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2020-12-06 風雲漫記

我們知道,海關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主權的象徵,可是在晚清,海關總稅務司的職務,卻讓外國人把持了近半個世紀。

讓洋人來管理中國海關事務,對於清政府來說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清政府辦海關,必須要「邀請外國人幫辦」;另外,清政府四大海關,早已經千瘡百孔、腐爛透頂。

要想海關高效率運轉,提供持續不斷的稅金,給處於內憂外患中的晚清「續命」,只能聘請外國人!

01清海關官員:皇帝派我來,不就是讓我撈錢嗎?

1846年,清政府在上海黃浦江邊設「江海北關」(也稱「新關」),關署是中國衙門式的木構房屋。1853年被毀,1857年大體按原樣修復。

在風雨如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晚清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睜眼看世界,推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可是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才。

晚清缺乏專業人士的困境,也使英國人赫德擔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職務,能維持近半個世紀之久。此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個是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在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根據《天津條約》的規定,英法美三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籤訂《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等內容,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各通商口岸稅收統一辦理,中國邀請外國人幫辦。」這就讓西方列強把持海關提供了依據。

另外一個原因,當時的清朝海關已經腐爛透頂,海關官員除了巧立名目斂財,還和商人勾兌,少報貨物,中飽私囊。官員們都心照不宣的撈錢,誰好意思說誰呢?皇帝派我來,不就是讓我撈錢嗎?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根據《天津條約》的規定,英法美三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籤訂《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等內容,其中還有一條,就是「各通商口岸稅收統一辦理,中國邀請外國人幫辦。」

這個善後條約籤訂以後,清朝海關行政管理主要權力落入英國人手中長達半個世紀;罪惡的鴉片貿易正式合法化;中國的商業、手工業受到更為嚴重的打擊。海關自主權的喪失,是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標誌之一。

02 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

說起清朝的海關,我們先要了解明清時期的海禁情況,因為海禁不廢,也就沒有海關的存在了。

中國歷史上海禁的高峰期是在明清兩朝,明朝立國之後,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倭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海禁政策 。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商禁),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進貢除外)。明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只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著嘉靖年間倭寇之患的愈演愈烈,海禁政策更加嚴格。

到了隆慶年間,明朝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當時的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通道。

清朝立國之後,為了防範佔據在臺灣的鄭成功的反攻,就一直厲行閉關政策,主要意圖是隔絕大陸與臺灣鄭氏抗清力量的交往,並防範新的反清力量集聚在海上。

為了削弱、消滅鄭成功等抗清力量,順治十三年( 1656年)六月,清廷正式頒布「禁海令」,敕諭浙江、福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省督撫提鎮曰:「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有將一切糧食、貨物等項與逆賊貿易者,……不論官民,俱行奏聞正法,貨物入官,本犯家產盡給告發之人。該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盤詰擒輯,皆革職,從重治罪;地方保甲通同容隱,不行舉首,皆論死。」

然而,海禁實行五年未達到預期效果。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採納了黃梧的「遷界令」,強令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裡。遷界令措施對明鄭有一定打擊成效。不過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其後海盜盛行。

03 清朝四大海關的由來:粵海關成為西方貿易的唯一通道

明清兩代的通商口岸

18世紀前後,全球性的航海貿易勢不可擋的波及到了中國。一時間,富饒的清帝國引起了西方冒險者的垂涎,外國貿易商船紛至沓來,來華商船的利潤一般都可以達到200%以上,開往中國的船隻就意味著財富。面對勢不可擋的海上貿易狂潮,康熙皇帝審時度勢,決然解除了已經持續了300多年的海禁。

清朝解除海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1683年,已經剿滅了臺灣鄭氏集團。雖然解除了海禁,但是,清朝仍對海外貿易和國際交往嚴加限制,實行閉關政策。

康熙24(1685),清政府在廣州、漳州(廈門)、寧波、江南(上海)四處設立海關,稱為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這就是清朝四大海關的由來。

當時這四個沿海海關和陸地關均由清政府的戶部管理,所以又統稱「戶關」。四大海關的負責官員也稱「監督」。

1891年,清朝官員與外國人在北京合影。

在清初的沿海四關中,以粵海關最為重要。該關在監督之下設總口7處、小口50多處(類似今之分支關),遍及廣東沿海。自乾隆22年(1757)起,清政府限定廣州一處為外國商船來往口岸,其他三處海關雖仍存在,但只準本國商船出入港口,這種限制,對清朝出口貨絲、茶葉等都是不利的。

清朝設立海關並不是重在通商,只要內政外交有點風吹草動,就閉關鎖國了事,所以到鴉片戰爭爆發前,實際上只有廣州一口通商,粵海關成為西方貿易的唯一通道。

04清朝海關三任總稅務司,赫德掌控長達半個世紀

說起清朝海關,就不能不提到赫德,他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

1854年,英國人赫德來到中國後,先在香港擔任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署翻譯學員,後到寧波出任英國領事館助理翻譯。

在寧波工作了4年後,1858年3月,赫德前往廣州,在英國駐廣州領事館任領事巴夏禮的翻譯。1859年,赫德在兩廣總督勞崇光的邀請下,辭去領事官職務,擔任廣州粵海關副總稅務司,開啟了把持清朝海關的風雲歲月

在晚清,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下,清政府與列強籤訂的不平等條約,明確規定:海關「任憑總理大臣邀請英人幫辦稅務並嚴查漏稅」,海關總稅務司的職位長期由外國人把持。

安格聯:清朝第三任海關總稅務司

在赫德之前,是英國人李泰國,擔任海關總稅務司三年(1860~1863);赫德任職海關總稅務司半個世紀(1861~1911);在赫德之後,分別是英國人裴式楷代理和安格聯擔任,裴式楷就是赫德的妻弟、副總稅務司。

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辛亥革命爆發後15天,清朝稅務處上奏安格聯升補總稅務司,即刻奏旨「依議」。安格聯就成了繼李泰國赫德之後的第三任海關總稅務司。

有必要說明的是,英國人安格聯把持海關長達16年,這個時間段,是處於清末和民國交錯的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安格聯控制了海關稅款扣除海關行政經費和由關稅擔保的債賠款項後的餘款,不僅截奪了海關稅款收支權,控制「關餘」,還極力把海關勢力侵入中國的財政、金融等領域。

阻擋歷史發展的人物,終將走入歷史的塵埃。1927年1月,控制北京政府的軍閥易人,面臨南方革命形勢高漲的威脅,署理國務總理顧維鈞下令徵收2.5%的海關附加稅,安格聯因拒收附加稅被免職,後由英國人梅樂和正式接任總稅務司。

歷數清朝三任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任職時間最長,從1863年到1911年,共計任職48年,接近半個世紀。(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為何清朝的海關由外國人把持,李鴻章說出了理由,讓人感到慚愧
    眾所周知,海關是一個進出口事務最重要的部門,不管是進口還好,出口還好,都是需要經過海關檢驗方可進行的,然而在我國清朝末期,中國的海關竟然是外國人負責的,且海關部門的人清一色的都是英國人,而英國人也是把持著我們清朝海關半個世紀那麼久。
  • 清朝為何同意由外國人代管中國海關?中國人靠不住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出現了許多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的怪事——比如,外國人長期把持中國海關。清朝4任總稅務司,全部是清一色的英國人。英國人赫德,擔任總稅務司一職長達近半個世紀。
  • 清朝的全稱是什麼?起源居然與外國人有關,讓人尷尬
    清朝的全稱是什麼?起源居然與外國人有關,讓人尷尬文/周周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全境的中央政權。所以也稱滿清。對於中國擁有獨特的儒家正統文化,,較之對於少數民族成立的王朝都是存在很多疑問和不滿的。
  • 外國人看到蝙蝠躲都來不及,為何卻被清朝和日本天皇視作吉祥象徵
    蝙蝠紋,也是其中之一,蝙蝠這種夜行的生物,在一些西方國家裡,因為它們夜間覓食的習性,再加上西方國家一直所盛傳的蝙蝠即是吸血鬼的化身等傳說,讓蝙蝠在這些外國人的眼裡,一直都是黑暗邪惡的象徵。,凡是有出現吸血鬼的地方,必然會呼啦啦的出現一大堆的蝙蝠,所以這些外國人遠遠看到蝙蝠就會不由自主的避開,躲都來不及。
  • 一個外國人,改變了清朝,也改變了中國近代史
    而自秦始皇以來,在誰繼承皇位的事情上從來不會被誰左右,更不會被外國人幹預,可是到了清朝順治時期,關於誰繼任皇位的問題,就被一個外國人幹預了。這個外國人是位德國人,一個德國人竟然改變了中國王朝的進程,這個德國人侍奉國崇禎,順治,康熙三位帝王。這個外國人就是湯若望。
  • 300多年前西方人畫中的清朝各地,外國人眼中的清朝是這樣的
    這裡就是300多年前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城市面貌,通過這些300多年前的畫作,帶你去看看當時清朝各地的城市。圖片來自300年前的南京,應該是在南京城外的一片景象。下面這幾幅畫是由300多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使約翰·紐霍夫創作的,他在清朝境內旅行了兩年多,足跡遍及廣東、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和北京。JohnNewhoff用畫筆記錄了當時的許多城市的面貌。那時的清皇帝是順治皇帝,荷蘭東印度公司此行正是為了拜見順治,敲開清王朝的貿易大門。
  • 「什麼叫海關都不清楚」 周恩來點將孔原籌建海關總署
    舊中國海關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半殖民地性質。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國關稅自主權、海關行政管理權、關稅收支權,一直被外國人所控制。從全國最高海關機構「總稅務司」到各地海關稅務司,全都由外國人把持。中國海關門戶洞開,帝國主義利用攫取的權力大量地向我國輸入商品,收買廉價原料,使我國長期淪為半殖民地。二是半封建性質。
  • 清朝為什麼滅亡?
    清朝為什麼會覆滅? 要不是那天瀏覽《地理知識局》公眾號文章,推銷中國社科院出版的四大本「清朝為什麼會覆滅」圖書,激起自己的好奇心,我是不會思考這樣問題的。 向來一個政權的覆滅不外乎軍事、經濟、文化、內外政動蕩,引起的政治覆滅,清朝覆滅也不例外的。但是作為「三千年未有大變局」的清朝覆滅,還是有一些獨特覆滅的原因。
  • 「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為啥會被外國人恥笑?原因讓大家憤怒了
    「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為啥會被外國人恥笑?原因讓中國人都憤怒了在清朝的時候因為閉關鎖國這個政策,導致我國的國力越來越衰弱,在面對其他外國國家的侵犯的時候,根本就毫無反手之力。因此先下了很多喪國辱權的條約,就連清朝設立的旗幟,都被其他國家嘲笑。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剛開始我國也沒有設立旗幟這個傳統,但是後來在和其他國家接觸之後,發現其他國家的船隻上飄揚著自己國家的旗幟。於是清朝的大臣在商量之後,在曾國藩等重臣的表彰之下,選擇將「黃龍旗」作為清朝的標誌。
  • 外國人眼中的清朝是什麼樣的?原來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日本人是如此看待清朝的?難道清朝真的如此不堪?其實,在清朝強盛的時候,同樣有一群外國人來到過這片大陸,他們對這片土地稱讚不已。但是,隨著清朝的日漸沒落,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更是將所謂的「中央帝國」最後一塊遮羞布扯掉。
  • 在古代,外國人都怎麼叫中國?四個稱呼中唯有清朝的是負面稱呼
    於是從新疆西藏雲南等與這些國家接壤的地方或多或少會有民眾與他們打交道,再經由這些國家的人將當時的秦國宣揚出去,那慢慢就有了外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個印象,以及他們對中國的第一個稱呼「qin國」,他們也將當時的中國人叫「qin人」。這一個稱呼被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偉大的國家也慢慢在世界揚名。
  • 明明辦好籤證,為什麼入境時卻被海關拒?查得越來越嚴了!
    辦入境—美國   外國人獲得美國籤證,搭機抵美國國境,必須在最先著陸的機場辦理入境手續,即在機場接受移民官和海關官員的檢驗。前者檢查旅客來美資格,即是否可以入境;後者查驗旅客的行李是否應收關稅,或有違禁物品應予沒收。
  • 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639,閱讀時間:約7分鐘歷史提問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 清朝沒有「南京」,為何有《南京條約》?老外叫順口了
    1842年8月29日,鴉片戰爭結束,清朝戰敗,英國派出使者和清政府籤訂了《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是考試的重要考點,所以是要求背誦的。那問大家一個問題,《南京條約》為什麼要叫《南京條約》呢?
  • 清朝末期,為什麼百姓們對清朝政府不信任,甚至是坐視清廷滅亡
    清朝,在眾人眼裡就是因為內部統治腐敗,導致國力由盛轉衰的典型,當然如今的歷史書上也把其沒落崩解的推動要素歸咎在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上。但是話說來,清朝百姓作為清朝統治下的國民,清朝的覆滅對於老百姓來說不一定是好事,畢竟外患不斷情況下,清廷的覆滅反而會讓百姓們無依無靠,備受欺凌,為什麼在清朝將要滅亡的那幾十年裡,百姓起義不斷,未曾有百姓幫助清廷,坐視清廷崩塌呢?
  • 百年前西方人把清朝畫成這樣,來看看那時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吧
    在店鋪門口還有一個上門乞討的乞丐,圖中的清朝人髮型都是金錢鼠尾髮型,還是比價符合當時情況的,電視劇上我們常看到的清朝那樣的大辮子是清末才有的。圖中畫的是一欽差大臣前去某地視察饑荒,只見欽差衣著華麗,一副趾高氣的樣子。邊上的饑民衣衫襤褸的餓的皮包骨,饑民想去與欽差訴述饑荒被邊上的士兵給攔截。
  • 她是清朝女科學家,國人幾乎不知道,外國人非常追捧
    她是一位清朝的女科學家、文學家、醫生、詩人。雖然頭銜很多,但是國人卻這個名字十分的陌生,在國外卻享有很高知名度。下面這張圖片,《自然》雜誌為她寫的推特。那麼我們看看她在外國人眼裡的地位是怎麼樣的:'她被外國人稱為
  • 天花自古就有,為什麼清朝那麼嚴重?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範圍被人類消滅的唯一一個傳染病。在古代,得天花基本上等於判了死刑。但是有個特別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清朝的天花最為嚴重。那麼大家不禁有個疑問,為什麼清朝的天花會這麼嚴重呢?連皇親國戚都無法避免呢?為什麼別的朝代沒怎麼記載天花呢?這就要提及天花的傳播史了。
  • 熱點| 為什麼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統統都醜到辣眼睛?
    原標題:熱點| 為什麼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統統都醜到辣眼睛? 提到出國旅遊,還是去浪漫的西班牙,你想像中的酒店環境是怎樣的? 這樣? 我為什麼突然看不懂中文了?? 也就下面這個我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