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你病要你命?剛果金當年強迫清朝籤署不平等條約,還要駐軍

2020-12-05 無敵紫荊

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不僅是非洲大國,從面積上還是世界大國。

它的面積234.5萬平方公裡,非洲排名第二,全球面積排名十一;人口8000多萬,非洲排名第4,世界排名第十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大國。

除此之外,它資源豐富,戰略位置重要,素有「世界原料倉庫」和「非洲心臟」之稱,是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國家。

但是剛果(金)的經濟狀況不佳,GDP總量只有400億美元,人均GDP只有400多美元,在全球最貧困國家排行榜裡,名列第5。

剛果(金)軍力也不值一提,全國武裝力量總兵力15.5萬人,其中陸軍15萬人,海軍1000人,空軍4000人。

所以剛果(金)在國際上政治地位很低,很少在世界政治舞臺亮相,幾乎沒有存在感。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非洲窮國,在19世紀末,大清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時候,曾經讓中國政府跟它籤下不平等條約,還想在中國駐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剛果(金)地處非洲,距離歐洲較遠,所以在19世紀中期以前,當列強在全世界大肆發展殖民地的時候,它得以倖免,因為列強還不知道有剛果(金)這個地方。

1874年,一個名叫斯丹利的英國記者發現了這個地方,向政府報告,可是沒有得到英國國王的重視。

1876年,比利時國王雷奧波爾特二世找到了英國人斯丹利,聘請他對剛果(金)進行開發,在那裡修鐵路,進行貿易, 慢慢把這裡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於1885年成立剛果自治邦。

需要指出的是,雷奧波爾特二世雖然是比利時國王,但他的權力還是大打折扣的,不能跟當時的中國皇帝相比。

因為當初是比利時國王個人參與的,所以他把剛果(金)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這裡並不是比利時國家的殖民地,只是國王自己的私人殖民地,投資是私人投資,收益也是歸國王個人所有,就像一個股份有限公司一樣,比利時國王是董事長和唯一的股東。

既然是自己投資,那就要拼命掠奪這裡的象牙、橡膠和礦產等自然資源牟取暴利。與此同時,他還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砍伐木材、修建鐵路。

這樣一來,當地的勞動力出現嚴重短缺。

因為直到現在,剛果的人口密度依舊很低,每平方公裡只有29.3個人,只有中國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

而且雷奧波爾特二世非常殘暴,對當地人進行殘酷壓榨,工人勞動強度非常大,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還經常對他們進行毆打。

所以很多當地人不堪壓迫,都跑到了森林中,國王的私人軍隊,會直接鎮壓他們,不是砍斷他們的手,就是砍掉他們的生殖器,國王甚至要每發射一顆子彈,就要帶回非洲人的一隻手。

越是這樣,當地人越想逃離魔爪,沒有人敢為國王打工。在這種情形下,剛果(金)勞動力能不緊張嗎?

於是比利時國王派出代表餘式爾,跟清朝總管各國通商事務的大臣李鴻章接觸,商談利用中國的勞動力。

按照當時的情況看,剛果(金)就是一座人間地獄,中國工人到那裡肯定跟當地人一樣,遭受非人待遇。而且當時大清跟世界的交往開始增多,李鴻章對剛果(金)的情況不可能沒有耳聞。

平心而論,19世紀末,西方國家文明程度雖然還不是很高,但是比利時國王的做法倒退到了中世紀,這種野蠻的殖民方式為還是為列強不齒,他們紛紛譴責比利時國王的反人類罪行,說「這種情況在任何文明或未文明的國家的政府中,都是看不到的。」

國際社會對剛果自由國的狀況感到憤怒,導致比利時政府接管了這塊殖民地,並在1908年將其更名為比利時剛果。

當時中國在西方各國已經有駐外使節,對比利時國王的所作所為,慈禧也許不知道,身為主管外交事務的通商大臣的李鴻章不可能耳聞。

但是李中堂一貫愛錢,只要給點好處,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所以李鴻章大人,就在1898年5月22日跟比利時國王的私人代表餘式爾籤訂了《中國與剛果專章》。

該條約大致內容共有兩條,其一:中國與其他國家所籤訂的條約,將給予剛果自主之國同等待遇;其二:中國人民可隨意前往剛果自主之國居住、營業、經商,所受待遇與最優國之人民相同。

從條約內容來看,這似乎算不上一份不平等條約,其實該條約並不比大清跟列強籤訂的其它不平等條約好到哪裡去。

依照比利時國王的平時的做派,條約中承諾的對華工的待遇和人身自由,能不能做到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而且比利時政府在1908年接管剛果(金)的原因,就是這裡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一共有1000萬人被比利時國王虐殺。

由此可見,比利時國王在跟李鴻章籤約之後,並沒有改弦更張,對中國勞工也不會網開一面,他們的遭遇可想而知。

所以我們說,《中國與剛果專章》是中國近代一個比較血腥的不平等條約,是把自己的同胞往火坑裡推。

根據該條約,比利時國王從1889年開始,先後4次從中國招募民工數千人,到剛果(金)去打工。

至於「比利時國王提出向中國派遣一支剛果自由邦的黑人軍隊駐紮中國,以此來保證剛果自由邦人民在中國的合法利益。」應該屬於以訛傳訛,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

總之,當年大清跟比利時國王籤訂的《中國與剛果專章》不平等條約,不是強加的,是雙方自願的,其中有沒有貓膩,只有李鴻章自己知道。

相關焦點

  • 此非洲窮國野心勃勃,曾強迫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還想在中國駐軍
    晚清時期,中國籤了無數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歐洲列強幾乎輪流和中國發生關係。可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個非洲國家,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非洲弱國,一個非洲窮國,都曾經強迫滿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甚至還想在中國駐軍,這個國家就是剛果(金)。這個事情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 非洲一國家曾與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曾有一個非洲國家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條約,甚至還想在清朝駐軍,說起來是不是很可笑,畢竟非洲從15世紀開始被殖民,一直到20世紀末才正式拜託殖民的枷鎖,不過卻有此事,那非洲國家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封面評論|線上情感課,一門「趁你病要你命」的生意
    但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那些愛來愛去、死去活來的戀愛男女們,哪裡還管得了這些。面對一段無能為力的感情,「花錢買教程」或許就是最後的慰藉,這是病急亂投醫,也是心理暗示求個心安。從來沒有什麼「偏方治大病」,死馬當活馬醫,到頭來只能是人財兩空。儘管如今「大師」橫行,但江湖郎中的方子,絕不是你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灑脫面對愛情,理智保護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 曾經是我國第一大島,現在比臺灣島還要難回歸,比臺灣島大一倍
    在明朝期間則屬於奴爾幹司指揮司的統治,清朝由於是滿洲發源地,因此一直對此十分重視,《尼布楚條約》也在法理上證明了庫頁島屬於中國的領土。庫頁島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特殊,位於亞洲板塊的東北方,在韓國朝鮮的上面還要上面,位於黑龍江出海口東邊東面和北面臨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韃靼海峽與大陸相望,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國接壤。看到這裡,可能就有網友會想,如果庫頁島還在中國手裡,我們就真的做到了和日本隔海相望了,甚至想揍對方有沒有。
  • 「香港是中國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鄧小平罕見發火
    周南曾以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身份就香港問題與英國代表團進行談判,他回憶說當時小平同志召開了一次小型會議,最後做了這樣的決策:香港問題的解決,一定要收回整個香港地區;不只是新界的租期到了要收回,不能續租,而且過去兩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所謂永久割讓的九龍、香港(島),也要同時收回。
  • 剛果(金)為何會成為唯一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的非洲國家
    《南京條約》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籤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開啟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序幕。《南京條約》籤訂後列強紛至沓來與清政府陸續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自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到1912年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政府同外國政府或外商、國際組織籤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契約、協約和合約一共1175件。
  • 部編版八上歷史《不平等條約》表格匯總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籤訂的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籤訂的不平等條約
  • 清朝皇帝列表: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帶你領略他們當年的風採
    這是一個辛辛苦苦把後金族從弱小拉扯到強大的人,努爾哈赤既要當爹,還要當媽,有時還要當孫子,過程之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不過他做到了。後金因為他而變得強大,有了逐鹿中原的原始資本。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努爾哈赤積累了原始的資本,皇太極也不含糊,把這些資本發揮到了極致。
  • 你也許不相信
    你也許不相信學過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們祖國曾遭受過多次侵略,籤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不僅賠償了大量的白銀,還失去了很大面積的領土。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就是俄羅斯。在清朝的時候,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面,俄羅斯就利用籤訂的不平等條約割去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例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條約。
  •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借款和不平等條約賠款是兩碼事,性質完全不一樣!借款當然要無條件繼承歸還;賠款是你打了我還要我出錢,出錢就算了還要算利息?這不是欺人太甚麼,咱們強大了肯定要反手一巴掌連本帶利的奪回來,本來就是拳頭說話的事,跟商業規則無關!
  • 北方冬天那麼冷,清朝乞丐是如何挺過去不被凍死的?多虧了雞毛房
    在清朝乾隆時期曾有過這樣有一首民謠:「公公糊燈籠,婆婆撥牙蟲,兒子做傭工,媳婦做裁縫,一家無閒口,5261還是一樣窮。」民謠通俗易通,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兢兢業業的工作,沒有一個吃閒飯的,然而還是擺脫不了貧窮的命運,乾隆時期是「康雍乾」盛世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民生依舊如此疾苦,由此可見在清末時期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有支百萬大軍突然失蹤,75年後才終於被人找到
    他們終於被人找到,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清政府當年的殘兵敗將,居然去了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個地方。九龍城寨雖然位於香港,但實際上港英政府卻沒有辦法控制,其主權仍在中國手裡。話是如此,可是沒有人對九龍城寨進行監管,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典型的三不管地帶。
  • 清朝成為殖民地後,不敢稱自己為「大清」,曾偷偷換了3次名字!
    隨著辛亥革命的成功,我國人民終於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這段歷史裡,清朝統治者的懦弱表現,不斷刷新了我們的三觀,可謂是沒有最慫只有更慫!那麼,清朝統治者們一般自稱是什麼?最早的時候,入關後的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自稱大清,這種稱謂也是氣吞山河的豪邁叫法,呼應了歷史上那些著名的王朝。不過奈何後世子孫敗家,隨著中英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侵略者屢屢進犯中國,強迫中國籤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像是在中英《南京條約》裡,清朝就自稱「大清」。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我國對世界一點都不了解,為什麼英國會對我國如此了解?其實我國一點都不了解世界,這一點很好解釋,因為我國長期都處在閉關鎖國之中。這樣的情況使我國「不問世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我們才會產生當英國打進來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讓洋人來管理中國海關事務,對於清政府來說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清政府辦海關,必須要「邀請外國人幫辦」;另外,清政府四大海關,早已經千瘡百孔、腐爛透頂。要想海關高效率運轉,提供持續不斷的稅金,給處於內憂外患中的晚清「續命」,只能聘請外國人!
  • 康熙為何在清朝鼎盛時期,放棄貝加爾湖?3大原因令人佩服
    最後一點就是:清朝在康熙時期雖然軍力上達到了鼎盛,但政治上還不是十分穩定,畢竟入主中原僅僅百年,內部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存在。 在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四海昇平」之說,說起它的由來,是因為古代中國確實有著東、西、南、北,四大海域,只是與現在人們印象裡的四海有些許不同。
  • 差點要了吳彥祖的命的「盲腸炎」到底是什麼病?
    從周四到周六,他想自己會發燒或者好轉,然而這兩件事都沒有發生,他只感受到痛楚,他形容就像被別人踢到下體一樣,還要10分鐘踢一次。而且,他大便的時候直接拉水,10分鐘去一次廁所,讓他非常痛苦,最後為了體面,他決定不喝水不吃東西。那三天,太太並不在他身邊,保姆負責帶他的女兒出去玩,他一個人對抗痛楚。
  •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東洋情勢錯綜複雜,不可以常道論之,如我兵備不充分,又何能排除萬難,安然屹立于波瀾之中耶。」山縣有朋擔任過日本的內閣總理,居然說清朝要橫行萬國,稱雄世界。清朝在日本人眼裡有這麼厲害嗎?說清朝稱雄世界純屬神話,說清朝威脅日本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擴軍備戰的最好的理由。
  • 透視美國在臺灣駐軍的歷史,美國還會在臺灣駐軍?
    毋庸置疑,這種論調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另一個更加敏感的問題——美國是否會在臺灣駐軍。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臺灣島北接琉球群島、南鄰菲律賓群島,是連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地帶,同時還扼守亞歐大陸進出中南太平洋的咽喉。由此來看,即便不考慮遏制中國大陸軍事力量的因素,美國也不可能不覬覦臺灣島的戰略地位。從美國人將臺灣島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足見美國對於臺灣島在軍事方面的重要價值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