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歷史轉折性事件,因為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徹底打開,把對中國還盲目自信樂觀的一群統治者,徹底打醒。這場戰爭也讓中國不得不從國外吸收新的文化和知識,這才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中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
但是在這次戰爭中,有一個很奇怪的點,那就是明顯體現出了,英國對我國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國對世界一點都不了解,為什麼英國會對我國如此了解?
其實我國一點都不了解世界,這一點很好解釋,因為我國長期都處在閉關鎖國之中。這樣的情況使我國「不問世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我們才會產生當英國打進來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其實清朝是有好幾次機會學習外面的技術和制度的,歷史給過清王朝機會,可是清王朝都完美地避開了而已。當年馬戛爾尼使團就曾經出使清朝,見過乾隆皇帝。但是乾隆皇帝太自大了,一點都不想要了解新式的東西。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前,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之前就曾經和英國人打過交道,對英國也有所了解,虎門銷煙之後甚至在廣州加固了炮臺。但是也就是僅此而已。
而相比於清朝的無知,英國雖然已經是當時世界唯一一個工業強國,也是唯一一個海軍超級大國,但是卻和清朝的態度完全不同。在自己已經擁有這樣的實力的時候,英國依然對中國的情況表現出了極大的情報重視,在搜集情報方面更是堪稱跨時代的情報優勢。
英國的情報來源十分廣泛,當時各地的清人為英國提供了大量情報,比如英國在浙江的情報負責人郭士立就通過內奸陳秉均來收集情報,情報內容非常詳細,包括清朝各地駐軍的人數年齡姓名住址,還有清朝的明哨暗哨和炮臺的編制配備等等。甚至連清朝士兵的具體姓名和體貌特徵都有,可以說是非常的嚴謹。
同時,英國人還利用各地的傳教士進行偵查,這些傳教士們都充當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特聘間諜,對整個清廷的情報進行搜集,利用職務之便以救治病人為藉口到處搜集情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情報關係網,對於清朝的調查極為深入和細緻。
最後,當時英國的軍艦也日常進入廣州等地進行探查。1832年2月26日直到9月5日,英國軍艦阿美士德號對於廣州進行了深入軍事偵查。
相比於清朝對於英國火力的極度無知,這種情報堪稱是「知己知彼」,清朝安能不敗?
情報戰懸殊的結果就是雙方的判斷產生了天壤之別,英國意識到擁有龐大疆域的清朝其實是不堪一擊,清朝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產生各種弱智判斷。可以說,清朝的戰敗早在戰前情報戰就已經決定了,而情報戰的勝敗因素,不僅值得我們深思,更值得我們警惕。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