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句話不知道戳痛了多少人的心。童年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那麼開心和值得回憶。曾經一位朋友說過:我一定不要活成我父母那個樣子,我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我們可能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可能被父母無情的忽視,也可能面對父母的責罵或者貶低。於是,我們告訴自己,我一定不要活成他們的樣子。可是後來,有多少人被狠狠地打臉了:我們終於還是活成了他們的樣子。
原生家庭是指子女還沒有成婚,依舊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隨著我們年齡的慢慢長大,我們會漸漸發現,自己所有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在童年的稀疏記憶中找到根源,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呢?我們先來了解一個理論——路徑依賴效應。
路徑依賴效應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個人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會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性。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將5隻猴子放在一個籠子裡,並在籠子中央掛一串香蕉。當有猴子試圖去深受摘香蕉的時候,實驗人員就會用高壓水槍去噴所有的猴子,直到5隻猴子都不敢再動手去摘香蕉。
隨後,用一隻新的猴子去代替原先籠子裡的一隻猴子,當然,新來的猴子不知道這裡的「規矩」,所以它一定會去摘香蕉。而這個時候,有趣的一幕發生了:
原先籠子裡的4隻猴子,會代替實驗人員教訓「新來的」。它們會一齊上手將它暴揍一頓,直到「新來的猴子」不敢再觸犯這裡的規矩。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繼續一隻只替換掉原先籠子裡的猴子,直到籠子中所有的猴子都沒有被高壓水槍噴過,籠子裡全部都是新猴子,但是依舊沒有一隻猴子敢去觸碰籠子中的香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舉止、言談作風都來源於父母。即使在我們長大成人後,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認同父母的一些行為、觀點,但是在潛意識的引領下,我們依舊無法擺脫父母所帶給我們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已經儘量避免不要成為他們,卻還是變成了他們!
美國學者蘇珊.富沃德博士有一句話:不健康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在父母恩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的婚姻生活一般也會比較和諧;而那些在暴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偶爾也會爆發出暴力的一面,即使他已經很小心不讓自己成為父母那樣的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最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關鍵的。家庭不僅創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還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應該怎樣被詮釋。
「孩子看到爸媽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大吼大叫,或者冷戰,那可能他處理人際關係矛盾的方法就是攻擊性很強,或比較消極。」
家庭不僅僅是血緣關係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個體系,容納著彼此緊密相連的人呢,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其他人。
孩子從最初的模仿到後來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然後繼續影響下一代。這就是路徑依賴理論中所說的「慣性」。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打破這種慣性,讓自己過好屬於自己的人生呢?
關注我,一起來學習:如何才能過好那些,自己說了不算的人生!
聽說,隨手點讚是一個好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