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為了記住鍵位,你練了多久?如今你是不是終於學會了盲打?
如果鍵盤不是以QWER為順序排列,而是以ABCD為順序排列的,你的打字速度會不會更快?
其實,鍵盤QWER的鍵位排布,是延續了打字機的鍵位布局。
打字機是早期用來代替手寫的機器。使用時,通過敲擊某一按鍵,帶動鍵杆和上面的字模,使字模敲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每個字符敲打後,打字機都會移動紙的位置,再列印下一個字。
第一臺商用打字機是一名叫克裡斯託夫·拉森·肖爾斯的美國人發明的。而當時的鍵盤字母排列順序正是ABCD.
然而ABCD的鍵位非常影響工作效率。原因是……打字太快!
ABCD鍵位影響工作效率的 真正原因是?
輸入過快會使打字機的相鄰鍵杆撞在一起導致卡殼!
於是肖爾斯決定對鍵盤進行改進,讓它的打字速度慢下來。而打亂鍵盤順序、改變敲打習慣,無疑是讓速度慢下來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肖爾斯研究發現,字母E是26個字母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有超過10%的英語單詞裡包含至少一個E,其次是字母T。
最後,肖爾斯將高頻使用的E、T、U、O放在同一排,中間分別用出現率低的字母R、Y、I隔開。而出現率不到0.1%的字母Q和Z,則被放在了「角落」。
至此,肖爾斯聲稱改良後打字最快的鍵盤QWER鍵盤(也叫「快蹄鍵盤」)便由此誕生了!
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打字機的進化,人們逐漸發現,「快蹄鍵盤」將經常使用的字母間隔開來,會讓手指移動耗費大量時間和力氣,還要讓不擅使用的左手負擔57%的工作量,並且需要頻繁用到沒有力氣的小拇指和左無名指。
於是,後來又出現了多種不同排列的鍵盤,如Dvorak德沃夏克鍵盤、MALT莫爾特鍵盤、Colemak闊碼鍵盤等等。
Dvorak鍵盤
Colemak鍵盤
然而,儘管已經出現了其它更合理更方便的鍵盤排列設計,但是QWERTY鍵盤已被習慣,很少有人再願意花時間學習新的打字方法,QWERTY鍵盤也就延續至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