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依賴效應為你解惑:我為什麼還是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2020-12-04 簡柒的心理療愈工作坊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句話不知道戳痛了多少人的心。童年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那麼開心和值得回憶。曾經一位朋友說過:我一定不要活成我父母那個樣子,我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我們可能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可能被父母無情的忽視,也可能面對父母的責罵或者貶低。於是,我們告訴自己,我一定不要活成他們的樣子。可是後來,有多少人被狠狠地打臉了:我們終於還是活成了他們的樣子

原生家庭是指子女還沒有成婚,依舊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隨著我們年齡的慢慢長大,我們會漸漸發現,自己所有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在童年的稀疏記憶中找到根源,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呢?我們先來了解一個理論——路徑依賴效應。

路徑依賴效應指的是: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個人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會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性。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將5隻猴子放在一個籠子裡,並在籠子中央掛一串香蕉。當有猴子試圖去深受摘香蕉的時候,實驗人員就會用高壓水槍去噴所有的猴子,直到5隻猴子都不敢再動手去摘香蕉。

隨後,用一隻新的猴子去代替原先籠子裡的一隻猴子,當然,新來的猴子不知道這裡的「規矩」,所以它一定會去摘香蕉。而這個時候,有趣的一幕發生了:

原先籠子裡的4隻猴子,會代替實驗人員教訓「新來的」。它們會一齊上手將它暴揍一頓,直到「新來的猴子」不敢再觸犯這裡的規矩。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繼續一隻只替換掉原先籠子裡的猴子,直到籠子中所有的猴子都沒有被高壓水槍噴過,籠子裡全部都是新猴子,但是依舊沒有一隻猴子敢去觸碰籠子中的香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舉止、言談作風都來源於父母。即使在我們長大成人後,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認同父母的一些行為、觀點,但是在潛意識的引領下,我們依舊無法擺脫父母所帶給我們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已經儘量避免不要成為他們,卻還是變成了他們!

美國學者蘇珊.富沃德博士有一句話:不健康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在父母恩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的婚姻生活一般也會比較和諧;而那些在暴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成年後偶爾也會爆發出暴力的一面,即使他已經很小心不讓自己成為父母那樣的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最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關鍵的。家庭不僅創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還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應該怎樣被詮釋。

「孩子看到爸媽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大吼大叫,或者冷戰,那可能他處理人際關係矛盾的方法就是攻擊性很強,或比較消極。」

家庭不僅僅是血緣關係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個體系,容納著彼此緊密相連的人呢,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其他人。

孩子從最初的模仿到後來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然後繼續影響下一代。這就是路徑依賴理論中所說的「慣性」。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打破這種慣性,讓自己過好屬於自己的人生呢?

關注我,一起來學習:如何才能過好那些,自己說了不算的人生!

聽說,隨手點讚是一個好習慣哦!

相關焦點

  • 思維進階:大多數人無法改變一生,是因為習慣了「路徑依賴」
    你看,不僅僅是人不理性,猴子也是不理性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每一次的行動,都在強化我們的動機,而這種動機越來越大,就容易形成慣性。一旦慣性形成了,不管這條路是好還是「壞」,自己都會堅決的走下去,這就是路徑的依賴。
  • 小知識:路徑依賴
    (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斯,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斯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工作生活中,你有路徑依賴嗎?
    01路徑依賴無法迴避很多人面臨職業選擇時,總是糾結找收入多的工作,還是找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一旦做出擇業選擇,就很可能將自身的精力、資源、時間、甚至金錢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當突然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瀕臨淘汰的行業,如果退出,前期巨大的投入會變得一文不值。
  • 巧用「路徑依賴」原則,讓娃好習慣成自然
    最近我朋友遇到了一個問題,他發現他們家的孩子,在學習上非常的「不努力」,在家裡的時候,做作業很不自覺老是一拖再拖,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也經常走神,害他接到過好幾次老師的電話。後來他給他們家的孩子請了家教,孩子的成績也還是不夠理想。
  • 陳輝:中國保險業的路徑依賴問題
    為什麼金融危機會導致金融機構破產,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例,金融危機導致金融機構破產的原因如圖1所示。圖1 金融危機導致金融機構破產的結構圖(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美國國際集團(AIG)是世界保險和金融服務的領導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保險服務機構,業務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 學會「路徑依賴」理論,讓孩子好習慣成自然
    我終於找到了原因,侄子沒有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學習習慣更不可忽視,好的學習習慣將讓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路徑依賴原則。什麼是路徑依賴?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人們習慣了走某一條路,就會對其產生依賴,不願意再換一條新路去嘗試。
  • 擺脫路徑依賴,踢開你人生的第一塊絆腳石
    大家好,這裡是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聊什麼是「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社會中所有事物的推進,都會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一旦進入某個路徑,就會沿著這個路徑一直發展下去,讓你不容易擺脫。」這樣說還是很抽象,我們來舉例子說明一下。我們知道牛頓力學第一定律說的是慣性,不管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你要改變它的狀態就必須施予外力,但是這僅僅存在於物理世界。科學家要研究的是,這種慣性在其他領域是否也有,比如生命科學,經濟學,社會學。
  • 群毆中的猴子,失敗了的諾基亞,路徑依賴效應「浪子」你該回頭了
    這一現象在經濟學理論中,也被稱為路徑依賴效應。美國的經濟學家道德拉斯·諾思,是最先提出這一效應的人,最初的時候,這一效應也只是對經濟體制的種闡述。但人們很快就發現,這一效應對於決策工作,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路徑依賴效應的重點就在於「慣性」二字。慣性不僅存在於物理學中,同樣也作用於大腦思維當中。思維慣性的力量究竟有多強大?
  • 擺脫「定向思維」,遠離線性成長路徑的依賴
    而有的企業則是利用「績效」來不定期的給員工賣夢想,讓人接受著PUA,因為企業了解你的「定向思維路徑」,然後就會在「路徑」上面不停的做文章,牽著你的思維往前行走。從本質角度來說,一個人被別人期望成為什麼樣,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或者達到某個狀態是非常愉悅的事,這表示你有「價值」,你有「發展的空間」,別人看得起你。
  • 《父母愛情》中,安傑和安欣活出了女人最美的樣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我是榕凡電視劇《父母愛情》是由郭濤、梅婷主演的家庭情感劇。這部劇主要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相知相伴、攜手一生的故事。這部劇自2014年開播以來,就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時至今日,這部劇依然保持著9.5的高分。
  • 為什麼有的父母活成了祖宗暴君?真相扎心了!
    一旦做了父母你就沒有資格任性了可惜的是有的父母活成了祖宗暴君……1前些日子,父親腦梗住院,醫院日夜陪床十多天,發現七八十歲的老人活的任性又暴躁被愛的人,永遠把自己活成了說一不二的祖宗。A老人,76歲,煤礦退休,退休金每月四千多,大女兒縣某局公務員,二女兒擔任某市中學校長,小兒子開貨車跑運輸,現在海南和堂弟包工程。
  • 《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流言與懦弱讓愛情活成他人眼中的樣子
    小說中的艾米麗出身高貴,是尊貴階級的代表,但她的一生卻活在痛恨,遺憾的世界裡,正是外界的流言與自身的懦弱造成了她悲劇的一生。我無意詳述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我想結合本書,簡單分析一下艾米麗悲劇的愛情是如何被人們的流言以及性格中的懦弱一步步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的。
  • 如何利用路徑依賴主宰自己的人生?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 孩子「說不得」,多半是「聚光燈效應」在作祟,父母有必要了解
    但是父母在選擇批評和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卻總是展現出一幅「說不得」的樣子,很是令父母感覺到苦惱。劉女士家裡的孩子比較淘氣,沒事總是喜歡跟身邊的小朋友打架,而身邊小朋友的家長也是隔三差五就來劉女士的家裡告狀。面對這件問題時,劉女士真的很想用大道理教育一下孩子,可沒想到孩子卻擺出一副受不了的樣子,而且還說道:「你能不能別老說我?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別管我行嗎?」
  • 可怕的路徑依賴模型,是每個人的宿命?選擇正確就成功了一半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太空梭其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太空梭就是靠它們飛上天的。設計者們原本希望把這些推進器造得寬一點,容量大一些,但是發現不行,為什麼?
  • 利用「路徑依賴理論」,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路徑依賴理論,說的是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無論是技術還是制度存在一種特性,這種特性就像慣性一樣,當一旦進入某條路,那麼就會對這條路產生黏性。 道格拉斯.諾思 其實路徑依賴理論無論是對我們的人生,還是對一個孩子的學習都存在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 利用路徑依賴理論可以從創業者的今天看到他的未來
    十年過後,前者覺得只要產品好什麼都能賣掉,後者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在飯桌上談,酒喝好了什麼都能成。這就是路徑依賴效應。一位哲學家看見一頭大水牛拴在一根小小的木樁上,老老實實地呆著。一位老農民在旁邊悠哉遊哉地抽著旱菸袋。哲學家走過去對老農說:「木樁這麼小,牛會跑掉的。」農民笑呵呵語氣十分肯定地說:「它絕不會跑,從來就是這樣。」
  • 工作多年,為何你一事無成?路徑依賴原理——深藏著職場成功的秘密
    這其實就是路徑依賴(Path-Dependence)。什麼叫路徑依賴?對我們的工作又有什麼現實意義?路徑依賴,又譯為路徑依賴性。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
  • 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學習成為習慣
    ——培根我又聽見了隔壁傳來的哭聲,這次是因為孩子做作業的問題。昨天早早回家吃飯完躺在客廳刷劇,突然隔壁傳來一陣怒罵聲:「快點吃飯,你看現在幾點了?還要不要做作業了?今天你們語文老師打電話過來說你作業又沒交,快點吃完做作業。」
  • 任何一個還在為溫飽而努力的人一定缺乏想像力,人生陷入路徑依賴
    殊不知,當我們不知道或不相信一些事情時,這個世界就好像以我們不知道或不相信的樣子存在著,一旦我們感知到或相信其存在,它就又像我們已經知道的那樣繼續往前發展。這句話有點繞,我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這種現象在經濟學領域被稱作路徑依賴。仔細想想,路徑依賴廣泛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阻礙著我們的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