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
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三卷著名的圖譜,該圖譜共記錄、描繪了300多種稀奇古怪的生物,是一本動植物繪畫兼生物學風格的奇書。創作這套圖譜的作者名叫「聶璜」,是康熙年間的一位民間畫家,此人不僅善於丹青妙筆,而且是一位早期的海洋生物學者。由於聶璜出生於杭州府的沿海地區,自幼便在所見所聞中喜歡上了海洋生物,後來成為畫家,更是花費了近30年時間來創作這套《海錯圖》。
這套圖譜就像今天我們所看的「動物世界」一樣,詳盡地介紹了海洋中的一些生物。由於古代沒有攝像機,要記錄這些生物全靠作者手工繪製,其中一些生物是畫家親眼所見,有些只是有所耳聞,因此要將它們以繪畫的形式統統描繪出來,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令人欽佩的是,這套圖譜不但包羅萬象,而且妙趣橫生,備受後人喜愛。後來,這套圖譜便一直珍藏在皇宮之中。
看過《海錯圖》的朋友知道,這套圖譜之所以深受後人喜愛,除了其玄妙的百科知識以外,畫譜中描繪的10餘種古怪生物,才是它的精要所在。這10幅畫中的生物面目詭異,充滿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甚至是我們聞所未聞的。比如下圖中的「狗頭魚獸」便是畫家根據一位漁夫的描述所繪製,據漁夫所說,他曾在出海打魚時見到過此物。畫面中那隻生物軀體好似鯉魚,但卻多了兩隻前蹄,甚至還長著一隻狗頭,整個一副怪獸的模樣,令人覺得非常詭異,越看越可怕。
聶璜在《海錯圖》中寫道「康熙28年,有人在海上捕獲一隻大鱉,卻發現這隻鱉長著一顆像人一樣的頭顱,漁夫感到十分詭異、越看越可怕,便連忙將其投入海裡。」後來他便依據別人的轉述,將這一生物畫了下來(見上圖)。這幅畫雖然詭異但卻可愛,畫中的造型就像神話小說裡的「龜丞相」一樣,在民間傳說中龜丞相是龍王的親信,掌管著龍宮內外的大小事務。雖然後來的科技證明海中並沒有「龜丞相」,但《海錯圖》能夠記錄這一「生物」,表明古人對於傳說和海洋生物還是充滿了探求與想像。
上圖中所畫的這隻生物乍一看是只普通的烏龜,仔細一瞧卻發現並非平日裡我們所見的那樣,而且它長著一顆鸚鵡的腦袋,頓時令人覺得這隻烏龜輕盈體健,能夠健步如飛。下圖中所畫的生物應當是今天人們所說的「鱟魚」,但今天的鱟魚大都體積較小,並不像畫面中那樣體格碩大,而且甲殼尖銳,尤其那條尾巴又尖又長,就像一把彎彎的利劍,令人不敢靠近。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圖譜中還記錄了「人魚」的存在,並附有其畫像(見圖三),畫家在圖譜中寫道「有人曾在海中捕獲人魚,親眼所見它具有人的五官樣貌,但其身上長有魚鱗和尾巴,雖與人相似又有所不同。」令人不解的是這套圖譜中所畫的人魚並非很多人想像中「美人魚」的模樣,相反卻是體格臃腫面目猙獰,散發著一種令人可怕的詭異。
圖譜中還記載了一種叫「印魚」的魚類,這種魚頭頂長著一塊方方正正的紅斑,就像古人在字畫中使用的印章一樣。這塊「印章」色澤鮮豔,樸素的色彩之中煥發出一種殷紅的亮光,很明顯它的作用是迷惑對手,分散它們的注意力,然後趁機再去襲擊對手。這一點從畫中「印魚」詭異的眼神便可略見一斑。
圖譜中所畫的「鋸魚」在現實中也是有的,這種魚天生長著一張數尺長的大嘴,嘴上長滿了鋸齒,鋒利無比,捕食時它便在魚群之中橫衝直撞,以此來捕獲其它魚類。而且圖譜中的這隻鋸魚比現實中的更為碩大,又尖又長的嘴巴幾乎趕上了其軀體的長度,鋒利的嘴巴令人望而生畏。
圖譜中所畫的「飛魚」長相奇特,它的雙鰭發達,就如鳥類的翅膀一樣,可以輔助飛魚在海裡自由翱翔。據記載,這種魚能夠飛出水面數十米,並能在空中片刻停留,有的能在空中飛行四百多米,然後才落入水中。但畫家在圖譜中所畫的這隻飛魚面目兇狠(見上圖),額頭長滿了利刺,就像一隻正在捕獲獵物的猛禽一般,令人觸目驚心,越看越覺得可怕。
圖譜中還描繪了一種名叫「海馬」的生物,這種生物樣貌古怪,就像傳說中的神獸一般,它有著駿馬的神態,但頭顱和尾巴又有其它動物的特點,似馬非馬、似羊非羊(見上圖)。值得注意的是,其身上還有一種特殊的祥雲斑紋,充滿了奇幻色彩,觀之妙趣橫生。
據後人研究,由於受時代所限,以及一些生物只是畫家從他人口中得知,故而圖譜中所畫的物種略有誇張,甚至有些並無事實依據。但圖譜中所繪的物種形象以及繪畫效果卻妙趣橫生,深受後人喜愛。
其實,海洋生物種類繁多,遠超陸地,佔地球71%的海洋中還有很多我們聞所未聞、遠遠沒有探究到的生物,那裡既有奇幻又有詭異,相信這才是數百年來人們喜愛這本繪畫圖譜的主要原因。
不知大家還了解哪些奇特的生物呢?歡迎在文後發表你自己的看法。
其他精彩文章:
她畫20幅人像,收穫200萬粉絲,網友羨慕,專家:全靠印表機
周迅18歲被畫家看中,畫20幅人體,一幅畫賣180萬,網友:有眼光
58歲大爺用「臉蛋」作畫,網友褒貶不一,大爺:不想解釋,請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