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中國官場誰最忙?
肯定不是老佛爺,也不是各位中堂大人,而是咱們的大清外交官,這老哥幾個不是在籤條約,就是在去籤條約的路上。晚清時期,中國籤了無數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歐洲列強幾乎輪流和中國發生關係。
可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非洲國家,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非洲弱國,一個非洲窮國,都曾經強迫滿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甚至還想在中國駐軍,這個國家就是剛果(金)。
這個事情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可是這僅在我們後人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確確實實發生了,這個條約全稱就是中剛天津專章!
不過這也符合咱大清朝雖遠必賠的人設!不過這個條約,貌似是中國政府和剛果籤訂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其實其實質是李鴻章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兩個老頭籤的約。
首先整個條約的籤約過程都是李鴻章一個人在操作,滿清政府慈禧太后都沒有參與,條約要生效,必須經過清政府和慈禧太后的點頭同意才行。結果,這個條約被老佛爺控制下的大清政府給否決了,壓根就沒有同意!所以這個條約,滿清政府根本就不承認。
那麼為什麼剛果和滿清政府籤條約,比利時國王還要插一腳呢?這事說來就話長了,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完成,各個國家野心暴漲,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陣刮分殖民地的熱潮。比利時雖然小,但是國王的野心卻很大,他們也決定在這股熱潮中分一杯羹。
野心勃勃的利奧波德二世決定向剛果河附近派出軍隊,建立屬於比利時的殖民地。可是沒想到他的建議,也和李鴻章籤的條約一樣,被比利時的議會給否了。利奧波德二世,人狠話不多,咱們自己幹!
於是國王出錢僱傭了軍隊,就這麼唱著軍歌,吃著巧克力,到了剛果河建立了據點。可是此時利奧波德二世遺憾地發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隻蜻蜓就是高盧雄雞法蘭西,他們已經將三色旗插在了剛果河的西岸。
比利時國王一看法國人,咱惹不起,二話不說掉頭派遣軍隊跑到東岸,插上了旗幟,聲稱剛果河東岸屬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請注意這裡的措辭,這裡不屬於比利時王國,而是屬於比利時國王,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利奧波德二世派遣軍的這種做法,惹毛了法國人,咱們德國人打不過,國旗和德國一個色的比利時,咱還打得過。就在這兩個歐洲殖民者即將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時候,老牌殖民者葡萄牙人站了出來。
葡萄牙說早在15世紀葡萄牙人就在這裡建立了據點,剛果河流域應該是葡萄牙人的據點。真可惜,此時的葡萄牙人早已經衰落,已經不是當年的世界帝國,根本沒有辦法和新興的小弟法國爭鋒。
但是葡萄牙人很聰明,懂得合縱連橫,找來了世界最大攪屎棍記錄保持者,拉偏架世界冠軍,資深不靠譜裁判英國人,葡萄牙人表示,只要老大哥幫助自己搞定剛果河,剛果河就是女王殿下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免費接待。
作為歐洲抬槓冠軍,英國人一看有便宜可佔,果斷出手表示支持葡萄牙。這會兒老法和利奧波德這倆老夥計慌了,法國人決定和利奧波德合作,這回找來了德國和美國,這一下子力量的天平又發生了變化。
法國和德國湊一塊是英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他們立即慫了,於是,德國首相俾斯麥出來提出咱們歐洲還是應該以和為貴,年輕人應該耗子尾汁!
於是一場和平的勝利的大會在柏林召開,由於幾大國各懷鬼胎,他們見不得同樣是大國的法國獨佔剛果,就搞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剛果河的東岸成立剛果自由國,元首是利奧波德二世,剛果自由國成為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財產,當然在名義上,他也是個獨立的國家。
可是佔了這塊地盤之後,利奧波德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黑奴貿易後遺症,大量的黑奴被販賣,使得該地區的勞動力極為匱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把目標投向了遠方的大清朝。
1887年,利奧波德二世以個人名義派遣使者到達中國,同時,比利時政府也為他背書,希望招募華工到剛果。結果滿清政府非常硬氣的回絕了,理由是剛果和咱們沒有條約關係。
可是利奧波德二世並不放棄,派遣餘式爾代表剛果自由國來中國勾兌,這位老兄花了無數心機之後,在天津和李鴻章籤訂的條約,內容規定中國與各國所籤訂的條約規定之人身財產與審理案件的權利剛果也得享有,第二條中國人民可以隨意遷往剛果。
可是沒想到的是,一向牢牢堅守雖遠必賠flag的滿清政府難得硬氣了一回,把李鴻章和他們籤訂的條約回絕了,利奧波德二世的美夢徹底破產!
所以說剛果確實和我國籤訂過不平等條約,但是所幸的是咱們政府沒有認可,條約也就沒有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