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就是300多年前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城市面貌,通過這些300多年前的畫作,帶你去看看當時清朝各地的城市。圖片來自300年前的南京,應該是在南京城外的一片景象。
下面這幾幅畫是由300多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使約翰·紐霍夫創作的,他在清朝境內旅行了兩年多,足跡遍及廣東、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和北京。JohnNewhoff用畫筆記錄了當時的許多城市的面貌。
那時的清皇帝是順治皇帝,荷蘭東印度公司此行正是為了拜見順治,敲開清王朝的貿易大門。約翰.紐霍夫筆下的安徽安慶,這是一個沿長江而建的城市,畫中高聳的塔應該是安慶的風塔。
在廣州,我是約翰·紐霍夫。當 JohnNewhoff坐著一艘船從珠江裡遠眺廣州城時,應該看到了這種景象。你看這橫跨珠江的船隻,就能看到當時廣州的繁華景象。
約翰·紐霍夫的畫作並非寫實,他的畫作與實際仍有一定的差別,但也可窺見當時清朝城市的大致面貌。圖片來自於約翰·紐霍夫300多年前筆下的江西贛州。圖中的古塔是贛州慈雲塔嗎?
這裡是300多年前的約翰·紐霍夫南京報恩寺的琉璃塔,記得約翰.紐霍夫和其他人看到這座塔時也是如此。這讓我感到震驚的不僅僅是這座塔的高度,還有它的精巧。塔高78.2米,塔身通體為琉璃燒制,塔內外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居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首。遺憾的是原塔在1856年太平天國戰爭中被毀。
在天津,這是約翰·紐霍夫的作品。1665年回荷蘭後,約翰·紐霍夫出版了他在清朝的繪畫遊記,這使西方人第一次對中國有了如此直觀地了解,這一系列作品在歐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到了19世紀40年代,約翰·紐霍夫的遊記和插圖仍然是歐洲人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