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2020-12-06 子曰小娘子

鴉片戰爭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歷史轉折性事件,因為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徹底打開,把對中國還盲目自信樂觀的一群統治者,徹底打醒。這場戰爭也讓中國不得不從國外吸收新的文化和知識,這才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中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

但是在這次戰爭中,有一個很奇怪的點,那就是明顯體現出了,英國對我國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國對世界一點都不了解,為什麼英國會對我國如此了解?

其實我國一點都不了解世界,這一點很好解釋,因為我國長期都處在閉關鎖國之中。這樣的情況使我國「不問世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我們才會產生當英國打進來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其實清朝是有好幾次機會學習外面的技術和制度的,歷史給過清王朝機會,可是清王朝都完美地避開了而已。當年馬戛爾尼使團就曾經出使清朝,見過乾隆皇帝。但是乾隆皇帝太自大了,一點都不想要了解新式的東西。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前,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之前就曾經和英國人打過交道,對英國也有所了解,虎門銷煙之後甚至在廣州加固了炮臺。但是也就是僅此而已。

而相比於清朝的無知,英國雖然已經是當時世界唯一一個工業強國,也是唯一一個海軍超級大國,但是卻和清朝的態度完全不同。在自己已經擁有這樣的實力的時候,英國依然對中國的情況表現出了極大的情報重視,在搜集情報方面更是堪稱跨時代的情報優勢。

英國的情報來源十分廣泛,當時各地的清人為英國提供了大量情報,比如英國在浙江的情報負責人郭士立就通過內奸陳秉均來收集情報,情報內容非常詳細,包括清朝各地駐軍的人數年齡姓名住址,還有清朝的明哨暗哨和炮臺的編制配備等等。甚至連清朝士兵的具體姓名和體貌特徵都有,可以說是非常的嚴謹。

同時,英國人還利用各地的傳教士進行偵查,這些傳教士們都充當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特聘間諜,對整個清廷的情報進行搜集,利用職務之便以救治病人為藉口到處搜集情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情報關係網,對於清朝的調查極為深入和細緻。

最後,當時英國的軍艦也日常進入廣州等地進行探查。1832年2月26日直到9月5日,英國軍艦阿美士德號對於廣州進行了深入軍事偵查。

相比於清朝對於英國火力的極度無知,這種情報堪稱是「知己知彼」,清朝安能不敗?

情報戰懸殊的結果就是雙方的判斷產生了天壤之別,英國意識到擁有龐大疆域的清朝其實是不堪一擊,清朝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產生各種弱智判斷。可以說,清朝的戰敗早在戰前情報戰就已經決定了,而情報戰的勝敗因素,不僅值得我們深思,更值得我們警惕。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清朝沒有「南京」,為何有《南京條約》?老外叫順口了
    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對於鴉片戰爭的結果是這麼敘述的。1842年8月29日,鴉片戰爭結束,清朝戰敗,英國派出使者和清政府籤訂了《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是考試的重要考點,所以是要求背誦的。那問大家一個問題,《南京條約》為什麼要叫《南京條約》呢?
  • 清朝為何同意由外國人代管中國海關?中國人靠不住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出現了許多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的怪事——比如,外國人長期把持中國海關。清朝4任總稅務司,全部是清一色的英國人。英國人赫德,擔任總稅務司一職長達近半個世紀。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在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根據《天津條約》的規定,英法美三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籤訂《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等內容,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各通商口岸稅收統一辦理,中國邀請外國人幫辦。」這就讓西方列強把持海關提供了依據。另外一個原因,當時的清朝海關已經腐爛透頂,海關官員除了巧立名目斂財,還和商人勾兌,少報貨物,中飽私囊。
  • 清朝護照什麼樣?國家雖然孱弱,但護照上的字依然振奮人心
    縱然是比西方列強弱,我國人民出國還是會受到保護的,看看清朝的護照就能看出來,上面的27個字非常硬氣。曾經,清朝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康熙、雍正年間。後來,隨著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清朝慢慢陷入了頹勢。隨著清朝代替了明朝的統治,一些明朝的政策也沿用了,其中就包括這一政策。清朝前中期沒有用,因為根本不存在外患的問題,後來隨著問題出現,這一政策才實施。具體來說,閉關鎖國政策一直在,只是清朝一直沒有用。
  • 看過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究竟有多愚昧
    此外,也曾經有傳教士來到明朝,隨後明朝人繪製了一幅中國版的地圖,看到這張地圖時,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有多愚昧。 清王朝距離我們的年代很近,因此有較多的史料存在,有利於我們研究這個朝代。了解清王朝的人都知道,清朝有「康乾盛世」,這時的國力強盛,可此後清朝卻由於不與外界交流,慢慢開始走了下坡路,直到最終被西方人打開了國門,一步步受制於人。
  • 1776年:英國發明蒸汽機 美國發布獨立宣言 清朝焚毀書籍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反映清朝末年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的劇烈轉型、陣痛。其實,清朝所面臨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早就在全世界開始了。只不過,那時候的清朝,還沉浸於所謂的「康乾盛世」而不自知。今天,我們不妨截取一小段世界近代歷史的橫截面,看一看在同一個年代裡,全世界在幹什麼,中國又在幹什麼。
  • 八千斤重炮竟打不過英國一桿槍,清朝重炮實在是火炮中的恥辱!
    明朝末期,中國從西方引進了紅夷大炮,到了清朝被改名「紅衣大炮」,這種炮在清朝一直都在造,名字越來越好聽,什麼「神威大將軍」「神武大將軍」,重量越來越重,什麼八千斤炮,一萬斤炮,可火炮的性能卻一代不如一代。清軍入關後,以紅衣大炮破潼關,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即把炮口瞄向偏安一隅的南明。揚州之戰,攻守雙方都動用了火炮。
  • 外國人眼中的清朝是什麼樣的?原來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這個被問到的中國人,尷尬地說:「這是前朝秀才的衣服樣式。當今衣冠都已經改制,前朝服式,我等百姓絕不敢留藏,所以,我們只在戲院見過各朝代的服裝。」這個故事讀罷,令人唏噓不已。日本人是如此看待清朝的?難道清朝真的如此不堪?其實,在清朝強盛的時候,同樣有一群外國人來到過這片大陸,他們對這片土地稱讚不已。但是,隨著清朝的日漸沒落,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更是將所謂的「中央帝國」最後一塊遮羞布扯掉。
  • 清朝為什麼滅亡?
    要不是那天瀏覽《地理知識局》公眾號文章,推銷中國社科院出版的四大本「清朝為什麼會覆滅」圖書,激起自己的好奇心,我是不會思考這樣問題的。 向來一個政權的覆滅不外乎軍事、經濟、文化、內外政動蕩,引起的政治覆滅,清朝覆滅也不例外的。但是作為「三千年未有大變局」的清朝覆滅,還是有一些獨特覆滅的原因。
  • 為何清朝的海關由外國人把持,李鴻章說出了理由,讓人感到慚愧
    眾所周知,海關是一個進出口事務最重要的部門,不管是進口還好,出口還好,都是需要經過海關檢驗方可進行的,然而在我國清朝末期,中國的海關竟然是外國人負責的,且海關部門的人清一色的都是英國人,而英國人也是把持著我們清朝海關半個世紀那麼久。
  •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有很多人認為,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軍隊武器落後,而英國和法國侵略軍則依靠著堅船利炮,以及先進的滑膛槍取得了勝利。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中,給蒙昧的清朝官員和軍隊極大震撼的不是英軍的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很多清軍臨死前也沒搞明白為何拼刺刀耍冷兵器也打不過英軍,沒搞明白那種恐怖的火箭是何方神聖。
  • 九龍城寨:香港唯一沒被英國控制的土地,真的有清軍一直駐守嗎
    鴉片戰爭嘉慶十五年(1810年),清朝為了防禦海盜,在當地修築九龍寨炮臺。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朝的大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戰敗,被迫同英國籤署《南京條約》,將廣州府新安縣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英國在香港修建維多利亞城,試圖將其打造為入侵清朝的殖民據點。九龍寨炮臺與維多利亞城隔海相望,戰略位置大為提升。道光二十五年(1847年),清朝為了阻止英國的進一步入侵,對九龍寨炮臺進行擴建。
  • 蒸汽與人力的對決:鴉片戰爭中的英軍蒸汽輪船VS清軍車輪船
    不止一個英國人這麼認為。事實也的確如此。1840年夏天,當英軍入侵舟山時,在寧波軍營監製軍械的龔振麟奉命前往甬東。這次出差讓他見到了以筒貯火,以輪擊水的英國蒸汽船。雖然此時龔振麟對蒸汽機一竅不通,整個大清朝也幾乎找不出能造蒸汽機的臣民,但出沒波濤,維意所適的蒸汽明輪船深深地吸引了龔振麟。他認為即使沒了火的力量,只靠明輪裝置也能帶來強大的動力,於是一個想法在他腦中成形。
  • 英國送給乾隆3個「壽禮」,如果乾隆不當成垃圾,中國早就成為強國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國以虎門銷煙為藉口,發兵侵略清朝。道光皇帝知道後,急忙派兵抵禦,可是清軍遠不是英軍的對手,最終清朝戰敗,史稱「鴉片戰爭」。 道光年間的清朝已經遠遠落後世界,這也是戰敗的原因之一。其實鴉片戰爭本可以打贏的,清朝也本可以成為世界強國,只是改變清朝國運的機會被乾隆白白浪費了。
  • 金字塔內挖出16具清朝人遺骸,背後到底隱藏著一段怎麼樣的歷史?
    16具清朝人的遺骸,有一段令人落淚的悲壯歷史 清朝時期由於統治階級實行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導致國力日漸衰弱,同一時期的西方列強則進行了強國的工業革命,中西方的差距也被越拉越大。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人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朝的國門。這個閉關鎖國的清朝,被迫向世界敞開懷抱,等待著清廷的是世界列強對他一次又一次的凌辱。
  • 百年前西方人把清朝畫成這樣,來看看那時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吧
    圖中畫的是一個帽子店,店裡擺設了各種式樣的帽子,可謂是品種繁多啊,櫃檯前還有顧客在和掌柜討價還價,店鋪的另一邊還配有專門的沏茶小二給客人沏茶倒水,這家店鋪的服務是夠可以的。在店鋪門口還有一個上門乞討的乞丐,圖中的清朝人髮型都是金錢鼠尾髮型,還是比價符合當時情況的,電視劇上我們常看到的清朝那樣的大辮子是清末才有的。
  • 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僅僅是因為閉環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閉關鎖國不僅沒有滅亡清朝,反而延長了清朝的存在時間。接下來筆者將具體分析清朝滅亡的原因。清朝無法逃脫傳統王朝的更迭周期清朝從本質上講是跟中國傳統王朝是一樣性質的,以小農經濟為基礎,以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治全國,代表封建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而事實上所有類似清朝的王朝從秦漢到唐宋元明,沒有一個逃得了滅亡的命運,清朝又怎麼能逃得了。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明白,清朝統治者愚昧到了什麼地步
    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詳盡地闡述了清朝滅亡的原因,統治者的無知無疑佔據了首要地位,空口無憑,我們僅需要看看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就會明白當時清朝統治者愚昧到了何種地步。
  • 清朝末期,為什麼百姓們對清朝政府不信任,甚至是坐視清廷滅亡
    清朝出現末期的局面,一部分原因是當時天下百姓得知慈禧等人種種事跡,覺得罪有餘辜,另一部分原因是軍事力量確實太差,儲備資源無法抵抗他國入侵,上層「建築」腐朽,導致的下層腐敗,以至於清朝末期的社會一片混亂與黑暗,百姓民不聊生。
  • 清朝男子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女子:臭氣燻天,噁心到吃不下飯
    清朝人以留長辮為榮,從留髮開始就不曾剪過,然而頭髮越長就越難清洗,拖著那麼長鞭子的清朝人,他們的辮子幾個月不洗都是有可能的,曾經有一個英國女子就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到,當清朝人解開辮子的時候,當場吐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