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重要的一個邦,歷史上曾是中國忠誠屬國,清朝為何將其白白送人

2020-12-05 史料不輯

錫金與西藏山水相依,自立國以來就與我國保持友好往來,一直是我們的屬國,然而晚清時期竟被駐藏大臣拱手送出,如今成了印度最重要的一個邦。

錫金,全稱「錫金王國」,藏語意思是「產稻之國」。清朝官方稱錫金為「哲孟雄」,國王叫「孟哲雄部長」。

相傳錫金王室源於吐蕃,第一代國王蓬楚·納姆加爾是吐蕃國王赤松德贊的後裔。錫金因此與西藏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繫。

第三代錫金國王即位時還未成年,王室連年內訌,鄰國不丹趁虛而入。西藏僧人將其接到拉薩撫養,成年後又送回錫金為王。

至此,錫金正式成為西藏附屬。因其國土狹小,總遭受廓爾喀和不丹的騷擾,乾隆曾派福康安平定廓爾喀之亂,西藏也多次撥地與錫金國王。

(錫金貴族)

在中國的庇護下,錫金數次免於滅國,然而到了19世紀就沒這麼好運了。182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借調停尼泊爾和錫金矛盾為由,強行租用錫金一塊長24英裡,寬6英裡的土地,作為英國在喜馬拉雅的根據地。

1861年,東印度公司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強佔錫金大部分國土,囚禁錫金國王,逼其籤訂私約,使得錫金完成成為英國附庸。

(末代國王)

清朝初期,駐藏人員全部是賢能精幹之人,然而到了中後期,西藏則成了貶斥罪臣之地。

英國侵略錫金時,錫金國王曾向駐藏大臣升泰請求不要把他們劃出「聖朝版圖之外」,甚至情願棄地入藏,然而升泰竟對英國人的侵略全然不顧,派了位小官假裝巡視了一番。

錫金僅是英國人進攻西藏的一個跳板,駐藏大臣的消極態度恰恰助長了英國人的氣焰。錫金國王雖被清政府拋棄,但仍做了許多努力,不使雙方兵戎相見,可見錫金對中國感情之深。

1918年,英國殖民者將政權交還錫金國王,然而同為英國殖民統治下土邦的印度則認為:他們天然應該繼承大英帝國的所有遺產,不丹和錫金等國都應納入印度版圖。

1947年,印度強迫錫金國王與其籤訂了《維持現狀》條約,派專員進入錫金,並要求錫金國王改革。

兩年後,印度派兵進入錫金,委任印度人為錫金首相。1950年,印度強迫錫金籤訂「和平條約」。後又經20多年的不斷蠶食,錫金終於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國土狹小,南部為煙瘴之地,北部多為高山,印度如此大費周章,只因它的戰略位置太重要。

大家看地圖,如果不控制錫金,印度北部的,如梅拉亞和阿薩姆等期個邦就成了一塊飛地。那裡黃種人居多,對印度並沒太多的認同感。

同時,錫金還是印藏貿易的最便捷也是最總要的通道。可憐錫金位置如此重要,清朝駐藏大臣竟然看不明白,白白將其拱手讓出。

相關焦點

  • 本是中國藩屬國,面積是深圳的22倍,清朝至今我國從未承認分離
    中國從漢朝開始就有了"藩屬國"這一概念,分為"藩國"和"屬國",前者是宗族王室所統治的地方,他們是有主權的,但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作為邊線保衛國家。而後者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是邊疆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當然這裡限於已經歸順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
  • 地方力量崛起:中國的省,印度的邦②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制國家,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憲法(超過 11 . 7 萬字,而美國憲法,包括修訂案在內,也僅有 7 千字)。該文件讓 35 個邦和領土結成一個單一聯邦政體。憲法列出哪些權力屬於中央政府,哪些屬於各邦,哪些由二者分享。        在文本上,各邦擁有高度自治權。
  • 此國曾100次請求併入中國,即使被印度吞併,前3小時還升五星紅旗
    其實在歷史上早在西漢時期的時候,主動依附我們的藩屬國就有多達50個之多,即便是在實力衰微的清朝。仍然有19個藩屬國尋求著我們國家的庇護。為什麼在歷史上有這麼多國家都主動尋求我們的庇護呢?很多朝代中,我國對於藩屬國都是非常好的,採用懷柔政策,成為我們的藩屬國他們所付出的代價可忽略不計,然而獲得的回報卻很大。
  • 印度東北各邦為什麼與本土格格不入
    事實上印度在相當漫長的古代歷史時期只是一個地理文化概念,而不能被稱之為一個國家。在古代大多數時間裡印度是分裂的,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自古以來就是多種族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匯聚之地。也許有人會說我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在我國民族融合與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如今的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在上古時代是山越民族聚居的蠻荒之地,然而如今這些地區和中國其他地區使用著同樣的方塊字。如果用印度和中國進行對比就不難發現:如今的印度仍有14種官方語言,英語只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用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話說「英語在其他13種語言中起著連結的作用」。
  • 該國曾是清朝的附屬國,國旗是龍,為何至今不與中國建交?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在致力於加入全球經濟的浪潮,似乎每一個國家,甚至是每一個人都想從中得到什麼。然而,對於有一個國家來說,他們更願意固守一地,相比較參與各國激烈而又轟轟烈烈的經濟爭奪戰,他們更享受貧窮卻也豐富的「孤獨世界」,這個國家就是不丹。不丹在國際中的地位並不高,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處於低水平狀態。
  • 印度最富裕的邦,被歐洲佔有近500年,遊客:最不像印度的地方
    曾幾何時,印度這個曾經擁有著燦爛文明與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國人的眼中被貼上了「髒亂差」的標籤,各種奇葩的習俗、生活習慣無一不讓中國人感到莫名其妙,在印度,富人的生活奢華到令人瞠目,而窮人的生活的簡陋,同樣讓人目瞪口呆。印度那巨大貧富差距似乎永遠也改變不了。
  • 緬甸境內兩個地方邦,面積不大曾屬中國故土,人人都會說漢語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是一個具有輝煌成就的文明古國。國外許多史學家認為,中國在過去的兩千多年始終屬於世界巔峰位置,而近代百年的落後時期只佔很少的一部分。正是中國具備強大崛起的歷史基因,才能抗住任何歷史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從唐朝開始,中國成為"中央之國",受到東西方的"朝貢膜拜"。
  • 印度要追趕中國步伐,2022年內將再次登陸月球、將人送上太空!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已經發布了「加甘揚」計劃,其目的就是要成為世界第四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將人送上太空。「加甘揚」預算為14億美元,計劃最早在2021年12月將太空人送入太空,印度總理莫迪曾表示:一名印度兒女」將攜帶印度國旗上天。目前印度已經有4名太空人在接受訓練,但是首次上天是一名還是兩名太空人未定,要在兩次無人飛行測試後才能確定。
  • 喀拉拉邦:印共執政,高度現代化,一個不像印度的印度地方邦
    在大家印象中,印度是一個最不講究衛生國家,可以說髒、亂、差,是貧窮落後的國家。但是不能片面的進行分析,雖然印度總體方面,的確遠遠落後中國,但並非沒有自己閃光點!實際上,還是由於貧富差距導致。印度很多地方邦,當地的百姓高度自由,經濟也相當繁榮、發達,顛覆了對印度形象差的感覺。
  • 這個小國兩百年從不設軍隊,願永為中國屬國,滅國時清朝卻袖手旁觀
    琉球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依東北、西南走向依次由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組成,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約4600平方公裡。琉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為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貿易發達,在古代號稱「萬國津梁」。元末明初的琉球初步形成為三個王國,即山北國、山南國和中山國。察度是當時中南部「中山國」的統治者,琉球真正的王國歷史也正是從這時開始。
  • 榆林人,印度的南北差距為何這麼大?
    但即使知道了地理分界線,許多安徽人和江蘇人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算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同樣的,在印度,南北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地形上講,溫德亞山脈將南亞次大陸分為北部的衝積平原和南部的古老地塊我們在這裡採取一個選「絕對值」的方法來確定南北的概念(即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幾個邦,組成最具代表性的「南印度」和「北印度」,這些邦與其他邦的共性較多,更貼近「南」「北」的概念),從而能夠方便開展南北差距這一問題的研究
  •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何中國受到西方打壓,印度卻備受支持?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什麼西方不打壓印度,反而鼎力支持呢?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和大家聊聊西方國家為什麼和印度走的近?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將月球的「土特產」送回我國,聽到這個消息印度一如既往地羨慕不已,並且自我安慰說「如果不是疫情,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這也表現出來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慘遭打臉。
  • 清朝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的衰退,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壓力和不平衡的各種原因最終在1850年左右,導致了中國社會中所經歷過的最奇特的社會大動亂。太平天國的起義(1851~1864年),以及響應它而一直持續到1875年左右的一系列大起義,形成了19世紀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 鴉片戰爭前為何清朝對英國一無所知,英國卻對清朝了如指掌?
    鴉片戰爭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歷史轉折性事件,因為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徹底打開,把對中國還盲目自信樂觀的一群統治者,徹底打醒。這場戰爭也讓中國不得不從國外吸收新的文化和知識,這才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中國已經不是天朝上國了。
  • 【歷史上的今日】4月23日,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嗎?
    其作品《唐·吉訶德》達到了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標誌著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唐·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1616年4月23日塞萬提斯逝世。
  • 印度各邦建制沿革:印度面積最大的邦由獨立時的4個憲法邦合併
    中央邦,邦名來自印地語,因位於印度國土的中央部分而得名。1956年印度實施「邦重劃方案」時將1947年四個憲法邦:中央邦、中央印度邦大部分、溫迪亞邦和博帕爾邦等說印地語的地方合併,命名為中央邦,成為印度面積最大的邦。
  • 曾推動「廢鈔令」,他為何又當上了印度央行新行長
    外界普遍認為印度莫迪政府與央行在政策獨立性和自主權等問題上的矛盾是促使印度央行前行長帕特爾(Urjit Patel)辭職的主因。對新央行行長人選,印度市場持歡迎態度,預計未來莫迪政府和印度央行的博弈局面將得到緩解。
  • 茶葉來自中國,為何印度茶葉比中國賣得好?
    雖然中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出口國,但是名氣卻沒有印度的茶葉大。而且我國在2019年,還花了2億元,從印度進口了1.3萬噸茶葉,此外還從其它國家進口3.1萬噸。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種茶的歷史已經有3000多年,而印度種茶還不到200年,為何印度茶葉比中國出名,甚至中國還要從印度進口茶葉呢?難道印度茶葉比中國茶葉品質好嗎?
  • 竟讓崇禎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用其觀測天象的皇帝
    中國是何時接觸到望遠鏡的?  望遠鏡的出現,就和科學史上的很多發明一樣,「事出偶然」。1608年,一位荷蘭人從兩個小孩玩弄兩片透鏡中,打開「腦洞」,做出了簡易的望遠鏡。第二年,伽利略在此基礎上改進,放大32倍的望遠鏡就此誕生。之後,過了46年,一個16人的荷蘭使團離開印度巴達維亞港,於兩個月後,他們抵達虎門碼頭。
  • 靠近中國,說景頗語:那加蘭叛軍為何成為印度最大獨立武裝?
    再加上曼尼普爾邦和阿魯納卡爾邦,這就是印度東北七邦的由來。印度東北七邦土著的祖先,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蒙古人種,操漢藏語系,無論人種和文化都與印度本土絕然不同,歷史上從未屬於印度,所以對印度無認同感。自印度立國起,這裡就興起了三十多支獨立武裝。成為印度最叛逆的一個地區。