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為什麼百姓們對清朝政府不信任,甚至是坐視清廷滅亡

2020-12-05 老將歷史

清朝,在眾人眼裡就是因為內部統治腐敗,導致國力由盛轉衰的典型,當然如今的歷史書上也把其沒落崩解的推動要素歸咎在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上。清朝出現末期的局面,一部分原因是當時天下百姓得知慈禧等人種種事跡,覺得罪有餘辜,另一部分原因是軍事力量確實太差,儲備資源無法抵抗他國入侵,上層「建築」腐朽,導致的下層腐敗,以至於清朝末期的社會一片混亂與黑暗,百姓民不聊生。

但是話說來,清朝百姓作為清朝統治下的國民,清朝的覆滅對於老百姓來說不一定是好事,畢竟外患不斷情況下,清廷的覆滅反而會讓百姓們無依無靠,備受欺凌,為什麼在清朝將要滅亡的那幾十年裡,百姓起義不斷,未曾有百姓幫助清廷,坐視清廷崩塌呢?

一、群眾親眼見證清政府的軟弱

清朝百姓們的心理變化,其實一直是應該去關注的歷史問題,一個群眾性整體的心理變化,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長治久安或者由盛轉衰。

清政府當時是自以為實力強大,因為沒有認識到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只對周邊國家有所了解,西方世界的工業革命、先進技術,在清政府眼中如同過眼雲煙,與他們好像沒有絲毫關係。

當晚期清政府,覺得自己正處於一個雍容華貴的位置,手底下還有一堆幹將,戰爭離他們還很遠,如此覺得的時候,已經宣布了清政府內部鬆懈的心理,導致崩潰加速。外邊世界的西方強國工業革命、技術革命正愁著沒地方施展,恰巧號稱自己海軍實力第一線的清軍,清廷在鴉片戰爭被當頭一棒打醒,總共出軍幾千人,最終被英軍以十換千打敗。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清政府看到西方世界的大炮、火器之後,一度以為是巫術,順便還找了個算命算八卦的,為清政府如何打敗海上的妖怪而做決策。

最終清政府按照大仙的意見,收集了一堆人類的排洩物,做成了炮彈,結果非但沒有把英軍擊倒,相反還被自己的無能蠢死,看到清政府如此的作戰方式,也讓英軍與西方列強啼笑皆非。

大概從百姓們口中得知清軍用排洩物作為攻擊手段,並且被以10換1000的方式擊敗,有一部分的百姓們覺得清朝是不是要遭受浩劫,如此不靠譜的清朝統治者,是不是會給百姓們帶來不幸,百姓們的心發生了第一次變動。

二.不斷地侵略與教訓,讓百姓們徹底麻木

為什麼老百姓們都不願意站在清政府的立場上想問題,最關鍵原因還是自己生活過得不容易,清朝末期據有關統計,當時的百姓們每個月的收入才一兩銀子,這個數字放在盛唐時期的匯率很可觀,一兩銀子等於4000塊錢,但是放在清朝時期,一兩銀子的價格也就是200塊錢左右,相當於一個農民一年就2000塊錢的收入。

此時的中國社會已經在鴉片戰爭後,不斷地被入侵,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讓清政府徹底認識到了實力與軍事的差距,在圓明園等一眾世界名貴的建築被毀,一眾珍貴財寶被奪走後,清政府才醒悟到閉關鎖國有多麼荒謬。

不斷地侵略與教訓,讓百姓們親眼目睹一個個入侵事件的爆發,心理也是對於清政府一次次慢慢不信任,那麼多次累積下來,就造就了後來的局面。後來的清朝百姓們恨不得清政府早早滅亡,讓這群欺壓他們的清政府管理人員受到應有的懲罰,怎麼可能會站在清政府的一面,替清廷出力呢?

當清政府因為割地賠款,把自己的銀兩虧空到,使用一系列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甚至用上了釐金制度來彌補財政損失後,迎來的就是不僅是官商們對於清政府有意見,受到加重賦稅摧殘的百姓們當然也不樂意,一系列事件最終讓百姓們的心漸漸遠離清政府,大清在百姓們都極力牴觸漠視下,後來就真的亡了。

相關焦點

  • 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僅僅是因為閉環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閉關鎖國不僅沒有滅亡清朝,反而延長了清朝的存在時間。接下來筆者將具體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清朝晚期中國人口大量增長,土地兼併日益嚴重,人地壓力已經到達臨界點,階級矛盾一觸即發,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一起比一次猛烈,而晚清官場腐敗成風又效率低下,這些所有的情況都和古代封建王朝末期非常類似。
  • 清朝為什麼滅亡?
    要不是那天瀏覽《地理知識局》公眾號文章,推銷中國社科院出版的四大本「清朝為什麼會覆滅」圖書,激起自己的好奇心,我是不會思考這樣問題的。 向來一個政權的覆滅不外乎軍事、經濟、文化、內外政動蕩,引起的政治覆滅,清朝覆滅也不例外的。但是作為「三千年未有大變局」的清朝覆滅,還是有一些獨特覆滅的原因。
  • 清朝早期埋下了什麼禍根?為什麼它註定滅亡?
    明末,大多百姓對明帝國已經有了牴觸心,對於飽受農民起義和明軍軍閥勢力的普通人來說,國家興亡並不如一頓飽飯重要,長期的戰爭讓權貴和百姓都渴望和平,厭戰情緒導致對明王朝本來就沒有多少留戀的百姓,幾乎拱手把天命送給了清朝統治者,起義軍在內外反動敵人的聯動打擊下迅速消亡後,清朝此刻成為了唯一可以恢復秩序的力量,雖然沒有舉國歡慶那麼誇張,但百姓看到了和平的曙光,然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為什麼太平天國打不過清朝?
    古代的農民起義,像劉邦、朱元璋等,哪個不是在初期毫不吝惜地大肆封賞,用財寶美女來蒙蔽將士們的雙眼,讓他們追隨效忠自己;而那些捨不得財物,不讓部下發財享受的,比如項羽、李密等,最後部下反而都紛紛出走,投靠他人。
  • 清朝滅亡後,工作人員打開了大清國庫,結果在場眾人傻眼了
    喜歡看歷史劇的小夥伴們,應該都聽過國庫一詞,沒錯,在封建王朝時期,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國庫,這些都是國家的財產,也是決定一個朝代繁榮昌盛的關鍵,就好比是乾隆時期,由於上一任雍正皇帝的勤勉,因此造就了清朝最為充足的國庫,因此交到乾隆手裡的時候,可謂是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乾隆整日出去遊玩,
  • 清朝滅亡前,發生了三件很詭異的事件,至今都很難解釋
    大家知道,在每一個朝代即將滅亡的時候,都會發生一些很詭異的事情,比如說六月飛雪等。當然了事情本身倒不是多麼的奇怪,但是我們要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在清朝即將滅亡的時候,也發生了一些讓人難以理解,很難琢磨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才是我們值得深思的。
  • 清廷滅亡後,兩萬禁衛軍何去何從?北洋政府準備怎麼處置他們?
    後成立北洋軍閥,與清政府形成敵對。而這支禁衛軍,也與清政府共命運,站在袁世凱的對立面。清朝禁衛軍由滿洲八旗組成,其中有親衛營、前鋒營、護軍營等。一部分貼身保衛皇帝的人身安全,一部分監督皇城的治安。隨著清朝的沒落,這支一直跟隨清廷的中央禁衛軍,在北洋政府的壓力下,他們的命運將何去何從呢?
  • 清朝滅亡以後,北洋政府如何處置那10萬囚犯?還有人居然不想出來
    1912年清朝滅亡的時候,除了皇帝下臺了,其實其他機構的領導,依舊原地待命,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明末清初多爾袞入關的時候,對明朝大臣們採取了一個政策,那就是照單全收,讓他們該做什麼官依舊做什麼官,因此迅速穩定了民心。相反李自成就對這幫人痛下殺手,所以他失敗了。
  •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有支百萬大軍突然失蹤,75年後才終於被人找到
    清政府滅亡的時候,還有上百萬殘兵敗將,他們後來都去了哪裡,仿佛突然消失了一樣,75年之後。他們終於被人找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清政府當年的殘兵敗將,居然去了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個地方。九龍城寨雖然位於香港,但實際上港英政府卻沒有辦法控制,其主權仍在中國手裡。話是如此,可是沒有人對九龍城寨進行監管,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這個地方長期以來,一直都是無政府狀態,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從上個世紀開始,這個地方就已經成了犯罪分子的避風港,很多在香港境內觸犯法律的人,都逃到了這個地方。
  • 大清滅亡後,清朝的九位末代總督,最後下場如何?大部分結局還好
    清朝末年,有句著名的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句話不但揭示了大清朝的結局,而且預示了大清朝封疆大吏們的命運。清朝的總督,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按照清制,清朝共設置有十一大總督。
  • 清朝滅亡後,100萬的八旗軍都去了哪裡?其中一支保留到了1993年
    三支八旗軍,也是大清的主要依仗,由於滿洲的世襲制度,八旗軍的子嗣世爵位,而且他們不能離開封地,加上清政府每月對八旗子弟都有補貼,這些八旗後裔開始變得無所事事,每天都是吃喝玩樂。 不過隨著西方列強入侵,清廷也不能依靠一支湘軍,在洋務運動的興起下,為了重振八旗,清廷改善了裝備西方武器的神機營,這支神機營在多次改造和訓練下,達到40萬人,加上擴建的海軍和陸軍,兵力高達數百萬。
  • 她見過慈禧洗澡,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那可是清朝實權派的老大啊,她可是清末的實際統治者,可以說她一發怒誰人不怕?連光緒帝都是她廢立的,你說厲不厲害?然而,就有這樣一個人,她見過慈禧洗澡,當著慈禧太后的面,辱罵她是老寡婦,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 為什麼有那麼大號召力,讓清朝如芒刺在背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由於中國曆朝歷代受到皇漢思想的影響,導致當時的官員和人們都不能接受來自關外的女真人來統治中國,因此,在清朝的前期和中期發生了很多反對清朝統治的起義,讓清朝統治者應接不暇,甚至到了清朝末年,孫中山起義還打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 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
    大家好,這裡是「歷史自習室tv」,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多了幾分民間的情趣,如果說滿朝的官員是大清朝天空裡的一群星星,那麼紀曉嵐就堪稱是星星裡的月亮,他不恃寵而驕,而是無論逆境順境,都忠心耿耿,為大清朝盡心盡力,毫無怨言,他是乾隆欽點的《四庫全書》策劃兼總編輯,在為乾隆效忠的時候,他的每一天都極具分量,言談舉止間的分寸尺度,拿捏得也是恰到好處,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另外一個原因,當時的清朝海關已經腐爛透頂,海關官員除了巧立名目斂財,還和商人勾兌,少報貨物,中飽私囊。官員們都心照不宣的撈錢,誰好意思說誰呢?皇帝派我來,不就是讓我撈錢嗎?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採納了黃梧的「遷界令」,強令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裡。遷界令措施對明鄭有一定打擊成效。不過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其後海盜盛行。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其實王朝的沒落,昏君也許是其中一個因素,但還真不一定是決定性因素,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朝代,皇帝們沒有過一位昏君,但這個王朝總共也就存活了200多年,它就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有人會問,為什麼清朝沒有昏君,也不過才200的多年的歷史,這是為什麼呢?
  • 清朝滅亡後,漂亮的宮女為何沒人願意娶,有一點原因難以忍受!
    無能的清政府不但沒有抵禦住列強的侵略和瓜分,還對內打壓起義勢力,鼓勵民間種植罌粟等,加快了自己走向滅亡的速度。1912年,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清朝覆滅。常常看古裝劇的朋友肯定知道,為了讓皇宮裡的皇族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很多人都會為他們提供服務。這其中就包括了宮女,清朝也不例外。
  • 1912年清朝滅亡,《辛丑條約》4.5億兩的巨額賠款,真的還清了嗎?
    我們都知道清朝史是一部屈辱史。八國聯軍侵華前,清朝統治者過於自負,向侵略者宣戰,沒曾想,我們根本不是敵人的對手,只好委曲求全的向侵略者求和。 侵略者本來就是看上了中國這塊肥肉,怎麼可能輕易鬆口,便乘機和清朝政府在1901年籤下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但是在這次戰爭中,有一個很奇怪的點,那就是明顯體現出了,英國對我國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國對世界一點都不了解,為什麼英國會對我國如此了解?其實我國一點都不了解世界,這一點很好解釋,因為我國長期都處在閉關鎖國之中。
  • 若不籤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如何發展?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此戰後,大清朝的腐朽無能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前後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沒能富國強兵。列強本來以為清朝已經崛起,沒想到這4萬萬人的大帝國還是那麼不堪一擊。於是,西方列強再次雲集東亞,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