬蘭電纜廠合併之後,諾基亞十分明智地在電纜廠成立了電子部,並把光線電傳輸發展為核心。此後,諾基亞圍繞著這一核心不斷發展,最終成為了手機行業的巨頭。

如果諾基亞的故事只到這裡,也稱得上十分勵志,但若干年後諾基亞的失敗,卻給後人留下了更多的教訓。隨著蘋果和安卓的崛起,手機行業即將邁入一個新的時代。但此時作為手機界「龍頭老大」的諾基亞,卻埋頭於自己的「縱向一體化」戰略,沒能及時地「剎車」,掉轉方向。

蘋果在首次推出iPhone這一作品牌時,也首次推出了無實體鍵盤的多點觸摸界面,這一成果可說是極具變革性。此外,蘋果還推出了全新iOS系統,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手機的認識。

不僅如此,就在蘋果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不久,為了與IOS對抗,Google公司又開發出了一款新系統Android。 Android 一出,幾乎是除了諾基亞以外的手機製造商,都紛紛引進了這一系統。但這個時候,諾基亞仍然在沿用已經頗顯老態的塞班系統,甚至在2008年仍不遺餘力地收購塞班。但最終,塞班並未給諾基亞帶來任何起色,兩年之後,諾基亞被迫關閉了新成立的塞班基金會。

從諾基亞的興起與衰敗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路徑依賴效應對企業的影響是何等巨大。說得更準確一點,是路徑依賴效應對計劃決策影響重大。

路徑依賴效應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心理原因和利害關係。隨著計劃的實施和推進,企業管理者對自已擬定的目標和方向,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固性感情。這種感情旦出現就會影響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心態,這就是產生路徑依賴效應的根本原因。

比起心理原因,利害關係更能激發路徑依賴效應。任何一個企業內部,都會有因制度策略的確定而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這部分人從固有的大政方針中獲取了優厚的利益,自然會成為這一系列方針的堅實擁護者。對急需做出改變以應對變化的企業,這些人就是最大的阻力。

因此,每個人都不要輕視自己所做的每一個革新決定。制定任何一項發展策略,都不能筒單粗暴地用結果來說事,還必須要看未來的發展趨勢與自己堅持是否一致,在實施過程中,又會對自身產生何等不利的影響。這樣一來,才可以儘量避免因路徑依賴而導致的重大失誤。

相關焦點

  • 小知識:路徑依賴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斯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工作生活中,你有路徑依賴嗎?
    路徑依賴,是指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就會沿著該路徑一直發展下去,並鎖定在該路徑上,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且輕易走不出去。依賴程度越高,鎖定性越強,越不容易跳出來。
  • 路徑依賴效應為你解惑:我為什麼還是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隨著我們年齡的慢慢長大,我們會漸漸發現,自己所有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在童年的稀疏記憶中找到根源,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呢?我們先來了解一個理論——路徑依賴效應。路徑依賴效應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個人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會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性。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5隻猴子放在一個籠子裡,並在籠子中央掛一串香蕉。
  • 擺脫路徑依賴,踢開你人生的第一塊絆腳石
    大家好,這裡是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聊什麼是「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社會中所有事物的推進,都會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一旦進入某個路徑,就會沿著這個路徑一直發展下去,讓你不容易擺脫。」生物學家古爾德在研究生物進化問題時,提出了生物進化路徑機制,確定了生物學有路徑依賴這個概念。很多犯罪分子出獄後,依舊會犯罪,進而再次入獄,因為他們已經產生了路徑依賴,不犯罪已經無法生存,也不願意改變自己,因為改變必定產生痛苦。
  • 可怕的路徑依賴模型,是每個人的宿命?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半
    試驗人員如此不斷地將最初經歷過高壓水懲戒的猴子換出來,最後籠子裡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沒有一隻猴子再敢去碰香蕉。起初,猴子怕受到「株連」,不允許其他猴子去碰香蕉,這是合理的。但後來人和高壓水都不再介入,而新來的猴子卻固守著「不許拿香蕉」的制度不變,這就是路徑依賴的自我強化效應。
  • 思維進階:大多數人無法改變一生,是因為習慣了「路徑依賴」
    比如:當自己刷微博久了,你就會自動關閉然後打開短視頻APP,當短視頻刷到了一定時間,你就會切換到朋友圈。你總是會陷入這種「路徑依賴中」,當沉迷依賴時間足夠長,自己便會有「心理厭惡感」,因為這一切都是「低端快樂的訊息」。
  • 懂得路徑依賴,助你擺脫職場平庸
    習慣創業的人,項目失敗之後,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下一個項目東山再起。而一個嗜賭如命的人,今天輸光了之後,想的是找誰借錢明天再來翻盤。你看,同樣是失敗,打工者、創業者和賭徒,思維完全不一樣,當然最後的行為和結果肯定也不一樣。為什麼?
  • 如何利用路徑依賴主宰自己的人生?
    只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或者說還保持著較為清醒的頭腦,就決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應該重新揚起風帆,駛向生活的驚濤駭浪中,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 工作多年,為何你一事無成?路徑依賴原理——深藏著職場成功的秘密
    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 路徑依賴到底有多可怕?做完第一道題我細思極恐
    原因就是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指在人類歷史的變遷中,不管是技術、制度還是文化的演進均存在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現象,一旦進入某種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並不斷自我強化。這個結論聽上去多少有點荒謬,但事實確是如此,在人類兩千多年的交通歷史發展中,竟然沒有發生一點意外,讓人們改變這一尺寸,除了沉默成本之外,還有路徑依賴。你是否有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寒意,有時命運之輪早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就已註定,而可悲的是我們竟從未有所覺察。
  • 陳輝: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路徑依賴是制度經濟學中的一個常用概念,是指制度變遷一旦在自我增強機制下選擇了一條路徑,它就會沿著這條路徑走下去,也就是說,一次或偶然的機會出現了一種解決方法,一旦這種方法流行起來,它會導致這種方法進入一定的軌跡。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 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那種不顧環境變化、不知靈活應變的思維定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路徑依賴」。然而,時至今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路徑依賴」依然還大有市場。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有的人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時。比如,過去推動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憑藉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集聚資源,使得地區生產總值得以迅速增長。
  • 一百隻猴子效應
    上世紀50年代初期,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一群科學家,在研究一個島上的猴子。他們給猴子吃一種它們從來沒吃過的土豆。起初那群猴子一直在觀望——該不該吃那些沾滿泥巴的土豆。後來終於有一隻猴子把土豆帶到海邊洗乾淨之後吃了。其他的猴子看到後,也紛紛仿效。
  • 講章大綱:「浪子的比喻」
    讀經:路15:1/24本段經文的比喻中,記載父家有兩個兒子。而這個小兒子卻成了浪子,經過失敗受苦之後,才醒悟回家,重蒙父親之恩典。小兒子的經歷,正是罪人悔改蒙思之寫照。我們把小兒子的經歷分為四課來講。第一課 :小兒子失敗之原因【路15:11/13】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
  • 生活裡的經濟學丨您中過「路徑依賴」的招嗎?
    職場上的「依賴」經濟學領域的「路徑依賴」理論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是明確提出該理論的第一人。「路徑依賴」指的是,一旦人們做了某種路徑的選擇,就好比走上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地走出去。在職場上,這種依賴是十分明顯的。
  • 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把路徑依賴的技術變遷機制擴展到制度變遷中,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諾思用 「路徑依賴」概念來描述過去的績效對現在和未來的強大影響力,證明了制度變遷同樣具有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了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
  • 學會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成功更加簡單
    可是老李並沒有正確地運用自己的優勢,而且因為工作中缺少專注力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其實每個老闆最看重的就是員工的工作效率,如果你不能給老闆帶來生產力,他自然不會重用你。由此可見想要事業成功必須學會專注做一件事,學會正確使用「路徑依賴理論」 更能在成功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那麼什麼是「路徑依賴理論」? 對工作會有怎樣幫助?
  • 睡前學個小知識丨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是第一個提出制度的「路徑依賴」理論的學者。他認為,制度變遷的原因有二:制度的收益遞增和網絡外部性,經濟和社會中存在著顯著的交易成本。這種觀點是否成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 路徑依賴學說與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
    內容提要:經濟變遷包括技術變遷和制度變遷,路徑依賴最初產生於技術變遷分析,但在制度變遷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路徑依賴理論與進化論、博弈論等相互交融,在所有制和公司治理制度的多樣性分析中起著重要作用。
  • 路徑依賴:用戶路徑的三個案例以及兩點優化思考
    作者:代成龍全文共 1678 字,閱讀需要 3 分鐘—— BEGIN ——生活中總是充滿慣性,無論是在物理世界中,還是思維模式中,甚至用戶在產品的使用中,也存在著慣性,這都是所謂的:路徑依賴。但是我認為,除了與用戶在其他應用養成的習慣不同,還有一個原因:與用戶在微信養成的習慣也不同,用戶已經習慣走「發現-朋友圈-右上角相機」的路徑,而此時雖然增加了一個路徑,但是用戶依然還是感覺原來的路徑用的比較爽、比較習慣,所以大部分用戶按照路徑依賴在繼續,而那小部分的用戶的行為沒能保住這個功能,所以現在該功能已經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