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談工作: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2020-12-06 寧文山

"世間萬物盡在悠閒過日子,只有人類為生活工作著。"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到。滄海一粟,滔滔一瞬,他們短暫地存在,沒在歷史長河中激起任何波瀾;胡楊三千年生,三千年死,三千年腐,萬年裡一直佇立著…萬物都在緘默中悠閒地過完了一生,不被世俗所擾,也沒有兒女情長牽絆。

一直自詡萬物之首的人類,在他們面前卻相形見絀。從一個生命呱呱墜地,到求學的短短十二載,最後走到遲暮之年,也不過百年。可我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生活而奔忙,欲求不滿,就得不斷爭取。

人類哲學史一直貫穿著三個根本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換句話說,人類匆匆忙忙,慌慌張張,就只是為了活著嗎?那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乘船的旅客

林語堂曾說: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又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的旅客上船。"

這個比喻用來形容人的一生實在是太貼切,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極其平凡的

很少有人能逃過求學,工作,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這亙古不變的模式。中國人講究團圓,在文化的薰陶和渲染下,我們從小就會覺得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美滿的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標準。

那這樣看來,我們都是乘船的旅客,沒有任何的差別,在時間之河上行駛的帆船只有那一條往復的航線,河水永遠奔流向前,而我們都是從生命的一端,渡到了另一端。我們生命的終點,亦是別人生命的起始。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真的毫無差異嗎?

有人乘船時輕裝上陣,有人卻背著沉重的行李;有人航行時風平浪靜,有人卻狂風暴雨;有人看到了初升的朝陽,有人則欣賞了落日的餘暉… 從整體來看,我們的生命軌跡一樣,可我們的家庭環境,經歷的人,事,物是迥然不同的。

生命的框架被基本定格,可框架裡的內容,全憑我們自己安排。我們匆匆忙忙地工作,為了生活;我們慌慌張張的生活,為了活著,為了好好活著。

人之渺小

我們於宇宙,就好比沙粒於我們。可不能因為我們在這世上存在感低,就否定我們的存在。一個人的生命短暫,那一家人呢?一個家族呢?一個民族呢?我們無數人的生命連在一起,才有了歷史。我們常說自己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可我們又何嘗不是這長河的開創者呢?

林語堂曾經感悟: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裡,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裡。"

工筆勾勒出山水的細微之處,成就了一幅畫作的和諧風韻。我們為自己的生活工作著,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著。慢慢的,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才能逐漸形成,可憐河邊無定骨的景象才不會出現。所以我們工作,為了自己的生活,但不只是為了自己。

我們渺小,是相對整個宇宙。但對於我們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卻是堅強而偉大的。就像山水畫裡那兩個吟詩賦對的小人一樣,處在畫的中間,和山水各異卻能融為一體。我們在渺小中發現自己的偉大,我們匆忙地工作,為了我們的生活,也為了別人的生活。

曠達幽默家的快樂哲學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碎銀幾兩。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我們辛苦工作和努力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是道千古難題。這樣難得問題,古今中外多少名家偉人都沒有想通,我們一介草民又何苦為難自己?不是說你不能去思考,你可以停下來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可是不要停太久,更不要就此原地不動,整日去想這些虛無縹緲的大道理。

無論你是否能得出最終的答案,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時間往前走,你就得跟著走。你要是沒跟上時間的步伐,你就會變成最懦弱而糊塗的人。

生活中的無數細小瑣碎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最難理解的生存問題:你在為誰奔忙?

所以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你就應該讓自己變得曠達,學會著一笑了之。這是人生中最簡單的哲學:快樂哲學。但卻是幾乎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哲學,我把它稱之為,萬能哲學。

以後如果當你再一次豔羨萬物的悠閒自在時,學著用玩笑帶過。快樂的工作,生活,快樂的過自己的小日子,想不清楚的,講不明白的就放下。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為何不讓自己更快樂呢?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最複雜的事,萬物只有我們為生活而工作,這不更印證了人類的獨特之處嗎?

徹悟與痛苦

林語堂作為一代文豪,說的話總是那麼有哲理。他沒有激烈的言辭,文字就像初夏傍晚池塘吹來的風,有一絲清冽,但卻夾雜著暖暖的水汽。在平淡之中直擊你的內心,每讀一遍,就頓悟一點,頓悟一次,就痛苦一絲。最終在大徹大悟中體會真正的痛苦。

蘭因絮果,在用他的文字治療傷痛,循環往復。所以他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我想林語堂說出"世間萬物盡在過悠閒的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的時候,他也是痛苦的。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一聲輕笑,不是自嘲,是看淡後的灑脫。

這種先苦後甜的感覺,就像是被開水燙後的茶葉,在上下翻騰之中釋放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一帆風順是人們對生活的期待,苦盡甘來才是人生的常態。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後繼續熱愛它。我們為了生活而工作,這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如何接受現實卻決定了我們不同的人生軌跡。

林語堂作為作家被人們熟知,可他遠遠不止是作家。暫不談他一生三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的《生活的藝術》在美國被翻印多次,成為上流人士的必讀聖書,他對於中華文化在西方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堅持向西方介紹中國的"靈性"。那是存在於作詩,飲酒,讀書,品茶這些尋常生活瑣事中的浪漫情感和雋永的智慧。而林語堂本人就是一個富有靈性的人,他自稱"痴人",對文章痴,對生活痴,對情痴…舉手投足間盡顯大智若愚。

他是學者,雜誌創始人,語言學家,生活發明家…多種身份集於一體,才是活靈活現的林語堂。你究竟會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我不知道,你可能也很模糊。我們確實會為了生活而工作,但我們不會只為了生活。我們確實經常在工作,但我們的生活並不只有工作。

無論是乘船的旅客,還是山水畫裡渺小的人物;無論是懂得快樂哲學的幽默家,還是大徹大悟後的痛苦與釋然…這一切都來自我們的生活,但我們的生活不止於此。

就像林語堂所說的那樣:"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裡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花香。"

相關焦點

  • 林語堂:世間萬物盡在過悠閒的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
    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是我幾年前讀過的書,其中有一篇文字給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至今記憶猶新。它關於人類的工作與生活,題為《人類是唯一在工作的動物》。它提到了一直迷惑我的問題,即我們為什麼要工作?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到底是該任勞任怨的工作,還是儘可能悠閒的生活?相信同樣的問題也困惑過周邊的大多人吧。
  • 《狗屁工作》大部分工作無意義、違反人性甚至危害社會|冰雹薦書
    在《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一書中,倫敦經濟學院的人類學家 David Graeber研究發現社會中毫無意義、甚至是有害的工作佔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這種狗屁工作到處都是,還在不斷膨脹。
  • 一份新工作談Offer時,除了談工資,還要談什麼?
    比如500,那剩餘的部分1000塊提成是如何考評的,考核標準是什麼,請她發給你看一看。對於新東家的Offer如何談工資,以及怎樣詢問並確定入職後的勞動合同基本要素,在我的《中國職場寶典4.0》中,不斷提及,大家可以多多總結,融會貫通。
  • 職場悖論:「高薪卻毫無意義」的工作,你願意做嗎?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有一份工作做起來感覺毫無意義,但高薪穩定,另一份工作做起來非常有意義,但收入微薄,你會怎麼選?本文作者揭示了這兩種工作背後的管理學理論,並為我們規劃職業道路提供了建議。
  • 知樂日記:新地球的生活與工作
    新地球的生活與工作就會下沉得更多,更深 更踏實地沉入地球實相 然後我還想談一談工作
  • 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當代人跳不出996的工作?
    工作真的比生命重要嗎? 之前小編看到過一個朋友發的朋友圈「字節和心臟只有一個能跳動」。雖說是開玩笑的,但是也反映了現在的大廠加班現象普遍。 那麼導致996加班的原因是什麼呢?
  • 《一日談》:生活和工作不是二元對立
    提出的問題甚至都沒有答案,但是生活就是不斷地追問,我們總是帶著問題活著,甚至我們的一部分意義就是追問的意義,這個過程是一個意義,提出的問題是另外一個意義。關於生活和工作二元對立的問題,一下子將我打到,提醒了我,我自己就在不斷地割裂自己的生活,每天嚮往的生活,可是我當時所嚮往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能回答我生活的意義的問題嗎?可能並不能。
  • 深陷繁忙工作之中?別怕,掌握方法,讓工作高效,讓生活取得平衡
    如果上班時間工作完成不了,那就不得不在公司加班,導致自己大量的下班時間被工作佔據,無法抽出時間去陪伴家人。那麼,家庭生活的和諧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工作效率低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工作,還會對我們的家庭生活產生負面的影響。
  • 【大咖談馬克思】他用一生踐行「為人類而工作」的偉大理想
    這些在馬克思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促使他終其一生都在為人類的幸福、為人類的解放而思考、而探索。馬克思把為人類工作這個崇高的理想與滿懷的激情,都落實到了刻苦的學習、深入的思考和筆耕不輟的寫作中。他在中學畢業之後,先後求學于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
  • 中國青年報整版關注:工作是為了快樂還是意義
    李猛(化名)是某中學語文老師,每天除了語文科目的事情,還有許多雜事,入職半年,越來越覺得工作沒有意思,想辭職考博。你也有與他們同樣的困惑嗎?曾幾何時,工作似乎是一件不需要懷疑的事情,每天上班,不管做什麼,數十年如一日,一直到退休。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方式更為多元,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網際網路衝擊著勞動的分工與合作,人事流動不斷加劇。工作對於個體的意義,亦不再像從前。
  • 什麼是微晶片?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微晶片這個詞。它似乎是一種高科技的產品,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有什麼作用呢?微晶片是一種比指甲蓋還小的東西。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晶片上面有許多細小的電子元件,也就是說,微晶片上面還有許許多多小的零件。這些元件比你的頭髮還要細幾百倍,所以你是不可能用眼睛看清它們的。
  • 夢見工作丟了是什麼意思 上班的人夢見工作丟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工作丟了是什麼意思 上班的人夢見工作丟了預示著什麼懷有身孕的人夢見丟工作,預示生女,與祖墳有關。談婚論嫁的人夢見丟工作,說明婚姻可成,但延期迎娶,吉慶。創業的人夢見丟工作,代表經營中阻礙多,成長慢,但是吉祥得利。
  • 宇宙工作體的共同特徵
    」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對工作體是什麼更是一無所知,完全是懵逼。 其實人類對宇宙都是這個狀態或是不懂裝懂。懵逼還裝逼是人類的普遍德性。人類專家認識宇宙靠的是什麼:蒙!所以人類認識宇宙的正確率也只能盲人摸象,聽天由命,摸到哪算哪了。所以人類鬧出了許多笑話。
  • 工作與生活的20個原則
    【生活的20個原則】 1、基本底線,不觸犯法律。 6、熱愛生活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提不起對生活的熱愛,那我們很難在這個世界有精力生存下去。所以平時除了規範自己,也要適當放縱自己,比如適當玩玩遊戲,適當和朋友嗨一下。
  • 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的人生,該怎麼理性對待?
    可一旦有重要工作,又不知道怎麼幹,有主管帶閒煩,沒主管帶感覺工作有壓力。這類現象往往是沒有正確認識職場發展階段決定的,玉帝哥以為在剛大學畢業時,如果把大學學習到的理論快速結合工作實際,創造價值是最重要的。因此畢業初的兩三年,牢記要把職場當做生活,快速的掌握職場技巧,專業技能將更有利於一聲的職業發展。
  • 高情商:什麼才叫「認真」工作
    這個問題在我讀完《學習之道》那本書之後,得到了準確的解釋:神經學家發現人類大腦有兩種思維模式,即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在專注模式下,你的各個腦區都將注意力集中到具體問題上,就像手電筒發出的集中光柱一樣,直接投射到具體目標,你會把關於這個問題的常規性內容都過一遍。在發散模式下,這個過程如同手電筒在照射遠方,雖然光強降低,卻更為分散。
  • 你的工作動力是什麼?
    上學的時候,老師問:你們的學習動力是什麼?是家庭、是成績...... 我們那時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上大學,考高分! 那你在工作中奮鬥的時候,你的動力是什麼呢?
  • RPA,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RPA,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它的原理到底又是什麼呢?、生活和休息都不會受到影響,實際上使用搶票插件並不是「加塞」的行為,它不是把後來的人提到前面,而是讓本來就排在前面的人不要錯失機會。
  • 引人深思的TED演講:什麼樣的工作才會有成就感?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演講題目:什麼樣的工作才會有成就感?演講簡介:你覺得自己的工作無聊嗎?你覺得自己像是工廠中永不停歇的齒輪嗎?薪水當然是我們日復一日工作的重要理由,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就只是為了賺錢,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理由?
  • 【生活物理】地震儀的工作原理.
    木椎倒下觸發了這個方向的一個槓桿,槓桿帶動這個方向的一個龍頭,龍頭就釋放了口中的木珠,從而指示了震中的方向。   地動儀不能判定震中的距離和大小。  現在的地震儀原理的解釋出現在《新概念英語》第四冊的一篇課文上。文章的題目為《記錄地震》。那麼,地震已是如何工作的呢?最粗糙的測試地震的方法是將不同高度的小圓柱體放在一個水平的平面上,當地震發生時,這些圓柱體會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