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原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這座雄偉的宮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的宮殿有70餘座,而房屋更是多達9000多間。而現如今除了這一座座建築之外,故宮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它所收藏的寶物了,這些才是故宮博物院的靈魂。
而今天要說的是一幅名叫《重屏會棋圖》的古畫,這幅畫是被選入了《石渠寶籍》的名畫,在懂這幅畫的人眼中,這幅畫的價值甚至能夠和《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這樣的名畫相媲美。
創作這幅畫的人名叫周文矩,是五代時期南唐的畫家,周文矩善畫道釋、人物、車服、樓觀、山林、泉石。善於觀察和體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把握他們的感情和性格思想。《聖朝名畫評》曾指出他:「用筆深遠,於繁富則尤工」。
周文矩流傳下來的名畫有很多,但是最備受爭議的正是這幅《重屏會棋圖》,因為這幅畫太過於神秘,成畫1100多年但卻少有人理解。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重屏會棋圖》主要描述的是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三個弟弟下棋的場景,這是畫的主要內容。
其次大家在看這幅畫的時候,第一印象一定會覺得很有空間感,後面的屏風如同畫中畫,大大拉開了畫的空間感,但又不僅僅是如此。
周文矩之所以採用畫中畫,本身就是一種隱喻,暗示讀者一層之下還包含一層,其中暗含的玄機就要有心人去深入探索了,如果你想做這個有心人就得繼續往下看。
再次回到畫面的主要內容,也就是擱那下棋的四位兄弟,帽子戴的特別高的叫李璟是南唐第二位皇帝,同排右手邊的是晉王李景遂(三弟),李景遂旁邊的是齊王李景達(四弟),正和李景達下棋的是江王李景逿(五弟)。
首先在位置上是怎樣個講究呢,大哥李璟坐的是東邊,日出東方東邊之大,代表著李璟是南唐的主人。而三弟李景遂能與他並肩而坐並不是麼有理由的,他是李璟親封的「一字並肩王」。
因為五代十國時期內憂外患,南唐也是朝不保夕,而他的幾個兄弟中,除了夭折的二弟,都有兵權。為了拉攏兄弟李璟給這幾個兄弟都封了大官,甚至還搞了「兄終弟繼制」,就是將來李璟駕崩了就讓弟弟繼承,大家把力量都往一處使維護南唐江山。
再往畫面的中心對焦,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兄弟四人都把目光聚集在棋盤上,把棋盤放大十倍後你會發現一個驚奇的畫面,棋盤上居然只有黑子沒有白子,這又是下的什麼棋?
如果你仔細的端詳會發現,這八個黑棋的陳列正是「北鬥七星」的形狀。其中包含了多重的暗示。
我們可以看到棋中「北鬥七星」的尾巴正指著東邊,寓意正是來源於一句古話「鬥柄東指,天下皆春」,畫家正是藉此來告訴寓意,如果幾個兄弟都按照「兄終弟繼制」的 規矩來,那麼南唐的春天就要到來了,國家會走向和平穩定。
但是最後並沒有如願,兄弟幾人的權謀詭鬥並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據相關的史料記載,李景遂後來被大哥李璟毒死了,另外幾個弟弟都主動的放棄了繼承帝位的資格,因此最後由李璟的兒子李熠繼承了,最後將李熠的江山拱手送給了宋太祖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