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生物學家聶璜,畫下300多種生物,畫中"人魚"顛覆認知

2020-09-17 韓少論古今

海錯圖

在人們的印象中,海洋一直是非常神秘的存在,就好像是未知的深淵,只是窺探到它的表面,勘測不到它的最深處。藏於深海的生物們更是神秘莫測,哪怕是在科技與生物學如此發達的現在,也依舊會發現一些無法解釋、無法識別出來的生物。

可實際上,早在三百多年前,&34;這一概念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出現了生物學家——聶璜。同時,他還是一位畫家,繪製了《海錯圖》,裡面記載了三百多種生物,其中不乏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甚至還描繪了至今從未見過的&34;,那麼他所描繪的究竟是真是假?

有關聶璜的記載太少,只能根據已知的消息來推斷

聶璜,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字存庵,出生於杭州府上,畫有著名的《海錯圖》,主要活動在康熙時期。除此之外,再也查詢不到有關於他生平的任何一件事。但是每個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自己性格、經歷、感情等等的折射,所以可以通過他的作品和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來猜想一下他生平的大概輪廓。

海錯圖

先推測一下聶璜的家境背景,他既然能畫出《海錯圖》,畫的非常有趣生動並且還配有文字注釋,可見他應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極有可能家境條件是很不錯的,不然一個沒學習過的人,怎麼可能會畫出這樣栩栩如生和做文字注釋呢?

因為《海錯圖》裡面記錄了不少的海濱植物,所以聶璜很有可能經常看見別人垂釣,或者是家裡人喜歡垂釣,所以才會對那些魚、蝦、螃蟹之類的生物這麼感興趣。而且《海錯圖》中記錄了三百多種生物,說明聶璜遊歷了許多地方,這又側面說明了聶璜的家境不錯,不然他沒有足夠多的財富支持他走了那麼多地方。

海錯圖

至於為什麼聶璜會遊歷四方呢?估計是因為當時處於康熙時期,西方文化已經漸漸流傳到中國,不少傳教士都進入了中國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聶璜應該是聽了那些傳教士說的西方傳聞,以及看了一些西方書籍,對海洋裡的生物產生了好奇心,才開始四處遊歷,觀察各種生物。

再來推測一下,聶璜的性格會是什麼樣呢?從他為了完成《海錯圖》,不怕辛苦的遊遍中國沿海所有地區,就可以知道他是對待自己夢想,自己作品非常認真的人;又通過他整部作品誇張風趣,且結合著西洋畫風的繪畫特點,能夠發現他這個人是非常鮮活的,且對世界充滿了浪漫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海錯圖

由此還可以推測出來,聶璜有很大的可能性沒有入仕。因為從《海錯圖》的內容來看,聶璜曾經雲遊過貴州、湖北、天津等地,尤其是在中國的南方停留了很長時間,仔細觀察了不同的生存環境下生物的特徵、習性等等,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完成。所以聶璜入朝為官的可能性很小,畢竟沒有一個朝廷會任由一個官員只是到處遊玩,而他自由浪漫的性格也不適合官場。

雖然上面的結論都是推測,但都是可以說得通的。而聶璜所繪的《海錯圖》,可是深受清朝歷代皇帝的喜歡。想必有不少人也十分好奇裡面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樣的,不如一起來看一看吧。

海錯圖

《海錯圖》所包含生物種類眾多,書中記述多有誇張

根據資料記載,《海錯圖》記錄了三百多種不同生物,還記載了一些植物,共有四冊。前三冊現如今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最後一冊則存放於臺北的博物館。每一冊的內容都有所不同,所繪的都是聶璜遊歷了全國各地後,或是自己親眼所見,或是他聽到過的一些傳聞中的生物,他還貼心的在旁邊寫下了文字注釋。

第一冊,有聶璜自己書寫的《海錯圖序》、《觀海贊》等文章,裡面主要描述的是魚虎、河豚、帶魚、海蛇等海洋魚類;第二冊則是描繪了鯊魚類,比如青頭鯊、劍鯊等等;第三冊則主要描述了海鵝、海雞、金絲燕等等;第四冊則是描繪了紅螺、巨螺、白貝、雲紋貝等生物。

海錯圖

聶璜所繪的《海錯圖序》筆觸細膩豔麗,內容非常豐富,且姿態迥異。比如收入第二冊中的鮫鯊,其形態就非常的威風凜凜,聶璜在旁邊的注釋是&34;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34;一直都是&34;的象徵,所以也算是事實了。

不過聶璜也有描繪憨態可掬的小魚,小蟹,比如在第一冊中收錄的&34;;也收錄了一些奇怪神秘的生物,比如頭生雙角的潛牛&34;;也有巨大的&34;等等。

海錯圖

這些或是有真憑實據,或者更多是來源於聶璜自己想像的海洋生物,通過他出色的畫功,生動形象的躍然於紙上,令人對神秘的海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海錯圖》不止是有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圖,也有聶璜對每一種生物、植物的細微觀察後的詳細描述,像是生物產地、習性、外貌特徵、坊間傳說等等。

聶璜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文字,將他幾十年親身觀察生活的所有感受,還有自己淵博的知識,嫻熟高超的繪畫手法結合在一起,創作了這一部具有極高價值的藝術作品。獲得了乾隆的欣賞與喜愛,甚至命人在《海錯圖》上印上了&34;、&34;等璽印,表達了對這部書的喜愛之情。

海錯圖

聶璜畫出了至今無人見過的&34;

實際上,中國古代的畫家大多偏愛梅蘭竹菊、人物、山水,並在上面獲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將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創作這部全是描繪海洋生物的畫家,可謂是少之又少。但是聶璜卻是屬於這樣的一名民間畫師。

聶璜的畫風屬於中西洋風格的碰撞,筆觸細膩,色彩豔麗,但是畫出來的形象卻比較誇張,有點像&34;。而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畫風,是因為他不止查閱了中國的各種文獻,也關注了海外學者的漢文著述,像是泰西國的《異魚圖》、艾儒略的《職方外紀》等等,這些東可以從《海錯圖》對於一些海洋生物的注釋中得以證實。

海錯圖

正是因為如此,聶璜才可以將中西文化中不斷被提及的&34;畫在紙面上。&34;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現代的世界,都是極具神話色彩的生物。而根據一旁的注釋來看,聶璜應該是根據著艾儒略的《職方外紀》中&34;與&34;的記載,描繪出來的。

&34;被畫在《海錯圖》的第一冊中&34;

海錯圖

看聶璜所繪的&34;形象,是不是覺得跟自己想像中的&34;完全不同,覺得顛覆了它在自己心中的美麗神秘的形象。本來認為&34;是像童話或者電影中那種&34;的形象,卻沒有想到聶璜畫出的&34;這麼奇怪,留著地中海髮型,長著豬尾巴,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但其實,&34;本身就只是生存於神話傳說中,它的真實模樣都是傳聞,從來沒有人親眼見證過它的存在。因此&34;究竟是什麼模樣,全憑各人想像,若是你認為《海錯圖》中的形象是你所能相信的,也是沒錯的。因為只有等到&34;這種生物被科學證明出來其存在,眾人才可以得知&34;真正的模樣。

相關焦點

  • 清朝生物學家聶璜,畫下300多種生物,畫中「人魚」顛覆認知
    藏於深海的生物們更是神秘莫測,哪怕是在科技與生物學如此發達的現在,也依舊會發現一些無法解釋、無法識別出來的生物。可實際上,早在三百多年前,"生物"這一概念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出現了生物學家——聶璜。同時,他還是一位畫家,繪製了《海錯圖》,裡面記載了三百多種生物,其中不乏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甚至還描繪了至今從未見過的"人魚",那麼他所描繪的究竟是真是假?
  • 清朝海洋生物繪本,畫下人魚等300多種生物,如今被批"打假"
    對於沒見過的也會翻閱西方書籍參考,找不到記載也會詢問當地漁民,以此來驗證書中的真偽,最後再把自己收集到的魚蝦蟹等海洋品種畫了下來,並加以注釋。聶璜用了大概四十年的時間,用細膩的作畫和文字描繪了多種海洋生物和植物完成了一本海洋生物書籍,也在書中加入了自己親耳所聞的奇聞異事和風土人情,每個物種都會配以一首趣味的贊詩作為小結。
  • 清朝海洋生物繪本,畫下人魚等300多種生物,如今被批「打假」
    經過張辰亮的實地考察、推理鑑定後,立即批判了《海錯圖》中有很多"不靠譜"的內容。被他"打假"的這本奇葩《海錯圖》的作者,竟出自古代民間一位普通人——聶璜。01、不是畫家卻懷著出版書的夢說聶璜普通,是因為他不是有名的畫家,也不是生物學家。
  • 故宮一本怪異海洋圖冊,畫中生物像是「外星人」,網友:太奇妙了
    引言:這是一本令乾隆皇帝愛不忍釋的圖冊,也是一本令生物學家都難以捉摸的圖冊,它畫出古人對海洋生物的認知,被譽為故宮的海洋世界,成為了繼《山海經》之後,再次橫空出世的一本傳奇畫冊,名為《海錯圖》。在國畫中,我們時常能聽到花鳥畫、山水畫,但很少能聽聞海洋生物圖,古人很喜歡用繪畫的方式來記載自然萬物,但卻很少出現海洋生物,其實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海洋生物的了解少之甚少,以至於在清朝時期,一位收藏天下奇珍異寶的皇帝,都對海洋充滿了好奇心。
  • 故宮裡藏著一本怪書,畫了300多種怪物,還有一條美人魚
    但是,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藝術藏品中,卻有一本圖冊最是奇怪,一如標題所言,它居然畫了300多種怪物。最讓人震驚的是,裡頭還畫了一條美人魚。到底怎麼回事?下面繼續。而這部圖冊,所畫的內容全都是海洋生物,因此稱為《海錯圖》。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尤其是到了滿清時期,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確實不多,尤其是海洋學方面的知識,更是短板。因此,這部《海錯圖》夾在成堆的古玩字畫裡頭,就顯得十分另類。但是, 這部圖冊記載的物種生物,卻十分奇怪。我們先來簡單地介紹下這部圖冊。
  • 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
    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三卷著名的圖譜,該圖譜共記錄、描繪了300多種稀奇古怪的生物,是一本動植物繪畫兼生物學風格的奇書。創作這套圖譜的作者名叫「聶璜」,是康熙年間的一位民間畫家,此人不僅善於丹青妙筆,而且是一位早期的海洋生物學者。
  • 揭秘清代奇書《海錯圖》:傳說中的人魚到底長啥樣?
    中信出版集團供圖  它的作者叫聶璜,原本是清代的一位畫家,但業餘卻狂熱愛好著生物學。有一天,聶璜發現,一直以來似乎都沒什麼成系統的海洋生物圖譜流傳下來,乾脆決定自己畫一本。  說走就走。於是,在康熙年間,他遊歷河北、天津、浙江等地,考察了很多沿海的生物。每了解到一種新的海洋生物就畫下來,查閱資料、請教當地漁民……儘可能驗證真偽。
  • 盤點清朝最早的海洋生物百科全書
    【清朝最早的海洋生物百科全書】《海錯圖》清康熙 聶璜在我國古代,有一類文人畫家以「務專」而聞名於世,但多涉蘭梅竹菊、人物花鳥。能夠把自己的全部創作精力與藝術生涯投入到海錯畫創作中並有所成的畫家甚少,而《海錯圖》的作者聶璜,即是這樣一位畫師。對於這位人士的歷史記載寥寥,只知其字存庵,錢塘人,生卒不詳,猜測是一位畫家兼生物愛好者。他苦於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相關圖譜流傳,決定自己畫一本。康熙年間,聶璜遊歷了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
  • 300多年前西方人畫中的清朝各地,外國人眼中的清朝是這樣的
    這裡就是300多年前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城市面貌,通過這些300多年前的畫作,帶你去看看當時清朝各地的城市。圖片來自300年前的南京,應該是在南京城外的一片景象。下面這幾幅畫是由300多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使約翰·紐霍夫創作的,他在清朝境內旅行了兩年多,足跡遍及廣東、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和北京。JohnNewhoff用畫筆記錄了當時的許多城市的面貌。那時的清皇帝是順治皇帝,荷蘭東印度公司此行正是為了拜見順治,敲開清王朝的貿易大門。
  • 中國古代半人半魚生物:鮫人淚化珍珠 海人魚貌美
    中國古代半人半魚生物:鮫人淚化珍珠 海人魚貌美 2016-02-19 14:47:41  河伯也是人魚  在漢民族的神話中,河伯也是人魚的形象,《尸子》載:「禹理水,觀於河,見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而還於淵中。」《博物志》亦載:「昔夏禹觀河,見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所謂的河精,也就是河伯,是中國神話中的司水之神。
  • 全職畫畫僅2年的年輕媽媽,卻畫出體系龐大的幻想人魚宇宙
    其次,她自稱是一位「美人魚粉絲」,因為她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在畫一群幻想中的生物,這些生物通常有著長長的頭髮與深邃的眼睛。或許,羅斯的作品並不是大多數人心目中典型的美人魚形象,但卻是這位媽媽給予自己生活的最佳幻想藝術。
  • 百年前西方人把清朝畫成這樣,來看看那時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吧
    圖中畫的是清朝皇室在北京北海上乘船遊玩,不遠處是位於瓊華島上的北海白塔。圖中畫的就是如今的北海公園,位於景山西側,在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在店鋪門口還有一個上門乞討的乞丐,圖中的清朝人髮型都是金錢鼠尾髮型,還是比價符合當時情況的,電視劇上我們常看到的清朝那樣的大辮子是清末才有的。圖中畫的是一欽差大臣前去某地視察饑荒,只見欽差衣著華麗,一副趾高氣的樣子。邊上的饑民衣衫襤褸的餓的皮包骨,饑民想去與欽差訴述饑荒被邊上的士兵給攔截。
  • 他一輩子專注畫「鬼圖」,大人看後毛骨悚然,小孩卻看的津津有味
    這些傳說算是建立起了我國古人對鬼怪的最早認知,像是「夔」這種半龍半人的生物,就是《山海經》裡記載的最古老鬼怪之一。 到了後來的《搜神記》裡,鬼怪的形象則進一步成熟,開始貼近現實生活。譬如其記載過一種叫彭侯的人面狗身的鬼怪,乃是吳朝建安太守派人砍樟樹時,從樹樁裡跳出來的了,據說這個彭侯鬼還能吃,味道則跟狗接近。
  • 清朝廣州畫師在植物莖髓上作畫 外銷通草畫國慶將重現羊城
    清朝廣州畫師在植物莖髓上作畫 外銷通草畫國慶將重現羊城金羊網  作者:黃婷 李煥坤  2019-09-30 通草畫,被譽為當時中國的「明信片
  • 畫中蒙娜麗莎為何一直微笑?把畫倒過來,你會發現事情真相!
    人類總是對神秘的事物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好奇心,曾經有一份關於達文西畫出了飛機圖紙,被曝光後刷新了所有人對達文西的認知,蒙娜麗莎的微笑目前僅存在羅浮宮,這幅畫作是一位法國的國王,從達文西手中弟子花費大價錢購買,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到博物館觀看蒙娜麗莎。
  • 忻東旺用生命畫的民工值528萬,卻不及他畫的卡通畫,賣了1.4個億
    忻東旺用生命畫的民工值528萬,卻不及他畫的卡通畫,賣了1.4個億!文/一休道中國歷史上的書畫,一開始都是水墨畫,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艾啟蒙等成為了宮廷內奉畫師,將西方的油畫技術傳到了皇宮之內,自此油畫便慢慢的滲透到了中國。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有許多年輕的學子紛紛到國外等地去學習,包括油畫。自此中國就出現了不少油畫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