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很多的朝代都喜歡用一些動物形狀的紋飾作為圖騰或者是金銀器的裝飾,還有的會喜歡用在布料上面,或者給做成的衣服上繡上動物的圖案來裝飾。
蝙蝠紋,也是其中之一,蝙蝠這種夜行的生物,在一些西方國家裡,因為它們夜間覓食的習性,再加上西方國家一直所盛傳的蝙蝠即是吸血鬼的化身等傳說,讓蝙蝠在這些外國人的眼裡,一直都是黑暗邪惡的象徵。

所以很多的外國人在看到蝙蝠之後,都會不由自主的就聯想起可怕的吸血鬼傳說,就跟我們喜歡看的國外吸血鬼電影一樣,凡是有出現吸血鬼的地方,必然會呼啦啦的出現一大堆的蝙蝠,所以這些外國人遠遠看到蝙蝠就會不由自主的避開,躲都來不及。
但是在我國的歷史上,特別是清朝,是利用蝙蝠紋裝飾最多的一個朝代,因為在清朝,上到皇室宗親,下到平民百姓,都認為蝙蝠是吉祥的象徵,那麼問題來了,被外國人視為吸血鬼化身的蝙蝠,為何到了清朝,卻搖身一變,成了吉祥的象徵了呢?

其實很簡單,這就要說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了,「蝙蝠」的「蝠」與「福」同音,所以蝙蝠也就相當於「遍福」,再加上蝙蝠會飛,所以在清朝人的眼中,看到「蝙蝠」就寓意著「福從天降」,會帶來好運。
從而也就導致了在清朝時期,經常會在各種硯臺,鎮紙,金銀器,或者是衣服上出現,還有的誇張點的,會在房子的門窗,屋簷上都雕刻上蝙蝠紋,寓意著向上天祈福,能給自己以及一家人帶來好運。
令筆者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清朝皇帝的龍袍上,也有紅色蝙蝠紋的存在,並非只是龍圖騰和祥雲圖案,寓意也與上文的意思基本一致,就是字音「洪福」!

還有一個厲害的,就是在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上,曾發行過一套價值不菲的郵票,那是在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之前,清政府專門派清朝宦官通知海關郵政,讓他們設計發行一套「萬壽郵票」用以給慈禧太后祝壽。
在這套郵票上,就有一張名為「五福捧壽」的郵票,用的就是蝙蝠紋。由此可見,蝙蝠在清朝人的心目中是有著極為特殊的象徵意義的。
無獨有偶,不止是中國,在國外,平安時代的日本,對於蝙蝠的看法,與中國一樣,也是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徵,不過平安時代的日本人在蝙蝠紋的運用上,就沒有清朝這麼頻繁了,他們只是利用蝙蝠翅膀骨骼的分布結構,製作了一種名為「五骨扇」的扇子,也叫「五骨蝙蝠扇」。

那些名門巨紳,甚至是日本天皇,都喜歡使用這種扇子,在這些人的眼中,包括日本天皇,這不僅僅是禮儀的一種表現,也同樣的是把蝙蝠視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徵,。
其實說白了,不論是把蝙蝠看作是黑暗吸血鬼的化身,還是吉祥的象徵,都只是一個代表意義而已,真正的生活,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單純的把信仰寄托在一件東西上可以,過度的寄託甚至是依賴就顯得不是那麼合理了。
大家說對嗎?
【end】(本文僅供娛樂參考,參考資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