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中的蝙蝠象徵意義為何不同,病毒宿主的它為何沒有滅絕

2021-01-17 觀汗青

自從東西方文化交流以來,很多動物的象徵意義在人們的觀念中都被改變。這其中有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觀念差異,也有海洋文明有陸地文明的差異,更有農耕與農牧業之間的差異。比如龍、羊、菊、桃、百合、荷蓮等文化符號,在東西方的寓意就相差很遠。

在東方文化中蝙蝠是遍福的寓意,並不是邪惡的生物。在傍晚的時候蝙蝠會飛出來捕食蚊蟲和昆蟲,顯然是有利於人類的。蝙蝠的長相很像十二生肖中的鼠,崇尚天幹地支的古代認為蝙蝠是福和壽的代名詞。古代的五福臨門和福壽萬代的圖案中,就有蝙蝠的雕像和服飾。

蝙蝠糞便還是名貴的中藥夜明砂,在《本草綱目》等典籍中記載,蝙蝠的藥效包括治久咳,瘧疾,淋病,驚風,目翳,瘰癧,金瘡等疾病。

蝙蝠在清朝和日本時代,都是吉祥的象徵。但是這種觀念在西方文化侵入之後就完全改變了。比如在林正英的恐怖片中,就多次出現蝙蝠的場景。西遊記中都沒出現的蝙蝠精,在葫蘆娃的動畫片中,就出現了蝙蝠精的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被形容為一種邪惡生物,這種夜行生物成為了吸血鬼的象徵。狼人和蝙蝠吸血鬼是西方恐怖懸疑題材中,經常出現的蝙蝠場景。比如在暮月之城和蝙蝠俠中都出現了蝙蝠飛翔的場景。

那麼為何蝙蝠會在兩種文化中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是因為蝙蝠的種類很多,在中國家蝙蝠很多,很多寄居在農家的屋簷之下。在西方牧區蝙蝠則被認為會傳染牛羊死亡。

那麼真實的蝙蝠是好是壞呢?

蝙蝠是唯一進化出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種類不同的蝙蝠食譜非常複雜。諸如昆蟲、花粉、血液、魚類等等,都是蝙蝠的食物,這使得蝙蝠的生存能力提升。蝙蝠的數量還是哺乳動物中比較大的,佔比大約20%。

另外根據研究發現蝙蝠的免疫系統不同於其他的哺乳動物,它很少出現病症。這也是它成為百毒不侵的宿主卻沒有滅絕的原因。蝙蝠體內有著一個「病毒庫」,其尿液、糞便中都攜帶不少高度多樣化的烈性病毒。

中國科學工作者則另闢蹊徑,找到了蝙蝠才是最終的源頭,這種病毒的主要宿主就是上文提到的蝙蝠。

2017年發表在《病毒進化》(Virus Evolution)的一篇論文認為蝙蝠是全球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這篇論文進行了大量的數據比較和實地分析。對將近2萬隻蝙蝠和其他動物進行比較發現,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最多。不同種類和地區的蝙蝠,攜帶的病毒也不同。

上文中中國的蝙蝠形象主要取自於居住在農家屋簷下的家蝙蝠,而不是山洞中的菊頭蝙蝠。由於人類的幹擾很多品種的蝙蝠面臨著生存危機。比如在太平洋的蜜月勝地帛琉便有一種當地特色大餐,叫「水果蝙蝠」。在印度尼西亞當地的蝙蝠獵人會到蝙蝠棲息的洞穴口張網捕捉蝙蝠。在第三世界國家中蝙蝠等野生肉類是當地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人類在自然面前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也許有一天人類發現了蝙蝠的免疫機制就像雷達仿真一樣,會製造出造福人類的科技發明。

相關焦點

  • 為何蝙蝠可以攜帶180多種病毒而不感染呢?
    蝙蝠帶病毒傳播給人,相當於人畜共患病範疇,自然界有很多病毒都是由原始宿主和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的,而這些宿主大多數都是動物,比如愛滋病、鼠疫、口蹄疫、狂牛症、狂犬病、SARS等。
  • 蝙蝠攜帶4000多種病毒,為何不在其身上提取病毒製作疫苗?
    2020年動物界最受關注的動物,當屬蝙蝠。此次新冠型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很多科學家都把新冠型病毒的最終宿主看向蝙蝠,但是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證據證明。而科學家也並不是無緣無故就有這樣的想法的,因為新冠型病毒和2002年的非典SARS病毒相似,不過並不是同一種病毒。
  • 果蝠, 吃水果的蝙蝠伊波拉病毒宿主
    蝙蝠往往象徵著神秘以及詭異,我們常見的蝙蝠都只是手掌大小,《鬼吹燈》中的豬臉大蝙蝠卻是半人大小的巨型蝙蝠,而且窮兇極惡,嗜血成性,讓人為之膽顫。它經常用那寬大的翅膀包裹著身軀,就像穿了一件黑鬥逢一樣。它的名字受益於頭部周圍有金色的皮毛包裹。它並不是狐狸,儘管它的臉看起來就像狐狸。它身體烏黑,沒有尾巴,就像其它以水果為食的蝙蝠  吸血蝙蝠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為何蝙蝠具有攜帶傳播傳染病毒的能力?自身卻不被病毒傷害|科學
    根據科學家研究,世界上所有傳染病病毒都都能夠從蝙蝠身上提取到,例如:SARS、伊波拉、尼帕、HENDRA、馬爾堡等等,他們都是世界上最毒的傳染病病毒。要想了解病毒如何被傳播,就得先了解蝙蝠的生活習性、日常作息以及飲食習慣。經過觀察發現蝙蝠也是群居性哺乳動物,不同種類的蝙蝠能夠和諧共居一穴。
  • 病毒從何而來?蝙蝠為何不受病毒侵擾?
    / 01 /病毒從何而來?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可以發現幾萬、幾億年前的化石或生物留下來的「足跡」,但我們不能發現在任何一個巖石中存在病毒「化石」。傳統意義來講,病毒沒有化石記錄,他們太小太脆弱了,無法被保存在巖石當中。但有些病毒保存在被感染的宿主DNA當中,包括所有人在內,某種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宿主之一。
  • 武漢蝙蝠在冬眠,為何它就成了背鍋俠呢?--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才可以生存的病毒,為何會選擇「反殺」宿主?
    病毒究竟算不算是生物呢?這對於科學家們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雖然如今在科學界的概念中,將病毒劃分到微生物領域,不過,實際上病毒是沒有辦法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繁殖的,它必須寄生在宿主的體內才可以,由此可見,病毒如果算作是生物的話,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個「生命奇葩」。
  • 蝙蝠身上為何如此多病毒?是與生俱來的?科學家如此解釋
    此次武漢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便是一個例子。病毒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若想儘快控制病毒瘟疫情況,那麼就必須儘快尋找到病毒的原始宿主,從它身上下手,研發疫苗和解藥。縱觀諸多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是首當其衝的。
  • 為何西方人會將蝙蝠當成惡魔?吸血鬼傳說是怎麼出現的?
    在東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雖然馮夢龍《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據蝙蝠的身體特徵將其比喻卑鄙無恥的人,諷刺他們沒有立場,經常根據需要而改換身份,但大多數情況下,蝙蝠還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畫《五福臨門》就有幾隻蝙蝠,取「蝠」、「福」諧音來象徵幸福,不過在西方人眼中
  • 「病毒之王」蝙蝠:飛行時會「發燒」,攜上百種病毒卻很長壽!
    「懸崖多蝙蝠,往往壽千年」。我們中國人普遍講究「福氣」,而蝙蝠由於「蝠」諧音「福」,在我國傳統文化裡代表著吉祥福氣的意思。所以有些地區若有蝙蝠飛進家門,即被認為「福到」。但在西方,蝙蝠往往是邪惡、惡魔的象徵,往往和黑暗、吸血鬼等扯上關係。
  • 病毒寄生在細胞內,為何還要殺死細胞?因為它要不斷繁殖、生存
    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爆發以來,大家對於病毒的生存法則很感興趣,經常有網友問,病毒感染人的好的細胞,為何不能像蛔蟲一樣和人類共同相處,這樣也可以為其提供養分,共同進化。實際上病毒入侵細胞後,它並不想殺死宿主細胞,病毒感染細胞目的是為了繁衍下一代,因為病毒本身缺乏增值需要的酶系統,需要藉助易感的活的細胞內才能進行增殖複製,所以病毒需要嚴格的寄生在活的細胞內。
  • 百萬年進化,上百種病毒!數據揭秘你可能並不了解的蝙蝠
    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了它的存在,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伊波拉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不僅是伊波拉,非典、新冠病毒、MERS病毒等都被疑與蝙蝠有關。那麼,這些病毒和蝙蝠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 長相可怕的「蝙蝠」,為何會淪為食物?答案令人感到羞愧
    蝙蝠語:我已經盡最大努力長得不像個食材了,並憑一己之力封印了上百種病毒,包括伊波拉、SARS、MERS、狂犬病毒等等,甚至我還遠離人群躲在山洞中
  • 蝙蝠的毒性為何這麼大,招招致命,數量還如此之多?
    蝙蝠數量極其龐大,在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地位。它是昆蟲的天敵,可以消滅害蟲,保護農作物,也是傳播花粉,播種植物的小能手。然而我們對蝙蝠的認識都是因為它體內致命的病毒。為何蝙蝠可以攜帶的病毒,毒性這麼大,我們下面來聊聊。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蝙蝠作為惟一一類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為了對抗飛翔造成的高代謝率、高氧化應激水平等諸多情況,其在演化過程中,進化出了高水平的DNA損傷修復功能及更強的免疫應答系統,所以蝙蝠在攜帶大量對於人類致命的病毒時,自身很少發病或者不發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為何自己卻安然無恙?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 外國人看到蝙蝠躲都來不及,為何卻被清朝和日本天皇視作吉祥象徵
    蝙蝠紋,也是其中之一,蝙蝠這種夜行的生物,在一些西方國家裡,因為它們夜間覓食的習性,再加上西方國家一直所盛傳的蝙蝠即是吸血鬼的化身等傳說,讓蝙蝠在這些外國人的眼裡,一直都是黑暗邪惡的象徵。但是在我國的歷史上,特別是清朝,是利用蝙蝠紋裝飾最多的一個朝代,因為在清朝,上到皇室宗親,下到平民百姓,都認為蝙蝠是吉祥的象徵,那麼問題來了,被外國人視為吸血鬼化身的蝙蝠,為何到了清朝,卻搖身一變,成了吉祥的象徵了呢?
  • 蝙蝠被稱為移動「病毒庫」,帶有多種致命病毒,那該滅絕蝙蝠嗎
    蝙蝠被稱為是移動的「病毒庫」,現在蝙蝠體內已知的病毒種類已經超過了140種,其中更是有超過60種的病毒是可以傳播到人體上,其中不乏危險性極高的致命性病毒,比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宿主都是蝙蝠
  • 蝙蝠身上發現的新病毒或致使考拉滅絕
    【來源:快科技】澳大利亞的持續了幾個月的山火雖然停止了,卻對當地的野生動物特別是身為國寶的考拉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面臨著功能性滅絕的風險。除了火災,現在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病毒又將對考拉的生存帶來新的威脅。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報告中稱,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近幾十年來,世界上經歷的很多傳染病暴發事件,病毒的源頭都指向蝙蝠。儘管沒有找到能夠「定罪」的證據,但是這個假說給科學家們提供了正確的偵破方向。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和崔傑研究員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