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看到蝙蝠躲都來不及,為何卻被清朝和日本天皇視作吉祥象徵

2020-12-05 見史簡談

在封建王朝中,很多的朝代都喜歡用一些動物形狀的紋飾作為圖騰或者是金銀器的裝飾,還有的會喜歡用在布料上面,或者給做成的衣服上繡上動物的圖案來裝飾。

蝙蝠紋,也是其中之一,蝙蝠這種夜行的生物,在一些西方國家裡,因為它們夜間覓食的習性,再加上西方國家一直所盛傳的蝙蝠即是吸血鬼的化身等傳說,讓蝙蝠在這些外國人的眼裡,一直都是黑暗邪惡的象徵。

吸血鬼劇照

所以很多的外國人在看到蝙蝠之後,都會不由自主的就聯想起可怕的吸血鬼傳說,就跟我們喜歡看的國外吸血鬼電影一樣,凡是有出現吸血鬼的地方,必然會呼啦啦的出現一大堆的蝙蝠,所以這些外國人遠遠看到蝙蝠就會不由自主的避開,躲都來不及。

但是在我國的歷史上,特別是清朝,是利用蝙蝠紋裝飾最多的一個朝代,因為在清朝,上到皇室宗親,下到平民百姓,都認為蝙蝠是吉祥的象徵,那麼問題來了,被外國人視為吸血鬼化身的蝙蝠,為何到了清朝,卻搖身一變,成了吉祥的象徵了呢?

刻有蝙蝠紋裝飾的窗

其實很簡單,這就要說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了,「蝙蝠」的「蝠」與「福」同音,所以蝙蝠也就相當於「遍福」,再加上蝙蝠會飛,所以在清朝人的眼中,看到「蝙蝠」就寓意著「福從天降」,會帶來好運。

從而也就導致了在清朝時期,經常會在各種硯臺,鎮紙,金銀器,或者是衣服上出現,還有的誇張點的,會在房子的門窗,屋簷上都雕刻上蝙蝠紋,寓意著向上天祈福,能給自己以及一家人帶來好運。

令筆者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清朝皇帝的龍袍上,也有紅色蝙蝠紋的存在,並非只是龍圖騰和祥雲圖案,寓意也與上文的意思基本一致,就是字音「洪福」!

清朝皇帝龍袍上的蝙蝠紋

還有一個厲害的,就是在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上,曾發行過一套價值不菲的郵票,那是在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之前,清政府專門派清朝宦官通知海關郵政,讓他們設計發行一套「萬壽郵票」用以給慈禧太后祝壽。

在這套郵票上,就有一張名為「五福捧壽」的郵票,用的就是蝙蝠紋。由此可見,蝙蝠在清朝人的心目中是有著極為特殊的象徵意義的。

無獨有偶,不止是中國,在國外,平安時代的日本,對於蝙蝠的看法,與中國一樣,也是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徵,不過平安時代的日本人在蝙蝠紋的運用上,就沒有清朝這麼頻繁了,他們只是利用蝙蝠翅膀骨骼的分布結構,製作了一種名為「五骨扇」的扇子,也叫「五骨蝙蝠扇」。

日本天皇手裡的即五骨扇

那些名門巨紳,甚至是日本天皇,都喜歡使用這種扇子,在這些人的眼中,包括日本天皇,這不僅僅是禮儀的一種表現,也同樣的是把蝙蝠視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徵,。

其實說白了,不論是把蝙蝠看作是黑暗吸血鬼的化身,還是吉祥的象徵,都只是一個代表意義而已,真正的生活,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單純的把信仰寄托在一件東西上可以,過度的寄託甚至是依賴就顯得不是那麼合理了。

大家說對嗎?

【end】(本文僅供娛樂參考,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自從東西方文化交流以來,很多動物的象徵意義在人們的觀念中都被改變。這其中有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觀念差異,也有海洋文明有陸地文明的差異,更有農耕與農牧業之間的差異。比如龍、羊、菊、桃、百合、荷蓮等文化符號,在東西方的寓意就相差很遠。在東方文化中蝙蝠是遍福的寓意,並不是邪惡的生物。
  • 清朝為何打不過日本?對比一下二者的發展模式,你能不佩服日本嗎
    西方人為何在日本打敗了清朝和沙皇俄國之後突然對清朝產生巨大的恐懼了呢?如果仔細分析後你會發現,西方的擔心確實不是多餘的。從宋之後,在蒙元和明清三朝的作死下,中華民族裡那種英勇頑強的抵抗精神幾乎沒有了。蒙古人的野蠻入侵,朱姓王朝的血腥統治,以及清朝對程朱理學的繼承和發揚,早已將當年的唐漢雄風弄得支離破碎,剩下的就只有磕頭和發財了。
  • 日本皇室身份尊貴,為何公主受到校園霸凌,天皇卻無能為力?
    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經歷的不同,導致各國之間都存在著一些文化差異,就拿日本來說吧,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日本至今仍存在著皇室制度,雖然沒有實權,但卻也是國家的象徵、民眾的精神支柱,其身份尊貴程度可想而知,無論是公主還是王子,都應該會得到大家的特殊關注和尊重。
  • 日本有14萬個姓氏,為何偏偏天皇一家子沒有姓氏?原因讓人無語
    不過,對於一些沒有對國家帶來過很大的壞影響的封建政權,人們還是給予一定的容忍度的,比如日本便是因此而選擇了君主立憲制,而他們的天皇也是因此而存活下來,並成為國家的象徵。然而非常有趣的是,日本天皇並沒有傳統上的姓氏,甚至沒有日本國籍,這是為何呢?
  • 日本天皇為何經歷千年不改,而中國朝代大多只能維持短短幾百年?
    2019年,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至此,他成為了日本第126代天皇。 地理優勢這個理由很簡單,日本是一個島國,四周都是海,在航海技術非常不發達的古代外族人根本無法登陸這片土地,蒙古軍隊被打敗的例子就是鐵證,所以人家日本人只要關起門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可以了,這一點是中國古代王朝非常羨慕的,因為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秦漢有匈奴,著名蒙古清朝還有沙俄。
  • 控制日本天皇的神秘機構,幾代天皇夫婦都被它折磨……
    2019年,日本德仁天皇正式繼位,令和時代正式開啟。德仁天皇的妻子小和田雅子,也順理成章成為了日本皇后。這不僅是德仁夫婦的悲哀,這是幾代日本天皇共同的無奈。德仁的爺爺裕仁天皇,被逼得差點離婚;剛剛退位的明仁天皇,在年輕時候也曾和妻子含垢忍辱。這一切,都是因為受制於一個神秘的政府機構:日本宮內廳。
  • 揭秘日本二二六兵變:打著尊皇旗號的兵變,為何被天皇本人鎮壓?
    在天皇的堅決命令下,所有同情兵變的閣臣無法再保護叛軍,「二二六兵變」由此被鎮壓。那麼裕仁為何動用皇權嚴肅處理一個小小的兵變呢,裕仁的用意是什麼?二二六兵變一、明治以來的制度設計明治維新建立了二元制君主立憲,和舊幕府相比,天皇絕對握有實權,但皇權不能輕易發話。明治維新以天皇為旗號倒幕,所以明治元老們自然要妥善安置作為國家象徵的天皇。
  • 烏鴉在日本為何是吉祥鳥?
    不過,幾乎所有人對它都沒有好感,因為它的叫聲被人們視為不祥之兆,沒人會願意看到它們。在我國民間,常有「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老鴉叫,禍事到」等說法。在我國古時,烏鴉更被人們認為是報兇的使者,是厄運的代名詞。
  • 大象是吉祥的象徵,一起來剪剪吧
    因為大象的「象」和「祥」是諧音,在中國經常被寓意為吉祥,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徵。大象力大無窮,卻性情溫和;憨態可掬,又誠實忠厚;且能負重遠行,被視作吉祥、力量的象徵,也被人們稱為獸中之德者。
  • 日本天皇御用「黃櫨染御袍」染色配方來自我國唐朝
    日本天皇御用「黃櫨染御袍」>日本當地時間22日下午1時許,德仁身穿傳統服裝「黃櫨染御袍」,登上象徵皇權的「高御座」,由古裝侍從呈上作為皇位象徵的劍和璽,宣告即位。為何是看似土色的「黃櫨染御袍」而不是正黃古代帝王專屬的「黃袍」,在大眾印象中通常是如黃金般的亮黃色,不過日本德仁天皇即位時,就穿著一襲看似土色的「黃櫨染御袍」,讓人好奇為何日本的「黃袍」不是正黃色?黃櫨染御袍看起來不太像是「黃袍」,反而更偏向赭色或橘色。
  • 長相可怕的「蝙蝠」,為何會淪為食物?答案令人感到羞愧
    在西方,蝙蝠象徵著邪惡和陰暗在西方傳說中,蝙蝠象徵著邪惡、陰暗之物,是吸血鬼的象徵。相信國人從小沒少觀看關於吸血鬼相關的影視作品,再加上蝙蝠本身的形象絕不符合人類的審美,所以國人對蝙蝠的印象絕談不上好,更遑論將其視作食物了。可為什麼到了近幾年,蝙蝠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國人的餐桌上呢?
  • 為何清朝的海關由外國人把持,李鴻章說出了理由,讓人感到慚愧
    眾所周知,海關是一個進出口事務最重要的部門,不管是進口還好,出口還好,都是需要經過海關檢驗方可進行的,然而在我國清朝末期,中國的海關竟然是外國人負責的,且海關部門的人清一色的都是英國人,而英國人也是把持著我們清朝海關半個世紀那麼久。
  • 歷來被視為不祥的烏鴉,為何成了清朝的吉祥鳥
    烏鴉一直被視為不祥之鳥,為何當烏鴉飛到清朝的時候,卻成了皇宮裡最受歡迎的吉祥鳥?不光能得到專人餵養,還享受隆重的祭祀,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瀋陽故宮清寧宮的庭院中,到現在還有一根專門餵食烏鴉的索倫杆。它高三米多,一端插在漢白玉的底座石上,另一端頂著一個錫鬥。
  • 日本公主身份尊貴,為何還會遭同學霸凌退學?其實天皇也無能為力
    2019年10月德仁天皇正式登基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至今日本的天皇制度已經延續了2860年,但是在這千年歷史裡日本卻從來沒有改朝換代過。自明治維新後,天皇制度得到完善,日本的天皇如同原來中國的皇帝一般,擁有掌控天下的權利,受萬人敬仰。
  • 日本第一代天皇是誰?日本的特點是什麼?他們是怎麼崛起的?
    說起日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那麼,你知道日本天皇的歷史,第一代天皇是誰?他們是怎麼崛起的?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第一,日本最喜歡做的事「偷」日本資源匱乏,是一個島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而就是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近代對中國的侵略,卻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我們知道,海關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主權的象徵,可是在晚清,海關總稅務司的職務,卻讓外國人把持了近半個世紀。讓洋人來管理中國海關事務,對於清政府來說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清政府辦海關,必須要「邀請外國人幫辦」;另外,清政府四大海關,早已經千瘡百孔、腐爛透頂。
  • 清朝為何同意由外國人代管中國海關?中國人靠不住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出現了許多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的怪事——比如,外國人長期把持中國海關。清朝4任總稅務司,全部是清一色的英國人。英國人赫德,擔任總稅務司一職長達近半個世紀。
  • 看到顏真卿真跡,日本天皇夫婦分別說了句話
    (圖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記者 陳洋中國國寶、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目前仍在日本東京展出。《每日新聞》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夫婦20日晚前往東京國立博物館參觀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據《每日新聞》描述,顏真卿代表作《祭侄文稿》是首次在日本公開展出,因此天皇夫婦在參觀期間,一邊認真聽有關《祭侄文稿》的講解,一邊認真地欣賞顏真卿的書法作品。由於現存的顏真卿的真跡數量有限,所以明仁天皇在看到《祭侄文稿》後,感慨道「很好地保留下了」,美智子皇后則讚賞「珍貴的東西啊。」
  •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理由也很簡單,他們願意相信徐福尋找、到達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仙山就是日本本土,日本的知識分子希望借徐福傳說強化日本是神仙所在是神國觀念。但從沒承認徐福是他們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不可能是一位中國方士。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中日兩國對於一件事物理解和利用是角度非常不同的。日本人對於外來文化的利用總是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當時的清朝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在日本之上,當時清朝的年財政收入是8000萬兩,日本是5000萬兩。從兵力上來說,日本陸軍全國僅有10萬人,而清朝有百萬常備軍。清軍的野戰火炮和要塞火炮數量超過了1000門,包括連日本人都沒有見過的德國製造的克虜伯大炮,還有強大的北洋海軍。1891年英國武備報評選清朝海軍實力為世界第8,日本是第1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